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导向下的江苏“双一流”大学科教融合驱动因素研究

2023-03-09 09:03王帮俊崔林玉
煤炭高等教育 2023年4期
关键词:融合度科教双一流

王帮俊,吉 峰,崔林玉

把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化部署,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新时代科教兴国战略的科学内涵与使命任务。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同样对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既要求大学生拥有系统的专业知识,也要求他们具备探究意识、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样的育人使命要求高校必须积极探索科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培养出更多具有科研与实践能力的前沿学科创新型人才。

一、科教融合是高校的重要使命

洪堡(Wilhelm von Humboldt)首先将科研活动引入大学的人才培养职能之中,提倡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洪堡坦言:“在大学中,听课只是次要的事情,重要的是,使学生与情趣一致、年龄相同以及具有自觉性的人紧密合作。”[1]吉尔曼(Daniel C.Gilman)认为,要通过创办研究生院,将教师的科研育人行为转化为教学模式,将学生参与科研训练的行为转换为学习模式[2]。博耶(Ernest L.Boyer)与伯顿·克拉克(Burton Clark)都认为科教融合就是在本科教育实现“科研-教学-学习”联结体。博耶从研究性教学的角度认为教学学术既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又表现在教师将自已的科研成果、研究方法、经验知识转化为教材、课堂知识等,并通过问题式、研讨式、探究式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之中[3]。伯顿·克拉克从科研训练的角度对科研所指引的教学和学习特征进行了分类[4]。可见,科教融合是大学重要的发展理念,要么体现在以科研为方向的教学中,要么体现在与教学融合的科研之中,但最终目的都是促使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高校使命的内涵寓于校规、校训、校园文化和学校特色之中,具有一定的纲领性,但也正是这些纲领性的使命驱动了学校改革与发展方向。科教融合是纲领性使命的进一步深化,既是高校价值观的提炼也是发展战略以及具体实施路径的指导性方法论。施林淼等对“中国大学什么时候才能承担起任务来”之问发出感叹,并对大学使命和大学核心价值观、行为准则、大学理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反思[5]。王文山提出要在学生社团工作的基础上进行高校的使命教育[6]。杨立蛟等人认为引导学生并使之自觉地培养文化自信也是高校存在的一种使命[7]。总体来看,国内关于大学使命及科教融合两方面的研究成果都已很多,但关于使命导向下的科教融合驱动因素研究却不多。

二、江苏省“双一流”大学科教融合存在的问题

江苏省的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和质量始终位居全国前列。在2022 年2 月公布的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中,江苏有16 所高校入选,其数量位居全国第二。总体而言,江苏省的“双一流”大学建设及其科教融合已具备一定发展基础[8]。通过分析上述16所“双一流”大学近几年来的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笔者发现它们均提出要将学科、科研等优势转化为教学、人才培养优势,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江苏省“双一流”大学的科教融合工作仍有许多有待完善之处。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促进科教融合的动力机制不足。从整体的重视程度来看,江苏省的“双一流”大学在整体发展战略方面普遍缺乏与科教融合相符的指导思想和实现目标;从具体实践层面来看,通过科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相关激励和扶持措施也普遍比较欠缺。其二,科教融合评价标准仍待优化。江苏省高水平大学的教学质量报告主要介绍了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的立项数量、参与人数、经费数量以及学生成果的展示等[9],但匹配科教融合的评价指标基本属于空白,各高校无法准确测度科教融合发展度,课程质量的评判标准由此也具有较大的偏差。其三,难以准确把握政策导向。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江苏省内高校的资金分配政策不再是“一碗水端平”,科研规模和实力成为资金分配的主要标准,也是其综合评价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10]。因此,江苏省的“双一流”大学在制定激励制度时自觉或不自觉地强化了科研的重要程度,间接地淡化了本应成为主要职责的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愈发严重,难以做到教学与科研的统筹协调。其四,教师进行教学与科研融合时缺乏专业指导。尽管很多高校的质量报告强调要“推动科研水平高的教师进本科课堂”,但科研水平与教学水平不能直接划等号,科研成果也不可能直接变成教学成果,各高校对教师进行的教学基本技能的培训基本没有涉及科教融合的专业指导问题。以上这四个方面直接造成了江苏省“双一流”大学科研与教学的分离与失衡问题:教学活动不能助长学生科研热情,科研活动丧失教育性。需要说明的是,这其实不是江苏省的特殊现象,国内其他地区高校的情况也大致如此。本文选择江苏省的16 所“双一流”大学为样本,是因为文本获取的便利性以及江苏省高等教育在国内的典型性,由此可以获得相对具有普遍意义的研究结论。

三、江苏省“双一流”大学使命陈述的文本分析

要研究使命引领下高校的科教融合情况,使命的内涵就需要明确和分析。本研究分别提取了各样本学校的概况,包括学院设置、历史以及校规校训等,依据政策文本必须与人才培养概念相符合的标准,剔除不符合的表述词语,然后运用NVivo11.0 软件[11-13]进行系统的编码分析。

