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凸显高中语文课堂审辩性思维

2023-03-21 17:17福建省仙游第一中学翁赛玉
天津教育 2023年1期
关键词:意蕴群文高中语文

■福建省仙游第一中学 翁赛玉

高中语文群文阅读中篇章与篇章不是随意的,往往存在一定的逻辑性思维、整体性思维、审辩性思维等多元思考。审辩性思维是一种通过理性达到合理结论的过程。它是一种有目的的不断调整、更改判断的思维方式。这个过程中包含着基于原则、实践和常识之上的热情和创造。它能够让学生对文本的内容进行深度的思考和探究,让学生能够在原有阅读原则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群文阅读当中找寻到自己认知上的依据。那么,在群文阅读当中,如何才能凸显出学生的审辩性思维呢?教师应该将课堂还给学生,给予学生自主阅读的空间,教师应该让学生在思考中探究群文阅读的基本原则,让他们能够在自主阅读中不断地思考、质疑、探寻和总结,找到群文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对他人思想的评判中学会审辩。只有这样才能够使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让群文阅读能够发挥出它应有的实效。

一、当前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模式化教学问题突出,学生缺乏自主探究欲望,主体性体现不充分。不仅如此,学生在阅读方法以及阅读思维方面都存在一些误区。只有正视这些问题,它们才能得到有效解决。

(一)课堂教学模式单一

在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大都照搬前人教学模式,很少有教师依据本班的教学实际,探寻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教师缺乏对学情的分析,就会使群文阅读毫无实效。因此,探寻全新的教学模式非常关键。群文阅读以怎样的课型展开?怎样才能使学生真正融入阅读,这才是凸显学生思维的主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审辩性思维的基础。

(二)学生思维发散不够

阅读是学生的事情,当前课堂上存在着教师思维牵引的现象,整个课堂可以说是为教师而设。课堂成为教师表演的舞台,学生并没有成为其中的重要角色,这样,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品质都不能得到应有的尊重,思维发散的空间不够广阔,就会直接导致学生的审辩性思维形成受阻。

(三)对学生个性尊重不够

群文阅读,它更能集中表现出强烈的情感性。群文的组合方式不同,那么,探寻的角度也不会相同。教师的思维也许是固定化的,因为大多数情况下,教师会依据教参设定主题。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理解主题的权利交给学生,这样,学生的个性思考会充分呈现出来。与此同时,学生可以在其中形成与教师不同的思路,这也是培养学生审辩思维的方式。当前的现状是学生没有权利和自由,不能自主思考主题设计的意图。

(四)阅读方法掌握不明

群文阅读方法单一、不明,也是当前阅读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当前,教师在阅读中很少让学生自主思考,学生缺乏方法指导,在阅读的过程中很盲目。盲目呆板的阅读就会直接导致学生阅读能力的低下。比较法、探究法、问题法等都没有被有效运用。这样,学生的审辩性思维能力也就无法形成。

二、当前群文阅读教学问题形成原因

当前,群文阅读教学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课堂模式的构建以及学生群文阅读思维的培养方面。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过于追求标准答案,缺乏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对于问题没有更加全面的、深入的思考和探究,理解比较片面化,在阅读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方法引导,这就让审辩性思维发展受到了阻碍。为什么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学中会缺乏这样的思维特质呢?原因主要有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

首先,在教师方面,教学思想陈旧,教学态度懈怠,满足于经验主义,缺乏创新意识,这些都导致了群文阅读中学生审辩性思维能力受阻。不仅如此,教师的教学眼界和教学视角,也成了影响群文阅读教学实效提升的重要因素。其次,学生方面,惰于思考,只读不思。这是群文阅读中审辩性思维缺乏的重要原因。很多学生等待教师的结论,对于结论毫无质疑。缺乏探索的热情和自主性的认知,学生思维被局限在课堂,且不愿突破。如此,他们的个性化思维无法呈现,更无法谈及审辩性思维。

