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化工单元操作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

2023-03-22 09:20徐晓多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化工与材料技术学院吉林吉林132013
化工管理 2023年4期
关键词:换热器思政课程

徐晓多(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化工与材料技术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3)

0 引言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纲要指出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2]。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对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意义重大,近年来,各类专业课程在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及应用方面也开展了大量研究,但是高职化工类课程思政方向的研究相对较少[3-5]。

1 高职“化工单元操作技术”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面向化工行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化工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高技术密集型的特点,从业者经常要求在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强腐蚀等场合下工作,因而高职院校化工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化工单元操作技术”课程是化工类各专业的职业核心课程,在化工类各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的作用,主要讲授化工生产各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设备结构及过程参数控制等内容。

针对高职教育学生层次的多样性、化工行业对于人才素质需求的特殊性、化工单元操作技术课程内容的独特性,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精神,梳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系统性地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对培养有家国情怀、使命担当,有工匠精神、敬业精神等面向化工行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十分必要且有较大意义。

2 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2.1 课程团队思政素质建设

课程团队定期开展课程思政培训、主题党课、师德师风培训、集体备课、观摩教学、企业实践等活动。通过各项活动使教师深入进行思想政治学习,与企业工匠近距离接触交流,从而改变教师教育观、教学观、育人观,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与水平,拓展教师育人的本领与能力。从而使教师在扎实开展课程教学过程中自觉增加课程思政教育的理念、发挥教师示范作用。

2.2 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建设

2.2.1 开展调研分析,确定课程思政教育目标

依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结合当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要求,学情调研、企业调研分析情况,从课程思政和职业素养两方面梳理了化工单元操作技术课程的思政教育目标。

育人目标:(1)具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价值目标;(2)具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价值取向;(3)具备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准则;(4)具备社会责任情感、责任关怀理念;(5)具备求实的科学态度、积极的生活态度;(6)具备良好的学习兴趣、自信心。

职业素养目标:(1)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行为规范、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2)具备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吃苦耐劳、责任担当等良好的职业素养;(3)具备良好的产品质量、安全操作、节能环保意识;(4)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沟通协调、环境适应、团队合作及独立工作能力;(5)具备健康的职业心理,能够承受较强的工作负荷及各种压力;(6)具备勇于面对困难,并寻求创新突破的能力。

2.2.2 梳理课程思政元素,构建主题鲜明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体系

依据课程培养目标,挖掘梳理课程教学内容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确定各教学模块课程思政主题。

下面以“模块一物料输送设备操作与控制项目一液体的输送任务1设备认知及流程识别”为例说明其知识点及关联思政元素:化工生产过程—传承与自信、物料衡算与能量衡算—平衡、阀门—责任担当、黏度—实践出真知、压强—安全意识与科学精神、静力学方程—民族自信与安全、流体输送装置开车前准备—平等与协作。

针对于课程各教学任务的知识点,课程共挖掘梳理了课程相关15类思政元素,包括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个自信、家国情怀、责任关怀、创新精神、科学精神、辩证思维、工匠精神、职业道德、责任担当、团队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承压能力。同时确定各教学模块核心课程思政主题,分别为模块一物料输送设备操作与控制—责任担当、模块二传热设备操作与控制—自信、节能、模块三物料分离设备操作与控制—质量、环保,突出职业核心思政主题的培养。

2.2.3 优化课程思政教学资源

搜集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的化工行业优秀人物事迹,优秀传统文化与环境保护等思政案例,形成课程思政案例库。

完善与思政元素融合的授课课件、教案、习题,优化课程网站服务于线上、线下教学,进行融入思政元素的微课教学设计,录制微课,下面以“模块二项目一任务1中微课—管壳式换热器的分类”为例说明微课教学的环节、时间与具体设计。

(1)引言(27s):通过对上一微课回顾引出管壳式换热器应用广泛及内部流体流动情况。

(2)管壳式换热器的分类(57s):由换热器的流体流动的动图介绍管壳式换热器内部存在热应力,需要热补偿,说明热补偿的意义,通过安全卡通任务出现加强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3)固定管板式换热器(123s):由动画演示介绍管壳式换热器的主要结构,由结构因此不同流径适合走哪些流体,由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工作动画引出其热补偿的方式。

(4) U形管式换热器(109s):由动画演示介绍U形管式换热器的主要结构,由结构引出热补偿的方法、适用场合及不同流径适合走哪些流体,由工作原理动画引出双管程的定义及其意义节能,由节能的图片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与担当精神。

(5)浮头式换热器(64s):由动画演示介绍浮头式换热器的主要结构,由结构说明其特点,由工作原理动画说明其热补偿的方式。

(6)复习总结(51s):总结主要内容,布置思考题,由思考题说明每一种换热器都有适用场合引申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3 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与融入方式

