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芋栽培技术研究

2023-03-21 18:54冯建强
种子科技 2023年2期
关键词:香芋球茎田间

冯建强

(昭平县黄姚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广西 贺州 546805)

香芋属天南星科,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常作一年生栽培。食用部分为地下球形母茎,口感松脆、松糯,淀粉含量高,含有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深受人们的喜爱,常出现于各种食谱中。随着市场需求的加大,如何有效提高香芋的质量与产量成为相关人员研究的重要问题。

1 香芋栽培现状

1.1 品种混杂,种质退化

香芋为无性繁殖类蔬菜,以地下球茎为繁殖器官。据调查,广西昭平县种植的主要品种有本地槟榔芋、荔浦芋和闽南芋等。由于生产企业、合作社和农户长期以来都是自己留种,坚持传统的单一种植模式,种源没有经过严格筛选和培优,导致香芋品种混杂、种质退化严重、病毒病加剧,影响香芋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1.2 土壤理化性质变差,营养成分失衡

香芋生长周期长,全生育期总叶片数22~25 片,从大田种植到地下球茎成熟度达95%以上,一般需240 d 才能充分成熟。整个生长周期需吸收大量的养分供植株生长和球茎发育膨大。由于长期大面积种植,土壤大量养分、有机质以及微量元素等被消耗殆尽,造成营养成分失衡,土壤理化性质变差。

1.3 病虫害日趋严重,防治成本增加

随着香芋种植业不断发展壮大,加之部分小面积种植散户在香芋成熟后覆膜留茬田间保鲜储藏越冬,为大量病虫害提供了越冬的温床和寄主。长此以来,越冬虫源和病菌不断积累。待香芋种植时,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成功越冬的病虫源迅速繁殖为害农作物。随着病虫害不断繁衍和世代重叠,在香芋栽培过程中日趋严重,导致防治成本增加。

2 香芋栽培技术要点

2.1 选择种植地块

香芋的生长环境宜湿润,忌旱、涝、贫瘠和重茬,喜欢通透性良好、疏松的轻沙质或壤土。想要栽培更优质、高产的商品芋,就要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排灌条件好、耕层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性能较好的田块种植,轮作2~3 年以上[1]。

2.2 选择芋种

芋种选择应经过提纯复壮,尽量选择个体均匀、头大尾小、无病虫霉烂、个体完整饱满、品性种性优良、纯正无杂的组培脱毒苗或上年预留的子、孙芋,每个芋种重40~50 g 为宜,用种2 250~3 000 kg/hm2[2]。

2.3 种芋消毒

香芋种植前要对芋种消毒,避免病毒通过芋种对大田造成为害。可用75%多菌灵500 倍液浸种20 min或1%硫酸铜水溶液浸种5 min,取出晾干即可在大田种植[3]。

2.4 结合整地施足基肥,消毒土壤

宜采用厢畦单畦双行或单畦单行种植,要求厢沟宽25~30 cm,单畦双行种植畦面宽80~100 cm,单畦单行种植畦面宽50 cm。种植前施用发酵腐熟的鸡粪肥22 500~30 000 kg/hm2、饼肥750 kg/hm2、复合肥600~750 kg/hm2作基肥,以穴施或沟施为宜。种植前7 d 用30%恶霉灵或75%多菌灵1 000 倍液配成消毒液,淋施于畦面消毒土壤[4]。

2.5 适时种植与合理密植

一般在春季种植香芋,在当地气温回暖稳定在15 ℃以上时开始大田种植,结合地膜覆盖保温防寒措施在2 月底至3 月初种植[5]。

合理密植确保有效株数,对增加香芋产值具有重要的意义。单畦双行种植一般要求株距30~35 cm,畦面行距35~40 cm。单畦单行种植要求株距保持25~30 cm,种植量为37 500~45 000 株/hm2,开穴种植,香芋种呈45°置于穴中培3 cm 左右碎土。

2.6 芽前除草和覆盖地膜

种植后1~2 d 对大田进行全面除草,用60%丁草胺500 倍液防除田间杂草,结合芽前除草使用20%氯氰菊酯或40%辛硫磷800~1 000 倍液防治地下害虫,确保出苗整齐。种植后,如果土壤干旱缺水,要进行沟间灌水,待土壤吸水湿润后覆盖地膜保温保水,促进香芋种生根发芽[6]。

覆盖地膜具有保温、保湿、保肥和防草的优点。种植香芋后根据畦面大小选用地膜,若畦面是1 m,则选用地膜规格为1.2 m,用地膜约150 kg/hm2。厢地两头较易滋生杂草,要盖膜到沟,地膜四周沿厢边沟用泥土压实。种植人员在盖膜20 d 后检查生长情况,发现芽长出地面及时破膜,开口10~15 cm;发现缺苗或盲芽及时补苗。推荐使用银黑双色地膜,使用时黑色面朝下、银色面朝上。银色具有一定的光反射能力,可有效增加近地表的反射光,改变作物生长期植株中下部分叶片的光照条件,增强光合强度,延长光合作用时间,有效促进作物积累有机质。同时,产生的反射光可干扰和驱逐趋光性害虫,对病虫害具有一定的物理防治效果[7]。

