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影响

2023-03-17 08:21冯云平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内容大学生信息

冯云平

(淮阴工学院, 江苏 淮安 223001)

一、自媒体对在校大学生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终端产品日益小型化,具有便携性,自媒体得以不断发展,这种发展改变着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日常。与传统媒体相比,自媒体确实拥有独特的优势,以至于现今大学生获取信息几乎均来自自媒体。自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通过自媒体便能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当然这是一种便利的方式;另一方面自媒体信息参差不齐,对学生树立和巩固正向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产生一定的冲击与影响。目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载体主要有红色网站、社会实践、社团平台等。

二、自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

数字信息技术在21 世纪方兴未艾,自媒体作为一项应时代而生的技术已然成熟,在多个领域得到运用,这是一项通过个人所运营的网络账号发布内容,进行文化输出以及舆情推送的新方法。这个账号的背后是一个团体,那么这个方法所能传达的内容可以是很丰富的,作为新时代的党建工作,理应顺应自媒体时代的发展,用自媒体的手段对于以往的党建工作进行升级,从而取得更理想的效果。然而,在进行自媒体工作的时候也正面临着诸多挑战。

1.外界环境的影响及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部分国家民族排外思潮越来越被某些不怀好意的人利用。西方国家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后更是以互联网作为经济全球化的抓手,以信息化、网络化为手段,对其他国家经济、政治和文化施加深刻而重大的影响。部分国家借助于科技的强大优势,推行自身国家价值观,在高校党建方面也有一定的影响,由点到面、由直接到间接等多种渗透方法对我国高校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2.国内环境的变化

伴随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的到来,各国文化深度交流,必将导致思想领域的碰撞,高校大学生处于各种观念的形成期,这种碰撞势必对高校大学生产生一定的冲击,无形中给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构成了挑战。文化信息的便捷化带来了各种价值体系、思想热潮,致使价值观、世界观还不成熟的大学生思想会产生偏差[1],无疑对高校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产生一定的困难。[2]网络自媒体环境下,多种信息传播,使得网络上的信息鱼龙混杂,传播方式突破传统媒体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只需一根网线,每一位互联网用户均可以通过手机、平板或电脑与世界建立联系沟通,分享信息给每一位在线的人,覆盖面空前广泛。

有WiFi 的地方,就能与外面的世界取得联系,接收信息。通信设备之便利,发布与接收信息越来越开放,对高校大学生产生着强烈的吸引力,利用手机便可查询自己需要的信息,完成线下难以完成事情,还可与网民互动,参与话题讨论、留言以及转载。

3.部分党建工作者对于新兴技术的应用能力不足

大学校园中,高校党建工作者主要是在职思政教师,他们本身就有较多的授课压力,部分教师更是一人授多课,他们必须在备课上花费大量时间,所以会产生两个问题:一是时间不够所带来发布内容时间上的延误,内容整合、发布不及时。二是精力不够所带来的自媒体账号运营不完善。据观察,目前的高校党建账号下的内容多是较为分散的,没有一个主线脉络,可以想象运营者在这方面思维是较为松散的,做到的只是一个内容的搬运者,没有从一个内容的发布者、创作者的角度进行规划,并按照条理进行管理。这可以从一个很有必要完善的功能上看出,即即时评论功能。在自媒体时代我们希望听到大学生的声音,这些评论可以促进高校党建做得更好,一方面集众家之所长,补己之短,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进行舆情监管。同时,还可以了解目前学生的思想动态、关注方向,但经调研发现,多数党建平台上更多的是发布的内容,内容下方的评论并不多,有的只是只言片语,相互交流评论更为少见。

另外,没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去对平台外观和功能进行优化,在美术上或者新功能上都未及时更新,慢慢地会落后于社会媒体的发展,所带来的后果就是慢慢弱化学校师生员工对于自身高校党建媒体的关注,更有甚者会引发不良的舆情导向。

4.党建内容上杂乱而无章,缺乏系统性

大多高校党建多是推送文章,如果更新间隔较长的话,大多推送政府事务、学校重大事件;如果更新间隔较短的话,则加入生活精彩片段,这些内容是精彩的,但也是杂乱的。《送孟东野序》中说:“其为言也,乱杂而无章。”这些碎片化的内容贴合短视频的模式,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快速阅读,但是作为非娱乐的官方账号,需要考虑到长时间想要学习党建内容的朋友的阅读目的与用途,这一点多数高校自媒体平台是没有做到位的,其对于高校党建来说是很不利的,更多人的关注点不会放在一个碎片的内容上,可能第一次的记忆点是一个有趣的活动,第二次的记忆点就是一个严肃的报告,这些碎片的内容没有一个主要的标题去引导用户思考和关联,这和社会上的营销号或者是私人公众号是类似的,但放在网络世界缺少官方性,大多内容冗杂无序,党建内容放在里面也就溅不起水花、波澜不惊。可能只是学校引导师生去看,不利于党建工作后续发展。

