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溶液灌注密封系统结合冰盐混合物低共熔点快速制备无菌冰泥的应用效果

2023-03-18 01:53梁燕声欧阳惠娴
医疗装备 2023年4期
关键词:氯化钠无菌密封

梁燕声,欧阳惠娴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 (广东佛山 528308)

在低温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及器官移植术中,无菌冰泥常用于局部组织降温,进而降低组织代谢,减少脏器耗氧量,延长脏器缺血耐受时间[1-3]。术中记忆金属降温、骨科手术等,也常使用无菌冰泥[4]。目前,临床常用制冰机或传统冰盒制冰两种方法制备无菌冰泥,但两者均操作复杂、制备时长,且制冰机投入成本大[5]。既往研究中的制备方法虽简化了制备流程,但制备时间长的问题依然未能解决[6-9]。紧急情况发生时,无法在短时内制备无菌冰泥,将影响手术的紧急开展。为应对这种情况,目前无制冰机的医院主要将普通袋装0.9%氯化钠溶液放冷藏室备用,使用前用消毒液消毒盐水外包装,护士取出后手工削成冰泥使用,但在此过程中无法检测消毒效果。同时,临床长时间冷藏后的0.9%氯化钠溶液是否还适用于人体存在争议[10]。因此,亟需一种安全有效且能紧急制备无菌冰泥的方法。冰与盐按100‥33的比例混合时,冰盐同时熔化吸收周围热量,冰盐混合物的温度可迅速降至-21.3 ℃,即冰盐混合物的低共熔点。此过程制冷效果显著,可快速使盐水凝结成冰。但临床中缺乏既能利用此原理快速制冰又能保持溶液无菌的装置。本研究研制了无菌溶液灌注密封系统,将0.9%氯化钠溶液灌注到双层密封的储液袋中,既不影响利用低共熔点快速制冰的效果,又能保证过程中无菌冰泥不被污染,可满足临床需求,减小护士工作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我院60名具备护士执业资格的手术室护士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名。根据课题组预试验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预试验制备成功率分别为73%和100%。采用SPASS 15.0软件进行样本量计算,设β≤0.1,把握度(power=1-β)=90%,显著性水准双侧α=0.05,计算后样本量为每组29名。考虑观察组实际制备成功率可能达不到100%,结合本院手术室护士数量,最终每组纳入30名。两组性别、工龄、学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制备法:以无菌操作打开双层无菌包布,向无菌冰盒内倒入0.9%氯化钠溶液500 ml,重新盖上双层无菌包布,避免污染,标注制备时间,放入冰箱速冻室(调节至-24 ℃)内制备成坚硬冰块,并手工将冰块削成冰泥状。

观察组采用自制无菌溶液灌注密封系统结合低共熔点冰盐混合的方法制备无菌冰泥。无菌溶液灌注密封系统包括穿刺器、入液管、入液管开关、硬质胶管、双螺旋接头入液口、双层密封袋、按压式开关、储液袋及储液袋通气阀(图1)。制备步骤如下:非手术期间用冰格灌普通生活用水,容量约1 500 ml,冷冻成冰粒;取出灭菌的无菌溶液灌注密封系统,隔着双层密封袋关闭储液袋通气阀,向储液袋内灌注无菌0.9%氯化钠溶液500 ml,关闭入液管开关与按压式开关,旋转硬质胶管分离入液管与密封袋,盖上密封帽,观察储液袋是否渗漏;将上述冰粒与495 g 食盐搅拌混合,并取一半铺于塑料密封盒内,将灌封好的无菌0.9%氯化钠溶液平整放置在冰粒上,再将剩余的冰粒均匀铺在灌封好的0.9%氯化钠溶液上,注意操作过程中不要使冰粒覆盖双层密封袋的袋口,盖上塑料密封盒的盖子,静置;每2~3分钟晃动密封盒5~10次,至0.9%氯化钠溶液冷却为细软冰泥状;取出密封系统,观察密封性能是否完好,双层密封袋无破损渗漏;巡回护士按无菌操作,打开双层密封袋。器械护士在无菌操作要求下,分离储液袋与密封袋,并取出储液袋,剪开,取出冰泥。

图1 无菌溶液灌注密封系统结合低共熔点冰盐混合的方法制备无菌冰泥材料示意图

1.3 观察指标

(1)制备冰泥所需时间:观察组从护士取引流袋灌注0.9%氯化钠溶液开始计时,至取出无菌冰泥倒入碗中时结束;对照组从护士打开无菌包布开始计时,到护士削出500 ml 细软冰泥时结束。(2)制备成功率:制备冰泥的过程中发生任何肉眼可判断的破坏无菌发生污染的情况,均视为制备失败。(3)无菌冰泥细菌培养合格率:对两组成功制备的冰泥进行细菌培养,无菌生长为合格。(4)削冰泥所需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计量资料以±s描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或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制备冰泥所需时间与制备成功率的比较

两种制冰方法制备冰泥所需时间与制备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制冰方法制备冰泥所需时间与制备成功率的比较

