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之以恒抓改革 突出特色谋发展 中交生态环保院坚定不移建设科技型“专精特新”企业

2023-03-21 22:45撰文吕士东
求贤 2023年1期
关键词:专精特新工资总额中交

撰文/吕士东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交生态环保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中交集团“江河湖海”优先战略和天航局“143”规划部署,持续深化实施中交生态环保院“1357”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聚焦科技创新,强化市场开拓,不断增强企业在生态环保、流域治理等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全力打造生态综合治理创新样板,走出了一条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

优化工资总额动态调整机制,秉持科技引领理念

科技为先,优化工资总额动态调整机制,增强企业创新发展能力。作为中国交建首家以生态环保为核心业务的科技型企业,中交生态环保院始终坚持走科技创新、技术引领的道路。为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探索建立符合企业创新发展规律和行业特点的工资总额动态调整机制,研究制定《创新型企业工资总额动态调整机制实施方案》,实行结构化工资总额与科技指标(权重60%)、经济指标(权重40%)双挂钩。其中,科技指标与科技成果转化收入、重大科技成果数量、科技投入强度紧密相关,激发科研人员不断创新创造,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2021年,科技成果转化收入、成果数量、投入强度分别同比增长115.8%、150%和51.4%,科技指标与经济指标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106.7%和16.9%,企业创新发展能力明显提升。

创新为首,强化科研人员精准激励,推进科研人才培养。中交集团出台中长期激励“1+7”制度文件后,作为科技创新型企业,中交生态环保院锚定“科技成果工程化”和“工程成果科技化”发展方向,以人力资源改革为契机,研究制定《科技成果产业化专项奖励办法》,确定科技成果转化认定及奖励原则,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指标考核比重,对超预期取得科研创新成果、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项目团队,探索实行超额绩效奖励,加速科研技术进一步创新创效。实现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科研团队的工资总额实行单列,将工资总额增量向科技研发带头人、科研成果转化骨干及其团队倾斜。2021年,科研团队及个人专项奖投放同比增长30%,突出贡献科研人员收入同比增长最高达50%,科研人员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

搭建创新驱动发展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揭榜挂帅”,攻克技术难题。充分把握试点改革契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交生态环保院全面启动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揭榜挂帅”,聚焦流域水质提升与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等三大研究方向,确立了8 个科研课题公开发榜,形成3 个领域的核心专利群组,攻克5 项行业重点难点技术。进一步破除束缚科技创新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释放创新主体的动力和活力,攻克制约“卡脖子”技术难题和重大科技问题,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形成新高地、塑造新优势。

探索科技成果转化途径。坚持以“科技+市场”为导向,出台《科技成果认定及转化管理办法(试行)》,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认定及转化机制,初步形成科技与市场的“双循环”反哺效应。2021年,获得授权专利22 项,主编参编国家、地方、团体标准5 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项13 项,形成关键核心技术成果5 项,其中4 项成果被评为国际先进水平,并获得中交集团内生态环保领域国际发明专利授权、国际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各1 项。近3年,中交生态环保院科技成果转化持续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形成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35%、24%。

搭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充分发挥“科研朋友圈”基础优势,全力整合上下游产业链资源,先后与中科院、中国环科院、中国地质大学等知名科研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挂牌成立李淼技能大师工作室、黄佳音创新工作室、田会静创新工作室3 个科技创新平台。截至目前,李淼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测量工技术培训30 余场次,培养全国技术能手、中央企业技术能手、全国交通技术能手、中交集团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各1 人;黄佳音创新工作室获得国内国际专利授权32项,获得水运交通优秀设计奖等省部级以上荣誉2项,编制天津市地方标准1项,参与完成国家“十三五”水专项子课题2 项,“河湖底泥资源化制备绿化种植土关键技术及工程示范”等2 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田会静创新工作室获得2021年第二届工程建设行业BIM 大赛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荣誉15 项。

构建“1+N+1”人资管理体系,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以制度化、标准化强化人力资源改革顶层设计。成立以中交生态环保院党委书记、总经理为组长,各部门协同配合的专项组织机构,统筹推进人力资源改革工作。多维度调研,全方位对标,与专业咨询机构合作,系统开展管理诊断,确立了试点改革“1+N+1”制度体系建设方向,形成了《人力资源改革总体方案》、《员工职业发展方案》、《薪酬体系方案》、《考核评价体系方案》,制定了《科技综合成效评价实施细则》、《全员绩效管理办法》、《中长期激励管理办法》等9 项管理制度。

畅通科研人员职业发展通道。构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科技攻关格局,在《职级通道管理办法》中,克服科研技术人员任职资格“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问题,与《“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管理办法》相贯通,突出创新能力、质量、成果导向,成功“揭榜”科研人员或团队可直接转换为科研序列通道,同时建立定期评聘和考核机制,末等或不胜任的,以及违反其他降级或退出规定的,及时调整职级和岗位。

以多元薪酬体系激励员工不断创新。以工资总额与创新改革考核指标相挂钩为原则,充分发挥薪酬的引导性、激励性作用,确立“一主、二辅、三补充”的薪酬分配体系。优化员工宽带岗位绩效薪酬机制,设置职级5 档、薪级40 档,刚性挂钩薪酬激励和绩效考核,同一职级收入高平差实现22.12%。同时,将工资总额增量向科研序列及业务骨干倾斜,强化科研人员精准激励,实施业务部门负责人超额激励,科研人员和业务部门负责人浮动工资占总工资收入比重达到60%以上,各职级人员实现收入差距倍数2.18,同比增长3.3%,专项奖励人数和奖励金额占比达到“双20%”,突出贡献科研人员收入同比增长最高达50%,实现“有业绩真激励、高增长强激励”。

以容错纠错机制激发大胆探索精神。充分尊重科技创新规律,重视科研试错探索的价值,支持和保护科研人员创新的积极性,出台《科技创新容错纠错管理实施细则》。坚持以事实为准绳,贯彻“三个区分开来”,构建科学有效的风险防范和纠错机制,动态监管科技计划项目实施情况并实时预警提醒。人才安心搞研究,才能出成果、出效益。

2022年,天津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成功认定,进一步激励着中交生态环保院继续在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化的科技领域细作深耕。2023年,中交生态环保院将抓住国企创新型企业试点改革契机,深度聚焦科技创新,持续推动三项制度改革走深走实,进一步激活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活力,为建设最具实力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技术服务商不懈奋斗,为百年天航做强做优做大作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专精特新工资总额中交
理事单位风采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交地产作妖
山西省国企工资将实现能增能减
成都中交国际中心
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的实践及建议
新常态下鲤城区中小企业专精特新突围发展探析
中交投资在PPP领域的创新实例
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和指数
实体书店多元经营的创新尝试及思悟
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和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