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工作思路探索

2023-03-10 08:25徐冬冬赛立馨
云南农业 2023年3期
关键词:龙头企业农业企业

徐冬冬,赛立馨,苏 虹,普 伟

(1.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118;2.昆明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云南 昆明 650032)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振兴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五个振兴”,第一个就是产业振兴,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总要求,第一条就是“产业兴旺”。只有产业兴旺了,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有了更多载体和平台,才能带动资本、人才各类要素向乡村汇聚,实现农民增收。

一、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产业现状

2021年昆明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552.68亿元,增长8.7%,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总产值18.38亿元,增长9.3%;粮食种植面积23.39万hm2、总产量104.02万t,分别同比增长0.25%和0.3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 507元,增长10.1%,其中东川区11 443元,增长11.7%;禄劝县11 739元,增长11.2%;寻甸县12 031元,增长10.9%,均高于全市平均增长比例。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有农业龙头企业555户,其中国家级12户、省级118户、市级278户、县级147户;共有示范专业合作社534家,其中国家级示范合作社11家、省级示范合作社69家、市级示范合作社146家、县级示范合作社308家;共有家庭农场13 620家,其中省级示范农场19家、市级示范农场2家、县级示范农场592家。

(二)存在问题

产业发展特别是特色化、规模化、市场化、品牌化的全产业链,以及能带动农民稳定稳步增收的产业项目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久久为功、多方参与才能造就。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及问题很多,主要表现在:一是脱贫地区特色产业普遍存在规模小、产业链不完备的现象。二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少、联农带农能力不强。三是产业组织化水平不高,经营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比例不高,农产品加工与销售收入农民分享比例较低。四是农业生产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设施农业比例要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要进一步提升。五是市级、县(市、区)级支持农业发展资金不足,县(市、区)级、乡(镇)级无力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和重要项目的发展,农业产业投资亟待进一步加强。六是融资难依然制约着脱贫地区农业产业的稳定发展。农业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质押不足、资信等级低,仓单、出口定单、农产品、林权证、流转土地经营权等难以抵押,加剧了融资困难。

二、面临的形势及任务

(一)突出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引领

立足产业基础、区位交通和环境承载量,着眼产业集群做强、产业链条拉长,合理划定生产、生态、生活空间,实现乡村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土地利用等专项规划相互衔接配套,破解产能不足、空间制约等难题,组织实施脱贫县(市、区)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其他县(市、区)按“一主两辅”优势特色产业计划实施推进。

(二)着力改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强化政策支撑和政府引导,大力发展特色林果精品化加工,加强冷链物流和农产品深加工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鼓励经营主体建设专业化的产地保鲜处理体系,支持线上农产品仓储流通建设。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大数据平台建设,推动数字化产地仓建设。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要突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业农村发展环境。全力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引导农民积极采用节水设备和技术。

(三)推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

发展“农业+农户”订单农业和分包制模式,发展“企业+合作社+农户”“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合作社”模式。加大农村集体资产整合力度,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的新制度模式和新路径模式,适度放活农村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

(四)打造农业产业创新产业链

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业产业向组织化、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迈进。充分发挥企业联农带农作用,创新企业和农户优势互补、分工合作模式,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新型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创新各类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实现“农业+文化产业+旅游业”“农业+旅游村(镇)”“农业+大健康产业”“农业+加工业”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五)发展壮大特色农业产业

全市要依托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优势、市场导向,科学研判分析,发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如东川区要加大农特产品品牌培育,以“东川大洋芋”获国家农特产品地理标志为契机,推进东川大蒜、花椒等申报工作,推进“一县一业”建设,到2025年,力争将花椒产业打造成东川“一县一业”。落实“一二三”行动,围绕培育“一县一业”目标,大力推进特色乡镇建设,培育农业产业强镇,培育20个“一村一品”示范村。寻甸县要大力提升全县肉牛产业“五化”水平,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实现产业提质增效、企业全面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逐步建立形成多种形式利益联合体,把肉牛产业打造成寻甸县特色和重要支柱产业。禄劝县要依托中药材资源优势,坚持以做优质量、做大存量、引入增量、扩大总量为核心,加快培育大企业、发展大品种、打造大品牌、构建大基地工程建设,促进中药材产业“规模化、专业化、绿色化、品牌化、组织化、市场化”发展,构建“个十百千万亿”中药材产业发展体系,做强“一县一业”中药材产业示范县。

