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路径探讨

2023-03-21 15:46王昌威
关键词:城市规划规划理念

王昌威

山西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山西 太原 030024

当前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其对于城市便捷性以及舒适度的要求也在提高,传统规划理念已不能满足现代城市建设的需要,特别是当前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所以为了能够更好地建设生态环境,革新传统规划理念极为必要,需要依照现实情况进行优化调整,进而促进城市发展[1]。基于生态城市理念下,要确保传统理念和现代化理念之间的相互结合,确保城市规划有效性。

1 赣州南部地区生态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

1.1 生态城市理念尚未落实

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问题以及资源过度开发等日渐突出,怎样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环境污染进行避免已经成为各部门研究的重点内容[2]。生态城市理念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发展趋势,但实施难度较高,为了能够获得经济发展,一些企业依旧沿袭传统思想观念,并没有对污染排放量等进行监督管理,缺乏惩治措施,技术工艺具有落后性,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并未深入贯彻落实生态城市这一理念。

1.2 规划设计方法较为滞后

生态城市规划中,需要凭借与其相符合的技术方法对新时代背景下城市内部相关要素之间的联系进行充分思考,并对城市资源进行调节,使城市功能更具丰富性和多样性,进而使其节能性以及生态型特征获得充分体现[3]。但实际上,并没有对相关影响因素展开深入分析,因此规划方案并不存在较高的可行性,需要及时展开优化调整,这不仅会对生态城市建设进程造成阻碍,同时还会增加投入成本,进而诱发各种环境以及社会问题。

1.3 自然资源保护力度较小

在城市中,自然资源相对丰富,需要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对自然资源保护方式和对策进行充分探析,尽可能对自然景观等进行保留,切实为人们呈现城市文化底蕴,使城市吸引力以及影响力获得进一步强化[4]。但是就目前而言,为了能够促进整体效果的进一步提高,生态城市规划通常会拆除历史遗迹,且砍伐树木现象明显,这不仅会增加成本,同时还会对城市的持续发展造成约束。

2 生态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

2.1 生态优先

生态城市规划过程中,需要切实坚持生态优先的基本理念,对城市生态元素进行充分思考,最大程度地保护城市生态系统,避免由于城市改造而严重阻碍自然环境发展,进而使自然景观以及历史遗迹可以获得有效保留。同时还需要立足于景观元素对制定计划以及方案,使城市园林景观所具备的艺术审美价值以及重要性获得充分展现,发挥其调节气候的作用,减少城市灾害产生,在确保群众健康的同时推动城市发展进程[5]。

2.2 与时俱进

时代发展进步,社会对于城市规划的要求逐渐提高,需要在工作过程中切实坚持与时俱进的基本原则,确定城市规划中存在的发展机遇及面临的严峻挑战、城市发展目标以及资源优势等[6]。因此及时制定应对措施以及规划方案极为必要,能够使城市历史文化特色获得充分展现,提高资源应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合理保护自然景观,切实在城市中促进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元素之间的有机关联和协调,确保城市持续稳定发展。

2.3 整体协调

生态城市规划过程中,坚持整体协调原则极为必要,确保乡村和城市之间的相互关联,并合理配置相关区域要素,在城乡之间确保资源的流动性,确保城乡发展进程保持在一致状态[7]。城市的发展进步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同时乡村生态资源也会对城市建设起到反作用,能够摆脱传统城市规划思维约束,促进资源利用率的进一步提高,在第一时间发现并解决各种生态问题,进而使城市化发展进程获得确保。

3 生态城市理念下城市规划路径分析

一直以来,城市化建设在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研究管理的关键内容。时代的发展进步,传统城市规划理念并不能和现实发展需求相符合,特别是在生态控制意识缺乏的影响下,城市建设规划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缺陷日渐凸显。生态城市建设规划主要是通过较少资源对城市环境进行构建,促进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但是就目前而言,其会关联到生态环境、社会以及经济等各层面,为了能够促进规划方案合理性以及科学性的进一步提高,需要立足于整体层面展开探析。首先社会对于人们生态环保意识的培养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需要和城市规划趋势相关联,将生态文明理念落到实处,也可以通过对消费理念的调整促进城市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其次对于城市建设,其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所以在规划生态城市的过程中需要切实立足于生态环境现实情况展开探析,并对资源用量进行合理控制,促进资源利用率的进一步提高,切实促进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之间的稳定发展。

