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探究

2023-03-17 08:21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一站式育人社区

王 盈

(广东科技学院, 广东 东莞 523083)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首次将“社区”概念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文件强调高校育人要重视学生生活社区、网络虚拟场所的思想教育引领工作。2019年10 月,教育部遴选浙江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厦门大学等10 所高校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试点,到2022 年年底,将有近1 000 所高校展开试验。[1]在学生规模日渐扩大背景下,学校同时要应对后勤管理社会化趋势带来的调整,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育人变革带来的新挑战。试点高校着眼于自身办学定位等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推动学生社区教育培养模式、管理服务体制、协同育人体系、支撑保障机制改革,历经两年取得显著成效。由于各高校在办学定位、办学特色等方面存在诸多区别,“一站式”学生社区的落地情况呈现差异化,育人实效参差不齐。如何在人才培养改革的大环境中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有效形成育人合力,保障学生社区多元化功能落地,最大化实现综合育人成效,将成为高校新时代学生管理的新课题。

一、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的育人价值

社会经济发展迅猛,人才质量培养亟须改革,高校推行已久的学分制等培养模式日渐不能匹配当下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渐入大众视野的是“人职匹配”“分类培养”等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一站式”学生社区迎合时代诉求,满足高校学生生活、学习、交流等叠加需要。在试点高校的推动下,学生社区逐渐成为引领高校党建育人的重要载体,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是践行“一线规则”的重要抓手,是推动“三全育人”的重要平台,是拓展高校育人的新路径,是培育时代新人的新高地。由此可见,学生社区作为育人阵地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1.加强党建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高校学生社区打破年级、专业、师生界限,以学生共同生活区域为基础,囊括十大育人体系功能于一体,形成以共同价值观念为联结、共同需求为契合的教育生活成长共同体。社区内可以灵活设置党支部,能够将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有效结合,将延伸党建引领至学生群体最末端[2],将思想政治价值引领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紧跟学生群体发展动态,及时关注和掌握学生所思所想,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生日常相融合,有效扩大思政宣传的覆盖面,切实提高党的组织力和影响力。

2.践行“一线规则”,助推“三全育人”开格局

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中,多个职能部门要同时进驻社区,校院领导干部、校内外导师、专兼职辅导员、行政管理人员等也同步进驻,深入到一线学生管理工作。管理服务人员要走到学生群体中,近距离了解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状况,掌握学生不同阶段的需求,面对面开展全方位的指导,实时实地解决学生问题,有意构建师生命运共同体,进而更好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制度和平台。

3.拓展育人路径,培育时代新人新高地

“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出现是多方诉求的体现,它所独有的特点为新时代高校育人提供了范式。学生社区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在课堂和生活中实现无缝对接,摆脱单一空间上的物理意义,学习生活板块化工作职能的融入则可以有力补充第一课堂的缺失,丰富第二课堂,拓展第三课堂;同时学生社区为师生舍去跨区域沟通成本,同一园区内多方管理力量的集中,推进资源上的整合相对更加便捷,平台上的互通互联则有效简化学生工作程序。学生社区多元化的功能链接师生共需,促进师生命运共同体生成,试点高校的经验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推进学生社区的落地,加速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合力。

二、当下学生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走在育人的前沿,一直致力于培养符合时代和发展社会需要的人才。作为育人途径的新拓展,“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推进“三全育人”为实施路径,旨在应对时代育才的新夙愿,实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综合改革。从引入高校学生管理至今,学生社区的呼声一直较高,从教育部到地方高校都对其给予高度重视,但从试点院校现实情况看,作为培养人才重地,师生对一站式社区的认知不深,主体参与度不高,配套服务不足,协同育人成效不明显等现象仍普遍存在,社区管理建设有待进一步改进。

1.理念共识有待强化

“一站式”学生社区作为育人途径的新拓展,自试点以来备受关注,诸多院校也在积极投入多方力量,探索适合本校发展的社区建设模式,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重“才”轻“人”等观念存在已久,培养方案一时跟不上发展的步伐;此外大学特有的教育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影响师生关系的紧密度,由此进一步导致学生社区管理中存在多元领导情况,社区建设中存在重管理、轻服务等现象。[3]各团队都在积极努力,但力量没有同向而行,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统筹,思想尚未达成一致,停留在社区建设模仿阶段,未能从根本上思考如何将已有成功经验本土化转化落地,以至于建设的社区成为摆设,开放率和使用率较低;有的学生社区聚焦于项目制,通过诸多项目历练学生,以求达到质的效果,相对忽略了对学生本身的培养,尚未实现学生社区多向功能的深度转型。

2.主体参与有待提升

“一站式”学生社区引入“社区”的概念,本意希望生活在这里的学生可以像社区里居民一样发挥主人翁的作用,把社区当作自己生活学习于一体的家园,但目前作为学生社区建设的主体,他们参与度并不高。一是学生长久以来处于被管理者的角色,尽管会以“志愿者”“助理”身份进驻社区,但身份的限制依然使得他们较少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机制的制定。二是高校运行已久的学分制模式将教育教学与日常生活分离。大学生作为准成年人,有着独立的意识和社会化功能,要吸引他们自愿加入社区并自发参与社区建设中去,在加强主人翁意识培养的基础上得建立需求黏合剂。

