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患者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及脑电图表现

2023-03-18 01:53苏梅云李鹏董
医疗装备 2023年4期
关键词:脑电图半胱氨酸血症

苏梅云,李鹏董

安溪县医院 (福建泉州 362400)

卒中是临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脑血管破裂或脑血管堵塞后缺血缺氧所引发的一种脑组织损伤疾病,包括缺血性卒中与出血性卒中。该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1]。癫痫发作是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约有3.3%~13.0%的卒中患者可出现癫痫发作[2]。卒中后癫痫发作不仅可加重患者的病情,影响其神经功能恢复,还可增加病残率和病死率,不利于预后与病情康复[3]。因此,加强对卒中后癫痫发作的预防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卒中后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与脑电图表现,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 年7 月至2020 年12 月于我院行常规脑电图检查的60 例卒中患者资料,依据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卒中后癫痫发作)与对照组(卒中后无癫痫发作),各30 例。试验组男18 例,女12 例;年龄36~78 岁,平均(53.49±12.38)岁。对照组男17 例,女13 例;年龄35~80 岁,平均(53.86±12.4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4]中关于卒中的诊断标准;试验组病情符合《神经外科围手术期和外伤后癫痫的预防及治疗指南(草案)》[5]中关于癫痫的诊断标准;从发病至入院时间≤7 d;接受常规脑电图检查;既往无癫痫发作病史;了解本研究流程,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或恶性肿瘤;心、肝、肾等器官功能异常;精神异常或语言、听力障碍;血管性痴呆;其他原因导致癫痫发作。

1.2 方法

两组均行常规脑电图检查:根据国际脑电图学会联盟的相关规定放置电极,仪器选用上海诺诚数字化脑电图仪(上海诺诚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型号Nation 9128W),将电阻设置为20 kΩ,检查时间15~20 min;完成检查后,采用脑电图仪配套软件整合图像。在检查过程中,若患者出现抽搐症状,需立即暂停检查,确定抽搐症状消失后再继续检查。

收集两组各项资料,记录可能影响卒中后癫痫发作的相关因素,包括性别(男、女)、年龄(≥65 岁、<65 岁)、文化水平(高中及以上、初中及以下)、生活习惯(抽烟、饮酒)、基础疾病史(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及心脑血管病家族史)、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血症异常、电解质紊乱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卒中情况(包括疾病类型、病灶位置及病灶范围)、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选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为评估工具,分值为0~42 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

1.3 评价指标

(1)统计分析卒中患者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2)分析卒中患者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3)观察卒中患者癫痫发作的脑电图表现,卒中后癫痫发作评定依据:脑电图结果显示,波形延迟时间较短、波形无明显规律、反应面积较小、波形异常频率持续增加为轻度异常;脑电图结果显示,无法辨析整体波形图像,存在严重弥散,波形的规律和频率明显不对称,过度换气后成群地出现高波幅为中度异常;脑电图结果显示,出现阵发性波,间接出现抑制性波形和爆发性波形,波形规律及频率基本消失为重度异常。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3.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单因素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卒中患者癫痫发作的单因素分析

两组在性别、文化水平、抽烟、饮酒、糖尿病、高血压及冠心病占比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年龄、心脑血管病家族史、肺部感染、血症异常、电解质紊乱、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卒中类型、病灶位置、病灶范围及NIHSS评分占比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卒中后癫痫发作的单因素分析[例(%)]

2.2 卒中患者癫痫发作的多因素分析

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卒中病灶位置为皮质下、病灶范围大(梗死直径>3.0 cm)、存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电解质紊乱及NIHSS 评分≥25分是卒中后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卒中后癫痫发作的多因素分析

2.3 卒中患者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

60 例卒中患者中,脑梗死占比75.00%(45/60),脑出血占比25.00%(15/60);癫痫发作占比50.00%(30/60),其中,脑梗死中有20 例发生癫痫,脑出血中有10 例发生癫痫;30 例癫痫患者中,早发型癫痫占比56.67%(17/30),迟发型癫痫占比43.33%(13/30)。

