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赞

2023-03-13 21:33王龙欣
山东国资 2023年11期
关键词:淡黄色桂花香梧桐树

■ 王龙欣

梅花、兰花、竹子、菊花被称为花中“四君子”,分别以其傲、幽、坚、淡的品格,成为中国人感物喻志的象征,同时也是咏物诗和文人画中的常见题材。晋代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宋代周敦颐唯爱莲……我对桂花的偏爱始终延续着一股执着。

自记事起,我第一次对桂花有短暂而深刻的印象便是祖父家中的桂花茶,在被热水浸泡后满屋花香四溢,茶杯中的桂花蜜糖香暗香浮动,恍若还在深秋等桂花初绽之时迎接即将在脑海里倾泻的那场桂花雨。说起来有些可笑,我如此偏爱的清雅高洁的桂花竟是在茶杯中才初识到它的美。

宋代诗人李清照曾做《鹧鸪天·桂花》——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桂花,是中秋时节南方出类拔萃的一树香景。它小巧而清柔,明亮而娇羞,性情不与尘世之花相应,可它浓密芬芳的甜味却迟迟不曾散去,无需浪费那大红大绿去招摇摆弄,它本就是花中的首屈一指。世人曾把它比作风韵满存的恬静淑女或是隐居尘世的高尚君子,这都是我喜欢它的理由,它给我的印象,也正是如此。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不久前,我坐高铁前往南京继续追寻对桂花的那一抹执念,如先前那般,对它仍是充满喜爱与柔情。从高铁上迈下脚步到站的那一刻,桂花的蜜香便扑面而来,这股力量无比强大,喷涌而出,如天使附体,人心甘情愿受它征服。此刻,路上的行人都不禁慢下脚步,好像要找到香气的源头才肯罢休。坐上出租车,道路两旁的梧桐树和桂花树交相呼应,梧桐树的彬彬有礼映衬了桂花树的高雅柔情。

摘一簇桂花别在爱人的发梢,是南京这个季节大肆宣扬上演的甜蜜环节,无论是年轻的小姑娘还是头发花白的老婆婆,她们目光闪烁,那一抹淡黄色的桂花夹杂着笑容和爱意,让这座城市增添了一份独特的情调。桂花只香一季中的数日,走在路上,习惯性地用手去碰触并缕下一簇淡黄色,捧在鼻间猛嗅几口,仔细想分辨出清晨和夜晚的香气到底有何不同。

山间道路上总有些许人家在采摘封存最新一年的桂花。俗话说,桂花不能晾干,晾干香气就飞走了。那桂花雨夹带着甜香散落在竹筛里和采摘人的头发上、肩膀上,在太阳的眷顾下给人装饰了一层金黄色,美得有些失真。他们拿出亲手采摘酿成的桂花蜜和新鲜的桂花给我们品尝,醇厚的花蜜香融合清甜的桂花香,被它浸染过的微小分子颗粒一瞬间弥漫在整个山间,充斥到每个人的灵魂。为能饮到新鲜的桂花茶,曾流传过“扬州鹤”一词,当时却是奢望的象征——不必骑鹤下扬州,能饮到厝边隔壁亲种的桂花茶,人生就够幸福了。

不知是被桂花的蜜香所纷扰,还是仍沉浸在被桂花雨营造的“桃花源”中,造化弄人,又是睡眠极浅的一夜。倚靠着床边看向窗外,夜晚的朦胧显得神秘又妩媚,让我痴迷,岂是其他花树所能带给我的。月光被它扯得零碎,一束束浅淡又透彻的光漫延着它反射出淡黄色的光亮。作者留清曾发文写到,中国人的浪漫是与风花雪月挂钩的。想到当代作家林清玄先生的《温一壶月光下酒》里面的桥段,用空瓶装起今夜的桂花香,等桂花谢了,秋天过去,再打开瓶盖细细品尝,应是别有一番风趣。只可惜今年的秋天未找到中意的瓶子,也不愿将就,生怕委屈了瓶内仅存的桂花香。

猜你喜欢
淡黄色桂花香梧桐树
八月桂花香
雨中的梧桐树
风吹桂花香
告诉谁
梧桐树下
仙乡画境桂花香
那棵梧桐树
“鸟粪”——“青蛇”——“枯叶”
“鸟粪”—“青蛇”—“枯叶”
梧桐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