洞庭湖区“渔文化”在包装设计中的价值与应用

2023-03-09 05:40刘沙城
绿色包装 2023年11期
关键词:洞庭湖区土特产洞庭湖

刘沙城

(湖南理工学院,湖南 岳阳 414000)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地方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传播等逐渐成为社会所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而同时又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地方传统文化唯有不断传承和创新才能有活力。挖掘洞庭湖区“渔文化”艺术叙事资源的文化内涵及文化符号,以本土化包装为设计载体,通过多维度创新创作的方法,更好地对地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传播。可提升洞庭湖地区地方特色产品的文化品质,增加其文化赋予的“引力”,在地方文化传播的同时也能实现文化传承和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作为艺术叙事资源的洞庭湖区“渔文化”

1.1 洞庭湖区“渔文化”艺术叙事资源

洞庭湖地区“渔文化”艺术叙事资源是指位于长江中游以南,湖南省北部的洞庭湖地区的渔民在相关渔业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人与自然、人与经济并融入生活、生产各方各面所形成的一种艺术叙事资源,其具有一定文化、历史、艺术、经济、社会价值。“渔文化”艺术叙事资源可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艺术叙事资源两类。有学者认为“渔文化”物质文化是指洞庭湖地区关于渔业生活生产中的建筑、雕塑、渔船、渔具等。“渔文化”非物质文化是指渔业生活生产中所创造的精神、行为文化,如渔崇拜、渔歌、渔号子、渔风渔俗、渔业伦理等。同时“渔文化”还包含了部分鱼文化,如鱼、虾、蟹、贝、藻等水生生物的文化[1]。

1.2 洞庭湖区“渔文化”艺术叙事资源特色

中国地域辽阔地大物博,不同地域有着各自不同的地方文化,而“渔文化”也同样具有鲜明的地方差异,就洞庭湖区“渔文化”艺术叙事资源来看也极具地方文化特色。有学者认为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别,一是洞庭湖区水神信仰。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洞庭湖有着自身特殊的水文环境和历史发展路径,有着形态多样和历史悠久的水神信仰。在洞庭湖区渔民生活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水神信仰。现今最具代表性及流传最广的为湘妃、洞庭龙王、杨泗将军等水神故事。如关于湘妃,先秦史籍《山海经》等,都有对其故事的记载,相传为帝尧之二女,帝舜之二妃,名曰娥皇女英。相传二妃殁于湘水,之后便成为湘水之神。关于洞庭龙王,《洞庭湖志》记载“洞庭君相传为柳毅。其神像赤面、獠牙、朱发,狞如夜叉,以一手遮额,覆手而视,一手指湖旁。从神亦然。舟往来者,必致祭”。二是洞庭湖区“渔歌”。洞庭渔歌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也记载着“渔歌互答,此乐何极”。“洞庭渔歌”在渔民口中被称之为丫口腔渔歌,往往是渔民见景生情,即兴发挥,随口即唱,有着洞庭湖区自身独特的渔歌味道。三是洞庭湖区渔民习俗。渔家生活习俗方面,洞庭湖区船家的渔民,大多会在船体内部供奉如鲁班先师、杨泅将军、赵公元帅等水神,来祈福渔民生活的顺利。渔民捕捞习俗方面则是在捕鱼时,相信世代承袭的语言的力量。捕鱼作业时心里往往要默念“肥的来,瘦的走,鲶、鲤、鲫、鳜样样有”,祈福丰富的收获。四是洞庭湖传统渔具特色。据1934 年洞庭湖区各县渔户渔船统计结果来看,洞庭湖渔船类型主要为打网船、挂钓船、无篷船、风网船等[2]。

2 基于包装设计的洞庭湖区“渔文化”的艺术叙事资源价值

2.1 丰富洞庭湖区“渔文化”艺术叙事资源内涵

洞庭湖地区“渔文化”在经历几千年风霜之后依然能够流传至今,难道不是因为它的独特魅力。另外,其在艺术叙事资源方面也有着巨大的研究空间。以“渔文化”艺术叙事资源的基本文脉为基础,明确“渔文化”艺术叙事主题,充分挖掘“渔文化”艺术叙事故事。同时将这些有意思的文化故事放在本土土特产的包装上,相信这样艺术属性的力量是不容小视的。同样这种“渔文化”艺术叙事资源的运用还能很好地激发消费者对本土包装设计的认同感,让本土包装设计更为丰富的展示了本土的“文化属性、人文属性”[3]。为湖湘传统文化历史文脉及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渔文化”艺术叙事研究发展提供了创新的思路,既丰富了洞庭湖区“渔文化”艺术叙事表现载体,又丰富了其艺术叙事研究内涵。

2.2 推进洞庭湖区“渔文化”传承与创新

当下传统村落的消亡日益加剧,其保护面临着困境,加强洞庭湖区传统村落的保护,并充分挖掘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重新赋予传统村落新的“生机”十分重要。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在党的二十大更是提出了“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乡村振兴的实现与美丽乡村建设,都离不开对传统村落艺术文化的挖掘、继承和创新。洞庭湖区传统村落“渔文化”主要优势应该是文化传承方面。人们在追求文化艺术美的同时,会越来越注意文化的传承,而“渔文化”作为洞庭湖区传统村落文化的代表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地方土特产的包装上运用洞庭湖区“渔文化”的文化符号有助于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让越来越多的人对洞庭湖地区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