2.2 削冰泥所需时间的比较

对照组削成冰泥所需时间为(4.48±0.99) min,观察组因制成即为泥沙状,不需要削制,所需时间为0 min。对照组平均削冰时间长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冰泥细菌培养合格率

对两组制备成功的冰泥进行细菌培养,均显示无菌生长,合格率均为100%。

3 讨论

目前,临床所用的各种冰泥制备方法,平均制备时间为1.5~12.5 h[5-10]。制冰时间最短的制冰机(约1.5 h),因应用成本较高,普及率并不高[11]。传统制冰法所需时间最长,秦晓云[5]的研究中,制备平均时长约12.5 h,本研究中对照组的制备时间与其接近。但临床外科手术中,需要紧急快速制备无菌冰的情况时有发生,如紧急体外循环低温心脏大血管手术、术中发现无菌冰被污染需要临时紧急制备等,其中急诊心脏手术中体外循环的建立时间仅0.25~0.41 h[12]。现有的制冰方法均不能满足短时间内制备无菌冰的需求。且传统制备方法步骤复杂,制备过程容易发生污染无菌物品而无法察觉的情况。在秦晓云[5]的研究中传统方法制备的冰泥,虽然没有发生肉眼可见的破坏无菌的情况,但仍然可以在制备的无菌冰泥上培养出细菌; 冰泥需在无菌包打开后24 h 内使用[13],如实际手术时间超过无菌冰的有效期,无菌冰被污染的风险会增高;为了满足急诊需要,只能将袋装0.9%氯化钠溶液放置在冷藏室备用,使用时以消毒液消毒盐水外包装,剪开外包装取出冰块即用,过程中无法检测消毒效果,导致无菌冰被污染的风险增加。

冰盐混合物是一种有效的制冷剂。冰盐混合时,发生双重作用:一是盐加速冰的溶化,冰溶化吸收大量热;二是盐溶解也吸收溶解热。因此,冰盐混合能在短时间内吸收大量热量,使冰盐混合物温度迅速下降,利用冰盐混合的低共熔点物理现象,可使溶液快速降温,凝结成冰。无菌溶液灌注密封系统可以将医用无菌0.9%氯化钠溶液灌注到带双层密封的引流袋中,既保证0.9%氯化钠溶液在制备过程中不被污染,又不影响0.9%氯化钠溶液利用低共熔点快速冷却结冰的效果。相较传统制冰方法,以无菌溶液灌注密系统结合冰盐混合物的低共熔点制备无菌冰泥,能降低无菌冰泥被污染的风险:(1)30 min 内制备,制备时间短,可通过多次制备,满足长时间手术需求,确保制备的无菌冰都在有效使用期内;(2)采用无菌溶液灌注密封系统,将无菌0.9%氯化钠溶液引流到引流袋中,通过旋转硬质胶管,即可分离入液管与密封袋,整个制备过程无菌0.9%氯化钠溶液均与外界隔绝,避免了无菌0.9%氯化钠溶液被污染。本研究中,观察组均无肉眼可判断的污染情况发生,全部制备成功,对照组有6例因发生污染导致制备失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观察组的制备方法可以提高制备的成功率。

本研究中,观察组采用无菌溶液灌注密封系统结合冰盐混合低共熔点制备无菌冰泥的平均制备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0.32 h 的制备时间能满足急诊体外循环手术紧急用冰的需求,有利于相关手术的开展,解决临床术中无菌冰泥紧急制备的难题。不同的削冰方法及熟练度对削冰时间的影响较大。如杨艳等[7]的相关研究中,平均削冰时间为15 min。本研究中,对照组采用湿化冰块,手工利用汤匙削冰,削冰效率虽有所提高,但平均仍需时(4.48±0.99)min。手术护士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削冰,工作量大,甚至由此导致手术配合度降低。本研究观察组制备的无菌冰泥,制备完成即成细腻泥沙状,无须削冰,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对观察组制备的的冰泥取样进行细菌培养,100%无菌生长,符合术中无菌要求。

目前,临床对采用传统方法制冰冰块的适宜硬度尚无统一标准。而冰块的硬度决定了冷却的时间。本研究对照组冰块硬度由护士根据经验主观判断确定。主观衡量指标的差异可能对本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产生一定影响。

综上所述,利用无菌溶液灌注密封系统结合冰盐混合物的低共熔点制备的无菌冰泥符合无菌要求,与传统制备方法相比,其操作简单,制备成功率高;降低了制备及使用过程中无菌冰被污染的风险,进而减少患者术中感染的风险;同时还缩短了无菌冰泥的制备时间,满足了临床手术紧急用冰的需求,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

猜你喜欢
氯化钠无菌密封
成都化新密封有限公司
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无菌空气在烤酸奶生产中的应用
热轧弯辊油缸密封改进
氯化钠水溶液结构的研究
朱顶红快繁无菌体系建立的研究
一次性使用无菌冲洗器在腮腺造影中的应用
热油中的食盐为何不溶化?
气密封接头最佳上扣扭矩计算与分析
基于无菌术的毫针持针钳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