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型体外反搏技术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2023-03-22 07:28朱万荣朱万燕刘成华于海亮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4期
关键词:增强型气囊步行

杨 帆,朱万荣★,朱万燕,刘成华,于海亮

(1.临沂市中心医院,山东 临沂 276400;2.临沂海关,山东 临沂 276000)

体外反搏(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ECP)是一种物理治疗方法,其临床应用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其治疗原理是在患者大腿、小腿等处包裹气囊,同步监测其心电活动,然后在其心室舒张期通过给气囊充气使其舒张期血压升高,从而增加其心脏血供,改善其心功能[1-2]。多项研究表明,将增强型气囊式体外反搏用于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能起到改善患者冠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内皮舒张功能等作用[3]。国外的研究表明,增强型体外反搏配合药物治疗具有促进冠状动脉侧支血管形成的作用[4-5],从而可使经药物治疗及介入治疗后仍存在心绞痛、心力衰竭情况的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得到改善,使其运动耐量增加,生活质量提高[6-7];大部分接受体外反搏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后6 个月、12 个月、24 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内仍可获益。对于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患者,给予体外球囊反搏等心脏康复治疗,能有效降低其靶血管再狭窄的发生率;对仍反复发生心绞痛的冠心病患者,体外球囊反搏治疗能降低其心绞痛的发作频率,减少其硝酸甘油的用量;对无法耐受或不愿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冠心病患者,体外球囊反搏治疗同样能改善其心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另外,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还可以减少患者焦虑、抑郁的情绪,可以作为“双心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8]。笔者选取2020 年10 月至2021 年10 月临沂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接诊的80 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疗法用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试验过程及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0 月至2021 年10 月临沂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接诊的80 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纳入标准:符合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9];年龄大于18 岁,小于80 岁;纽约心功能分级Ⅱ级;沟通能力正常。病例排除标准:存在主动脉夹层;存在动脉瘤;纽约心功能分级Ⅲ~Ⅳ级;收缩压高于180mmHg;存在中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存在凝血功能障碍,INR 大于2.0 ;存在重度贫血;存在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10]。将这80 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男23 例,女17 例;年龄43 ~72 岁,平均(58.5±9.0)岁;病程4 ~10年,平均(7.1±2.5)年。试验组:男21 例,女19 例;年龄44 ~73 岁,平均(61.5±8.5)岁;病程5 ~10年,平均(6.9±2.2)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试验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本人或委托人已于试验前在临床试验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和试验组患者均给予抗心衰药物(包括利尿剂、地高辛、螺内酯、ACEI/ARB、β- 受体阻滞剂等)治疗,治疗4 周。试验组除进行上述药物治疗外,给予增强型气囊式体外反搏治疗,体外反搏仪气囊压力设定为280 ~320mmHg,每天治疗两次,每次30 分钟,每周治疗6 天,共治疗4 周。增强型气囊式体外反搏治疗的具体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如下:1)治疗前:(1)治疗前小便,勿大量饮水;(2)治疗前勿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如咖啡、功能饮料等;(3)建议穿棉质、贴身、柔软的衣物;(4)治疗时间应在餐后1 小时以上。2)治疗中:(1)嘱患者保持放松的状态,不要紧张;(2)工作人员在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3)操作中注意调节D/S 比值、充排气时间、气压等参数;(4)如遇突发紧急情况,可通过按体外反搏仪上的紧急停止按钮来停止治疗。3)治疗后:(1)依次松开气囊,取下心电监护电极;(2)询问患者有无胸闷、心慌、头晕等不适症状,为患者测量血压;(3)如患者感觉良好,可缓慢下治疗床,观察10 分钟后,如无不适可离开治疗室,返回病房或者回家[11]。

1.3 观察指标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6 分钟步行距离。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研究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T-proBNP 水平的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NT-proBNP 的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清NT-proBNP 的水平为(933.7±408.8)pg/mL, 对照组患者血清NT-proBNP 的水平为(1226.1±452.4)pg/mL ;试 验 组 患 者 血 清NTproBNP 的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T-proBNP 水平的对比(pg/mL,± 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T-proBNP 水平的对比(pg/mL,± 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n=40) 3125.8±1128.5 933.7±408.8对照组(n=40) 3079.3±1230.8 1226.1±452.4 t 值 0.17 2.42 P 值 0.86 0.018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VEF、LVEDD 的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VEF、LVEDD 相比,差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P>0.05)。 治 疗 后, 试 验 组患 者 的LVEF、LVEDD 分 别 为(49.5±4.6)%、(58.4±4.8)mm,对照组患者的LVEF、LVEDD 分别为(47.1±4.4)%、(60.7±5.0)mm ;试验组患者的LVEF 高于对照组患者,LVEDD 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VEF、LVEDD 的对比(± 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VEF、LVEDD 的对比(± s)