三、发挥自媒体优势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运用

1.在新兴平台(新媒体平台)上做好党建工作

网络时代日新月异,信息产出效率是以往不可想象的,针对上面提到的网络世界复杂性,如何更好、更方便地服务广大师生。笔者认为,首先,必须确定党建的服务对象——即当代大学生,锚准目标,所有的出发点都必须基于这个“锚”来行动。当代大学生沉浸网络世界时间远比成年人时间长,也更熟知各种流行软件,在这些软件平台上逗留的时间可以说是十分长的。经过调研,笔者发现,线下传统方式开展的党建工作虽然效率依旧很高,但是始终存在两个缺陷:一是时效性不足,二是铺开面不广。时效性不足体现在我们始终无法也不可能做好上级会议精神及时组织学生干部去学习,再让学生干部深入班级去传达,这个时间长度较大且效率不高。

基于此,我们更需要做好自媒体工作,通过对学生心理的把控,在各大平台上搭建小到学院大到学校的党务平台,例如“哔哩哔哩”“抖音”、微信公众号推文等,可以通过学生常用的平台上传录制好的资料,做到“有料必达”,充分发挥即时性和时效性。

2.做好信息的及时更新

让学生干部有更好、更科学、更便捷的渠道来获取最新的信息,使这些信息能够迅速地宣传到更广大的学生群体中去。

针对平台的选择和搭建,注重平台内容建设。平台的内容应当做到“以党为轴,多而不乱,有据可依,思想引导”四点。以党建工作为核心,内容可以向外发散,对接时事,切不可偏离初心。搭建平台的目的是更好地服务广大学生和接收到讯息的广大教师,使其可以更科学、更便捷地接收最新的党建时事,免受网络舆论和别有用心的人“胡言乱语”。目的就是使人脱离舆论影响,使人保持理智,在工作中不可因受舆论外力等因素,发表有损党建的文字或者信息,避免颠倒始末。

“多而不乱”是指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来收集资料,以体现党建工作的前沿性。据调查,单纯的文字科普会使大多数学生“望而生畏”,不妨找寻小的切入点来进行党建工作。可以是一个小的举动,也可是对当今热议的某个话题发表看法,其中蕴含党建的相关要领。工作内容铺开面广,受众群体广,但是内容里的价值传达却丝毫不乱。

“有据可依”和“思想引导”顾名思义,发表的内容要么是有文档记录的,要么是官方下发的文字,要有实有意。搭建平台要切实做好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通过自媒体的方式,以好看、好接受、易懂的方式让广大学生接收到视频或者文字中传达的信息。

3.平台要做好双方的互动关系——联系组织和广大学生的桥梁

承载党建工作的平台,笔者认为必须具备良好的完善的交互功能。这能有效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使学生不仅仅是一个信息的接收者,更应该转变为信息的输出者。

首先,建设开放的评论区,使得人人均可说得上话,当然,评论内容须积极向上,合理有效地对于平台的搭建提出自己的想法或者对于内容上有自己的感想,均可以在评论区做出反馈。通过一定的方式鼓励此种做法:一是为表示通过阅读能够正确理解信息中的价值观念,二是可对于其中的要点做出反馈,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做出改进。

其次,让用户变成内容的输出者。一个人很难撑起一个庞大的有效的承载平台,所以笔者认为可以学习“哔哩哔哩”“抖音”等应用软件,使每个人有机会通过这个平台给予一定范围内的内容输出,对于这些既定的内容进行“二创”。传统的党建形式是在文件传输上,通过开展一层一层文件精神的学习,而需要被传达的文件是局限于有限的一部分人手中,通常学习后并没有也不会积极主动地将文件进行分享转发,文件的传播性就大打折扣了。因此,为了增强文件的思想传播性,可以鼓励用户“二创”。二次创作可以将僵硬的文件活化,让用户自己输出内容,增强学生对于平台的参与感和归属感。当然缤纷的内容带来的是双刃剑,平台能否做到学生自主输出的内容是符合价值追求的,又能否做到对于输出信息的检查和审批在合理范围内的,这一点对于“大数据”“云计算”为基础的新兴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有着新的要求。

4.文创或相关活动的鼓励,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对于一些重要场所,例如故宫和当地博物馆的深入人心,文创产业在其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去一个地方购买一些当地特产,以纪念去过那个地方,就是俗话说的“伴手礼”或是“纪念品”,是再正常不过的。

基于此,笔者认为可以通过线上线下双管齐下的方式,使得传统的党建工作在新的时代有不一样的表现。文创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周边衍生物,实际上对于不与金钱挂钩的党建教育来说,文创只是文化创新,在新的背景下能否通过多人合力对党建文化进行创新,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可以从绘画、摄影、文稿、视频等多方面表现,鼓励创新、鼓励传播积极的符合大众审美倾向的作品。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党建意义以及新材料的内容,通过自主的学习研究会自发地搜集与会资料,形成良好循环。传播过程中,新媒体形式的作品更容易进行传播,转发、拉票等自发地举动能使平台的内容走向社会走向更多的学生,以积极正面的社交群取代原本闭塞的传统宣发环境,以官方活动取代私人小工作室,这是在新时代的自媒体高校党建中要做的一个方面,也是一个合理有效地增加学生凝聚力、传播校园文化与建设的方法。

在牢固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下,建立高校学生党建网站。通过专题播放宣传红色优秀视频、纪录片,有历史价值的影片,宣传中国共产党英雄事迹,以正网络空间风气;以为国家作出特殊贡献人物事迹为倡导,通过宣传国家科技、医药等领军人物事迹,以纠正学生“追星观”,号召大学生学习,提高思想品质,坚定人生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内容大学生信息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订阅信息
主要内容
展会信息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