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巴嘉绒藏绣纹样视觉元素提取及应用研究

2023-03-13 05:06胡嘉玮欧江宇
西部皮革 2023年5期
关键词:嘉绒丹巴藏族

胡嘉玮,欧江宇

(四川民族学院美术学院,四川 康定 626001)

习近平总书记曾于2022 年11 月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可见,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当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点。丹巴嘉绒服饰制作技艺是四川省市(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服饰当中的刺绣纹样作为当地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兼收并蓄、多元融合等特点,在对其进行传承与保护的过程中,也应重点考虑如何使丹巴嘉绒藏绣纹样得以创新性发展。故而,如何利用现代设计手法提取与应用丹巴嘉绒藏绣纹样的视觉元素,使其在传承本土文化的同时符合大众审美需求,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1 丹巴嘉绒藏绣的历史源流

据考古发现,早在距今五千年前,丹巴县中路乡已有原始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新石器文化,即中路文化。据《丹巴县中路罕额依遗址发掘简报》载,在这个新石器时代遗址里,发掘出土的第一期文物中有骨质的纺轮,同时还发掘出了数量较多的骨针[1]。此外,考古人员在该遗址出土的陶器表面发现了绳纹、凿印纹、刻划纹、附加堆纹等痕迹。由此可见,丹巴地区早在新石器时期已经出现了原始的纺织技艺与装饰纹样,这为日后当地刺绣工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隋朝时期,丹巴属嘉良夷,其服饰以动物毛皮为主。入唐后,有一个女权制部落在丹巴一带崛起,史称东女国。《新唐书》当中对该国女王的装束有如下记载,“王服青毛绞裙,被青袍,袖委于地,冬羔裘,饰以文锦。”可见,东女国服饰以黑色为美,且有锦缎作为装饰。从公元7 世纪至公元8 世纪,吐蕃朝兴兵东渐,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四省的藏族聚居区便逐步纳入到吐蕃的统治势力范围[2]。至此,丹巴地区成了吐蕃的属地。当地先民在与吐蕃军及随迁民众的长期共同生产生活中,逐渐藏化。在这一时期,藏族传统装饰纹样与古老的怀向针法被丹巴地区的人民所接受。元代土司制兴起,包括丹巴在内的嘉绒地区归入中华版图。在这一时期,丹巴分属威、茂二州千户、万户所及长河西、鱼通、宁远军民安抚司管辖[3]。自隋唐至元代,藏族与汉族的纺织工艺逐渐传入丹巴等嘉绒地区,并与当地的原始工艺相融合,这使得嘉绒藏绣技艺得以萌芽。

明代,随着棉纺织技术的发展,结实耐用的棉布与棉线在蜀地被广泛使用,蜀绣中的挑花绣技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由于十字挑花针法简单易学,且用其制作的服饰及绣品具有结实、耐用、美观等特点,故而在周边少数民族地区迅速流行起来。丹巴嘉绒藏绣在当时也受到了蜀绣中十字挑花技法的影响,这点从如今嘉绒藏绣的纹样中可见一斑。清乾隆中期,清政府先后两次派兵征讨大、小金川。据《章谷屯志略》记载,“章谷屯向系夷地并无汉人居住。自乾隆四十一年平定两金川之后改土为屯,陆续安插兵民番练报给地亩垦种升科。”据此可知,金川之役后,为了使包括丹巴在内的嘉绒地区更好地接受中央管辖,清政府从四川内地州县招募了大量汉族百姓到嘉绒地区垦荒,至此,汉族人才开始在丹巴定居。当时迁入的蜀地百姓中不乏谙熟刺绣技艺的女性,她们将精美的刺绣服饰与刺绣技艺带到了丹巴地区。当地人在向汉族女性学习刺绣技艺的过程中,也逐渐接受了刺绣技艺的女性传承机制。与此同时,刺绣技艺也成了丹巴嘉绒藏族女性展现其心灵手巧的重要途径之一。此外,清政府还抽调羌族士兵携带家眷镇守降番,其中安插在丹巴县境内的有64 户,羌绣技艺也随之传入了丹巴地区。羌绣对丹巴嘉绒藏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针法、构图、配色、题材等方面。综上所述,清朝时期汉族与羌族百姓的迁入,从客观上促使丹巴嘉绒藏绣工艺走向成熟。

2 丹巴嘉绒藏绣纹样的艺术特征分析

2.1 丹巴嘉绒藏绣纹样的题材

丹巴嘉绒藏绣的纹样按照题材可以分为几何类、植物类、动物类(包括瑞兽)以及文字类。在《中国纹样史》一书中,作者将我国纹样题材的演变过程概括为几何纹、动物纹、花草纹以及综合多样化四个时期[4]。其中几何纹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期,具有简洁、明晰、表意等特点。自夏朝起,被人类赋予了神秘意义的动物纹样在装饰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直至隋唐时期,社会生产力有了明显的进步,人类开始认识自我,并将自然界作为审美对象,从而开始采用大量的花草纹进行装饰。据上文论述可知,丹巴嘉绒藏绣技艺大致萌芽于隋唐至元代,也正是花草纹开始盛行的时期,故而丹巴嘉绒藏绣的纹样题材以花卉等植物为主,其中常见的植物纹样包括八角花、菊花、牡丹花、杜鹃花、桃花、树叶等,此外还有众多不知名的花草纹样。丹巴嘉绒藏族的女性喜欢将植物纹样绣制在头帕、围腰、披风等服饰的主要位置,以展现其对美的追求。丹巴嘉绒藏绣当中的几何类纹样包括“卍”字符、回形纹、加洛纹、“塔子”纹等,这些几何纹样多源自藏族传统装饰纹样,常以边花的形式出现在头帕的边缘与服饰的领口处,象征着吉祥。动物及瑞兽类纹样在丹巴嘉绒藏绣当中相对较少,其造型多受羌、汉等民族文化影响,包括蝴蝶纹、龙纹、太阳神鸟纹等。最常见的文字类纹样是寿字纹,由汉字“寿”变形而来,具有福寿绵长之意。