组别治疗前 治疗后LVEF(%) LVEDD(mm) LVEF(%) LVEDD(mm)试验组(n=40) 41.8±3.6 64.3±4.6 49.5±4.6 58.4±4.8对照组(n=40) 42.2±3.8 63.8±4.9 47.1±4.4 60.7±5.0 t 值 0.483 0.471 2.385 2.099 P 值 0.680 0.639 0.02 0.039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6 分钟步行距离的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6 分钟步行距离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6 分钟步行距离为(506.1±41.0)m,对照组患者的6 分钟步行距离为(485.3±43.1)m ;试验组患者的6 分钟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6 分钟步行距离的对比(m,± 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6 分钟步行距离的对比(m,± 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n=40) 387.4±41.6 506.1±41.0对照组(n=40) 390.3±40.7 485.3±43.1 t 值 0.335 2.235 P 值 0.738 0.028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进展到一定程度后必然出现的一种病理状态,是心脏疾病终末期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减轻其临床症状一直是临床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目前心力衰竭的主要治疗手段为药物治疗,包括采用利尿剂、地高辛、螺内酯、ACEI/ARB、β- 受体阻滞剂等进行治疗,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症状和预后,但是效果仍然不够理想。

增强型体外反搏(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EECP)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在患者的小腿、大腿及臀部包裹气囊,同步监测其心率,在心室舒张期对气囊进行充气加压,增加体循环舒张期的压力,从而增加冠状动脉供血,改善心脏功能[12]。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证实,对于接受规范药物治疗的纽约心功能分级Ⅱ~Ⅲ级的心力衰竭患者,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措施,它能够增加患者的运动耐量,减轻心力衰竭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0]。而且EECP 是一种非药物、无创性的治疗方法,可以说没有任何副作用,患者接受度比较高。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大部分患者感到很舒适,治疗中能够睡觉、看视频、听戏、听评书。虽然体外反搏由西方国家发明,但是近些年来在中国发展得非常迅速。目前,体外反搏已经被列为国家级重点研究课题,在全国范围内有关体外反搏技术的心脏康复治疗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中,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和口碑。国内外均有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证明增强型体外反搏对于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脑梗死等多种疾病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13]。

NT-proBNP 是由心室肌细胞分泌的一种活性肽前体。当发生心力衰竭时,心室肌细胞受到的牵引力会增加,可刺激B 型脑利钠肽原前体生成增加,然后其可转化为脑利钠肽,产生利尿、扩张血管、改善心功能的生理作用。检测血清BNP 或者NT-proBNP值可用于诊断心力衰竭,并且可以提示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其中NT-proBNP 的稳定性更高,体内可检测时间更长,相关检测在临床上应用更为广泛[14]。6 分钟步行试验(6minutes walk test,6MWT)起源于美国,是一种通过测定患者6 分钟的步行距离来判断心肺功能的方法。6 分钟步行距离<150 m,提示存在重度心力衰竭;6 分钟步行距离150 ~425 m,提示存在中度心力衰竭;6 分钟步行距离426 ~550 m,提示存在轻度心力衰竭。有研究指出,6 分钟步行距离是评价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有效指标[15]。6 分钟步行试验的运动量适中,操作简便、安全,费用低,更加贴近患者实际生活中的运动情况和对心功能的需求,与超声心动图、NT-proBNP 结合应用后,可以作为判断患者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有效指标,其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均经受过临床和实验的检验。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清NT-proBNP 的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LVEF 高于对照组患者,LVEDD小于对照组患者,6 分钟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可显著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也发现,大部分患者对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的反响较好,治疗后可感到心功能有显著改善,乏力、呼吸困难、食欲不振等临床症状显著减轻,很多患者完成4 周的治疗以后,主动要求继续进行体外反搏治疗,有的患者连续治疗6 个月以上,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辅以体外反搏疗法,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患者依从性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猜你喜欢
增强型气囊步行
“东方红”四号增强型平台
步行回家
攀山擅离步行道自拍,不幸坠落身亡谁担责?
增强型MSTP设备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
从步行到奔跑
一种基于STC增强型单片机的大电容测量
高田气囊案
迷你救生充气囊
美国LWRC公司M6 IC增强型卡宾枪
Observation on Activities of Air Sac in Opened Body Cavity of Chick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