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法巧解滑块速度—时间图像问题

2023-03-18 07:11杨天才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3年4期
关键词:木板因数滑块

杨天才

(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校 401331)

1 问题提出

两个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是一种常见的运动形式,即某一物体对另—物体而言的相对位置的连续变动,滑块木板问题是典型的相对运动模型.如果题目已知滑块木板运动的相对速度时间关系,笔者发现将其转化为速度时间图像,能直观、简便、巧妙的反映二者之间的物理规律,对解题有独特的优越性,在本质上可理解为参考系的转化.常见的无外力作用下的滑块问题的v相-t和v-t如表1.

表1

2 典例品鉴

例1 如图1(a)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放置一木板A,在A上放置物块B,A和B的质量均为m=1kg.A与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t=0时刻起,对A施加沿水平方向的变力作用,使A和B均由静止开始运动.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B相对于A的速度用vBA=vB-vA表示,其中vA和vB分别为A和B相对水平面的速度.在0~2s时间内,相对速度vBA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1(b)所示.运动过程中B始终未脱离A,重力加速度取g=10m/s2.求:

(1)0~2s时间内,B相对水平面的位移;

(2)t=2s时刻,A相对水平面的速度.

图1

(2)在2s时B的速度为v2=aBΔt=2×(1.5-0.5)m/s=2m/s,由图1(b)可知,2s时vBA=v2-vA=2m/s,则vA=0.或vA=aA1t1-aA2t2=0

图2

点评本题考查v相-t图像在滑块问题中的应用,对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知识迁移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理解图像所围的面积在数值上表相对位移,斜率表相对加速度,选取正方向是解题的关键,画出v-t图像是巧解必不可少的环节.

例2 如图3(a)所示,一长木板A在水平地面上向右运动,在t=0时刻将以无初速度的物块B轻放到木板上,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B相对于A的速度用vBA=vB-vA表示,在0~0.75s内,相对速度vBA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3(b)所示.已知A、B的质量相等,A与B及A与地面之间均有摩擦(动摩擦因数不等),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B始终没有滑出A,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图3

(1)A与B间,A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

(2)从t=0时刻到A与B均停止时,B相对于A的位移大小.

解析(1)由图3(b)可知,在0~0.75s内,B与A存在相对速度,可知此过程B一直受到A给其的滑动摩擦力,设A与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由牛顿第二定律,B的加速度大小始终为aB=μ1g,在0~0.5s内,vBA小于0,此时B相对于水平面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在0.5s末时二者共速,在0.5s~0.75s内,vBA大于0,此时B相对于水平面向右做匀减速运动,在0~0.5s内,设A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2,由牛顿第二定律,A的加速度为aA1=-(μ1+2μ2)g,且A的初速度为v0=5m/s,结合vBA-t图像,在0~0.5s内,aBA1=aB1-aA1=10m/s2,在0.5s~0.75s内,A的加速度为aA2=(-2μ2+μ1)g,aBA2=aB2-aA2=2 m/s2,代入数据μ1-(μ1+2μ2)=10,-μ1-(-2μ2+μ1)=2,解得:μ1=0.2,μ2=0.3.

图4

点评本题仍然考查v相-t图像在滑块问题中的应用,与上题不同的是,本题没有外力作用,但两个接触面均有摩擦,且初速度不都为零,因μ1<μ2,二者共速后,将按各自的加速度相对运动.通过比较本题的v-t图像,可以看出它就是2013年全国卷Ⅱ压轴题,只是已知条件由长木板的v-t图改成了物块与木板的v相-t图,设问都完全相同.

例3 如图5(a)所示,光滑水平地面上停放着一辆平板车A,其右端有一块静止的小金属块B.金属块与平板车间有摩擦,与中点为界,前后两段动摩擦因数不同,金属块与车的前段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与后段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现给车施加一个向右的水平恒力,使车向右运动,同时金属块在车上开始滑动,当金属块滑到中点时,即撤去这个力,最后金属块恰停在车的左端.已知平板车的质量为金属块的2倍,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B相对于A的速度用vBA=vB-vA表示,在t2时间内,相对速度vBA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5(b)所示.若在t1时刻,平板车的速度为金属块的2倍,求:μ1与μ2的比值.

图5

图6

通过以上几例可以看出,在解决相对运动时,特别是已知相对速度时间图像问题时,虽可以用解析法、相对运动公式求解,但将图像转化为速度时间图像求解更简便.

猜你喜欢
木板因数滑块
因数是11的巧算
“积”和“因数”的关系
木板上的世外桃源
积的变化规律
木板
不会上浮的木板
找因数与倍数有绝招
门把手消毒滑块
前模滑块注射模设计
斜滑块内抽芯塑件的注射模具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