3.1 落实区域合理布局

在城市规划中,为了能够切实将生态城市理念融入其中,要及时针对产业园区、生活区遗迹绿化区等展开设计,并对景观设施设备进行设计布局,确保人文和自然景观之间能够保持良好关系,使城市魅力获得充分展现。当前生活节奏的加快,城市居民亚健康状态显著,大家向往多元化器材设施以及运动场地,因此在生态城市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对此进行整体性思考。不仅如此,为了能够进一步强化生态产业园区规划,对新能源进行推广应用极为必要,促进绿色产业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城市生态化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赣州南部生态城镇群有着成本、交通等诸多优势,并且依照区域经济发展规律以及梯度推进理论,这一地区的产业专业不仅可以有效缩小地区差距,同时对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也可以起到促进作用。

3.2 强化生态系统保护

赣州南部地区丘陵及山地所占比例相对较高,且城市发展中,稀土资源占据有利地位,因为生态敏感性相对较高,因此很容易产生水土流失、资源透支以及泥石流等一系列生态恶化问题,因此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区域生态敏感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增加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实现环境保护目标。城市当中,湿地、绿地、河湖以及山林等都是非常重要的生态系统,其净化水质、调节水源以及调节气候等作用非常明显,同时还可以为动物的栖息繁衍提供有力保障,能够使生物物种的多样性获得确保,所以需要增加对于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视程度,确保系统平衡,使生态城市规划获得有效保障。例如可以在城市当中规划建设湿地公园,在天然湖泊当中引进雨水,通过植物对其所进行的净化,能够及时将泥沙进行有效过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城市自身抵御能力获得强化,缓解洪涝灾害,而对于降水量相对较大季节,则要及时存储雨水,避免产生城市内涝,在旱季时则可以对水资源进行合理释放,促进干旱形势的有效环节,在提高城市质量的同时推动生态城市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3.3 合理利用新能源

新能源有着其特殊优势,主要特征为清洁、绿色、可再生,在可持续发展下已经越来越成为城市规划的一大趋势。在生态城市规划中对其进行合理应用,改造现有生态系统,能够确保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对于现代城市的生态化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对此相关地区则要对资源进行充分发掘和应用,对新能源项目进行开发,进而替代传统能源,提高新能源应用有效率。例如可以凭借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对产业结构进行合理调整,推动绿色产业的不断发展,一旦发现部分企业并不符合相关排放标准,则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罚,确保生态建设以及经济建设的持续稳定发展。

3.4 科学保护自然遗迹

自然遗迹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需要在生态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切实保护相关文化遗迹以及自然景观,同时对于当地居民来说,这些城市地标性建筑也是一种情感层面的抚慰和寄托,能够还原历史,传承文化,强化居民对于城市的归属感,推动城市稳定发展。例如促进自然遗迹保护和教育、旅游业的相互融合渗透,创设历史文化教育场所以及景点等,不断吸引游客,提高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进而实现促进城市生态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发展的目标。赣州南部地区乡村、农业以及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为了能够确保生态城镇群的特色性,需要强化城镇群城乡空间之间的联系。

3.5 注重绿地系统建设

在城市中,绿地系统这一天然屏障主要是对生态学技术以及原理进行应用,通过地带性植物群落种类结构特征、组成、规律等以植物群落为基础确保地带性群落特征的充分展现,确保绿地系统更具完善性。与此同时,绿地规模、布局等都需要对城市人口、功能区、生态环境以及绿地服务半径等相关需求进行充分思考,并对廊道贯通性及绿地镶嵌性加以关注,切实促进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之间的相互整合,逐渐形成一种绿色生态网络层,从而创建出植物群落,确保其具有功能多样性、结构复杂性以及层次多样性等特征,使城市的更新、发展以及自我维持能力获得进一步强化。

