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为中心刍议高中化学学科教学方法

2023-03-21 17:17甘肃省庆阳市第二中学袁天都
天津教育 2023年1期
关键词:高中生教学法主体

■甘肃省庆阳市第二中学 袁天都

在“双减”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教师要自觉完善化学教学的诱导性、主体性、能动性以及品质性,努力推动化学教学走向方法创新、过程提质、活动增效,建构优良的育人环境。为了提升化学教学方法的实效性,教师开始以问题为中心探寻教学方法的集成性、引导性以及有效性,为高中生提供高价值的思维启迪与方法诱导,助力高中生的高效认知与快乐成长。因此,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可以慢慢融入化学教学方法之中,以诱导性问题释放高中生良好的主体能力,建构生本课堂。

一、探究问题的教学定位

第一,探究问题具有较强的集成性。探究问题来源于教师对教材内容的主观处理与个性提取,将高中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以探究问题的形式展示出来,有效指引高中生的主体探究与自主思考,助力高中生开展独立探究活动发展群体交互思维。因此,探究问题是教师对课程知识的集成处理,代表着教材探究方向。

第二,探究问题要有良好的交互性。探究问题首先是教师与教材内容之间的信息交互,要对课程知识进行整合。然后是师生之间的信息交互,指引高中生的主体探究。最后是高中生处理探究问题,与教材内容进行信息交互。可见探究问题能够加速化学课堂上的信息交互频率,切实展示探究问题的指引价值。

第三,探究问题有较好的启迪性。探究问题源于教师的教材处理与知识浓缩,代表着教师对课程知识的主观处理结果,能够在师生之间架构起思维交互与方向指导的信息媒介,产生较好的启迪效果。所以,探究问题能够启迪高中生的认知思维,精准指引高中生的独立思考与群体交流,优化认知方向。

第四,探究问题含有突出的实效性。探究问题的存在价值在于指引高中生的知识学习与课程认知,将教师的教学意图与指导信息间接传递给高中生,既实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隐退,也实现了教师智慧指导的客观存在。可见,探究问题承载着教师的主观考量,能够科学指导高中生的思维方向与认知层次。

二、探究问题与主体认知的契合性

第一,教师以探究问题为中心设定教学方法与主体能力具有非常高的契合性,因为高中生受身心发展层次的支持,已经拥有较高的认知能力、交互能力以及整合能力,能够在师生之间架构起信息交流和传递的桥梁。教师将高中生需要掌握的课程内容转变为探究问题,高中生又以探究问题为思维导引进行知识学习,展示探究问题的指导价值,以此诠释教师的教学智慧。所以,以探究问题为中心设定教学方法具有良好的可行性,能够充分展示高中生的主体能力。

第二,教师以探究问题为中心设定教学方法能够满足高中生的表现欲望与认知需求,帮助高中生获得表现感与满足感。高中生已经具备突出的自我意识、表现欲望以及荣誉观念,渴望在教师与同学面前展示个人的主体才能,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以获取他人的认可与赞誉。可见,探究问题能够给予高中生充足的认知空间、思维机会以及交流时间,确保高中生能够顺畅表达与快乐表现。所以,以探究问题为中心设定教学方法能够为高中生创造表现机会,释放主体活力。

三、以问题为中心是新课改的实施要求

教师是化学教学的研究者、设计者与实施者,直接决定着化学教学的探究层次、研究水平、认知方向、活动品质以及课堂效率,因而教师智慧必然要融入化学教学活动之中。然而,新课程改革却要求教师淡出教学过程,为高中生提供更加充足的探究空间、认知时间以及互助机会,因而探究问题就成为教师进行教学管控的有力抓手,能够间接控制教学过程的具体活动方向,科学指导高中生的课堂探究。因此,教师的积极隐退与探究问题的科学导引能够相得益彰,将教师的智慧导引间接传递给高中生,满足新课程改革对化学教学的实施要求。

