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彩飞针药联合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经验

2023-03-10 16:27励雯佳丁彩飞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1期
关键词:带脉胞宫任脉

励雯佳 雷 蕾 丁彩飞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妇科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其发病率在全球高达5%~10%[1],在我国约5.6%[2]。据统计,超过50%的PCOS 患者超重或肥胖[3]。PCOS 的具体病因尚未明晰,主要特征为长期无排卵、高雄激素血症,临床表现常见月经失调、多毛、不孕、肥胖等[4]。丁彩飞教授是浙江省名中医,从事中医妇科临床工作30 余年,在治疗PCOS、不孕症、复发性流产等妇科内分泌疾病上经验丰富,尤擅长针药联合治疗肥胖型PCOS。现将丁彩飞教授针药联合治疗肥胖型PCOS经验总结如下。

1 中医对PCOS 的认识

PCOS 在中医古籍中并无直接对应疾病记载,多归于“月经后期”“闭经”“不孕”等范畴[5]。丁彩飞教授认为,PCOS 起病多责之于肾、脾、肝三脏功能的失调,兼瘀血、痰湿等病理因素的产生,其中肾虚为根本。肥胖型PCOS 患者病机主要为脾肾两虚,痰湿内阻[6]。《万氏妇人科》言:“妇人经候不调有三:一曰脾虚,二曰冲任损伤,三曰脂痰凝塞。”先天肾精亏虚,冲任不足,加之后天脾胃失调,运化失司,最终痰湿内阻,壅遏胞宫。丁彩飞教授认为,PCOS 病机根本在于肾虚。《黄帝内经·素问》言“女子七岁,肾气盛……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肾为先天之本,乃癸水之源,肾精充盛,方能天癸至,冲任通调,阴阳合。《圣济总录·妇人门》谓:“妇人所以无子者,冲任不足……肾阴亏虚,不能系胞,故令无子。”肾虚则冲任脉衰,月经不能以时下,出现月经后期、月经稀少甚至闭经的症状。肾精的来源有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后天之精则源于水谷精微的化生,而水谷精微由脾胃运化而来,脾又是水液代谢枢纽。因此,丁彩飞教授认为肥胖型PCOS 病机中不可忽视脾胃。《傅青主女科》曰:“妇人有身体肥胖腰涎甚多,不能受孕者……谁知是湿盛之故乎……而肥胖之湿,实非外邪,乃脾土之内病也。”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脾失健运不仅有碍肾精充盛,亦会导致水湿内停、痰湿内生,堵塞冲任胞脉,导致闭经、不孕一系列问题。张景岳认为:“痰湿化生无不在于脾,痰之根本无不在于肾。”脾肾两虚导致水液代谢失常,水湿内停,痰湿内蕴,而肥人本就多痰湿,《妇科切要》指出:“肥白妇人,经闭而不通者,必是湿痰与脂膜壅塞之故也。”痰湿壅遏胞宫,碍血运行,而致月经稀发乃至闭经。因此,治疗上应当以补肾健脾,燥湿化痰为治。

2 针药联合治疗PCOS

2.1 针刺治疗 丁彩飞教授擅用针灸联合中药治疗肥胖型PCOS 患者,其针刺选穴以“经络学说”为基础,以补肾健脾、燥湿化痰为治则,根据局部取穴、循经取穴等原则,主要在任脉、足太阳脾经、足阳明胃经、带脉取穴,盖因“任主胞宫”、“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7]、“带脉为天枢之机”,主要选穴有:三阴交、关元、子宫、气海、中极、足三里、丰隆、阴陵泉、带脉等。

三阴交为妇科之要穴,其属足太阴脾经,又是足三阴经的交会穴,而足三阴经在循行中经行小腹,与任脉和冲脉相会,又因冲、任皆起于胞中,且任脉主胞宫、冲脉主生殖,因此三阴交与肝、脾、肾三脏,以及冲任、胞宫密切相关,针刺此穴,可疏肝健脾,调补肝肾,有效调节冲任与胞宫。关元,顾名思义有“闭藏元真”之意,关藏人一身元阴元阳,其位于脐下3 寸,属任脉,是任脉与足三阴经的交会穴。《采艾编》称关元为“三阴任脉之会……元气之关会也,为女子蓄血之处”,是人体“精血之室”,故针刺本穴可固本培元,补血益精。气海为气之海洋,针刺本穴可补培元气,益肾固精,调一身之气。三穴合用,可从根本上通调冲任。中极,属任脉,是足三阴经、任脉之会,为膀胱募穴,《针灸资生经》云:“中极,治妇人断续。”张景岳云:“中极之下,即胞宫之所。”故针刺此穴可起到理血调经的作用,配伍关元、子宫、三阴交,益肾调精,升举阳气。兼之经外奇穴子宫穴,理气调经,治妇科诸病;足阳明胃经之合穴足三里,调节气机,扶正培元,促进气血循环。

