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探析

2023-03-21 12:42郑焕珍山东诚山水利工程有限公司
环球市场 2023年8期
关键词:国有资产损失资产

郑焕珍 山东诚山水利工程有限公司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它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也是我国工业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承担着国民经济发展的重任。因此,国有企业要在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需要加强对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在实际使用中,对于国有企业而言,要注重完善国有企业内部管理体制,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对其内部管理体系进行调整完善后再投入使用。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我国社会经济综合竞争力,使国有企业拥有更强的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但同时国有企业也要注意保持自身良好经营效益,合理利用好固定资产的资产价值与使用价值,避免影响到其正常运营秩序以及社会环境中良好运行的整体效能。

一、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改革的关键就是要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降低成本费用,同时要提升资产管理质量,使资产管理工作达到更高的标准。但是现实中国有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进行有效的改进。

(一)国有企业资产分类不清晰

目前国有企业在对资产进行管理时,大部分都是按照实物资产进行管理。实物资产可以划分为固定资产和非固定资产几种类型的资产。但是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对于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时,大部分企业还不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处理。因此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往往是处于一种散乱状态,无法有效地监督。此外还存在一些不规范的操作行为,例如对于非固定资产的管理,没有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使得国有资产流失非常严重。国有资产分类不清晰的问题也是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原因。国有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有效的管理工作,及时进行资产登记、核算以及进行处理。如果企业在资产管理过程中未能落实好管理制度,也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二)管理不善导致国有资产损失

由于部分国有企业管理不到位,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进而影响国有资产的价值管理。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导致国有资产损失。国有资产的损失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导致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丢失或者损坏状况,从而造成国有资产的损失;二是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对国有资产价值管理工作并没有进行合理地分析,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国有企业内部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管理机制来解决资产损失问题,致使国有资产在流转过程中出现大量资产流失情况。例如,某国有企业出现了严重的行政成本过高问题,但是却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对这种情况进行解决。由于没有及时对国有企业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使得国有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受到损失。

(三)投入不足导致国有资产价值被低估

国有企业的资产价值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果不能充分体现国有企业的价值,就会导致国有资产无法顺利地发挥其最大的价值。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的重要经济主体,需要将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及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都进行合理配置。然而,由于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够高,很难对国有企业发展做出合理配置。在大多数情况下,国有资金虽然投入到了一些重要的生产设备上和一些重要的科研项目上,但是没有得到有效的运用等问题也导致国有企业存在很多不良现象——其中有很多价值非常高的设备已经被废弃了。这些设备在被废弃后也没有得到合理养护或者其他处理手段将其妥善保存。国有企业在日常运作过程中会产生很多价值较低的资产和资源,这就会导致国有企业在后期运营中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同时,国有资产具有一定的垄断性,这是因为它属于特殊性质的产品。国有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加大对生产经营领域的建设力度,这就需要国有企业能够不断提高生产经营水平和产品质量水平,从而提高国有资产价值。但是在现实企业建设过程中,由于国有企业自身资金紧张等因素,无法及时加大固定资产投入。同时,由于国有资产的特殊性,相关部门在对国有资产进行监管的过程之中存在诸多问题,所以会导致国有资产价值被低估。另外,一些国有企业还存在国有资产投入不足、价值管理水平低、财务核算不规范等问题。例如,在国有企业进行发展过程中,由于自身资金问题等因素,导致国有资产价值难以得到充分发挥,最终导致国有资产价值受到影响。

(四)会计核算不规范导致国有资产价值损失

在国有企业管理中,由于会计核算不规范,造成国有资产价格损失。具体表现为:(1)固定资产价值过低。因为很多固定资产的产权和所有权还不明晰,很多固定资产属于无人使用的商品、包装物、长期废弃物品等,导致价值过低。这就使得国有企业的资产可以被随意处置,从而导致国有资产价值损失。(2)固定资产折旧额的计算不合理。由于会计核算不规范等原因造成固定资产折旧额的计算不合理,因此造成国有资产升值。另外还会导致国有资产的产权和所有权人不一致、国有资产所有者权益与所有者的权益不一致等情况发生,这些将导致国有资产价值出现巨大损失。(3)不能及时发现国有资产价值损失。

(五)国有企业信息沟通不畅通

信息沟通是实现信息共享的关键环节,也是资产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推动着设备更新换代加快。为了更好地为企业提供支持,企业必须建立健全企业信息沟通体系,使信息交流更加顺畅。然而遗憾的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有企业还没有建立起信息沟通体系。在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和困难,使信息沟通不畅导致国有企业缺乏一定发展动力。一是国有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不注重与其他部门或者个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使得信息的共享程度不够;二是国有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对固定资产的监督和管理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三是国有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的时候信息没有得到及时的反馈和处理。因此国有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时一定要做到及时与其他部门进行沟通和交流,使得信息及时传递给企业负责人和资产管理人员,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达到更好的效果。

