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会计制度下高等院校固定资产折旧管理研究

2023-03-10 10:16黄亚平
山西财税 2023年1期
关键词:会计制度核算资产

■黄亚平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和时代的进步,以提供政府收支情况和反映政府决算财务报告为基础的收付实现制的会计制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高校发展的要求。2019年1月1日全面实施的政府会计制度给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和资产管理工作带来了不少挑战。其固定资产折旧管理对高校财务报表影响深远,使得固定资产的分类、折旧时点、折旧年限发生改变,为此,高校需要从资产确认、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案选择、后续支出核算等方面做好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工作,切实提升财务、固定资产质量和管理。

一、政府会计制度概述

(一)政府会计制度

财政部为了响应权责发生制会计制度要求,进一步规范公共财政管理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保障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在2019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政府会计制度。《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包括《政府会计准则》和《政府会计制度》等内容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院、中小学校、高等学校、科学事业单位、彩票机构、国有林场和苗圃等行业事业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的补充规定以及其他规定。

(二)政府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的相关变化

一是固定资产的分类变化。现行会计制度从来源渠道将固定资产分为四大类: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房屋及构筑物、其他固定资产。政府会计制度为便于高校后期开展清查审核工作及准确把握固定资产实际损耗,对取得固定资产的不同来源渠道进一步细分为六大类: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房屋及构筑物、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家具和档案、用具、装具及动植物。同时,为了更加准确把握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财政部发布在《政府会计准则第3号—固定资产》的相关规定中把原来固定资产定义的“持有”更改为“控制”。

二是固定资产折旧时点和年限的变化。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现行会计制度应从次月计提折旧,当月不计提;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次月需停止计提折旧,当月计提;对于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不再补提折旧。而政府会计制度采取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并行会计核算模式,将固定资产提旧由“虚提折旧”改为“实提折旧”,所以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需要当月开始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不再计提折旧。政府会计制度对会计工作更加规范化和具体化。首先,为了方便统一管理,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在政府会计制度中都有明确的处理方式。其次,高校按照政府会计制度类别划分的已有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一旦确定不能随意变更,保障了折旧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高校固定资产折旧现状

(一)固定资产信息失真

教育部对高校教学行政用房面积、计算机台数、教室、实验室个数、图书量等用于满足人才培养需要的固定资产都有明文规定,但是很多高校会因过度扩招和资金不足,导致一部分指标不达标。高校为了应付指标检查,就会人为调整资产账目,或者对已经达到报废条件的资产不予报废,把无使用价值、拆除、损坏、出售的固定资产保留在账面上,或者大量购进过时的固定资产等都会造成固定资产虚增。

采用收付实现制核算的高校对购入的固定资产在购入时一次性作为支出处理,不选用适当计提折旧方法,不计提折旧。实际上,固定资产的价值是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不断发生损耗的,其价值逐渐转移到成本中,如果不按照固定资产价值转移规律,就会导致固定资产原值、净残值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从而导致固定资产反映的数据不准确。

(二)管理制度不健全

高校内部控制制度薄弱,监督机制不健全。没有设置对应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和制度规范管理固定资产,也没有完备的固定资产领用、出售、转让、报废、毁损管理流程,管理人员不重视固定资产管理,管理较为松懈,不能达到预期管理制度执行效果。

不重视固定资产定期清点工作。部分高校没有按照会计要求每半年或者每年完成一次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情况登记和处理。以致高校未能及时掌握固定资产盘亏、盘盈的情况,财务人员无法及时登记冲销和增加固定资产。比如,部分高校批量购入的教学仪器已经发生显著损耗,但是账面上没有相应反映,加上固定资产的变更手续不齐全,账面上的固定资产没有对应减少处置,有些固定资产损耗的原因就无处可查,有账无物、有物无账情况突出。

不重视固定资产管理而且与预算未能有效结合,资源浪费严重。部分高校没有把固定资产管理和预算工作进行统一规划,往往出现现有或购入固定资产和拨付的固定资产经费、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固定资产使用部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三、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优化方案