高中生虽然已经具备较好的主体能力与思维素养,但是,他们的认知经验与知识基础尚浅,还不能独立完成课程探究任务,仍旧需要教师的智慧导引。所以,探究问题就成为教师助力高中生主体认知的最好选择,承载着师生之间的思维交互与方法传递,教师以探究问题为信息媒介实时导引高中生的主体认知活动。这样,教师智慧就会成为高中生释放主体能力与群体合力的思维诱导,满足新课程改革要求的高中生成为化学课堂认知主人的实施要求。可见,探究问题是高中生进行认知进阶的具体导向,也是教师助力高中生成为课堂主人的教学抓手。

因此,教师以探究问题为中心设定教学方法既能够实现教师的积极隐退,也能够实现间接导引化学教学,在一举两得中找到师生思维交互的信息媒介与传输通道,自然能够达到新课程改革对化学教学的创设要求,也为高中生建构了良好的认知环境,能够加速高中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高效落实。

四、以问题为中心设定教学方法的价值

以问题为中心设定教学方法能够为高中生创设有指导、主体化、交互性以及能动性的优质探究环境,帮助高中生拥有充足的探究时间与整合空间,科学释放高中生的认知热情与表现激情。可见,以问题为中心设定教学方法可推动高中生真正成为化学课堂的认知主人,充分展示他们良好的主体能力与思维素养,在教师智慧的间接助力下表现出良好的实效性。因此,以问题为中心设定教学方法能够凸显高中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新发展潜能,打造科学高效的生本课堂。

以问题为中心设定教学方法能够为教师践行新课程改革理念提供新启发、新思维与新途径,帮助教师更好地界定师生关系、理顺教学过程、丰富教学活动以及提升教学效果。以问题为中心设定教学方法能够帮助教师尽可能少地占用教学时间,将工作重点放在课前准备与课堂观察之中,也为高中生提供充足、自由、交互地探究时空,推动化学教学走向理念创新与提质增效。所以,以问题为中心设定教学方法能够大幅度提升化学教学的品质性、能动性与实效性。

五、以问题为中心设定教学方法的应用

探究问题是教师主观思维的智慧结晶,具有良好的指导功能与实用价值,因而能够与多种教学方法相得益彰,科学建构优质高效的生本课堂。

(一)以问题为中心实施变式教学法

变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将课程知识转变为探究问题,并以探究问题科学指导高中生进行教材识读、信息收集、知识提炼以及成果整合,教师的说教信息被一个个循序渐进的探究问题所代替。可见,变式教学法就是以探究问题为活动中心的教学方法,可充分挖掘探究问题的指导功能以及实效价值,借助探究问题将教师智慧源源不断地输送给高中生,展示教师的间接指导地位。因此,变式教学法能够以探究问题为教学支点,有力推动高中生有序进行信息处理、知识感悟与能力训练。

在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的变式教学活动中,教师以“金属化合物”为问题主线,设计出一系列探究问题,导引高中生的课程探究活动。例如,什么样的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在温度不同的情况下其化学反应中生成物也发生变化?(如Na→Na2O,Na2O2);什么样的金属化合物在数量不同的情况下在化学反应中的生成物也发生变化?(如CO2+NaOH→NaHCO3,Na2CO3+H2O);什么样的金属或金属化合物能够与强酸或强碱发生化学反应?(如Al与NaOH,Al与HCl);什么样的金属化合物能够发生相互转化的化学反应?(如NaHCO3↔Na2CO3+CO2+H2O),等等。这样,教师以金属或金属化合物为问题设定对象,有序引导高中生去探究金属或金属化合物所参与的不同化学反应,利用角度不断变化的探究问题科学导引、全面感知金属或金属化合物的特殊化学性质,并实现高中生的深度学习与高效积累。所以,教师借助循序渐进、角度变换的探究问题能够科学导引高中生的集体认知,实现高中生的积极思考、精准认知与高效整合。

(二)以问题为中心实施讨论教学法

讨论教学法是指教师为高中生提供一系列探究内容,指引高中生的自由讨论,提升高中生信息交互的针对性、水平性以及实效性,导引高中生集体探究方向。可见,教师可以将探究问题融入高中生的集体讨论内容,引导高中生以探究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自由交流与各抒己见整合群体智慧,科学处理探究问题。因此,教师能够以问题为中心实施讨论教学,以探究问题科学提升高中生集体讨论的精准性以及有效性,以教师的智慧有序点拨高中生的认知思维。