三、发展对策

(一)扶优扶强具有地方特色的龙头企业

把龙头企业作为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第一引擎,按照“扶优、扶大、扶强”原则和“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的思路,坚持引进和培育并重,积极发展龙头企业集群,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一是加大涉农产业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围绕昆明市主导和特色产业,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龙头企业落户昆明,从事农产品生产和加工,或以参股、控股、买断等方式联合、兼并、重组市内企业。二是大力培育本土龙头企业。对符合国家、省产业扶持政策、市场潜力大、带动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高科技、有特色、深加工的农业产业化省、市级龙头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建立“一企一策”的政企联系制度,集中投入整合做大,坚持数年提高其技术装备水平,使其成长为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真正“龙头”,为发展农业总部经济奠定坚实基础。在培育本土企业中要坚持抓大不放小,对与农户联系广泛、潜力大、成长性好、覆盖面宽的中小龙头企业要进一步夯实基础,增强活力,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使之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向精深加工转变,促进农产品加工业提档升级。三是要健全完善市级龙头企业运行监测办法。运用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建立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重点监测企业的竞争力、带动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的情况,对不符合条件的取消龙头企业资格。

(二)大力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水平

一是强化指导服务,促进规范发展。严格按照有关法规政策,深入贯彻依法行政的理念,牢固树立服务合作社的思想,全面实现由重管理向重指导服务转变。把促进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抓好宣传、市场营销以及人才培养服务,促进合作社规范发展。二是加大扶持力度,促进自我发展。对达到一定规模、具有示范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财政应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申请贷款、申报涉农项目、引进人才等方面要给予支持,鼓励合作社在实现劳动、技术、产品联合的基础上,探索资本联合的新途径,提高自身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和水平。三是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融合壮大以及多元化发展。以示范社为基础扶持组建联合社,不断提质升级增效,提高组织化程度和范围,抵御市场风险。四是围绕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找准优势产业大力推进专业化生产,努力形成品牌。积极引导和培育专业合作社发展加工业,带动形成相关产业集群,切实增强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不断提高合作社对农民群众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提高农民进入市场和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三)努力拓宽农业产业化融资渠道

一是引导农业企业自身跳出农业看农业,学会抱团发展,将三产有机融合,努力压缩前期投入。坚定不移地走“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以合同的形式将农产品生产加工链条稳固下来,尽可能把原料生产环节的投入交给合作社以及农户承担,企业主要在产品研发、市场拓展、品牌创建上做文章,彻底改变单纯依赖银行融资和产、加、销通吃的单干思路,减少融资总量和融资成本,把有限的精力、资金用在刀刃上。二是探索以国有平台公司注入资金的形式发起组建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所需的中小企业资本市场,也可以全市层面组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专项基金,将其通过市场化运作来撬动工商资本、社会资金、信贷支持等,让更多闲散资金通过直接、速效渠道进入农业生产领域,为农业企业创造更多的融资渠道和机会。三是鼓励支持金融机构进一步放宽融资范围、条件。对已取得土地使用许可的企业,相关部门应当及时为其办理土地使用权证书,企业可以用土地使用权证抵押给银行贷固定资产贷款,从而降低企业新增资产的融资成本,减轻投资压力。四是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企业政策性保险的支持力度,拓宽农业政策性保险范围、理顺保险快速理赔机制,让农业投资人放心安心。

