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穿刺套管针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的临床价值

2023-03-18 01:53罗检林黄仁丽成玉英李明洪吴检发
医疗装备 2023年4期
关键词:气肿闭式气胸

罗检林,黄仁丽,成玉英,李明洪,吴检发

1 赣州市赣县区人民医院 (江西赣州 341100);2 赣州市人民医院(江西赣州 341000)

气胸是胸膜腔造成积气状态的一种胸外科急 症,主要发病原因是靠近肺表面的细微气肿泡破裂,肺与支气管内空气逸入胸膜腔[1]。引发气胸的原因很多,各种原因致胸膜内出现积气状态,患者会出现胸闷、气促、胸痛、剧烈咳嗽及呼吸困难等,严重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压力性气胸可致呼吸衰竭甚至危及生命,但若及时治疗可以迅速缓解症状并痊愈[2]。目前,传统方法使用血管钳钝性分离置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创伤大,操作复杂,疼痛明显,并发症(易损伤胸膜、血管、出现皮下气肿,甚至失血性休克、死亡等)多,且引流容易出现堵管、不畅等情况,不仅会给病患带来痛苦,也会加重患者经济压力[3-4]。应用膀胱穿刺套管针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气胸,创伤小,能避免通道丢失,且能迅速缓解呼吸症状,手术无须缝合,能较好地避开传统治疗的缺点[5]。本研究旨在探讨采用套管针进行胸腔封闭引流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5 月至2021 年5 月于我院治疗的60 例气胸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据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 例。对照组男21 例,女9 例;年龄21~61 岁,平均(42.18±3.91)岁。试验组男20 例,女10 例;年龄23~62 岁,平均(43.82±4.0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诊断标准[6]:突发性胸闷、胸痛及咳嗽,伴有呼吸困难;CT 检查显示胸部伴有气体影;患侧积气征最明显处试行胸腔穿刺,可抽出气体。

纳入标准:确诊为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管手术治疗;患者无精神障碍疾病。排除标准:麻醉药物过敏;合并严重心衰;合并昏迷并需气管插管辅助通气。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血管钳钝性分离置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患者取半卧位,对患者的穿刺部位进行消毒和麻醉,待麻醉满意后,做一长约2 cm 的切口,依次切开胸壁和肌筋膜,血管钳钝性分离肌肉组织至胸腔并撑大肋间肌间隙,用止血钳夹好胸管前端送入胸腔,确定胸管长度,缝合术口并固定胸管,另一端外接一次性水封瓶,持续引出气体。

实验组采用膀胱穿刺套管针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术前准备水封瓶连接好配套引流管,一般选患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隙为穿刺点,2%的利多卡因局麻后于穿刺点以尖刀片挑一长约0.5 cm 的皮肤切口,右手持膀胱穿刺套管针垂直刺入胸腔至突破感,拔出套管芯有气体溢出,迅速插入气囊导尿管中进行引流(其他引流管也可),拔出套管,气囊注入10~15 ml 0.9%氯化钠注射液,向外牵拉导尿管至有阻力止,接入水封瓶,见气体溢出及水柱波动即成功,将导尿管固定,水封瓶固定于床旁。

1.3 观察指标

(1)术后疼痛评级:无疼痛为0级;稍微疼痛为1级(轻度);疼痛明显为2级(中度);患者需要采取药物止痛为3级(重度)。(2)皮下气肿评级:无皮下气肿为0级;仅限于切口附近的皮下肿胀为1级(轻度);皮下气肿广泛分布,但未超出中线,未影响到面颈部、腹部及上肢,为2级(中度);面部、颈部、腹部、上肢皆出现了皮下气肿,为3级(重度)。(3)术后拔管时间。(4)引流管移位和引流不畅情况,记录为有或无,计算引流管移位率及引流不畅发生率。引流管位移(引流不畅发生)率=引流管位移(引流不畅发生)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疼痛评级比较

试验组术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疼痛评级比较(例)

2.2 两组皮下气肿评级比较

试验组皮下气肿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皮下气肿评级比较(例)

2.3 两组术后拔管时间比较

试验组术后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拔管时间比较(d)

2.4 两组引流管移位率及引流不畅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发生引流管移位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引流不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引流管移位率及引流不畅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气胸是常见的胸外科急症,当肺组织与胸腔之间产生破口或胸壁受创伤时,空气进入胸膜腔会使胸膜腔压力增高,导致肺部组织塌陷,致病原因包括肺部疾病等,主要表现为胸痛和呼吸困难[7]。胸腔闭式引流术是目前临床治疗气胸的主要方法之一,但传统方法创伤大、操作复杂,遇胸壁肌肉发达者易丢失通道,需反复多次撑开肌间隙,易损伤胸膜、血管,出现皮下气肿等并发症[8]。本研究应用膀胱穿刺套管针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既结合了前者的优点,又避免了刺针垂直进入胸腔后插入导尿管,创伤小,并能迅速缓解呼吸症状,手术不需要缝线,只要将导管内水囊中的水取出,然后拔掉,再进行包扎,操作简便,易于患者接受[9]。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术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膀胱穿刺套管针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应用套管针行胸膜腔穿刺术,安全可靠,当穿刺针进入胸膜腔后,拔出针,套管留在胸膜腔内,可有较大范围的移动,特别适合胸腔积液少、位置低,离膈肌、肝脏等脏器近的患者。该方法成功率高,手术效果较好,患者机体的应激反应少,能缩短拔管的时间[10]。

传统的闭式胸腔引流手术切口较大,软组织分离较多,在分离过程中,由于出血引发的解剖结构不清或局部张力,会导致与垂直方向相反的倾斜,造成大量组织损伤或游离;另外,切口大而闭式引流管太小、引流管固定松弛,位置偏斜或松动脱出同样会导致皮下气肿[11]。皮下气肿通常不会有危险,但是当气肿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会影响患者的呼吸并导致其精神紧张。使用膀胱穿刺套管进行胸腔闭合引流术,对人体伤害较小,并发症较少,且引流管质地柔软,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和压力,可以减少并发症,很好地避免皮下气肿的出现,或者降低皮下气肿的严重程度[12]。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皮下气肿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胸外科最常用的引流管是胸腔闭合引流管,但由于引流管脱落会造成气胸恶化,甚至气管错位,导致呼吸循环障碍,甚至休克。患者胸腔闭式引流不畅,可能是因为引流管受到压迫而出现扭曲及折叠的情况,也可能因引流管脱出了胸腔,或进入引流瓶的深度不当,或橡皮导管的长度不适当,引流管插入胸腔的长度过长,还有可能是胸腔渗出液太黏稠凝结、堵塞引流管导致的胸腔闭式引流不畅。膀胱穿刺套管针行胸腔闭式引流术降低了皮下气肿、伤口明显出血、液体外渗、切口继发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且引流管柔软,造成的肺部损伤轻,能有效降低引流管移位和引流不畅的发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引流管移位发生率、引流不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应用膀胱穿刺套管针行胸腔闭式引流术较血管钳钝性分离置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能降低引流管移位率及引流不畅发生率,减少皮下气肿的出现,缩短术后拔管时间,有效减轻患者疼痛。

猜你喜欢
气肿闭式气胸
羊气肿疽诊治分析
肉牛气肿疽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标准及防治
羊气肿疽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
高炉半闭式液压油箱的开发和应用
新生儿气胸临床分析
肺泡微石症并发气胸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气胸的分类及诱发原因
液压机闭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一种闭式静压回转工作台新型结构设计
腹腔镜治疗急性气肿性胆囊炎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