3 田间管理

3.1 水分管理

3—4 月为幼苗生长期,沟内需防止渍水,如遇干旱可在垄沟灌“跑马水”,待土壤吸足水分后,及时排干田间渍水,保持田间土壤湿润。5—8 月为香芋快长、旺长期,此时南方进入汛水期,暴雨洪水较为频繁,雨后需及时排水,防止渍水造成烂根死苗。9 月至成熟期南方进入枯水期,白天天气干燥高温,香芋极易因缺水造成植株枯苗早衰,对香芋的质量和产量造成严重威胁。要加强田间巡查工作,发现缺水及时灌溉,一般每间隔3~5 d 灌1 次“溢沟水”,保持垄沟10~15 cm 的水层,采收前15 d 排干田水。7—9 月天气高温,暑热干旱,可在垄沟灌“跑马水”进行物理降温,改善田间的气候条件,促进香芋地下球茎生长。

3.2 肥料管理

香芋全生育期较长,需肥量较大。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要多次追肥,保证根系发达,出叶迅速,生长健壮。第一次施肥在出苗后4 叶期施壮苗肥,追施复合肥225~300 kg/hm2或液态肥1 500~2 000 倍液灌根。第二次施肥在香芋长出6~7 片叶时灌根施肥,结合控苗,用壮秧剂、花生、茶籽麸、复合肥,经浸泡充分发酵后加10%多效唑搅拌均匀兑水淋根。第三次施肥在夏至前后施用复合肥750 kg/hm2。第四次在小暑前后施用复合肥750~900 kg/hm2。第五次在处暑前用复合肥600 kg/hm2,加硫酸钾300 kg/hm2,每次施肥应施在香芋株距间,距离芋蔸15 cm 处,不可直接撒施于芋蔸上,以免发生肥害,保障厢沟10 cm 水层。8—9 月为香芋地下球茎的膨大期,田间土壤不能干旱和缺肥,确保球茎正常生长与增重,根据植株的长势追肥,植株长势旺盛可少施或不施肥,以防徒长影响产量。肥料管理最好采用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既可节水省肥,又可防止病原菌随水串灌,造成病害扩散而增加防治费用,有利于获得优质、高产、高效的效果。

3.3 控苗防徒长

第一次施肥后10~15 d,为了防止植株过分徒长,消耗养分,保持田间的通透性,要调节植株,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提高植株的光合作用,促进地下球茎发育。长至6~7 片叶时,用10%多效唑4.5 kg/hm2兑水7 500 kg/hm2均匀喷于香芋根部或灌根。若植株仍长势过旺,可用10%多效唑600 g/hm2兑水1 500 kg/hm2喷叶,植株间距控制在1.1~1.3 cm 为宜。

3.4 中耕除草培土

3.4.1 中耕除草

香芋出苗后,前期要进行1~2 次中耕除草工作,中耕时遵循“植株周围浅锄,行间深锄,后期不锄”的原则。

3.4.2 培土

结合掀膜施肥,进行1~2 次培土,防止伤害根系,有条件的地区可进行3 次。第一次在5 月中旬,第二次在6 月中旬,第三次在7 月上旬,每次培土10~15 cm,不超过最低叶片互生的交叉处,不能损伤心叶,每次培土可结合施肥进行。

3.5 剥除残叶和子芋

3.5.1 剥除残叶

随着香芋生长,新的功能叶片不断长出,植株基部老叶逐渐失去光合作用的能力,并生理性黄化。为了改善田间的通风透光性和减少养分的消耗,确保香芋球茎有充足养分能快速生长和膨大,需每隔15~20 d 剥除植株基部已生理黄化的老叶。

3.5.2 剥除子芋

施用多效唑控苗后,香芋的地下球茎部位逐渐生长,母芋萌发出更多子芋,子芋萌发需要消耗大量养分。种植人员需在保证种芋充足的前提下,及时去除部分子芋蘖芽,提高母芋的质量和产量。在子芋出土时,用竹片或小铁铲在距母芋10 cm 处直插,切断子芋地下根茎,抽离剥除子芋和母芋。剥除子芋后用45%多菌灵或50%甲基托布津500 倍液灌根消毒伤口,以防病菌感染。

4 病虫害防治

4.1 芋疫病

芋疫病属真菌性病害,是香芋种植中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为害叶片和球茎,病原随风、雨水传播,传染性强,高温、多湿、时雨时晴的气候最易暴发,每年6—8 月为高发期。发病时叶片上有黄褐色斑点,后扩大融合成圆形或规则的大斑,病斑有明显的同心轮纹。湿度大时,斑面可见坏死组织分泌出黄色或淡褐色液珠,后期严重受害叶片仅残留叶脉呈破伞状。发病严重时可波及地下球茎,导致部分地下茎腐烂。芋疫病的防治措施以预防为主。种植人员每间隔7~10 d 防治1 次,若雨天连续超过7 d,要趁雨间歇增加防治次数,加强水肥管理,增强植株抗性。药剂防治可轮换使用70%脲霜·氰霜唑2 000 倍液、45%吡唑烯酰吗啉2 000 倍液、72.2%霜霉威1 000 倍液、1.8%辛菌胺1 500 倍液、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1 500 倍液或70%烯酰醚菌酯2 000 倍液等。