在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的讨论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为高中生设定一些探究问题,指引高中生的自由讨论,提升课堂讨论的目的性。例如,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是什么?现实生活中铁合金以及铜合金的主要成分是什么?现实生活中铁合金以及铜合金的性能差别是什么?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各是什么?金属的分类、与物理通性各是什么?生活中常见合金还有什么?铝合金与新型合金各有什么特点?这样,高中生就会在探究问题的导引下有条不紊地开展知识探究活动,借助群体讨论与团队智慧整合出高品质、高效率的探究成果,惠及高中生的课程学习活动。而且,高中生不仅拥有良好的探究能力,还拥有较强的表现动机与荣誉诉求,自然能够在集体讨论中进行高水平的信息归纳。所以,探究问题能够成为讨论教学的信息导引标志,有效激发高中生的主观能动性,科学高效地整合出高品质的能动结晶。

(三)以问题为中心实施支架教学法

支架教学的支点是教师的知识简述,以此引导高中生完成对课程知识的初次感悟,完成浅层次的知识探究,然后进行开放自由的主体探究与多维拓展,凸显高中生的认知主体地位。由此可见,教师能够将探究问题融入高中生的自由探究活动中,提升主体探究的方向性与层次性,为高中生的互助交流保驾护航,也实现教师对化学教学的直接指导与间接导引。因此,教师能够借助探究问题提升支架教学中主体探究的设计性、过程性、能动性以及实效性,优化主体探究的品质性。

在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的支架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简述硫、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帮助高中生初步感知本节课的课程知识。在高中生的自主互助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探究问题导引高中生的课堂认知活动。例如,硫的物理性质、还原性、氧化性各是什么?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可逆反应、氧化性、漂白性以及还原性各是什么?二氧化硫的实验室制法是什么?二氧化硫对大气的污染形式是什么?硫化氢的物理性质、可燃性、还原性与不稳定性各是什么?等等。这样,教师的简略讲解与探究问题的细致导引相得益彰,为高中生提供了不同导向的探究活动,在粗细结合中为高中生提供了充足的探究机会,有助于释放高中生较强的主观能动性,为支架教学提供科学高效的主体能动过程。所以,探究问题能够丰富支架教学中的诱导信息,指引高中生完成模块性探究活动。

(四)以问题为中心实施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指教师为高中生创设一个高度独立、开放自由、互助探究的人性化认知空间,推动高中生进行项目化探究活动,展示高中生较高主体能力的能动价值与教学优势。教师可以用探究问题优化高中生的项目化探究,提升项目化探究的可控性、有序性以及合理性,优化高中生群体能力的实效价值,夯实化学教学的主体基础。因此,教师可以将探究问题融入项目教学法,将教师的教学智慧与主观思维渗透到高中生的项目化探究之中,助力高中生的课程发展。

在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的项目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借助探究问题指引高中生开展较为独立的项目化学习活动。例如,有机化合物的定义与组成各是什么?碳氢化合物的定义是什么?最简单的碳氢化合物是什么?甲烷的物理性质、元素组成与空间结构各是什么?甲烷的化学性质是什么?烷烃的空间结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各是什么?同系物、同分异构现象与同分异构体各是什么?烷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原则是什么?这样,教师虽然没有直接参与高中生的项目化学习活动,却能够借助探究问题有效干预与引导高中生的独立探究与互助交流,能够为高中生的主题探究活动助力加油。所以,探究问题能够为项目教学中的主体认知活动提供良好的方向导引,为其保驾护航。

六、结语

综上所述,探究问题是化学教材内容的信息导引,能够切实提升高中生知识探究的方向性、品质性以及有效性,实现教师智慧对高中生主体成长的隐形驱动。另外,探究问题还是师生之间进行灵感沟通、思维交互与方法启迪的信息媒介,能够在“心有灵犀一点通”中实现教师对高中生的间接指导与智慧推动。因此,教师自觉将探究问题作为指导信息载体,积极以问题为中心实施变式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支架教学法以及项目教学法,借助探究问题提升主体探究的精准性、层次性以及能动性,充分展示教师在高中生课程发展中的指导地位与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高中生教学法主体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