(一)开展固定资产定期清查工作

大部分高校的固定资产清查都是复杂而繁杂的,所以在开展实际清查工作中可以规定每半年或者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清查。为了应对定期清查工作,学校要进行资产清查分工。首先,高校应从学校的教务处、财务处、人事处、档案馆、图书馆、后勤处等相关部门中选出骨干力量成立固定资产清查小组负责统筹,并按照统一的规章制度、清查方法和步骤、统一要求开展分级管理的要求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从而减少账实不符的情况。比如,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员对书籍情况及管理工作是全面了解的,发现书籍丢失、损坏等情况要及时进行资产处置。其次,聘请和委托外部机构和第三方进行固定资产清理的专项审计工作,负责固定出售、转让、报废和毁损、对外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数据处理工作,并将数据进行汇报编写,以便进行相应整改落实工作。最后,学校应成立专门审核监督小组,对后续固定资产支出进行后续计量,需要变更的固定资产进行科学评估,保障固定资产业务变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二)加快固定资产数字化管理步伐

依托数字技术,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数据信息,研究和建立符合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要求的资产管理系统,将固定资产管理、会计核算、财务系统、国库集中支付等系统嵌入到资产系统,打破各部门信息孤岛的局面,实现数据共享,保障资产管理的实效性。

信息化手段搭建的资产管理系统是一个综合的信息共享平台,从而实现不同部门不同业务的数据传输共享。信息共享管理平台应做到以下两方面:第一,开发系统前,应和资产管理系统软件开发公司沟通业务情况、组织架构等,避免和实际业务情况不符或者人为因素造成的报表数据失真,避免重复性数据录入工作。为了保障固定资产系统智能化账务处理功能的实现,各高校需要根据各自资产管理要求和需求、总账、分类明细账等具体业务情况不断对其完善,实现各部门内部信息的互联互通。实际工作中,高校应把财务部的数据发送给相关职能部门,收到数据的部门进行数据核对和管理,并将数据反馈给资产管理使用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审核后形成纸质版或电子版资料反馈到财务处,财务处再根据收到的资料开展资产清查等各项工作。完成清查工作后二级部门形成固定资产管理报告报表、附件材料等相关数据编写和分类,大大提升清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第二,通过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进行实时监督,达到事前控制的目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要设置审批权限和逐级审批,高值资产需要经资产管理人员的评估认定,二级单位和负责人严格把关,最后由主管部门监督管理,从而减少人员操作失误和监督漏洞,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三)制定科学的折旧方案

一是推进固定资产差异分类。各高校的办学性质不一样,专业设置也不尽相同,不同专业设置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也不一样,导致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差异,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法分类。高校应根据现有固定资产种类按照政府会计制度进行细致分类,可融入职业判断和资产基本属性,划分不同标签和不同编号。

二是科学确定固定资产折旧基数。不同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抵扣方式不一样,折旧基数也不一样。折旧基数包括两部分,第一,新购入固定资产的核算。第二,原有固定资产重新核算。一般购入的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买价、运费、安装费和税费等。其中,没有标明价格的资产按照同期市场同等资产的价格核算,并在总价中分摊费用。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从资产建造到完工发生的费用都要计入成本;修缮或者改造的固定资产,其核算是固定资产原值加上修缮或者改造发生的费用,减去发生修缮或者改造对原固定资产损耗产生的费用;租赁的固定资产核算为合同约定的数额加上发生的必要的安装及运输等各项费用;受赠的固定资产有交易凭证按照凭证上的金额入账,没有交易凭证,市场上又没有类似固定资产的,按照名义金额核算。高校现有使用中的固定资产管理中也要注重不同固定资产分别核算。比如,同类大宗固定资产应由学校财务处等相关部门验收,核算折旧基数;高精密固定资产由专门技术人员或者委托中介结构评估后得出实际价值,不能高估或者低估价值,更不能报废处理。

