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行为习惯下幼儿家园合作的实践研究

2023-03-11 10:31屠玥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家园合作家校共育劳动教育

屠玥

[摘 要] 采用家园合作的方式能加强幼儿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全方位地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劳动教育是教育的重点之一。在家园活动中要激发幼儿的心理动机,通过言语活动帮助他们了解劳动的基本技能,通过绘画活动让他们感受劳动的美,通过竞赛活动增强他们的劳动创新意识。在幼儿一日活動中,教师和家长都要适度放手、科学容错,并组织幼儿合理探究,引导各个家庭挖掘身边资源,革新教育方式,从而帮助幼儿全面发展,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关键词] 劳动行为习惯;家园合作;家校共育;幼儿教育;劳动教育

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都将自己看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配合、支持,通过幼儿园和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一种教育方式。教师要成为连接家园的桥梁,找寻适宜的合作措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一、基于心理性动机强化幼儿的认知情感

(一)言语活动,认知基本技能

要让幼儿对劳动形成正确的认知,就要先激发他们的劳动热情,让他们对劳动产生兴趣,想要主动学习劳动技能。教师可以将劳动和幼儿感兴趣的活动结合在一起,设计家园活动,激发他们的心理性动机。在言语活动中,家长和教师可以给幼儿讲述一些和劳动有关的故事,或者一起阅读相关的绘本故事,激发学生对劳动的兴趣,继而组织其参与劳动。

例如,围绕“能干的我”主题活动,教师可首先在幼儿园中组织大家讨论,说说自己会哪些劳动,是否掌握了整理衣物、玩具、图书的能力,能力强的幼儿可以自告奋勇,担任值日生,协助教师完成整理、清洁方面的工作。其次,幼儿回到家中,可和家长一起观看动画片或绘本中和家务有关的画面,家长还可给孩子讲述《劳动最光荣》的故事,并让他们说说在幼儿园中是否力所能及地帮助老师完成了劳动项目。如果幼儿表示自己没有掌握某方面的技巧,家长则可以顺势指导他们。最后,回到幼儿园中,教师再组织幼儿互动交流,说说自己掌握了哪些劳动技能,并给同伴介绍劳动过程中的窍门,在互通有无中掌握更多的劳动技能。

可见,结合阅读绘本、故事大会等言语活动,幼儿对劳动不再陌生,他们会主动生成想要模仿、参与的欲望。此时教师和家长要给他们提供一展身手的舞台,并让他们积极实践。

(二)绘画活动,渗透审美意识

在幼儿参与劳动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可以引导他们关注劳动过程中的细节,对比分析劳动前后家庭、幼儿园环境的变化,并让他们通过绘画的形式将劳动的过程或者劳动成果展现出来。这样幼儿不仅能提升审美能力,还能认识到劳动可以让生活变得更美好,这样他们的参与热情便得到了提升。

例如,在“我的地盘”教学中,教师首先安排幼儿收拾“玩具超市”,看看用什么方法分类才能使玩具能被快速、方便地找到,而且可以给人整洁明了的感觉。幼儿可以通过绘画设计画出自己最喜欢的“玩具超市”样貌,一起评选出最优方案,并落实到实践改造中。回到家中后,他们要拍摄下自己家里的“玩具之家”,看看玩具摆放得是否整齐,如果不满意的话,则要和家长讨论,说说怎样利用有限的家居空间更好地排列玩具。再将改造后的“玩具之家”拍摄下来,对比前后两张照片,找到变化之处。第二天再回到幼儿园中,教师可让幼儿回忆除了在家里整理玩具,是否还参与了其他的家务活动,试着将劳动的瞬间画下来。

通过以上活动,幼儿认识到劳动可以成为艺术创作的源泉,通过劳动可以改善环境。这样他们不仅提升了审美素养,还懂得了勤劳是一种美德,懂得如何用双手创造美。

(三)竞赛活动,根植创新精神

劳动并不是一成不变地重复体力活动,也要加入创意构思。教师可以开展家园合作的创意劳动竞赛,让幼儿增强创新意识,他们可以将这种思想延伸至其他活动中。

比如,在“大扫除”主题活动中,教师可先让幼儿在家中和父母讨论在大扫除时要处理哪些方面的问题,会碰到哪些棘手的状况,是否可以通过创新构思提升劳动速度。如在清理墙上的灰尘时,有幼儿觉得小孩的个子太矮,很难清理高处的灰尘,如果爬上桌子,又比较危险。此时,家长可以指导他们优化工具,将抹布绑在竹竿上。此外,幼儿还可以思考其他的创新方法。

