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目

2023-03-16 00:44许颢瀚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巴别肉眼唯物主义

许颢瀚

我刺向自己的双目,以图窥见光明。

不应对愚钝的血肉之眼仍然抱有任何幻想,它仅是光的振动转变为神经信号的媒介,而非追随真理的必由之路。欲寻道者,需寻得其新目。

肉眼所见,可为现实?《创世纪》中说,光生于创世的第一日,人生于第六日。于是,那物质之眼便是为物质之光所准备的,除此以外,肉眼一律不见。在电影《银翼杀手》里,仿生人罗伊剥夺去造物主的双眼,大概出于造物主能窥见光线却不见心灵的愤怒。与生俱来的双眼赋予了我们视见一切宏观事物的能力,看见这最好或是最坏的时代的能力。然而,它却未必能使我们看得清楚,看得到真实。正如福柯向我们揭示的,在后现代语境下,出于情感的叙事碾碎了式微的事实叙事,结果就是我们身陷于后现代的迷潭之中,一切叙事都不再存在意义。马克思在一开始便告诉我们,愚蠢的唯物主义甚至要比聪明的唯心主义离聪明的唯物主义远得多。没有了辩证,双目成为了扰乱人心的一个黑云痴愚之源。

因此,我们需要新的眼,去看清这世间被扭曲的真实。

请容许我号召人们用心去看见世界,那样我们才能看见那庞大而丑陋的结构,也许像博尔赫斯无尽的巴别图书馆,也许像波洛克狂怒的三十一号画作。如果执着于肉眼所见,那恐怕我们永远不会有这样结构性的目光。在《百年孤独》里,失明的老祖母乌尔苏拉是那个平凡的伟大的清醒的人,她知晓这个困在轮回里的家族的命运;雅克·拉康和齐泽克告诉我们,人肉眼能窥见的被称之为实在界,而属于心灵和情感的想象界与象征界则是更为神秘的,如同《极乐迪斯科》中的灰域,那是一片浩渺的世界,就和我們头顶上的那片星空一样令人震撼,没有一双执着于本我的眼又怎么能看清这一切?

然而,这样的世界仍然不是目观的全部,寻目者若是为一目而满足,那便是一叶障目。目只是工具,寻才是目的,也是真谛,是情景主义者说的“日常生活中的革命”。如果不是在接近我们所追求的理想,看见是没有意义的。我们有太多的东西要去看,那是马列维奇至上的黑色立方体,是先锋主义者无序的颠覆性的纪念碑,是乔姆斯基锋利的生成语法学理论……去追求更多的目,更明之眼,光不是从物身上散出来的,而应该是从你的眼里发出。

雄起吧,用新的目光去解构这个充满变数的社会,成为亚哈,哪怕牺牲双目和生命也要去征服那头不可能征服的白鲸。

(指导教师:韩卫军/编辑:李跃)

评点

欲寻道者,需寻得其新目,传统意义上的“眼见为实”的观点成了作者批判的靶子。文章一开头,便用了俄狄浦斯王的惨烈典故,表达其对寻找新目的决心。接着,从对肉眼所见的质疑入手,提出“欲寻道者,需寻得其新目”的论点,意谓人们除了用眼之外,还要用心去观察世界。在这里,电影《银翼杀手》与海妖塞壬的故事,从反面证明了眼睛所见世界的荒谬性及非辩证性。而“愚蠢的唯物主义甚至要比聪明的唯心主义离聪明的唯物主义远得多”的引述则是本段文字的小结。接着,作者列举了大量的事例,如博尔赫斯的巴别图书馆,波洛克狂怒的三十一号画作,《百年孤独》里失明的老祖母乌尔苏拉等等阐释目之所见的实在界与想象界和象征界本质上的区别,而肉眼和心的双重观察,才是辩证的观察。文章写到这里还不够,作者继续往深处挖掘,告诉我们人类不应为了寻目而寻目,寻目是为了接近我们所追求的理想。进一步号召人们要用眼用心去看世界,认识社会。

文章广征博引,语言大胆老辣,这是最大的亮点。尤其是在素材的运用上,作者显示了其娴熟的技巧和非同一般的水平。作者对西方哲学、古希腊神话故事都有相当的了解,并能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文章里。这是优点,但也是其缺点,正因为文章凡例引必西方,因此,在语言的流畅性与可读性上打了折扣,这是需要引起注意的。

猜你喜欢
巴别肉眼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何以言“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前世”“今生”与“再生”
丽江青年作家黄立康散文集《巴别塔的砖》研讨会
一种特别的寻找现代人“存在”的诗意——评黄立康散文集《巴别塔的砖》
实践唯物主义的三重辩护
3C 273挑战肉眼可见的最远天体
天衣本非针线为巴别塔亦难通天
哲学唯物主义不必拥抱量子力学的多世界解释
“新唯物主义”与马克思哲学
从《巴别塔》看“东方主义”的概念及改变
显微镜下的奇妙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