2.2 丹巴嘉绒藏绣纹样的构成形式

丹巴嘉绒藏绣纹样的构成形式可分为独立纹样、连续纹样与独幅式综合纹样。其中独立纹样又包括单独纹样、适合纹样与角隅纹样。单独纹样多出现在丹巴嘉绒藏族女性的头帕、前围腰、后围腰与长衫当中,以菊花、牡丹花等折枝式花卉纹样为主,也有龙纹、太阳神鸟纹等少量动物及瑞兽类纹样。适合纹样与角隅纹样在丹巴嘉绒藏绣当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多出现在头帕与披肩当中,以缠枝式花卉纹样为主。连续纹样则常见于丹巴嘉绒藏族女性头帕的边缘,变化丰富,形式多样,其排列格式主要包括折线式、直立式、上下式等。独幅式综合纹样是指将连续纹样、独立纹样中的两种或三种纹样组织形式综合在一起的图案构成方法[5]。该图案构成方法常用在丹巴嘉绒藏族女性的头帕当中。

3 丹巴嘉绒藏绣纹样的创新设计与应用

3.1 基于形状文法的丹巴嘉绒藏绣纹样创新途径

形状文法最先由George Stiny 和James Gips 提出并应用于绘画与雕塑创作,后来扩展到创新设计,产品品牌识别等领域,是一种以运算规律为主的设计方法,根据Stiny 和Gips 的定义,形状语法(SG)可以表示为:SG=(S,L,R,I)式中:S 为形状的有限集合,SG 为S 经平移、旋转、镜像等操作衍生的形状集,L 为标记的有限集合,R 为推理规则有限集合,I 为初始形状[6]。也就是说,利用形状文法对丹巴嘉绒藏绣纹样进行创新设计分为以下四步:第一,通过对丹巴嘉绒藏绣纹样题材、寓意、构成形式等方面的研究,提取出在当地知名度高,应用广泛且具有代表性的纹样作为基础图形;第二,运用夸张、概括、抽象等设计手法对基础图形进行二次创作,得到初始形状;第三,利用形态位移的方法,将初始形状进行平移、旋转、镜像,得到图形基本单元;第四,构建丹巴嘉绒藏绣纹样的形状文法,运用生成性规则进一步对丹巴嘉绒藏绣的基本图形单元进行变换,得到创新纹样。

如表1 所示,笔者选择了丹巴嘉绒服饰制作技艺传承人扎西拉姆设计并绣制的菊花与牡丹花纹样作为基本图形,该纹样造型美观,寓意美好,且在当地女性服饰当中应用广泛。笔者运用概括的手法,在保留该纹样外轮廓的同时省略细节,形成具有现代感的黑白花卉纹样,即初始形状。然后将初始形状进行两次120°的旋转并复制,形成由三朵花交织而成的组合纹样,即图形基本单元。最后再将图形基本单元进行多次旋转、复制,以生成既保留丹巴嘉绒藏绣基因,又满足时代需求的创新纹样。

表1 基于形状文法的丹巴嘉绒藏绣纹样创新设计过程

3.2 丹巴嘉绒藏绣创新纹样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从丹巴嘉绒藏绣纹样中提取的菊花纹与牡丹花纹通过形状文法多次使用旋转等变换原则,得到较为复杂、有层次且具有创新性的纹样。如图1、图2 所示,将基于丹巴嘉绒藏绣的创新纹样运用在当地旅游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当中,是具有可行性的。除本文列出的案例之外,丹巴嘉绒藏绣当中的八角花、塔子纹、蝴蝶纹等众多具有代表性的纹样均可以利用形状文法进行演变与应用。

图1 钥匙扣

图2 徽章

4 结语

丹巴嘉绒藏绣纹样是嘉绒藏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反映了历史上嘉绒藏族与周边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技艺互鉴,展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互通、互融。本文通过对嘉绒藏绣纹样视觉元素的研究、提取与再设计,创作出既保留嘉绒藏绣特征因子,又满足时代审美需求的创新纹样。将该纹样应用在当地旅游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当中,能够为传统纹样的创新性转化提供一些思路。

猜你喜欢
嘉绒丹巴藏族
占豫虹
The Light Inside
论藏族嘉绒锅庄“达尔嘎”的传播历史——以四土地区为例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丹巴甲居藏寨建筑马克笔表现技法研究
藏族度量衡起源探讨
嘉绒藏戏传承发展刍议
嘉绒藏族地区的旧方志编纂
中国四川丹巴嘉绒风情节
毗卢遮那大师流放嘉绒之原因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