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青地区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综述

2023-03-15 00:57李明华
广西教育·D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沙井齐家陶器

蔺 琼,李明华

(赤峰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 内蒙古 赤峰 024000)

甘青地区作为考古学文化区域, 包括甘肃、青海和宁夏回族自治区,起初以马家窑和齐家文化为主,后来齐家文化日益壮大,形成了一家独大的局面,后在齐家文化的基础上又分化发展出多支考古学文化,呈现出多种文化并存发展的文化格局。

青铜时代甘青地区考古学文化各有特点以及文化交流情况,本文首先将该地区分为四个小文化区域,再对各区考古学文化进行简要介绍,揭示其文化样貌及文化交流情况。

一、河湟谷地区

这一地区位于甘肃省南部和青海省东部,存在齐家、卡约和唐汪氏遗存三支考古学文化。

(一)齐家文化

齐家文化主要在黄河上游及渭河、洮河、大夏河、湟水、西汉水上游等地区分布,年代在公元前2200年至公元前1600年,其晚期进入青铜时代。

1.文化特征

陶器有大量泥质红陶和夹砂红褐陶, 少量灰陶,器表除素面外主要饰篮纹和绳纹,还有少量彩陶;器型以双大耳罐(图1-1)和高领双耳罐最具特色(图1-2)。出现了青铜器和红铜器,发现了中国迄今已知年代最早的铜镜,玉礼器以及用玉制度的产生是该文化的另一重要特征。

图1 齐家文化陶器

房屋多方形或长方形半地穴式建筑,出现了白灰面房屋。墓葬以竖穴土坑墓为主,多呈长方形或圆角长方形,有墓道的呈“凸”字形,葬具不普遍,仅在青海柳湾墓地发现葬具。头向以朝西或西北方为主,葬式分单人葬和合葬,奴隶殉葬现象普遍,随葬品多寡不一,以陶器为主,还发现了灰坑埋人现象以及石圆圈遗迹,普遍发现卜骨,多用羊的肩胛骨制成,只灼不凿。

2.文化交流

齐家文化主要受到了马家窑文化的影响,该文化中发现的马厂类型和“过渡类型”彩陶及切口带盖罐等都受到马家窑文化的影响。齐家文化晚期阶段向东扩展到达了客省庄文化区域,并延伸至西安附近, 同时关中地区客省庄文化遗址数量减少,规模缩小,人口减少,文化衰落,为齐家文化的进入提供了条件。

齐家文化还与周边文化有交流,朱开沟第三段遗存中发现大耳罐、花边罐和双耳罐等齐家文化因素的陶器[1];巴彦淖尔盟阿拉善旗白音浩特鹿图山遗址中发现齐家文化的单耳鬲、双大耳罐和夹砂陶等[2]。二里头文化和齐家文化也有过交流,天水发现的青铜牌饰就是二里头文化特有的器物[3]。

齐家文化还与欧亚草原地带的青铜文化有很大关系,陈旗磨沟齐家文化墓葬中发现的“喇叭口耳环”是安德罗诺沃文化的一种装饰品,还发现了与安德罗诺文化相同的斜线三角纹[4]。

(二)卡约文化

卡约文化分布于黄河上游和湟水流域,年代约为公元前900年至公元前600年。

1.文化特征

陶器主要为夹砂红陶和灰陶, 陶土不经淘洗,夹杂陶末是其典型特征,皆为手制,以素面居多,黄河流域彩陶居多。

石器常见斧、刀、镞、杵、锤、磨盘,制作粗糙。骨器有铲、锥、针、镞等。铜器主要为工具和武器。装饰品有铜铃、联珠饰、泡、管,铜质、骨质或石质牌及各种牙饰。

墓地一般位于大山脚下或山前小丘上,包括成人墓和儿童墓,成人墓以圆角长方形土坑竖穴墓为主,多有随葬品,儿童墓为长方形或椭圆形土坑墓,常以大口双耳盆、无耳罐、腹耳罐等作为葬具。

图2 卡约文化陶器(莫布拉遗址)

2.文化交流

卡约文化源于齐家文化,齐家文化中能找到卡约文化早期陶器原型[5],卡约文化铜器中发现了齐家文化的臂钏,金器中发现了齐家文化的月牙形项圈[6]。卡约文化与寺洼文化也有接触,大华中庄墓地马鞍形口沿陶罐的发现佐证了这一点。卡约文化晚期出现的“单耳罐(杯)”来自辛店文化[7]。

