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道读书会”:走向价值共同体的实践之路

2023-03-21 19:52
江苏教育 2023年2期
关键词:读书会读书教育

马 伟 冯 娅

自2017 年以来,南京市考棚小学(以下简称“考棚小学”)已经举办了8 次“师道读书会”(以下简称“读书会”)。紧扣袁塞校长倡导的“读书·实践”的教师发展理念,读书会将读书与学科教学、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真正把为人、为事、为学有机统一起来,引领教师构建一个价值共同体,努力打造一场场有意义、有价值的思想盛宴,帮助教师逐渐获得专业发展的力量。

一、价值引领:植根文化基因,呼唤内驱生长

建于南宋明道书院旧址的考棚小学,在一百多年的办学沿革中逐渐对“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掌握,即通晓学习本质规律,洞悉世界运行法则,体认人类交往规则。所谓“师道”,正如《师道》一书作者姚卫伟先生所述,“通过对中华民族教育史上最宝贵精神资源的继承,以点亮当代教师的气度与格局,从而唤醒心向往之的美好情感与追随冲动……”

1.立足专业生活,重塑读书意义

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之下,教师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生活、学习与工作呢?教师不能一味追求物质生活,而是要通过对更加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崇高境界的追求,实现对物质世界的超越,过一种自立、自在、自为的专业生活。专业生活不是一般意义上生活的延续,它是教师职业所独有的、在长期教书育人工作中所呈现出的一种精神气质、生活品位与人生境界。为此,在“师道”的价值召唤之下,读书会应运而生。这里的读书,不仅仅是知晓新理念、新策略,还强调通过实践去转化教学思考,达到“学以致用”和“用以致学”的目的。

2.着眼教育本质,重构读书方式

所谓“道”,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可以理解为对个人美德的追求,对天下大同的向往,也是对教育本质的一种审思,诸如“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因此,教师只精通本学科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将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将学生放在更大的教育空间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地研究自身教育思想与教学行为,追问自己在学生的心目中是一种什么样的形象,教学内容在学生的心理过程中是怎样建构起来的,在学生的知识积累、能力习得的过程中有哪些观念得以形成。为了解决以上问题,读书会用“演”的方式读汪曾祺的《人间有味》一书,探索教育与生活的关系;用“品”的方式读汪涵的《匠心》一书,探讨匠心与师心的意蕴;用“画”的方式读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一书,探寻儿童学习与教师教学的意义。

3.致力学校发展,重建读书境域

无论如何,教师的发展都不能停留于当下的细枝末节,而需要具有感召性的主题引领。即使埋头深耕于课堂,教师仍须在心中瞭望教育的诗和远方,通过教育教学实践,将生命向未来敞开,实现从“实然”到“应然”的转变,为自己,也为儿童创造更多的“可然”。从而,遇见未知的自己,见证一个个鲜活淋漓、日臻完善的“人”的破茧生成与喷薄而出。那么,学校就是这样一个场域,一个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的、具有某种可能性的世界。因此,2019 年末的读书会,从朱永新教授的《未来学校》一书出发,我们畅想学校发展“十四五”规划,共同描绘未来学校的模样,构想校园生活的新面貌,构思课堂教学的新样态,构建属于自己的未来王国。

二、价值共生:寻找合作伙伴,实现组织协同

《学记》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考棚小学以读书会为载体,进行项目化管理,在个体与组织之间贯通起一条条“知识提取—知识分享—知识创造”的通道,将教师个体对读书与实践的体认进行整体关联,从而实现个体价值与组织价值共生,推动教师与学校不断走向完善。

1.共商方案:整体建构,凸显活动个性

一场成功的读书会始于一份设计周详、思路清晰、亮点突出、分工明确的活动方案。考棚小学的每一场读书会都有其特点。以2021 年的读书会为例。第二届全国美好教育峰会由考棚小学承办,于是我们将读书会与峰会结合起来,决定在中国科举博物馆举办此次活动,并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方案策划。

一是确定活动主题。2021 年正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考棚小学会务组几经研讨,决定共读成尚荣先生的《做中国立德树人好教师》一书,将活动主题确定为“‘美好教育’映照初心使命”,进一步深化落实“全国美好教育联盟”实现教育经验共研、共创、共享的理念,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是制定活动框架。经过讨论,我们最终构建了“一核—双轴—五环”的活动框架。“一核”,即以“美好教育”主题为核心,将红色文化育人贯彻活动始终;“双轴”,即以教师读书成果展示与学生学习成果展示为两个“轴”,从“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双向交互中,呈现读书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五环”,是指地域文化特色课程展示、跨学科项目成果展示、教师综合素养展示、各校办学思路汇报和专家主题报告。

三是策划活动形式。在活动形式上,既要考虑表现性,又要考虑即时性和生成性。这次读书会上,有的以社团为载体,通过古曲新唱的方式,重新演绎南京白局社团演唱的《明道学子 文墨幽香》,展示秦淮文化魅力;有的以“诗歌节”主题式学习为抓手,通过“书—画—诵—演”等形式进行综合编排,赋予跨学科研学成果《彩虹色的诗》以更大的艺术空间;还有的以班级生活为原型,创作微型话剧,透视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在读书成果展示环节,围绕“在推进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学校应该坚持教师第一还是学生第一的观念”的话题,教师随机分成正反两方进行现场辩论,形成了一波波活力涌动的思维景观。

2.共担任务:分步推进,彰显教师所长

在分配任务时,我们关注不同年龄段、不同学科、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的个性和特长,根据学科组、年级组,或根据工作室、工作坊进行灵活分组、自由组合,大家协同共进、碰撞思想,不断优化自己所承担的环节。如语文组结合读书主题进行微课设计,将游戏化思维融入教学策略中。各年级组根据每位教师的独特经历与教学风格,推荐参加沙龙的人员。