在竞赛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通过改造劳动工具、调整劳动材料、改进劳动方法等,创新思路,达到提升劳动速度、优化劳动质量的效果。

二、将劳动技巧充分融入幼儿一日活动

(一)适度放手,拓宽教育空间

在开展劳动教育的时候,教师要将劳动技巧和幼儿一日活动结合在一起,营造良好的劳动氛围,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当幼儿想要参与某种劳动项目的时候,教师要适度放手,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拓宽教育空间,让幼儿将在幼儿园中掌握的劳动技巧融入日常生活中。

在幼儿园中,幼儿首先学习了如何使用抹布擦桌子,但在教育过程中,有幼儿发现空调、显示屏等地方也有灰尘,他们也想擦拭。因此,教师教育时可融入科学知识,告诉幼儿电虽然是看不见的,但它会顺着水流接触到人体,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伤害,并让他们思考该如何避免这种问题。通过思考,幼儿在选择劳动工具时发现选择干燥而柔软的抹布擦拭这些电器可以避免触电,同时也能避免损坏电器。教师此时可再建议他们先关闭开关、拔掉插头再清洁电器,进一步确保安全。在他们掌握方法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放手,让幼儿自主选择劳动材料,探索如何构筑安全的劳动环境。

在家园活动中,教师要一步步拓宽教育空间,首先让他们在幼儿园中掌握各种劳动技巧,然后延伸至家庭生活中,尝试完成家务,最后再延伸至社区生活等。只要能大胆放手给幼儿提供体验的机会,他们就能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二)科学容错,引导自我纠正

教师和家长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引导、纠正,允许他们在劳动过程中出现适当的错误,并通过提问引导其思考,鼓励幼儿通过观察他人的动作逐步进行自我纠正。

比如,在午餐活动中,笔者让幼儿自主分筷子、餐具,但是有幼儿却不愿意参与,在了解原因后笔者发现,原来该幼儿曾经在家中打碎过杯子,所以家人不让他动餐具。针对此问题,教师要积极和家长沟通,让他们以宽容的心态面对孩子的错误。家长可以先让孩子从分塑料餐具、一次性筷子等入手,当他们熟练掌握相关技巧后,再让他们分发玻璃或瓷制的餐具。在幼儿园中,教师也应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可以先让其担任 “分发助手”,由全体幼儿将餐具放在桌子上后,他上前将它们摆放整齐,这样就降低了难度,避免出现跌落等情况。在一次次的训练中,该幼儿纠正了错误的动作,认识到要轻拿轻放,在手持餐具的时候要托着底部,扣住边沿,这样就能避免摔碎餐具。掌握了相关的技巧后,他的参与积极性也随之提升。

如果教师和家长能以更宽容的心态对待幼儿的错误,则能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自信心,积极自主思考如何纠正错误,从而提升他们的劳动能力,解决劳动认识不足等问题。

(三)合作探究,懂得借鉴学习

在指导幼儿参与劳动时,教师和家长还要引导他们积极合作探究,在模仿借鉴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幼儿园中,幼儿要模仿教师的举动,还要观察其他幼儿的表现,找到值得学习之处。在家庭生活中,他们要观察家人的劳动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劳动方法。

如在元宵节期间,教师可安排幼儿参与“制作元宵”的活动,在幼儿园中幼儿可先和小伙伴一起合作、探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他们回顾玩“超轻黏土”的场景,看看能否借鉴并运用。如有幼儿发现,自己做的“元宵”都是实心的,而小伙伴却能将豆沙、黑芝麻裹在其中,他可以向小伙伴请教制作方法。放学后,幼儿将做好的“元宵”带回去,并和家人一起做更多“元宵”。家长要将揉面、搓汤团等工作都交给孩子,并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做好示范。最后,教师可召开“交流会”,各自展现自己制作的“元宵”,并说说在此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如何在家长的帮助下解决这个问题的。这种交流活动能让幼儿找到继续参与劳动的兴趣点。