在词频查询中,本研究将查询条件设置为完全匹配,并根据相同原则剔除无意义词条,仅保留前40 项高频次,最终得到高频词统计表(见表1)。如表1 所示,“教育”出现的频率最高,其次为“人才”“农”“创新”“培养”“强”“强国”“治水”等。通过阅读政策文本可知,“教育”一词如此“醒目”是因为江苏省重视教育的发展且教育发展水平高;“人才”的高频出现是因为江苏省在“十四五”期间加大了对高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集群的引导,其目的是适配江苏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农”一词的高频率出现,说明在人才的培养上,与农学相关的学科与专业已然成为江苏省高校科研和人才培养的热点;“创新”“培养”“强国”“特色”“科学”等高频词,说明了江苏的“双一流”大学把提升培养人才的科技创新能力摆在了突出位置。

表1 江苏省“双一流”大学使命陈述词频统计分析

根据文本分析软件进行的关键词分析和词语中心度测度,本文确定了江苏“双一流”大学使命陈述文本中的15 个核心关键词。这15 个核心关键词为:科学、创新、社会、教育、人才、强国、科学、建设、并重、促进、服务、行业、贡献、中华民族、人文。这些词语也符合高校使命发展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等五大基本方向。

发展内核的确定有利于将高校使命导向作用的具体化。本研究通过对高校使命陈述文本中的关键词进行显著度分析,将这些传统型的语言内涵进一步扩大,以期让晦涩的、经常被“束之高楼”的高校使命关键词切实发挥作用,进一步完善江苏高水平大学科教融合的机制与策略。

四、基于使命驱动的江苏省“双一流”大学科教融合水平评价

1.江苏“双一流”大学科教融合绩效多维评价指标设计

构建“双一流”大学科教融合多维评价与考核机制的主要依据是科学性、全面性、可比性、经济性、可操作性等五项原则[14]。本文按照这五项原则,选取了 13 个可以横向对比且具有代表性的江苏省“双一流”大学科教融合绩效评价指标。其中,人才培养指标3 个、科学研究指标3 个、社会服务指标2 个、文化传承创新指标1 个、国际交流合作指标2 个、可持续影响指标2 个。此外,为防止某类绩效用绝对指标反映有失公允,每个类别设置了比率型指标[15]。每个一级指标分别设置了数量不等的二级指标(见表2)。

表2 基于使命驱动下的江苏“双一流”大学科教融合水平评价指标

2.江苏“双一流”大学科教融合评价研究方法设计

关联分析是一种多因素统计分析方法。某一系统中若存在两个因素变化趋势相似或相同的情况,即两因素同步变化程度较高,则可以称这两个变化因素关联程度较高,反之,则较低。关联分析方法是通过对多个因子发展趋势的相似性来判定各因子变化间的关联性,又称为“灰色关联度法”。其最大的优点是所需的数据量较少,可以用于各种不完备的统计数据。科教融合牵涉到教育、行业等多个层面,且评估指标多样,同时因问题本身的复杂性,无法对影响融合程度的因素进行全面统计。因此,本研究将教研融合的特点与灰色关联法的特点进行综合考虑后,提出了一种评估教学与科研融合程度的方法。

第一步:决定引用序列。参考序列的选择与评估的目的、评估指标的数据类型等密切相关,一般都是以各个统计指标的最佳值为参考序列。本课题对科教融合的评估方法进行了研究,选择了与科教、产教融合水平都具有正相关关系的评估指标,从中抽取出最优(大)数值,构成了一个参考序列,并选择了各个指标均衡程度较好的统计数据作为比较数列。

第二步:对原资料及参考资料列作规范化处理。但由于各项评估指标所表达的物理含义不尽相同,不能直接对其进行计算与权重,所以必须对其进行无量纲化。

第三步:计算相关系数。本文以灰色关联度法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新的融合程度评价方法。关联系数计算公式如下[16]:

式(1)中Δi(k)为第i个比较序列中的第k个指标的灰色关联度,ρ为分辩系数,取值范围为0<ρ<1,通常ρ=0.5,Δi(k)=XO-X(k)。

第四步:采用熵权法对各项指标进行权重计算。熵权法是根据评估指标的变化情况来确定其目标权重的方法。这样,熵权法就可以很好地克服评价者对评估结果的主观影响。其中的熵值Ej定义为:

式(2)和式(3)中,Yij表示评价指标的标准值,Ej为熵值,j=1,2,3…,m,Yij=0 时,Ej=0。那么第j个指标的定义为:

第五步:确定关联度。因相关系数资料较为零散,仅通过单一指标的相关系数进行分析,很难得到较为精确的总体评价。本研究首先通过计算各个指标的权重,获得了对比序列和参照数据的总体关联度,从而对总体数据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然后,本研究通过对融合关联度大小的计算,确定了融合关联顺序[17]。这个相关顺序指示了相应的比较序列在多大程度上与一个参考序列(最佳序列)相关。与现实问题相结合,本研究显示,各个大学的科教融合的关联度排名越高,就代表着融合程度越高;相反,融合度会降低。