卡约文化和欧亚草原地带青铜文化、中原地区商周文化以及我国北方草原文化都有联系。大华中庄墓地发现的双脊柳叶形铜矛和沈那出土的带有倒刺铜矛均是塞伊玛—图尔宾诺文化的常见工具。横銎铜斧、铜刀、联珠式、铜管等都与卡拉苏克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关系密切。

(三)唐汪氏遗存

唐汪氏遗存主要分布在青海境内的湟水流域,年代约为公元前1100年至公元前800年。

1.文化特征

陶器均为夹砂红陶,羼和陶末和砂粒,泥条盘筑,陶器中双大耳罐(图3-1)、小口罐(图3-2)和豆(图3-3)是其典型器类,彩陶多饰红色陶衣,黑彩刻画纹饰,以涡纹为主,紫衣黑彩的漩涡纹是这类遗存特有的纹饰。

图3 唐汪氏遗存陶器(1、2、3.唐汪川山神遗址)

2.文化交流

关于该文化遗存有三种观点:安志敏先生称其唐汪文化[8];许新国先生认为卡约文化是其主要源头;水涛等先生认为其形成于辛店文化晚期,并在向西发展中对卡约文化晚期遗存产生较大影响。

关于源流问题,张文立先生认为其源于四坝文化同时受到了齐家文化的影响,其流向目前还不清楚,但认为新疆苏巴什、焉不拉克墓地的部分陶器与唐汪氏遗存之间有一定关系[9]。

二、陇西—陇南高原区

陇西高原在六盘山以西、乌鞘岭以东以及陇南山地以北地区,有辛店和寺洼两支考古学文化。

(一)辛店文化

辛店文化分布在黄河上游、渭河、洮河、大夏河和湟水流域,年代约为公元前1300年至公元前1000年。

1.文化特征

陶器多为夹砂红褐陶或橙黄陶, 质地粗糙,手工制作,器表饰白色或紫红色陶衣,双耳彩陶罐(图4-1)、袋足鬲(图4-2)、腹耳壶(图4-3)和单耳壶等组成该文化陶器群,彩绘双勾纹与象生犬形纹是辛店文化的重要标志。

图4 辛店文化陶器

铜制品不限于小型工具,还有铜容器。房屋为圆角长方形半地穴式建筑;窖穴有锅形、袋形和长方形等。墓葬形制和葬式多样,随葬品中有大量小件装饰品,流行随葬动物骨骼,较为常见的是牛和羊。

2.文化交流

辛店文化由齐家文化晚期遗存发展而来,与卡约文化在青海地区并行发展、相互联系,因此两支文化陶器的共同点较多,同时又彼此影响,卡约文化中发现了辛店文化的单耳杯,辛店文化墓葬中也出土了与卡约文化装饰风格相似的彩陶。

(二)寺洼文化

寺洼文化主要分布于泾水、渭河、西汉水、洮河等流域,年代约在公元前1000年前后。

1.文化特征

陶器以夹砂红褐陶和灰褐陶为主, 泥条盘筑,部分经轮修,陶器多素面,部分有拍印绳纹,刻划纹、附加堆纹及彩绘等,马鞍口双耳罐是典型器型(图5)。墓葬多为方形竖穴土坑墓,采用仰身直肢葬、二次葬和火葬等。

图5 寺洼文化陶器(西和栏桥遗址)

2.文化交流

卓尼叶儿遗址的发掘提出寺洼文化主要源于齐家文化的观点[10],在陈旗磨沟墓地齐家文化晚期墓葬中发现的马鞍口器物[11]进一步证实了这一观点。寺洼文化随葬小石块、二次扰乱葬的习俗、用臂钏随葬和使用装饰品的习俗也受到齐家文化的影响。

其彩陶在器形和纹饰方面与辛店文化相似,辛店文化中也发现了马鞍形口罐。寺洼文化在向东、向南的发展中和刘家文化、周文化、早期秦文化等相互影响,在合水九站、庄浪徐家碾等寺洼文化墓葬中发现了周文化的铜器、陶器,清水李崖遗址的墓葬中发现了寺洼文化与早期秦文化陶器共存的现象。

另外,米努辛斯克盆地和俄罗斯南部的青铜文化以及中国北方草原文化与寺洼文化也有接触,寺洼文化墓葬中发现的弯头铜刀就是中国北方草原文化的器物,有耳铜斧、铜矛、陶器上的纹饰以及骨马镳等都与米努辛斯克文化有联系。