丰隆穴属足阳明胃经,是足阳明胃经别走足太阴脾经之络穴,主治一切“有形之痰”、“无形之痰”,为祛痰第一穴。《医学纲目》中提到“一切痰饮取丰隆”,故针刺此穴可祛痰化湿。阴陵泉,属足太阴脾经,乃脾经之合穴,其性属水,《针灸大成》中指出“阴陵开通于水道”,故针刺此处可健脾利水,加强水液代谢。两穴合用,配伍中极,通调水液,可利水祛湿化痰。

带脉、五枢、维道等穴位于带脉之上。《傅青主女科》言:“惟是带脉系于腰脐之间,而近乎至阴之地。”带脉绕行腹部一圈,交通上下,与肾经、冲任脉及胞宫联系紧密,与女性生殖息息相关。《血证论》提到“带脉……绕中焦膜网一周,故又属脾土”,故带脉又与脾土同处枢机之位[8],有调节气机开阖、通调水液代谢的作用。针刺带脉诸穴,可调畅气机,调达气血,安和上下,化湿利水。诸穴相配,调理冲任,补肾健脾,燥湿化痰。

2.2 中药治疗 丁彩飞教授临床治疗肥胖型PCOS,多以五积散[9]、苍附导痰汤[10-11]、五苓散等方剂为基础,根据兼证及月经周期适当增删。五积散源自于《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因其可祛除寒、血、气、痰、瘀而得此名,具有发表温里、顺气化痰、活血消积等功效,原方由苍术、厚朴、半夏、茯苓、麻黄、桂枝、白芍、当归、川芎、干姜、陈皮、枳壳、桔梗、白芷、甘草共15 味药物组成,丁彩飞教授在此基础上,去解表之白芷、肺经之桔梗,加补肾之菟丝子,便名为“加减五积散”。方中既有运脾化湿之平胃散,又有理气化痰之二陈汤、苓桂术甘汤,兼有四物汤去熟地以活血调经,麻桂姜枳朴温经散寒,加菟丝子补肾益精,使得全方不仅有补肾健脾之效,亦有燥湿化痰之功。临床上治疗兼有寒瘀的肥胖型PCOS 疗效良好。

苍附导痰汤源自《叶天士女科诊治秘方》,是祛痰湿的经典古方,原方由苍术、香附、半夏、茯苓、陈皮、南星、枳壳、甘草与生姜共九味组合而成,具有化痰、消脂、疏通冲任胞宫之效。方中苍术、半夏、南星为君药,起健脾燥湿化痰之效,香附、陈皮、枳壳为臣药,起顺气化痰之用,佐以茯苓健脾利水,而甘草为使,调和诸药,全方标本兼治,既消痰通络泄浊,又健脾助运,亦是丁彩飞教授治疗痰湿为主的PCOS 的临床常用之方。五苓散由泽泻、猪苓、茯苓、白术、桂枝组成,其中君药为泽泻,臣药为茯苓、猪苓,君臣相辅,共行利水渗湿之功,白术、桂枝为佐,前者补气健脾,后者温阳化气,全方健脾祛湿,温阳化水,是治疗“气化不利,水液内停”的主方,丁彩飞教授在此基础上,加以丹参、川芎等活血调经,菟丝子、覆盆子等补肾益精,使得全方脾肾共治,利水祛湿,主要用于治疗以脾虚湿盛为主的肥胖型PCOS。