三、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并延伸

(一)认真选择,促进身心发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出要引导幼儿提升生活自理能力或参与家务劳动,发展其手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在设计家园合作活动时,教师也要基于《指南》的精神,拓展各种生活资源,选择一些幼儿可以胜任的家务,引導其参与其中,促使其全面发展。

如在“亲子烹调”活动中,教师事先联系幼儿家长,了解孩子在家中是否参与过餐饮类的劳动项目,并帮助他们筛选合适的劳动项目。对大多数幼儿而言,烹调或切割食物等劳动的难度太大,不适合他们,所以可以组织他们做择菜、清洗、摆盘等工作。此外,在活动过程中,家长要引导幼儿珍惜饭菜,避免出现浪费食物等不文明的行为。在幼儿参与“亲子烹调”后,他们还可以在幼儿园中互动讨论,说说自己的收获是什么;在午餐的时候,他们可以展露身手,帮助摆放餐具、分发食物等。若有条件,还可以安排幼儿参与幼儿园后厨的劳动项目中,如帮助厨师剥毛豆、择菜等。这样选择更适合幼儿的学情,能促使其逐步成长。

(二)科学改编,辨识精华糟粕

幼儿教育资源内容庞杂,教师要指导家长合理选择、加以改编,选择其中有用的部分指导幼儿学习,放弃其中的糟粕部分。这样才能提升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给家长推荐一些和劳动有关的蒙学读物、绘本等,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并在现实生活中还原故事中的情节。有的读物和现实生活不符合,在教授的时候可以删除或调整。如在《第一次上街买东西》中,谈到幼儿独自上街买东西,但是很多幼儿都没有独自上街的经历,更不要说独自购物了。所以家长也可以适当地改编,改成和爸爸妈妈一起购买东西,家长带领孩子来到柜台边,由孩子单独和营业员沟通,并付款,检查购买的物品,而家长则在旁边监督,看到有孩子无法应对的场面,可加以提醒。这样筛选更符合孩子的成长状态,有助于提升活动效果。

在科学改编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思考:一是幼儿的实际能力,删除掉一些难度过大,不适合幼儿参与的活动;二是考虑现实生活的情况,选择一些和他们生活紧密相关的活动。

(三)融入生活,鼓励幼儿互相帮助

教师要积极挖掘生活资源,引导幼儿在相互帮助中解决各种实际问题。这样幼儿就可认识到在生活中遇到困扰不用害怕,可以向他人求助。同时,这也告诉他们,要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在游戏过后,教师组织幼儿自主收拾玩具、整理桌面,有的幼儿能力较强、速度较快,但是有的幼儿则手忙脚乱,不仅速度慢,还容易出错。教师可引导他们相互关注,看看同伴需要什么帮助,并协助对方解决问题。此后,再让同一小组的幼儿思考如何分工合作,各自完成擅长的项目,提升劳动效率。最后,结合家庭生活,当幼儿到同伴家玩耍的时候,也要相互帮助,在游戏完毕后收拾玩具,如果有能力还可以帮助家长做一些和收拾房间有关的家务。教师还要引导幼儿将这种互助精神融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一开始可以提醒幼儿相互关心,给他人帮助,渐渐地,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自然地关心家人和朋友,并乐于帮助他人。

在家园合作中,幼儿园和家庭要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配合工作,这样才能促使幼儿健康成长,让他们在家庭生活和幼儿园集体生活中都积极关心他人,积极参与劳动,不仅可使幼儿掌握劳动技能,还能帮助他们树立劳动意识,从而实现幼儿的全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玉存.如何帮助大班幼儿从小养成积极劳动习惯[J].基础教育论坛,2021(31):83,85.

[2]宋园园.劳动促成长 实践育新人——幼儿园如何有效开展劳动教育[J].山东教育,2022(20):24-25.

猜你喜欢
家园合作家校共育劳动教育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浅析《指南》背景下幼儿园亲子游戏的开展
论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设置的思考与探索
加强幼儿园家园共育的几种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