(六)资金使用和流转不规范导致国有资产损失

对国有企业来说,资金是最大的国有资产,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是,当前国有企业资金使用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是一些资金使用不规范时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和损失。由于国有企业的资产性质特殊又具有特殊性,所以其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存在很多的不规范行为,从而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情况发生。例如在资金使用方面,国有企业在一些资金使用方面不符合财务制度的规定,导致国有资产管理没有达到应有水平。另外在资金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由于部分企业财务人员对资金使用缺乏必要的认识,所以就会出现一些不规范行为。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一些问题可能会造成国有资产损失过大。

同时,国有企业资产流转过程中,对其流转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其资产流转要符合国有企业资产发展方向、国家政策以及市场规律,才能促进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但是,现实中,国有企业在对资产流转进行规范化管理时存在一些不规范的问题。首先是内部资产流转效率不高。有些国有企业内部资产流转效率并不高,往往是一些固定资产还未进入到企业中,就已经被闲置导致国有企业资产浪费现象非常严重。其次是资产信息保密意识不足。国有企业在进行资产信息流转时需要保持谨慎态度,做到不泄露信息,同时要做好相应的保密措施,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二、完善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固定资产是企业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也是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而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国有企业要充分发挥其优势,为国民经济作出更大贡献。因此,在对国有企业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加强对现有存量资产的基础上合理提升其使用效能,以促进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一)加强技术手段的创新,提高技术手段的应用水平

要通过对现代化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提升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进而促进其不断发展。通过构建完善的资产管理系统与设备,实现固定资产的管理更加高效。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及使用之前,可结合多种智能手段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并通过多个维度对其进行评估和判断;同时,还可建立相关固定资产分析系统,并结合相关设备设施来对其进行动态监测和管理;在设备出现问题时还可以采取相应措施保障其正常使用。在充分利用好各类技术手段的基础上可创新使用方法,在满足一定需求后还可根据不同需求选择不同功能的设备。此外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及时对各类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以提高其使用性能及使用效率;同时在发现设备问题时可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并督促部门加强设备设施维护保养工作力度等来满足各种资产需求。

(二)利用先进大数据技术,实现固定资产资源的动态管理

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实现对资产的智能化管理;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数据的价值挖掘;通过先进的大数据技术,实现对不同类型资产的全方位应用,充分发挥固定资产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对资产的智能化管理,能够实现企业固定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问题分析与解决。在资产不断积累过程中,能够充分掌握现有各种存量资产的动态情况,进而为国企资产管理提供有力保障,进而为其综合实力提升提供坚实基础。

(三)重视与各部门相互协调与配合,不断改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现状

国有企业在资产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在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同时,还要注重加大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力度,充分发挥资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同时注重加强与相关部门合作,提高相关部门对国企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国有企业在加强资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做好资产核算工作、完善资产管理工作流程等基础工作。同时,还需要重视对原有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以及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考核机制的不断完善与创新,将固定资产工作落到实处,从而增强其在企业中的作用。而对于国有企业来说要注重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以及综合发展效能,积极挖掘自身发展潜力以及技术手段,在加强对现有存量资产的基础上合理提升其使用效能,以积极推动国企全面进步发展。

(四)借助多种技术手段积极提升固定资产的应用效率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实现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全面掌控和科学评估。而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则要积极引入先进技术对其固定资产进行合理应用。一方面,通过对现有信息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优化利用信息系统。另一方面,结合智能设备进行进一步改造应用,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信息化优势。在对原有固定资产管理流程进行优化完善的基础上,进一步借助先进科技手段不断完善提升固定资产管理应用效率,进而为国企资产科学管理水平提升提供强有力保障。另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互联网手段积极推进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与信息系统建设进程。在不断提升现有基础设施水平与信息系统建设进程中,积极引入现代化数据技术与信息系统构建完善智能平台建设目标,确保该平台具有强大的适应性与强大承载能力。

(五)创新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有效推进国有企业实现健康发展

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的发展模式也面临着不断创新的问题。一方面,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已经从传统模式向网络化模式转变。而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国有企业应当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现状和管理需要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应该以信息化为契机,充分利用现代技术优势,将国有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做到标准化、流程化,并通过有效的管理方法提高其管理效率。除此之外,国有企业还应该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的宣传力度,以进一步提升其综合发展效能。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国有企业设备和设施设备安全维护与维修工作,及时发现设备隐患并采取相应补救措施以提升其安全运行能力,进而提高企业运行效能和经济效益。

三、结论

对于国有企业而言,要充分利用好对其固定资产的合理管理与利用,加强对其的内部控制与管理。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而且也能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总之,在国有企业固定资产运用过程中,如果缺乏有效的规划,不仅会影响到企业整体发展成效性,同时也会影响到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的实现过程。因此,要通过多种方式合理使用资产、提升资产使用效能,从而达到增强财政收入、提高社会效益的目的。只有做到这些方面的优化与整合才能有效地提高我国的社会经济综合竞争力。

猜你喜欢
国有资产损失资产
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
胖胖损失了多少元
玉米抽穗前倒伏怎么办?怎么减少损失?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浅析新形势下的国有资产管理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关于国有资产资本化改革
一般自由碰撞的最大动能损失
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
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