2.3 促进洞庭湖区乡村振兴和美丽村落的建设与发展

传统村落作为人类生活生产的重要场所,其蕴含了先人们生产的技术、智慧、信仰、审美等多元化的文化基因。通过充分挖掘洞庭湖区传统村落的艺术叙事文化内涵,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保护策略,能有效地促进洞庭湖区传统村落地保护与发展。“渔文化”作为洞庭湖地区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也能成为一种无形资产的品牌。是洞庭湖传统乡村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具有特色的传统村落能有自己的文化品牌可以增加地方产品的文化属性,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力量[4]。本土化包装设计有着不同产品和不同文化的属性,利用洞庭湖区“渔文化”与本土土特产包装设计的融合能很好的传播地方文化和有效的刺激消费者的购买力,带动乡村文化旅游产业的繁荣,从而促进了洞庭湖区乡村振兴和美丽村落的建设与发展。

3 洞庭湖区“渔文化”艺术叙事资源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3.1 加强传统文化故事的属性

传统村落文化的特色元素通常是传统文化的遗产资源,其对乡村振兴中的文创设计是十分珍贵的。不同地域的“渔文化”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就洞庭湖区传统村落的“渔文化”来说是十分具有地域特色的。准确定位洞庭湖区“渔文化”中的特色文化元素,提炼并应用在地方土特产产品包装中,通过本土化包装设计来叙述文化品牌故事[5]。洞庭湖区“渔文化”有着十分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在地方土特产产品包装设计中运用故事叙述的形式,在传承和传播“渔文化”的同时,增加消费者对文化内涵的认同感。如,土特产鱼、虾、蟹、藕粉等产品包装设计中的插画设计可以运用洞庭湖“渔文化”的“洞庭龙王”“柳毅传”“杨泗将军”“湘妃”等水神信仰的神话故事。土特产包装中的图形设计可运用洞庭湖区传统村落的“渔文化”的图腾与崇拜,“连年有余”“双鱼富贵”“双鱼戏珠”“鱼跃龙门”等。“连年有余”是将莲花与鲤鱼相结合的图形设计,“连”与“莲”,“余”与“鱼”都为谐音,象征着人们富足的生活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无论是从洞庭湖区传统村落“渔文化”的“神话故事”“吉祥图形”还是“渔家习俗”“图腾崇拜”,在本土化包装设计中融入“渔文化”艺术叙事文化资源,讲好品牌故事,对地方本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对地方相关产业产品的发展,都能起到良性推动作用。

3.2 增强现代设计元素的表达

“渔文化”艺术叙事资源的文化符号在地方土特产包装设计的现代设计的创新,应该从两个方面去考虑:一是现代设计元素的融合。包装视觉设计主要从图形、文字、颜色、版式四个方面设计,在土特产包装设计中在保留传统文化视觉符号的同时加入现代元素、设计风格、表现手法等。如根据不同的本土产品及消费人群将“渔文化”中的文化符号通过像素、扁平、赛博朋克、孟菲斯、波普等设计风格表现在包装设计中。人们对“渔文化”的注意力将大大提高,和被接受的程度也会有提升,同时也能创造出了更加独特的视觉效果和文化内涵。字体设计风格上可根据产品表现的诉求多变设计,如“活泼有趣”“秀丽柔美”“稳重挺拔”等设计风格[6]。二是现代技术的运用。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AI、AR、VR 等数字技术在艺术设计领域开始广泛运用,其中数字技术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能优化其视觉效果,同时有助于实现既定目标[7]。将AI、AR 数字技术在将洞庭湖区“渔文化”视觉文化符号的转换并应用在本土包装设计中,如通过大数据分析通过AI 技术将“渔文化”中的任何文化符号转换为本土化包装上的图形、文字甚至版式设计,能快捷、高效地做到设计成果的转化和产出,大大压缩了产品营销的运用周期及成本。

3.3 增强绿色环保设计的应用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认知的提高,包装绿色转型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在包装设计角度提倡“节约型”“降解型”“环保型”“循环利用型”等,都符合包装设计的可持续发展,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而在洞庭湖区“渔文化”艺术叙事资源在本土化包装设计应用中,除了在包装设计的视觉形象、题材内容等方面强化绿色环保理念,还能就地取材通过洞庭湖地区特色材料打造本土化包装环保材料。给消费者带来洞庭湖区“渔文化”的乡土味道,进一步提高人们环保认识,同时有利于“渔文化”在本土土特产包装的持续开发和应用。洞庭湖区有着十分丰富的天然材料可用于包装材料的制作与应用,如水稻稻草、秸秆、芦苇等,特别是洞庭湖区芦苇数不胜数。这些环保材料加工简易、收集成本低,也有利于回收利用,完全适用于洞庭湖区传统村落“渔文化”在本土土特产绿色包装环保设计的应用[8]。

4 结语

洞庭湖区“渔文化”艺术叙事资源在本土化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将湖湘地域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本土化包装设计,提升洞庭湖地区土特产市场经济价值和文化内涵价值,增强了民族文化的自信。在保护洞庭湖区传统村落文化的同时还带动了洞庭湖地区乡村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洞庭湖区乡村振兴和美丽村落的建设。

猜你喜欢
洞庭湖区土特产洞庭湖
重庆彭水县:土特产线上“赶场”
洞庭湖
给土特产穿“花衣” 打开销路闯出富路
“月球快递”已签收,“土特产”研究拉开序幕
轻松松聊汉语 洞庭湖
一种土特产,养活一个县 阿里擦亮地域品牌帮农民脱贫致富
好一个洞庭湖
基于GIS的洞庭湖区水土流失变化监测
洞庭湖的麋鹿
洞庭湖区荸荠高产优质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