2.4 卒中患者癫痫发作的脑电图表现

试验组尖波出现频率、慢波出现频率分别为53.33%(16/30)、36.67%(11/30),均高于对照组的3.33%(1/30)、10.00%(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30 例卒中后癫痫发作患者的脑电图均异常,其中,轻度异常占比33.33%(10/30),中度异常占比60.00%(18/30),重度异常占比6.67%(2/30)。两组尖波出现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564,P=0.000);两组慢波出现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880,P=0.000)。

图1 两组脑电图波形特点

3 讨论

卒中在临床较为常见,好发于中老年人群,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卒中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6]。临床研究表明,卒中是诱发癫痫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癫痫发作也是卒中常见的后遗症,卒中患者出现癫痫发作的比例约为10%[7]。卒中患者并发癫痫发作不仅会诱发感染等并发症,加重脑水肿,影响神经功能恢复进程,还会提升病残率和病死率,给临床治疗及病情康复造成不良影响[8]。因此,卒中患者积极预防卒中后癫痫发作有助于控制病情进展,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其生命质量。

脑电图是临床诊断脑部疾病常用的影像学手段,具有操作简单、耗时短、检查效果良好等优点。通过观察脑电图波形的变化情况,医师可了解患者脑组织缺血缺氧状况、代谢异常情况,评估其大脑功能。目前,脑电图检查已成为癫痫疾病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9]。本研究结果显示,60 例卒中患者中,癫痫发作占比50.00%,其中,早发型癫痫占比56.67%,迟发型癫痫占比43.33%;试验组尖波出现频率、慢波出现频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 例卒中后癫痫发作患者的脑电图均异常,其中轻度异常占比33.33%,中度异常占比60.00%,重度异常占比6.67%。上述结果表明,将脑电图检查用于卒中后癫痫发作的诊断效果良好,有利于提高癫痫发作的检出率,明确癫痫发作的类型,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依据。当前,国内外关于卒中后癫痫发作的研究报道较多,但关于卒中后癫痫发作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仍存在一定争议。余征等[10]研究发现,饮酒史、病灶位置、病灶大小及卒中类型是卒中后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结果显示,卒中病灶位置为皮质下、病灶范围大(梗死直径>3.0 cm)、存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电解质紊乱及NIHSS 评分≥25 分是卒中后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P<0.05)。其原因如下:(1)卒中病灶位置为皮质下,相较于皮质区,皮质下癫痫发作的阈值更低,更易激发神经元,导致神经元异常放电,进而诱发癫痫发作[11];(2)病灶范围大(梗死直径>3.0 cm),病灶范围与卒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患者的病灶范围越广,脑组织缺血、缺氧程度就越严重,可加重脑部水肿程度,因而癫痫发作的危险性更高[12];(3)电解质紊乱,当机体发生电解质紊乱后,可导致大脑神经元的兴奋性阈值下降,增加癫痫发作的风险[13];(4)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相较于未发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发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卒中患者继发癫痫的概率更高,这是因为机体发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后血液中的同型半胱氨酸呈高表达,可促进DNA 损伤、细胞凋亡,阻碍海马神经元修复,同时,高水平同型半胱氨酸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影响机体微循环状态,最终影响大脑功能,增加卒中后癫痫发生率[14];(5)NIHSS评分≥25 分,其是临床衡量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重要指标,NIHSS 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越严重,癫痫发作的风险越高[15]。综上所述,卒中患者癫痫发生率较高,发作类型以早发型癫痫为主,且脑电图检查结果存在异常;病灶位置为皮质下、病灶范围大(梗死直径>3.0 cm)、存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电解质紊乱及NIHSS评分≥25 分是卒中后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临床应重点关注这类高危患者,加强脑电图监测,从而及时发现和治疗癫痫,避免患者病情加重。

猜你喜欢
脑电图半胱氨酸血症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论“血不利则为水”在眼底血症中的应用探讨
西安地区同型半胱氨酸参考区间的初步建立
脑炎早期诊断的脑电图与磁共振成像比较
Ⅱ型冷球蛋白血症肾脏损害1例
脑电图在脑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意义
视频脑电图在癫癎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同型半胱氨酸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相关性分析
脑梗死继发癫痫84例脑电图分析
瓜氨酸血症II型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