4.2 芋软腐病

植株生长旺盛时,遇高温多湿气候容易发生软腐病,主要为害地下球茎和叶柄基部,使之溃烂发臭。发病初期叶柄基部呈暗绿色,无明显边缘的病斑,后叶柄内部组织开始腐烂,最后导致地下球茎腐烂,全株枯萎倒伏,病变部位散发出恶臭味。种植人员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忌连作,实行水、旱轮作,在田间管理操作时尽量避免伤害香芋根部,保持土壤湿润,既要防止土壤干裂,又要避免长期积水。

发现病株后立即挖出病株并进行无公害处理,在病穴及周围撒生石灰消毒。药剂防治可用30%氧氯化铜600 倍液、75%敌克松2 500 倍液或波尔多液等均匀喷雾。

4.3 芋病毒病

芋病毒病可以在芋球茎内或野生寄主及其他栽培植物体内越冬,主要通过蚜虫传播,无性繁殖。芋病毒病发病时,病叶沿叶脉出现褪绿黄点,扩展后呈黄绿相间的花叶,病情严重时植株矮化,叶片扭曲畸形,分蘖少,球茎退化变小,反复留种易造成病毒种性退化,影响质量和产量。栽培中要做好种芋的提纯复壮或选种脱毒苗工作,及时清理田间病残体和杂草,防治蚜虫、粉蚧等害虫。

4.4 地下害虫

蛴螬和蝼蛄是香芋种植中重点防治的害虫,其分布广、食性杂,主要咬食球茎形成虫孔,若病菌入侵,为害加重,具有极大的隐蔽为害性。防治时可对田块提前灌水浸田,犁翻过冬减少虫口,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结合施肥培土用90%敌百虫粉剂52.5 kg/hm2或茶麸150~750 kg/hm2施于根穴周围,发生严重时用50%辛硫磷2 000~2 500 倍液灌根1~2 次,沟间保持15 cm 深水5~7 d。

4.5 斜纹夜蛾

斜纹夜蛾是香芋种植中的主要害虫之一,4—9 月发生,1 年可发生6~7 代,主要为害叶片。初孵幼虫群集取食,1~2 龄幼虫取食叶片下表皮与叶肉,被害叶呈纱网状,易于识别。二龄后分散,三龄幼虫将叶片吃成孔洞或缺刻。四龄后食量剧增,有避光性,白天藏于叶芯深处或叶背、地缝里,傍晚取食叶芯或叶片。

种植人员可采用频振式杀虫灯、斜纹夜蛾性诱捕器等捕杀成虫。重点防治2~4 代幼虫,6—8 月在幼虫3 龄前防治,可用10%虫螨腈1 500 倍液、5%虱螨脲1 000 倍液、1%甲维盐、20%氯氰菊酯、核型多角体等兑水喷雾。

4.6 蚜虫

蚜虫1 年发生20~30 代,若虫、成虫在叶片背面或嫩叶上吸食汁液,使叶片卷曲畸形,生长不良,并传播病毒病,严重时造成叶片布满黑色霉层,导致叶片发黄枯死。可在田间悬挂黄板、粘虫板等捕杀成虫。大发生时可用10%吡虫啉1 000 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 500 倍液或40%氰戊菊酯乳油5 000 倍液喷雾防治。

5 适时采收与贮藏

一般2—3 月种植香芋,10—11 月球茎的淀粉积累成熟,此时芋叶逐渐转黄萎缩,须根枯萎,即为采收适期。采收前10~15 d 排干田间积水,充分晒田,保持田间干燥,选择晴天采收。如需留种及贮藏,应在霜降后采收,分开贮存母芋(商品芋)和种芋,采用室内湿沙掩埋法,保持贮藏间通风透气和干燥,商品芋可放到冷库2~5 ℃贮存。若采用田间越冬保鲜贮藏,应在距地面15 cm 处割掉芋株地上部分,在芋蔸上铺盖一层干稻草,并覆膜保温,以防雨、雪和霜冻。

6 其他注意事项

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使用的药剂组合需交替轮换并搭配助剂,如有机硅、中性洗衣粉、害利平等,提高药剂的附着性和渗透性,降低各种病虫害的抗药性,提高防治效果。每次农事劳动结束后要统一收集,集中无公害处理遗留的农用废弃物,防止农业污染,更好地保护田园环境。

猜你喜欢
香芋球茎田间
香芋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强降雨过后 田间自救指南来了
扁秆荆三棱球茎萌发条件分析
侧芽数对西红花球茎产量与开花的影响
田间地头“惠”果农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临武县香芋品种比较试验
外源激素及浸泡条件对青天葵球茎休眠破除率的影响
良种荸荠“菲律宾大球茎”的高产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