(四)多方联动切实破解企业用工难题

一要切实改进现有的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方式方法。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或农业企业的优势,定期拿出培训需求清单,加强与农民夜校这一平台的有效融合,根据用工企业自身特点和需求开展精准性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培训的实用性、针对性和员工的技能效率。二要积极探索农业企业生产用工团体保险办法,适当降低保险对象年龄门槛,适度扩大保险赔偿范围,政府给予一些补贴补助,让更多的员工能享受团体保险政策。三要大力推广运用现代科技成果,积极建立完善电商平台,推进农业生产现代化、科学化、机械化,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生产劳力,减少用工量。

(五)培育壮大乡村产业

一是强化各级产业发展规划同步编制、上下承接、左右衔接。把做大、做强、做优特色产业作为不断增强县域特别是脱贫地区“造血”功能和提高自我发展能力重要基础、举措和工作。二是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持续加大产业项目资金投入力度,着力补链、强链、壮链。三是要重点对“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生产、加工、销售项目建设进行投资。四是持续深化“一县一业”示范创建,实施“一村一品”示范创建,推进质量品牌建设,开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及“三品一标”认定。

(六)努力提高产业化发展科技含量

龙头企业的科技开发和创新能力,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一是依靠科技进步,改造一批传统加工业。引导龙头企业引进、开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努力争取通过“三品一标”等各层级认证,实现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建设。二是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断提高龙头企业产品的竞争力。三是鼓励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承包、技术入股、技术转让等形式,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提高龙头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七)努力打造具有昆明特色名优品牌

在持续组织企业申报省级名品名企、积极开展市级名品名企评选的基础上,多措并举打造昆明农业品牌。一要让所有企业和生产经营者充分认识到产品品牌的重要性,牢固树立“品牌就是效益”的理念,坚决不做“大自然的搬运工”,自觉主动参与到争创品牌、维护品牌的工作中去。二要进一步围绕昆明“6+2”重点产业集群发展主线,整合各类资源要素,整合相似相近品牌,引导同类企业采取联合、加盟、股份合作、行业联盟等多种方式,尽快形成全市农产品品牌一盘棋格局,努力打造昆明知名地域公用品牌。鼓励各县(市、区)各打造一个区域公用品牌,培育多个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三要大力实施品牌保护提升行动。对现有“三品一标”品牌使用进行全面规范,进一步细化品牌的技术标准,规范使用申报审核程序,严厉打击违规使用和侵权行为,确保昆明农业品牌的声誉和影响力。

(八)继续加大农业产业化政策扶持

结合昆明实际,出台昆明市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制定完善农业产业招商引资相关的优惠和奖励政策,多渠道、多形式地吸纳省内外民间剩余资本以及国外资金投入昆明市产业的开发,坚持既集中力量扶持大企业发展农业总部经济,又优化以奖代补方式,将扶持由后端适当向前端转变,为中小企业起步阶段创建良好条件。

(九)健全农业产业化发展各项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农业产业化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农业产业化资金投入应随财力的增长逐年增加,在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以及原料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设施、农产品市场流通、农产品质量认证、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开发等各个环节加大投入,有效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二是建立政府与新型经营主体间的常态化沟通联系机制。坚持需求导向,通过一月一调度、两月一调研、季度一座谈、半年一次问卷调查、一年一评估等措施畅通与企业的联系沟通,通过优化农业农村局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强化“三农”政策栏目的时效性和推广性,让企业更加及时、精准地知晓政策。三是建立“三农”工作研究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农业农村系统机关事业单位作用,加强“三农”行业数据统计和政策研究;统筹政策研究等部门资源,加强对“三农”年度重点工作研究,提出含金量高、有价值的参考意见;鼓励各县(市、区)聘请第三方咨询(智库)机构加强对本地“三农”工作研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外出学习考察。四是建立主动服务新型经营主体机制。统筹自然资源、财政、金融、水务、环保等部门,转变工作作风,出台政策不层层加码,主动为企业用地、用水、用电提供支持。

猜你喜欢
龙头企业农业企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出炉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2018年全球农化产品销售前20名的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