三是合理选择折旧方法。会计制度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政府会计制度中一般选用工作量法和年限平均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一旦选定就不能随意更改,所以高校应该根据自身专业设置,固定资产类别和使用情况等综合因素选择合适的折旧方法。也可以根据各类资产特点参考以下方面。对于房屋及构筑物类使用寿命长的固定资产,它的损耗是在使用年限内等量均衡发生的,便可采取年限平均法。专用设备和通用设备固定资产,如电子设备、实验仪器等,这类资产技术含量高,科技进步会导致更新换代或者功能下降,可使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对于投入使用的交通运输工具的固定资产随着时间和使用频率发生损耗的固定资产可以采用工作量法。学校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和折旧方法大致分为表1如下。

表1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方式和年限表

续 表

(四)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

人员素质决定着资产管理工作的成效,高校需注重人才管理建设,对固定资产管理层要开展培训、提升管理素质和管理水平;固定资产管理效果和绩效核定挂钩,不断提升相关人员固定资产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从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挑选骨干成立固定资产管理小组,或者聘请专业人员进行固定资产技术分析,有效提升管理水平。

负责高校资产管理的相关人员不仅要有过硬的固定资产核算方面的知识,同时需要深入学习和培训《政府会计制度》和《政府会计准则第3号——固定资产》。对于负责专用设备管理的操作人员需要开展技术培训,建立健全专用设备的操作、维修、保养、检验等管理制度。针对技术复杂、精密度高的仪器设备的操作人员,应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资产管理处的人员需要掌握资产方面的知识,加强对资产管理的重视。此外,为了更好的管理固定资产,需要建立固定资产归口管理的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和权限,建立对应的工作要求和操作规范,按照集中领导、归口管理的原则与固定资产分类别管理有机结合。发现未经管部门同意,擅自使用、调拨和转移固定资产等情况,追究部门及经办人的责任。

学校内部设置赏罚分明的评价机制。各高校要定期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总结,对认真执行学校制定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制度,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成绩突出者,可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固定资产保管人、使用人玩忽职守,违反固定资产管理规定及操作规程,造成固定资产损失者,根据情节和表现应予处罚。造成固定资产损失过大或者情节严重的按照固定资产数额和责任大小同时追究管理人的责任。违反学校固定资产管理规定,由学校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可按违反财政法规处罚规定并处一定金额的罚款;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五)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管理意识的提升是固定资产管理不断完善的核心要义,高校领导应以身作则,从思想、观念和行动上都要明确固定资产对高校发展的积极意义,注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推动高校建设。并在日常教学活动加大固定资产管理宣传工作的力度,提高相关人员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主动性,形成主人翁意识,营造全员固定资产保护氛围。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离不开各项内部管理制度。高校应建立内部管理控制和管理制度,合理配备并节约、有效使用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应坚持统一政策、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物尽其用的原则。划分固定资产产权,清查核定等工作的责任人,对纳入工作管理的固定资产进行统一监督管理,同时各部门开展固定资产常态化管理。现有固定资产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登记明细入档统一管理和监督,也可建立固定资产卡片,跟踪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固定资产报废及其他状态的确认及固定资产盘点工作,确保实物的安全及正常使用。固定资产资金部门负责对固定资产价值的确认、核算、付款的审核、总账明细账以及增减变动的账务处理,及对实物日常管理的监督和固定资产盘点的组织工作。确保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有机结合,保障高校资金安全。

四、结语

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和高校财政体制改革息息相关,给固定资产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工作难度。高校应在认识和掌握学习政府会计制度理论知识的前提下,结合自身情况,认真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对固定资产合理分类,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制定科学的折旧方案,开展定期资产清查工作,不断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从而提升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推动高校教育事业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会计制度核算资产
2020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2019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难点思考与探索
《政府会计制度》创新研究及改进展望
2014年GDP首破60万亿
财政部发布四类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