3.6 革新规划建设理念

最近几年,经济发展的同时资源环境也受到了严重影响,二者之间的矛盾日益显著。为了能够促进城市的持续稳定发展,需要立足于环境、城市以及人与自然关系展开深入探析,健全城市发展模式并进行革新和完善,制定城市规划方案和对策,确保其有效性、科学性以及可行性。同时现代生态尘世规划中,需要对各种全新的技术进行合理应用,确保城市内部的有效改善,逐渐从被动生态环境保护向主动生态环境建设进行转变,坚持自然生态优先的基本原则,切实将生态系统划分落到实处,对城市和自然的边界进行确定,内容主要包括河流、田园、山体以及湖泊等,科学高效评价城市规划用地,并立足于全新层面展开探析,确保水体、土地以及能源能够和城市发展现实需求相匹配,确保城市规划用地的宜居性以及敏感性。对于生态城市规划,需要对城市版图进行拓展的过程中尽可能保护区域内生物多样性,最大程度地对生物入侵进行避免,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持续稳定发展。

3.7 完善城市规划机制

在城市规划中,城市规划机制的完善程度会对其产生决定性作用,需要在制定的过程中依照现实情况展开合理调整,确保其系统性和完善性,对地方当权者自身行为进行约束,避免产生各种负面影响,进而促进城市规划方案可行性以及科学性的进一步提高。所以在生态城市理念下,城市规划过程中需要对制度建设以及长效机制加以关注,及时规定生态廊道规划、生态控制线规划等一系列内容,并对各个规划模式之间的差异性进行区分鉴别,逐渐形成分类结合,同时依照现实情况合理调整其规划调控强度以及空间范畴等,确保其能够和城乡统筹规划以及自然资源保护等相关原则充分符合。此外在改进完善规划机制的过程中,需要切实将景观学、环境学、生态学、循环经济等相关概念、方法融入其中,并不断探索,逐渐形成一种全新的生态空间。

3.8 优化规划编制内容

在现代生态城市规划中,需要对环境承载力进行分析,即在特定时间内以及相对稳定状态下,环境资源可以承受的经济以及人口规模。对于生态环境来说,需要在给予人类活动充分的载体以及空间的同时提供相应资源并对废弃物进行容纳,确保人类生存发展活动的有序展开。与此同时由于生态环境资源具有优先性,同时其可以承载的城市规划建设也存在优先性,因此在生态城市规划过程中,需要立足于专业层面优化调整相关规划编制。特别是在详细规划过程中,需要其实在控规指标体系当中将生态核心要求结合其中,并将资源能源指标落到实处,切实促进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有效性的进一步提高,确保城市健康发展。

城市规划设计不仅和城市发展进程息息相关,同时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城市未来发展产生决定性作用。生态城市规划编制能够使城市规划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获得确保。从设计规律出发展开探析,并将生态城市理念融入其中,能够在指导城市建设的同时预测城市未来发展方向。城市规划设计期间,需要相关设计人员对生态城市规划加以关注,转变思想观念,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这样才可以切实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将生态环境保护理念渗透其中,进而设计出能够和生态城市标准相匹配的内容。

3.9 坚持可持续发展

为了能够确保生态城市建设的有效性,提高公众参与度极为必要。同时还需要对人们生态意识的提高加以关注,使其能够切实保持可持续发展。强化公众对于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和了解,切实意识到生态环境建设和个人之见的关联,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其对于生态城市建设的肯定,提高支持力度,并且对于生态城市建设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还需要创建平台,使群众积极发表自身观点和看法,关注群众意见和建议,实现决策为民的目标,在生态城市建设中使群众基础获得确保。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态城市理念在生态城市规划发展中起到指导作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需要科学布局城市功能区域,合理运用绿色清洁能源,重视对生态系统以及自然遗迹的保护,同时有关部门也应和公众之间逐渐形成合力,创建城市规划方案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完善和优化,提高生态城市规划的有效性,使城市能够获得持续稳定发展,进而获得环境、经济以及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城市规划规划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生态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索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一体化探讨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迎接“十三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