三、解决高中语文群文阅读问题的具体策略

高中语文群文阅读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且高效完成阅读,考验着学生的快速捕捉信息的能力,也考验着学生对文章整体的理解,可以说具有较高的学习要求。教师要积极寻找审辩性思维缺乏的原因,从教学理念和方法等方面做出新的教学尝试,给予学生更多的尊重,帮助学生建立全新的思维架构。具体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勤于思考,寻找群文阅读原则

慎思明辨应该是学习的基本态度。慎重地思考,清晰地分辨,这是古人学习的基本原则,这样的原则依然可以沿用到现在。在高中语文群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积极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不要将自己已有的认知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探寻群文的原则,让他们能够在群文当中寻找内在的思想联系,从而对单篇文章的个别属性质疑,在这样的原则探寻中学生的审辩能力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我思故我在,离开了思考的群文阅读缺乏精神灵魂,就高中学生的阅读实践而言,教师完全可以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阅读,灵活思考。

例如,在《沁园春·长沙》《红烛》《百合花》《哦,香雪》这一组文章的阅读中,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能够在其中探寻群文阅读的基本原则。然后提问:“在阅读完这组文章之后,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在这组文章中,你们是否发现了青春的价值、青年的力量?在这篇文章当中,哪一篇文章的情感表现力更强一些呢?这组文章是如何融合在一起的呢?”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展开了自主阅读,并且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也能够进行独立的思考,不仅根据教师的引导方向做出了思考,还对其中的一些细节做出了深度的质疑。比如有的同学说:“在这一组文章中,《哦,香雪》体现出来的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和之前的那几篇文章的勇敢、奉献精神有不同之处,它更能让我们看到进步的力量,看到创新的勇气。”这样的阅读就完全体现出了审辩性思维。让学生有思考的权利,让他们能够在自主阅读中寻找群文的共性,能够在群文阅读当中树立整体的阅读思维,让学生摆脱单篇阅读的局限,使其思维拓展更加深入,让他们在这样的阅读中真正感受到思考的价值。一组文章是否有阅读价值在于教师能否提取这些文章的共同问题,对教师而言需要引导学生在同组文章中发现阅读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带着问题去解读。

(二)勇于质疑,告别标准答案

在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过程当中,很多教师为学生设计了阅读任务,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提升群文阅读的实效性。在这样的任务设计中,教师会找到任务的标准答案,即使学生回答不出这个答案,也会对其进行引导,让他们的答案和教师设定的标准答案一致。这样的教学方式没有给学生质疑的权利,也使学生的思维发展受到了限制。那么,语文阅读当中的群文阅读是否就必须要有标准的答案呢?这应该引起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思考。在开放性问题当中,答案并不唯一,每个学生都有质疑的权利,也都有对于标准答案选择的权利。所以,引导学生敢于质疑才是群文阅读当中培养学生审辩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审辩性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例如,在《故都的秋》《我与地坛》《赤壁赋》《荷塘月色》这一组文章的阅读当中,教师让大家提前看了单元阅读目标,这一组文章体现出了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一组文章都属于写景抒情散文,能够体现出情景交融的特征。在阅读的时候,教师应该允许学生有别样的声音,比如有的同学说:“在《我与地坛》这篇文章的阅读中,我觉得情感融入得更浓烈,它通过母亲的生活场景写出了对母亲的感恩精神。在这篇文章当中,写景的部分较少,相对于《赤壁赋》《荷塘月色》景色淡了些,情感浓了些。”学生阅读思维呈现出了审辩性的色彩,敢于批判,敢于寻找相关的依据,这就让阅读更灵活、更自由、更高效。对于这样的思维特色,教师要给予更多的肯定、尊重、鼓励,让每个学生都为拥有这样的思想而自豪。高中生有一定的阅读能力,甚至有自己的阅读理解,教师不能拿着所谓的唯一、公正、准确的答案去衡量学生的见解,毕竟文本阅读存在着“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现实情况。敢于质疑,对群文阅读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这应该成为每一个学生的权利。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更应如此,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能够使学生对已有的认知进行突破性的改变。这不仅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更富有活力,而且还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敢于批判、敢于革新。