3 验案举隅

胡某某,女,26 岁,已婚,2022 年5 月18 日初诊。主诉:月经稀发2 年余。现病史:患者平素月经尚规律,2 年余前无明显诱因下月经周期延长,37~60天行经1 次,经量中,色暗红,偶有血块,无明显经前乳胀及经行腹痛。末次月经2022 年3 月7 日。刻下:形体偏胖,大便偏溏。体格检查:身高162 cm,体质量73 kg,体质指数(BMI)27.8 kg/m2。舌暗,苔白腻,脉沉滑。辅助检查:2022 年4 月26 日当地医院生殖激素:促黄体生成素13 IU/L,促卵泡生成素4.9 IU/L,睾酮0.79 ng/mL。2022 年5 月18 日我院生殖科B 超:双侧卵巢多囊样改变,双层内膜厚度0.53 cm。西医诊断:PCOS。中医诊断:月经后期病,辨证属脾虚痰瘀证。中医治拟补肾健脾,燥湿化瘀消痰,拟方:制半夏9 g,炒苍术12 g,佩兰10 g,丹参15 g,川芎、桂枝各12 g,仙灵脾9 g,鹿角霜10 g,菟丝子15 g,厚朴12 g,炒枳壳10 g,甘草6g,7 剂,1 天1 剂,水煎服。同时配合针刺治疗,取穴为三阴交、关元、子宫、气海、中极、丰隆、阴陵泉、带脉等穴,每次留针约30 min,针灸治疗每周2~3 次,10 次为1 个疗程。嘱控制饮食。复诊时上方随诊加减,配合针灸治疗2 个疗程后,患者体质量较初诊时减轻4 kg,月经按时来潮。

按:患者月经稀发,形体偏胖,结合B 超与性激诊断为PCOS。再根据兼证及舌脉综合判断,辨病为月经后期病,辨证为脾虚痰湿证。取三阴交、关元、子宫、气海等穴补肾健脾调经,中极、丰隆、阴陵泉等穴燥湿化痰,带脉诸穴调畅气血,配合加减五积散,方中制半夏、炒苍术、佩兰化湿理气,丹参、川芎、桂枝活血行瘀,仙灵脾、鹿角霜、菟丝子温补肾阳,厚朴、炒枳壳下气通便,甘草调和诸药。整体治疗方案理法简明,疗效显著。

4 小 结

PCOS 病因尚未完全明晰,临床治疗难度较大,西医治疗主要以调整内分泌激素、促排为主。古代对于此病多以月经不调、不孕来治疗,各家学说纷呈,丁彩飞教授在融合古医典籍基础上,结合“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概念,根据多年临床诊疗经验,认为肥胖型PCOS 病机在于脾肾虚而痰湿盛,脾肾亏虚为本,痰湿内阻为标,治疗上从脾肾入手,补肾与健脾贯穿始终,同时化痰祛湿,根据不同兼证,或加以温化寒痰、或加以祛脂降浊,或加以利水渗湿等,扶正祛邪并行,治病求本亦不忘标。治疗手段上中药与针刺并重,相辅相成,起协同乃至加乘作用。中药以五积散、苍附导痰汤、五苓散等方剂为基础,根据患者兼证不同以及月经周期不同选择合适的药物加减,寒盛者,多辅以桂枝、麻黄等辛温之品;湿重者,着重茯苓、猪苓等利水渗湿之药;夜寐欠安者,加以夜交藤、枣仁、龙骨、茯神等安神助眠之品;肝郁不舒者,多加以柴胡、香附、郁金等疏肝解郁药物;经前期多用丹参、川芎等活血通经;月经期加以蒲黄、姜黄等行瘀血敛新血;经后期多加女贞子、墨旱莲等滋阴补肾;排卵期则加仙灵脾、鹿角霜等助阳化气。丁彩飞教授强调,临床切勿但见一证便概之,须仔细辨证,灵活用药。针刺辨证亦是如此,不可一味泻之通之,或补之益之,须根据证候不同,攻补兼施,重视三阴交、关元、气海、足三里等补益要穴的同时,亦不可忽视中极、丰隆、阴陵泉、带脉等通降祛痰化湿之穴。根据证候不同,选以不同腧穴,施以不同的补泻手法,偏肥胖者可加用电针以加强刺激,偏虚者可辅以温灸加强补益作用。

猜你喜欢
带脉胞宫任脉
任脉释名浅析*
“以带为枢”论治经络病
功能训练联合任脉灸用于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效果观察
补肾活血导法改善PER“胞宫摄精成孕”的网络调控机制研究
一个睡前养心小妙招
按摩带脉穴治妇科病
基于玄府理论浅析“畅情开玄通轴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理论研讨
从肾论治人流术后月经过少的探讨❋
八字诀养好带脉
对“任主胞胎”理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