3.管理服务有待跟进

教育、师生交流、文化活动、生活服务等汇聚,功能叠加等多重原因导致学生社区服务不到位。一是学生社区场所缺失。特定的场所是实现学生社区教育管理功能的基本条件,但大多高校在建校之初并未留有足够空间供学生社区使用,特别是近些年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张愈发显得空间资源紧张。二是人员配比不足。高校目前开展学生社区教育管理工作的主要力量集中在学工队伍,整合资源的力量相对单薄,不足以匹配功能多元化的学生社区。要保障服务到位,首先要人员到位,做好队伍建设和培养,切实发挥社会协同育人功能;其次要设备跟上,软硬件满足育人功能实施,争取最大化发挥物尽其用;最后要有明晰的监督评价机制,及时了解不足并尽快改进。

4.育人体系有待完善

“一站式”学生社区通过育人空间的构建,在距离上缩短了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从程序上助推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的整合、联动、下沉、延伸[4],但在运行中仍面临教育指导的碎片化,学校供给与学生需求之间不对称等问题。一是社区管理制度不成熟。学生社区本质上注重“三全育人”,社区概念的热度更是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员进驻,但管理制度的不规范会影响各团队间无缝连接、形成合力,每个部门都可以管理,但又没有部门明确负责。二是育人模式尚在探索中。一些社区开展活动计划性、系统性、针对性不强,评价反馈机制更是缺乏,活动内容鱼龙混杂,且多存在于面上活动,师生之前缺少深度沟通交流,较难解决学生实际面临的问题。

三、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路径探究

“一站式”学生社区统一育人理念,汇聚党政、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等力量,促使这股合力整合、联动、下沉,致力于提升综合育人管理目标的实效性。作为试点工程,学生社区的建设为其他高校育人路径提供了新的参考。完善社区建设,精进社区管理,从队伍、理念、资源、技术、制度等加强社区综合管理模式,优化新时代高校育人路径。

1.队伍进驻,构建育人管理网格化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排头兵,理所当然是学生社区建设和管理的主要力量,但由于其自身专业的局限性,很难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指导,辅导员+ 班主任+ 学业导师+ 就业导师等多支队伍的进驻有效缓解了管理队伍单一化的困境。这些队伍各自侧重点不同,可根据其职能,划分为若干网格化小组,根据楼宇划分为若干网格,每个小组负责一个网格,并结合网格中学生的专业特长,吸纳有专业技能的学生纳入网格小组,进一步构成多元化梯队模式,尽可能深入到学生群体的最小单位,获取各类学生内心最深处的声音,掌握社区群体的需求,进而有针对性地制定适合特别群体的问题解决方案,切实提高解决本质问题的效率。

2.理念认同,打造师生命运共同体

高校教育常将教育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分离,而“一站式”学生社区恰巧又要打破现有模式,一时间大家很难意识到教师和学生要融合,或是如何融合。“一站式”学生社区是一个链接平台,教师和学生在这里可以共同研发项目、设计校园活动、开展社会实践等。教师的教学成果多源于学生,学生的加入可以为教师提供多元的教育素材;学生的学业成长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的潜移默化无形中会影响学生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互促互进。只有通过“一站式”学生社区平台,将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连结起来,形成命运共同体,才能更好地为着共同目标推进学生社区前行。

3.资源下沉,落实社区功能实体化

学生社区将教育、管理、服务等职能在园区内优化、集成、下沉[5],为师生提供精细化、差异化、专业化成长服务。要缓解社区内结构性供需不平衡、不匹配等问题,在学生社区建设过程中应将其当作平台,通过搭建开放、共建、共享的社区平台,在多元主体下沉管理的同时,多元资源也紧跟着下沉,通过制定明确的管理方案,统筹规划学生社区实践育人模式,借助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协同管理机制,为师生互动提供场所,以平台思维促进服务下沉,进而驱动各部门提供应有资源,极大可能满足学生社区活动供需,进而推动学生社区功能得以落实。

4.技术赋能,提升社区管理治理力

在全媒体时代,“一站式”学生社区要加强信息化管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为学生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一是可以通过学生综合事务管理平台,加强线上一网通办建设,加快推进学生社区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全面提升用户体验,简化办事流程,提高用户满意度。二是建立学生成长档案,细化档案管理指标,将学生学业、学习行为、校园生活等通过大数据技术赋能,依托多类多维评价体系,定时分析学生状态,跟进学生学业情况、课余活动、生活习惯、家庭状况、社交情况等,进而实现信息化平台精准化、科学化管理。

5.制度建设,保障协同育人实效性

领导、管理、教育、服务等多股力量集聚学生社区,要想使其运行顺畅,需要明晰每种力量在园区内应有的担当,通过健全的体制运行机制加以疏通引流,才能保障社区育人合力聚力而行。一是要明确组织主要领导。多股力量同时进驻社区,需要明确主要责任人部门和责任第一人,执行部门、协同部门和各部门联络人,使得各股力量在园区内得以协同联动。二是健全评价考核机制。评价不是目的,但评价可以有效发现问题并及时加以改进。可以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内明确岗位职责,规范聘任管理,优化激励措施,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形成评价考核闭环,有序且有效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工作。

猜你喜欢
一站式育人社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珠”育人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