(三)运用方法,探寻群文意蕴

群文阅读当中需要方法的引导,在高中生的阅读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具体的方法,而选择的权利应该在学生自己。要培养学生的审辩性思维,就应该让学生具备理智的判断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理性的判断中探索阅读的真实意蕴。培养学生审辩式思维主要包括认知技能和人格气质两个方面。教师在课堂中也应该给予学生自我探寻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在群文意蕴的指导下,丰富自身人格气质,让学生在选择方法的过程中,学会反复的分析和推论,借助有效的信息,完成自己的阅读使命。

例如,在《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促织》这组文章的阅读当中,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寻群文阅读的意蕴,让学生能够学会分析小说当中的人物形象,掌握小说创作的技巧,让学生能够在对文本阅读理解分析的同时跳出文本,学会自主创作,将阅读与写作融合起来,让学生能够在思考中感受,在感受中提升。这一组文章当中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在人物形象塑造的过程中运用了多样化的表现手法,尤其在人物刻画方面表现得淋漓尽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根据肖像、动作、语言、细节分析人物的方法,通过具体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感受人物的处境,体会人物的精神世界,让学生能够在反复的分析和推论当中寻找到小说创作的相关技巧。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列举一些反面的素材,使学生将文本内容与这些反面素材进行比较,从而有批判、有赞扬、有借鉴、有反思。这样的思维模式能够为学生审辩性思维能力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方法是学习各项知识或技巧的手段,针对不同的群文阅读主题,教师需要给学生指导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让学生能学习并掌握这些方法。在群文阅读当中,高中生需要方法的引导,更需要借助群文阅读的思想意蕴,提升自我的内在思辨素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自己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素养,让学生敢于批判、敢于分析,敢于说出自己的内心所想。

(四)侧重讨论,关注审辩外显

审辩性思维如何才能更好地彰显出来?教师不妨给予学生讨论的机会,让他们将自己的看法如实地表露出来,尤其是在群文阅读当中,每个学生对这篇文章的理解是不同的,而个性化地理解恰恰能够凸显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对于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审辩性思维能力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学生在讨论中分析评判他人的思想,找到推翻他人观点的依据,如此,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思考,更清晰地理解文本的思想意蕴。呈现,是一种自我信任。在阅读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自我呈现的机会,使其能够在多重思维方式中寻找自信,学会批判和思考,学会表达和推断。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也能参与其中,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当中理顺思路。

例如,在《劝学》《师说》《反对党八股》《拿来主义》这一组文章的学习中,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有关学习的话题,让学生对文本分析的同时学会梳理、探究和反思,形成正确的学习观,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学会有针对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有的同学说:“古人的学习之道在当今仍然可以沿用,学习是永恒的话题。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我们应该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它应该成为我们娱乐的方式,而不应该成为一种负担。”这是一种创新性的思考方式。当前,还有同学会有其他的观点,教师要让学生对他人观点进行评判,使学生对学习的内涵有了深入的理解。这样的审辨性在阅读当中尤为重要。学习离不开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情况,高中生要有自己的理解,要积极引导他们参与这样的教学互动,在互动中才能发现问题,在互动中才能知晓学生阅读过程中存在个性化的理解,从而引发同学们审辩的可能。这种讨论让审辩性思维得到更好的外显,在思维显现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提升审辩式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批判,更好的发展,更好的传承,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这样的讨论中实现自我的不断突破,让思维更活跃、更广阔。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群文阅读教学当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探寻文本的思想意蕴,找寻思想意蕴形成的基本原则,让他们能够在群文中寻找共性,在共性中体现个性。每个学生都可以在积极的思考和讨论当中,敢于质疑文本,敢于探寻出文本当中的创新价值,才能彰显出审辩性思维特质。这也能够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服务,也能够彰显出当代青年的精神活力,塑造更完美的人格。

猜你喜欢
意蕴群文高中语文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群文活动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论秦观词的感伤意蕴
意蕴难求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