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综合测试题

2023-03-16 08:29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积石中学
中学政史地 2023年4期
关键词:材料

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积石中学

赵正林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中国广袤的大地,曾孕育早期的人类。我们从考古发掘出的一些遗址中,能够看出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情况。符合生活在黄河流域、居住半地穴式房屋、种植粟等条件的远古遗址是

( )

A.半坡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良渚古城遗址 D.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2.中国文明社会经过长期的沉积和发酵,到战国时期出现了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造就了中国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其中“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是指

( )

A.诸侯争霸 B.私学兴起

C.商鞅变法 D.百家争鸣

3.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它创立的诸多政治制度影响深远,其中作为中国历史上运行最久远的地方行政制度,对加强中央集权和基层管理等都有极为重要作用的是

( )

A.皇帝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4.西汉初年,湖南历史上第一个诸侯国长沙国建立。长沙国建立初期,管辖面积相当于今天湖南面积的1.5倍,到了汉平帝时,长沙国的面积不及它建国初期的五分之一。出现这种局面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 )

A.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

B.“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提出

C.刺史制度的建立

D.“推恩令”的推行

5.“禁止穿鲜卑服,一律改穿汉服”“规定30岁以下的鲜卑官吏仍说鲜卑语的一律降爵黜官”“改鲜卑的复姓为近似的单音汉姓”。与这些措施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五胡内迁 B.孝文帝改革

C.唐蕃会盟 D.澶渊之盟

6.在大运河的修建过程中,我们的祖先遇到了许多难题,如所连接的海河、黄河等五大水系的海拔不同,如何控制水的流向等。但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修成了直到今天我们都为之骄傲的大运河。材料强调大运河的开通

( )

A.维护了社会秩序的安定

B.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

C.加强了南北地区的联系

D.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

7.唐政府推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不断吸收亚洲、欧洲以至非洲的优秀文明成果,欧洲东罗马的医术、杂技也传入中国;亚洲、欧洲以至非洲的一些国家也不断学习唐朝,日本的“遣唐使”把唐朝的先进制度等传回日本。这体现了

( )

A.日本文明是唐朝文明的延续

B.唐朝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源头

C.古代世界区域文明异彩纷呈

D.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互鉴

8.唐代天宝年间统计的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45.5%,以北占到54.5%;《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初期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已占59.1%,以北则为40.9%。与唐代天宝年间相比,北宋初期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增长幅度较大,这一变化可以推断

( )

A.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B.我国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出现

C.北宋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

D.北民南迁进一步促进了南方发展

9.同学们运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了如下评价。据此补全省略号处的论点

( )

论点论据有利于政府集中一切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大规模的工程建设。战国时期秦国修建都江堰;隋朝修建大运河;明朝修筑长城等。有利于……汉武帝实施“推恩令”;唐朝文成公主入藏;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康熙册封五世班禅等。

A.强化君权,禁锢思想 B.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

C.监督地方,巩固统治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10.明代一位医药学家常年在各地实地观察、采集各种药物,还收集了大量药方,最终编写出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这位医药学家是

( )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郑成功罗刹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不速加剪除,恐边徼之民不获宁息。———康熙皇帝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林则徐

命调时间调出地调入地兵数(名)1858年4月京师大沽20001858年12月吉林大沽10001859年4月黑龙江天津10001860年5月宣化镇大沽1000

A.徐光启 B.李时珍 C.宋应星 D.徐霞客

11.阅读下列清军兵力调动表,分析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戊戌变法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辛亥革命

12.某校历史学习小组整理了一份名人名句卡片。该卡片的主题是

( )

A.加强中央集权 B.维护国家主权

C.推动经济发展 D.加强文化交流

13.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千百年来,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1919年爆发了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这场运动是

(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14.1935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开始确立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是党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政治局扩大会议”是

( )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七届二中全会

15.下图是1912—1921年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比重的变化。推动这一变化的国内因素是

( )

A.政府鼓励及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

B.官督商办企业得到发展

C.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华侵略

D.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

16.“1956年,我国一亿二千万农户和五百多万个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已经变为集体经济。七万户的私营工业企业已经变为公私合营企业,将近二百万户的私营大中小商店,已经变为公私合营商店或者直接变为国营商店。”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

A.“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确立

D.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7.右图为1953年创作的宣传画《把更多的钢铁送到祖国建设的最前线》。该宣传画体现了我国

( )

A.人民打败美帝国主义的坚定信念

B.土地改革后农民支持工业的决心

C.“一五”计划时期工人建设祖国的热情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工人的愿望

18.为下面两幅图表设计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 )

时间段1949—1956年1957—1965年1977—1992年1993—2012年高频词人民、工作、和平人民、生产、改革人民、发展、社会主义人民、发展、市场经济

1984年国庆游行标语“联产承包好” 1978—1984年我国粮食产量增长表

A.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9.下表为《人民日报》社论高频词统计分析。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始终

( )

A.在建设中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B.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

C.把计划和市场作为经济手段

D.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20.中国举办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这些反映出中国外交

( )

A.出现了和各国建交的热潮

B.形成了全方位的外交布局

C.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D.中美、中日等大国关系逐渐正常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吐蕃传来的马球运动在盛唐时期非常流行,帝王将相、文人雅士,甚至宫廷妇女都参与其中。唐与吐蕃、突厥首领会盟时组织马球比赛。日本遣唐使把马球的玩法带回了日本。马球运动这项强健体魄、开放心胸的运动,是当时社会和平、富足的体现,是“盛唐气象”的一个缩影。

——摘编自吴建华《从马球文化看唐代文化的包容性和盛唐的自信》

材料二:宋代城市文化生活丰富,蹴鞠是市民阶层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右图铜镜的背面呈现了一对青年男女在花园里踢球,有人为他们助兴的情景。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和《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1981年,中国女排在世界杯比赛中首次夺冠给国人带来的激情,与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奋起直追的心情完全契合。国人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人民日报》写道:“用中国女排这种拼搏精神去搞现代化建设,何愁现代化不能实现?”