3.江苏“双一流”大学科教融合评价结果分析

按照关联度计算公式,本研究得到江苏省“双一流”大学科教融合评价指标及其参考最优指标关联度,如表3 所示。

表3 江苏省“双一流”高校科教融合关联度分析

表3 计算结果表明:16 所高校的科教融合情况(以下简称“融合度”)在 2016—2020 年保持相对稳定。其中,南京大学科教融合度最高,年融合度增速明显,且发展水平远高于其他大学。东南大学科教融合度逐年稳步提升,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州大学科教融合度处于中游水平。江苏省其他“双一流”大学科教融合度比较稳定,但科教均衡水平和使命导向性还有待改进。

以关联度为基础,本研究对各个大学的科教融合程度进行了评估,并对其有效性进行了分析。科教融合的效度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主要体现在科研与教学的结合程度上,其次才是任务导向。本研究将2020 年作为一个基准评价年份,选取两个权重最高(百名学生专利数和纵向课题经费数)的指标和任务导向性权重,对融合度的发展进行分析和解释,从而对融合度的符合程度进行了验证。在每百名同学发表专利数量指标中,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高校的区分度不大;南京医科大学和南京中医药大学每百名在校学生发表专利数量明显低于其他综合性院校。在该指标上表现优异的是东南大学,相较于其他学校在该方面东南大学取得了突出的进步发展。因此,利用上述这个比重最大的指标不能很好地区分各高校融合度发展水平,甚至可能得到错误结论。好的评估指数应当具有很好的可分性,便于评估目标的排列。关联度是一个由多个数据组成的综合评判指数,它可以很好地区别不同院校之间的科研融合程度。

从学校使命核心度上来看,一些大学的使命导向存在着短视性行为,即一些大学使命内容与学校实际状况不一致甚至与现实严重脱节,借众多名校校训拼凑、排序、重新组合而构成使命。还有很多学校是从古代典籍中选了几个字做成校训的,但是由于所选字的出处生僻隐晦,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很难理解。因此,这些学校需要改进使命陈述的内容,以更加切实地发挥使命的引领和驱动作用。例如,南京大学在科教融合度的表现情况上来看始终居于一位,表现突出,但是在使命核心度上的表现只能居于第四位。因此,关联度排序结果是全面考虑各个评价指标排序的综合结果,关联度分析有效避免了单一指标或某几个指标导致排序结果不准确的情况。

五、基于使命驱动的江苏“双一流”大学科教融合提升路径

教学和科研是推动高校发展的两翼,更是支撑高校人才培养的两大支柱,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发挥高校使命的导向作用,才能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从而提高高校科教均衡发展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1.明确使命的导向作用

明确的高校使命能够反映高校的价值取向,并为高校开展活动提供具体方针。而在我国,大多数高校并未充分认识到使命陈述的重要性,且未对使命陈述的含义、如何制定使命陈述以及使命陈述的内容等问题做出具体说明。因此,各高校须不断深化对以上问题的理解,为逐步完善基于高校使命的科教融合打下基础。针对教师只管教书而忽视育人的情况,建议高校出台激励措施,让教师以高校使命为驱动力,真正落实“在思想指导下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形成协同效应”,不断理解和执行学校的方针政策和发展方向。

2.加强研究性“教”与“学”

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和研究能力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而科教融合正是满足这一培养目标的重要理念。鉴于大部分学生群体不能很好地进行研究型学习和参与科研的现实,各高校要加强研究性“教”与“学”,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教师应该对学生的阶段性特点有充分的认识,并以此为基础,更好地将教学活动与各个年级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学习需求进行融合,并以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状态、知识积累程度与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等因素为依据,设计出有差异的教学内容。大学一、二年级的课程内容以理论与实践为主,要注重对学生的基础理论的讲授,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培养;在大三年级,重点要放在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加大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扩大学生参加科研的机会,使他们的独立学习和对知识探究能力得到提高。

3.构建多主体协同创新平台

高校要建立科教融合多主体参与的科学教育基地,以“科教融合创新发展人才培养方案”为拓展,加快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学科建设、使命驱动和国际化发展的“五位一体”融合发展机制建设,实现教学、实习和实践的多元融合,积极推进与地方研究所和领军企业合作共建科教融合下的人才培养计划。在科教融合活动组织层面,高校要深入探讨“科研与教学”平衡发展问题,贯彻科研融合理论,共享深度融合经验,引导提升教师教学积极性和课堂趣味性。在科教融合学科实践层面,高校要瞄准前沿领域和关键领域,强化优势学科、潜力学科、战略新兴学科建设和相关交叉学科,促进融合教育的深度化。

猜你喜欢
融合度科教双一流
《科教导刊》征稿函
一线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度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一线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度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湖南省品牌农产品与电商平台融合度测评研究
湖南省品牌农产品与电商平台融合度测评研究
科教之窗
科教之窗
科教之窗
重庆市产业融合度分析
京津地区现代服务业协同创新融合度评价:灰色关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