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是一棵树

2023-03-11 11:04
作文周刊·高一读写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养料长河升格

在我潺潺流淌过的十五年岁月长河旁(“十五年岁月长河”不妥),始终屹立着一棵树,他如高山般伟岸,也如大海般包容,看着我从牙牙学语的婴儿到如今青葱的少年。我的父亲,就是这棵树。(对父亲的形容不太准确,偏离了“树”的主题。当描写对象是个人时,“高山、大海”的表达要慎用。)

父亲是一棵树,为我提供养料。(“养料”不妥,“树”和“养料”并不直接勾连。)由于我是早产儿,小时候总是容易生病。正是这棵树,从我很小的时候开始便常常给我煲汤,一直到今天都没有改变。他总是在汤里放许多药材,喝起来并不香甜。小时候,我十分抗拒喝汤。可一向宠溺我的父亲在这件事上却不顾我的抗拒,哄我说这是“聪明汤”,喝了就能变聪明。出于对变聪明的渴望,我只好半信半疑地喝下。弹指一挥间,匆匆十余年转瞬即逝,我从体弱多病的孩童到如今几乎不再生病的少年,很难说不是他的功劳。(此句不通顺,“弹指一挥”和“转瞬即逝”语意重复;“很难说不是”语气不够坚定。)很多事情都是长大后才明白的,比如世界上不会有“聪明汤”,可是我仍然愿意被这个拙劣的谎言哄着将这碗汤一饮而尽,只因汤里有他数十年如一日的爱。

父亲是一棵树,为我遮风挡雨。小时候,我是个顽皮的孩子。有一次为了在同伴面前表现自己很勇敢,我坐在秋千上,故意高高荡起,结果一不小心被甩出去,重重地摔在水泥地上,下巴处一阵钻心的疼痛袭来。我轻轻一摸,满手湿热,鲜红的血是如此刺眼。母亲连忙带着我去医院,路上给正在工作的父亲打了电话说明情况。(此处语言可简化,突出父母的担忧。)隔着小小的手機屏幕,我能感受到电话那头的他浓浓的焦急。(“浓浓的焦急”用词不当。)我和母亲刚到医院没多久,他便赶来了。许是一路奔跑的缘故,凛冽的寒风将他的脸庞吹得通红,可这也抵不过他眼睛里的红。手术结束,我沉沉睡去,再一睁眼时,恰好看到他满含心疼的目光。(此处描写有些直白,可以具体描摹父亲的神态,增强画面感。)原来从我做完手术移回病房,他就一直坐在床边守着我,整宿没睡。我永远记得那天晚上,他像一棵树,默默守护着我。

父亲是一棵树,永远等候着我。(三段首句都是“父亲是一棵树”的句式,架构痕迹明显,可酌情更换句式。)数不清有多少个周五的夜晚,我背着沉重(“沉重”用词不当)的书包走出校门,总能看到路灯下父亲的身影。那一刻,我总会想起朱自清的《背影》。一见到我,他就自然地接过我肩上的书包,然后我们就一前一后往家的方向走。他一言不发,我亦步亦趋,伴着动人的月色,踏碎一地清辉。寂静的夜晚让我感到无比安心,因为有这棵树在。

父亲是一棵树,他的爱没有声音,可汤煮好时的咕噜声、医院那晚他眼底的红和每周五晚上的月色却“出卖”了他。于是,我听见了那震耳欲聋的父爱。

◆升格建议

亲情是永恒的抒情主题。这篇作文情感真挚,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切入,选了三个生活场景进行描写,看似平淡,却极易引发读者共情。但作者的语言驾驭能力还有待提升,个别细节描写和用词仍需打磨,结构布局的痕迹略重。升格时如果能从架构和过渡上斟酌,在描写细节上精雕细琢、锤炼语言,就是一篇优秀的作文了。

猜你喜欢
养料长河升格
诗的养料
日落长河
《开在心中的花朵》作文升格
有针对性地运用例证——《拥抱“不速之客”》升格
心灵是一朵永不枯萎的花
看清要求,有的放矢——一篇2019年高考考场作文升格的启示
让苦难成为艺术的养料
长河上游清流梦
叶云岳:半生筑起创新长河
汲取课内外生活养料 带动生活化写作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