3.共创内容:精致打磨,丰富节目创意

读书会如果只停留在“读书”上,可能就缺了一种味道。因此,围绕“读书·实践”的理念,考棚小学努力将读书与生活实际、教学实际联系起来。我们利用业余时间,一起研究书中内容,一起研究课堂教学,一起研究当下儿童心理,通过思想的碰撞,把书读“活”。在2018 年“悦读·会意·传情”主题读书会上,赵叶萍、周翠婷、龚岩、陈姝四位教师受到央视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的启发,将读书、书法、绘画、剪纸融为一体,上演了一出“上灯趣事”。跳跃的音符穿行于龚老师的唇齿间,流淌过周老师与陈老师墨香四溢的笔尖,停留在赵老师灵动的巧手上。读书会现场,大家猜灯谜、品书画、闻书香,悄然享受着难得的精神滋养。

三、价值分享:升腾团队活力,促进生命成长

读书会的根本目的在于建设人人参与、人人努力、人人享有的价值共同体,实现全体教师的共同发展。在活动的组织运行中,袁塞校长始终强调“手比头高”,引领教师读书时要密切联系实际,通过“实践”与真实问题、复杂情境产生关联。这不但提升了教师的精神境界,而且赋予了师生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形成了学术性与生活性相结合的会议风格与组织形式。

1.体验:用更深刻的话语,表达更丰富的生活

读书会通过联结真实性生活,以孔子从游式、吃茶问道式、躬耕田园式等体验模式,将默会知识转化为明言知识,从而固化经验,促进反思,强化教师的成就感。当下,仍然有些教师选择“填鸭式教学”,盲目追求效率,远离了真实生活,忽略了自身的体验。因此,我们认为教师有必要停下来,静一静,开展一场有滋有味的体验式读书活动,从而提升思维的清晰度、精练度。以2017 年末的“生活·有味”读书会为例。教师们把厨房搬到了学校,一时间会场炊烟袅袅。台上的教师现场制作糍粑,体验亲手制作美食的乐趣;台下的教师则拿着碗筷,享受着美食带来的幸福。不知不觉中,“教学做合一”的育人理念,从舌尖悄悄地走进教师的心里。

2.思辨:用更包容的心态,追求更迭代的理解

读书会通过设计思辨性任务,以项目化思维冲破思想藩篱,在或对话或辩论或诘问的过程中,实现思维的碰撞与意义的链接,提升教师的认知境界。一般而言,在教师的工作场景中,“辩论”“交锋”似乎是大家刻意回避的一种状态。但读书会特意为教师提供思想交锋的机会,因为“交锋”既能带动现场教师进行激烈的思维活动,又倒逼教师自己回到教育的基本原理与教学的基本原则中去反思,从而观照自身的教学行为,完善自我人格。在共读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一书时,两位教师就“教育过程中应重视纪律还是自由”这个问题,走到了会场中央,现场“开杠”。两人即兴应答、妙语连珠,场下掌声不断。通过这种“交锋”,我们看到的不只是教师之才,还有教师之德和为师之道。

3.实践:用更自信的气魄,唤醒更创意的行为

读书会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将一部部教育经典转化为案例分析、经验分享、情景模拟、现场研学等综合实践活动。如《儿童立场》一书要求教师走近儿童的内心,理解儿童的思维,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应从儿童立场出发,与儿童一起探究世界的边界。读书会上,我们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让教师当一回班级里的“问题学生”,突破既定角色思维的束缚。团队教师一起开展深度访谈、观察记录、诊断分析,共同寻找转化“问题学生”的突破口。这种思维在线、生命在场的高质量反思,给予教师解决真实场景中的复杂问题以坚实的情感支持、理论支撑和组织保障,使他们更加自信,勇敢地做起来、做出来、一起做。于是,学生课间的一次泼水嬉戏,被一位班主任用教育机智转化为炎炎夏日里一场难忘的“泼水节”。

4.创造:用更高位的视角,创生更美好的世界

读书会通过建构更宏大的坐标,让躬耕课堂的教师获得更高位的视角,以陌生化、挑战性的新情境赋能教师观念转变、能力重组、思维跃迁,在更开放的平台中获得更多灵感。以读书会为枢纽,我们带领教师与自我对话、与学生对话、与专家对话,仰望教育与文化的高峰,体会“浪漫优先、精审不止、贯通为上”的教育境界。受李希贵校长《学生第一》一书的启发,考棚小学六年级教师团队将读书会搬到毕业典礼上,采用“智力众筹”的方式,为学生、家长、同事展示了一场思维风暴、文化盛宴。正如李希贵校长所言:“我们试图创造一个真正属于孩子们的学校,给他们搭建舞台,提供空间,创造条件。”2022 年6 月“季忆留夏·时光有你”毕业典礼在校园拉开帷幕,这部记录师生六年学习、生活的时光之书,以真诚的祝福释放学生自我创造的力量,在闪烁的泪光里,师生和家长们收获着彼此成就的幸福。

目前,读书会已然成为考棚小学蓬勃生命气象、提振人格姿态的生动文化,为教师团队发展培根铸魂。在读书与实践的结合中,教师的生命感受力和创造力得到了激发,勇敢地从“实然”走向“应然”,创造出更多的“可能”,建构起更加美好的生命空间与意义世界。

猜你喜欢
读书会读书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战火纷飞中的读书会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昆虫读书会
当“读书会”成为一门生意
神奇的统计表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