三、河西走廊区

河西走廊区包括金昌、武威、张掖、酒泉和嘉峪关,主要有四坝文化和沙井文化。

(一)四坝文化

四坝文化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西段,年代约为公元前1950年至公元前1450年。

1.文化特征

陶器多为夹砂红陶和夹砂褐陶, 彩陶较少,器型主要是带耳罐(图6-1)和壶(图6-2)。墓葬以竖穴土坑墓为主,葬式以仰身直肢葬为主,不同地区代表性器类大致相同,只是随葬数量不同。

图6 四坝文化陶器(1、2 干骨崖遗址)

石器分打制、磨制,打制器最多,主要为手斧和盘状器,磨制器以石刀为多,多用于随葬。铜器发现普遍,骨器有多件骨针,还有铜或金银质的装饰品,蚌壳、兽牙饰品。

2.文化交流

四坝文化的大部分陶器都能从过渡类型及马厂类型和齐家文化中找到祖型,绿松石及蚌片粘贴镶嵌在陶器上的习俗也可追溯到齐家文化时期。四坝文化还与北方草原地带的青铜文化有很大的联系。此外,在新疆天山北麓墓地中发现过四坝文化的陶器。

(二)沙井文化

沙井文化最初发现于甘肃民勤沙井,年代约为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600年。

1.主要特征

陶器均为夹砂陶,以红色、褐色和橙黄色为主,陶质较粗,手工制成,工艺粗糙,素面陶为主,多平底器(图7-1),三足器(图7-2)次之,圈足及圜底器(图7-3)最少。墓葬多位于山丘上,排列整齐,多采用单人仰身直肢葬,葬俗独特。

图7 沙井文化陶器

2.文化交流

沙井文化陶器及装饰风格与马厂类型有一定联系,在随葬陶罐中放人牙的习俗在永昌鸳鸯池[12]马厂墓葬中就有发现。沙井文化也继承了甘青地区竖穴偏洞室墓和二次扰乱葬的葬俗,沙井文化中的月牙形金项饰与齐家文化的铜项饰相似。

在甘青地区, 沙井文化最具北方草原文化因素,主要表现有不常用陶器随葬;出土的青铜器多为小型工具、武器和装饰品等;多使用猪、羊、牛、马等动物的头和蹄殉葬;铜器上都带有较多的北方草原文化因素。

四、柴达木盆地文化区

柴达木盆地区以诺木洪文化为代表,分布在青海省都兰县诺木洪地区,年代约为公元前885年。

1.文化特征

陶器以夹砂红陶和灰黑陶居多, 泥条盘筑,有少量彩陶;铜器有斧,签,刀、钱币以及冶铜产生的铜渣;石器、骨器是主要农业生产工具,还发现了小麦作物,说明农业占据重要地位。该文化遗址中马、牛、羊、骆驼的骸骨和牲畜圈舍的发现表明当时以牧业为主。

2.文化交流

陶器特点与卡约文化相似,很多陶器在卡约文化中都有同类型,因文化特征相似,有学者认为其是卡约文化的地方类型。

诺木洪文化遗址中出土许多毛布及制品,织造方法与新疆哈密五堡水库墓地和焉不拉克墓地出土的同类织物基本一致[13],可见其与新疆文化有一定联系。

甘青地区多元文化并存发展的文化格局使其文化面貌复杂多样, 但均与本地的齐家文化有联系。辛店、寺洼和卡约文化是由齐家文化发展而来,沙井和四坝文化的发展均受到了齐家文化的影响;各文化之间也存在着相互交流影响的情况; 此外,该地区文化也有来自中原地区、欧亚草原地区和中国北方草原地带的文化因素。青铜时代甘青地区文化格局的形成是多种文化相互交流、影响的结果。

猜你喜欢
沙井齐家陶器
沙井蚝, 与珠江共枕千年涛声(组章)
General -lumps,-breathers,and hybrid solutions to(2+1)-dimensional generalized KDKK equation∗
南宁沙井至吴圩公路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案研究
淅川县双河镇遗址M19及出土陶器组合
深圳沙井蚝传承千年异地养殖续品牌辉煌
新砦期 猪首形陶器盖
新砦期 陶器盖
金蚝节:沙井走向世界的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