——摘编自汪大昭《学习女排,振兴中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球运动流行所展现的“盛唐气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宋代蹴鞠流行的阶层,并简析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女排夺冠的时代价值。

22.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下面是某班同学以“民族交融”为主题设计的活动探究方案,请你参与完成。

活动一:【疆域变迁——民族认同】

材料一:春秋时期有众多的诸侯国,其中比较强大的有十几个……战国时期的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各诸侯国的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朝完成统一的重大意义。

活动二:【民族认同——多元一体】

材料二:(太和十八年十二月)壬寅,革衣服之制……(太和十九年)六月己亥,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丙辰,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戊午,诏改长尺大斗,依《周礼》制度,班之天下。

——魏收《魏书》卷七《高祖纪下》

材料三: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精血,注入中华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2)根据材料二,写出一项具体的改革措施。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活动三:【多元一体——巩固发展】

材料四:

地区措施朝代对新疆地区对西藏地区唐朝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唐太宗时期,松赞干布求娶A。唐穆宗时期,唐蕃订立友好盟约,立“唐蕃会盟碑”。元朝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辖,掌管西藏军民各项事务。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进行管辖;妥善安置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部。中央政府对历代达赖和班禅进行册封;1727年,设置B,监督西藏地方政务;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规范管理西藏。

——改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3)完成表格,在A、B两处填上适当内容。根据表格归纳历代王朝处理边疆问题的有效方式。(至少答出两种)

活动四:【提升认识——家国情怀】

(4)通过主题活动的探究,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认识。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戊戌政变后数年,革命之论渐昌。1903年,章炳麟著《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著《革命军》,革命之焰益炽。初炳麟与徐锡麟等设光复会于上海,黄兴、宋教仁等亦立华兴会于湖南。是岁,黄兴、宋教仁举事柳州,败后,二人走日本,刊杂志《二十世纪之新支那》,以鼓吹革命。1905年,孙文至日本,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立中国同盟会,确定政治纲领,并在《民报》上阐发为“三民主义”。1906年,萍浏醴起义,失败。1907年,孙文领导惠州起义,不克。同年,锡麟、秋瑾举事,不克。同期,保皇派的《新民丛报》主张君主立宪,与《民报》相对峙,公开论战……至1911年武昌起义止,革命派先后发动了十余次反清武装起义。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新编中国史·中国近代史:危局与变革》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武昌起义爆发前革命党人为实现民主共和进行的努力。

材料二: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省份示意图

——据《新编中国史·中国近代史:危局与变革》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革命形势发展的特点。

材料三:初中历史教科书对辛亥革命的评价(部分)

北洋政府时期辛亥革命后“专制政体于此告终,共和政体于此开幕矣”。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辛亥革命后“帝制告终,民治开始”。新中国成立后50年代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制度,产生了中华民国,制定了‘临时约法’”。70年代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21世纪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摘编自《初中历史教科书中辛亥革命评价的“变”与“不变”》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不同时期初中历史教科书对辛亥革命评价的共同之处,并结合你对辛亥革命的理解,续写一项辛亥革命的其他积极作用。

24.严格意义上的留学运动,是伴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而出现的历史现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72年8月11日,包括詹天佑在内的中国政府派出的第一批官费留美学生从上海启程出洋。在1872—1875年间,清政府先后遣送120名幼童赴美留学。近代官派留学由此开端。

——《中国留学生的历史轨迹》

材料二: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中国留学生主要情况统计表

高潮时期主要方向规模及代表人物清末光绪年间留日甲午战争后形成高潮。1896年至1912年期间近3万人赴日留学。杰出代表有黄兴、宋教仁、秋瑾、鲁迅、陈独秀等。民国初五四前后留美1909年至1937年,由清华选派了留美学生总计1971人(“庚款留学”),并带动了大量“自助学者”赴美。杰出代表有竺可桢、侯德榜、钱学森、钱伟长、梁思成、周培源、梅贻琦等。留法1915年至1920年赴法求学人数已达1600人。杰出代表有周恩来、邓小平、陈毅、聂荣臻等。留苏20世纪20年代,留学苏俄潮兴起,成为一种与大众留学不同的革命留学。杰出代表有刘少奇、刘伯承、蒋经国等。

——据李喜所《中国留学生的发展历程及其与现代化进程的关系》整理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20世纪50年代产生了“留苏热”,从1950年开始到1966年,中国先后向苏联和东欧公费派遣了万余名留学生,产生了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艺术家和政治领导人……1978年以来,伴随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的留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潮。到2012年年底,短短34年,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264.47万人,涉及欧美等103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超过90%是自费留学生,已成为世界第一留学大国。

——摘编自郭霞《留学的世纪回眸》

(1)根据材料一,请以世纪、年代的表达方式,简述近代中国第一批赴美幼童留学的时间。这批幼童留学与近代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午战争后赴日留学形成高潮的背景。请任选一个高潮时期,概括留学生对近现代历史作出的贡献。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8年前后新中国留学情况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4)留学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通过留学教育的发展历程,你还可以展开哪些历史学习主题的研究?

猜你喜欢
材料
焊接材料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 焊接材料
新材料作文如何巧妙引述材料
用各种材料来制版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可爱的小瓢虫
最美材料人
LED封装材料
LED封装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