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全过程、全方位隐性育人。发挥学生网上信息接收能力强的优势,实现空间优势互补,基于线上教学大数据,调研学情,利用线上教学资源在课前预习、讨论,课后复习、拓展、测验、技能竞赛等不同环节中点滴融入思政元素,学生在学习知识、锻炼技能的同时提高思政素质。

线下主体教学采取理实一体的模式,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理论与实际深度融合。灵活运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手段,提升学生课堂有效参与度,加强价值引领,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创新意识等。以仿真教学、实操教学设定的真实生产情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养成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安全意识、团队意识、责任意识、吃苦耐劳精神等,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线上线下主要以以下四种方式融入思政元素。

2.3.1 案例引入,提炼升华

课堂教学讨论过程中,引入与课程内容相关名人故事、历史事件、社会时事、经典语录,展开学习讨论,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通过教师层层引导,逐步升华,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民族自信、科技创新

所属任务:模块一项目一任务1设备认知及流程识别、知识点:静力学方程。

通过蛟龙号的案例计算蛟龙号所承受压强与大气压对比,引出质量的重要性。类比潜水艇,化工行业操作多为高温高压或者真空的场合,日常操作必须重视巡检,引出操作人员要负起责任。讨论我国近年来的科技成就,例如蛟龙号,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民族自豪感以及创新精神。

(2)文化自信、环保意识

所属任务:模块一项目一任务2离心泵的开、停车操作。知识点:流体的流动类型。

由泾渭分明的案例,揭示流动类型的同时,引出泾渭分明的诗句,使同学们感受到古诗词的意义和魅力。由雷诺实验观看流动类型,引出科学实验的意义,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由泾渭分明的变化,说明原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安全意识、民族自信

所属任务:模块一项目一任务3离心泵的正常运行。知识点:伯努利方程。

通过伯努利方程的由来中伯努利家族的介绍,培养学生的传承精神。通过对伯努利方程的讨论向学生展示高铁站台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安全线存在的原因即机械能守恒的原理以及遵守安全线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通过我国高铁的发展史、发展现状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民族团结,使同学们明白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4)责任担当、工匠精神

所属任务:模块一项目一任务5离心泵事故判断与处理。知识点:离心泵的汽蚀现象。

通过汽蚀案例中泵的材料损坏的过程分析,明确过程是量变到质变的。对案例中汽蚀的原因进行分析,由设计人员和操作人员的疏忽引入责任担当和工匠精神;由水质的污染引出环保的重要性;由材料的不合要求,引出新材料研发培养创新精神与民族自信、爱国精神。

(5)家国情怀、敬业精神

所属项目:模块二项目2蒸发器操作与控制。知识点:蒸发的应用。

通过案例视频,使学生感受到我国在工艺操作方面的强大,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通过对视频案例中盐工工作使同学们感受到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

通过对多效蒸发重复利用二次蒸汽的流程分析,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

2.3.2 技能训练,阶段提升

课程教学内容以任务为导向,授课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实践操作任务,现场考核。在实战过程中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的同时逐步提升组织管理、沟通协调、环境适应、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安全意识、团队意识、责任意识、吃苦耐劳精神等。

2.3.3 延展课堂,拓宽维度

利用网络平台对课堂思政进行延伸和扩充,将课程相关的科学研究发现过程等,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发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通过融入课程思政的微课等教学资源的发布,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思政素质。此外,通过网络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2.3.4 教师表率,隐性渗透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通过教师的高尚人格、行为方式、工作方法引导学生具备求实的科学态度、积极的生活态度,具备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等良好的职业素养。

2.4 课程思政考核评价体系

通过对课程专业内容考核成绩的分析,判断课程思政教学对学生专业学习态度和学习成效的影响;借由课堂讨论、调查问卷、小组汇报、实践操作多方位考察学生对不同思政维度的理解与接受度以及思政素质的增值情况。

定期组织开展对课程思政目标、资源、实施过程的评价,使课程的调研—实施—评价形成闭环,不断反馈改进。

3 结语

化工单元操作技术课程是化工类各专业的职业核心课程,系统性地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对培养有家国情怀、使命担当,有工匠精神、敬业精神等面向化工行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十分必要。化工单元操作技术课程从确定课程思政教育目标到梳理课程思政元素,构建主题鲜明的教学内容体系,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多渠道融入思政元素以及创建考核评价体系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使得学生的思政素质、职业素养多方位提高,达成了课程的育人目标。

猜你喜欢
换热器思政课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ASM-600油站换热器的国产化改进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翅片管式换热器的传热研究进展
上海南华换热器制造有限公司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