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THA治疗晚期髋关节结核合并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1例

2023-03-22 07:28洋,孙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4期
关键词:内旋外展髋臼

谌 洋,孙 立

(1.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0 ;2.贵州省人民医院骨科,贵州 贵阳 550000)

近年来,髋关节结核与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发病率有所增加。这两种疾病早期起病隐匿且无特异性症状,不易被发现,漏诊、误诊的发生率较高。在疾病晚期,患者可表现为髋关节疼痛伴活动功能受限,严重者可出现患侧下肢明显短缩,使患者的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以往临床上多通过清除病灶、关节融合或关节成形术治疗髋关节结核合并DDH,虽然能有效清除病灶,但牺牲了髋关节的活动功能,易造成患者病残[1]。近年来,髋关节置换术在髋关节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3]。现报道1例行一期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晚期髋关节结核合并DDH 病例的诊疗过程,希望为临床上诊治本病提供一些参考。

1 病例资料

1.1 一般资料

患者,女,20 岁,身高145 cm,体重45 kg,左髋部疼痛伴活动受限12 年。患者为青年女性,既往有8 年“骨结核”病史,予口服抗结核药物1+年后复查结核已痊愈,因患者未成年,故未进一步治疗。入院后查体:脊柱未见侧弯及后凸畸形,各棘突无压痛,腰椎活动可,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双上肢活动无明显异常,双髋部无肿胀,无皮肤破损、皮下瘀斑及窦道形成;左下肢较右下肢短缩约7 cm,右下肢活动正常;双侧股四头肌无萎缩,左侧股四头肌及外展肌肌力均为4 级(内收),左侧“4”字征阳性,左髋关节活动范围:90°(屈曲)=5°(后伸),30°(外展)=15°(内收),15°(内旋)=25°(外旋);左髋关节被动活动范围:60°(屈曲)=5°(后伸),25°(外展)=10°(内收),10°(内旋)=10°(外旋);骨盆挤压试验、分离试验阴性,双侧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腓肠肌、胫前肌肌力均为5 级,双侧拇趾趾屈及背伸肌力均为5 级。髋关节CT 平扫示:左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头颈部骨质溶解吸收断裂,周围肌群萎缩。余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术前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8 分,Harris 评分52 分。拟行一期THA。

1.2 手术方法

全麻后取右侧卧位,予术区常规消毒、铺巾,选择Gibson 入路,切口长约10 cm,逐步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筋膜层,分开臀大肌后,再向前牵开臀中肌,同时将左下肢内旋,切断转子间窝闭孔内肌腱上1/3部分,切开显露的关节囊,见关节囊增生明显,内收。内旋左下肢,显露股骨头后,以磨钻磨除剩余股骨头残端,保留股骨距约1.2 cm 截骨,将股骨头取出,可见股骨头重度磨损,髋臼缘骨赘增生。于左下肢前倾15°及外展45°下打磨髋臼至软骨下骨,见髋臼底点状渗血良好,试模测试44 mm Depuy 生物型髋臼杯合适,冲洗髋臼,于左下肢前倾15°、外展45°下打压安装44 mm Depuy pinnacle 生物型髋臼杯,测试臼杯稳定,分别置入两颗6.5 mm×2.0 mm 螺钉辅助固定,安装陶瓷内衬。内收、外旋左下肢松解显露股骨近端,行股骨髓腔开口、扩髓处理,测试6 # Depuy Tri-Lock 生物型股骨柄匹配。安装股骨柄和陶瓷球头(直径25 mm)。复位髋关节,见关节张力适中。屈髋、内旋均无脱位。严密止血后,用生理盐水冲洗术区。清点器械敷料无误后,配置“鸡尾酒”(罗哌卡因150 mg+ 酮咯酸氨丁三醇30 mg+ 庆大霉素8 万IU+ 氨甲环酸1.0 g+ 生理盐水50 mL)术区局部注射,标记缝线重建关节囊,以鱼骨线3 颗连续缝合深筋膜、阔筋膜及皮下; 3-0 #免打结缝合线连续皮内缝合,无菌敷料包扎,术毕。

1.3 术后治疗

术后予患者止痛、抗凝、抗感染、切口换药等常规对症处理,并进行阶段性功能锻炼:(1)早期踝泵锻炼、旋转运动踝关节、床面辅助屈膝锻炼、臀部收缩、下肢外展锻炼、股四头肌锻炼、直腿抬高锻炼;(2)站立锻炼,如站立抬膝、髋关节外展、后伸;(3)早期行走锻炼,予短缩侧垫鞋垫,此后逐渐去除鞋垫。分别于术后1 个月、3 个月、6 个月、12 个月行门诊随访,以后每年随访1 次,评估患者的Harris 评分、VAS 评分,并复查相关实验室及影像学指标。

1.4 治疗效果

患者手术伤口愈合可,末次随访(术后1 年)时Harris 评分达94 分,VAS 评分为0 分,左侧髋关节活动度:120°(屈曲)=10°(后伸),35°(外展)=15°(内收),30°(内旋)=25°(外旋),红细胞沉降率(ESR)、C 反应蛋白(CRP)均正常,无神经损伤症状,影像学检查显示无假体松动、骨溶解,假体位置良好;髋臼侧可见骨长入,双下肢基本等长。

图1 术前影像资料

图2 术后影像及图片资料

3 讨论

髋关节结核是一种严重的骨关节结核,常导致软骨和骨质破坏,引起髋关节疼痛、畸形、不稳定及下肢缩短[4]。髋关节结核在骨关节结核中是仅次于脊柱的第二常见发生部位,其早期症状及影像学改变不典型,易发生漏诊[5]。Babhulkar 等[6]发现晚期髋关节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为患肢严重短缩、髋关节屈曲、内收和内旋畸形,影像学检查显示骨质完全破坏及关节间隙消失。为改善晚期髋关节结核患者的生活质量,通常需要对其进行手术治疗。本案病例是一位年轻女性,既往有8 年“骨结核”病史,经抗结核治疗后痊愈,入院时查体见左下肢短缩约7 cm,左侧髋部疼痛伴活动受限。术前CT 及DR 检查显示左侧股骨头颈严重破坏,真臼上缘有假关节形成,不排除DDH 的可能,最终诊断为晚期髋关节结核合并DDH。本病目前的首选治疗方案为THA,可提供无痛、稳定的关节,手术方式一般分为一期或二期THA。研究表明,二期THA 治疗晚期髋关节结核可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但二期手术必须在清创后数月进行,易导致关节活动性差及肌肉萎缩,增加了治疗的难度[7]。因此除了存在引流窦的情况外,临床上更倾向于选择疗效满意、治疗时间较短的一期THA[8]。本例患者既往有8 年“骨结核”病史,经药物治疗后痊愈,无引流窦存在,入院查ESR、CRP 等均未见异常,排除感染征象,故拟行一期THA。研究指出,长期下肢短缩致周围软组织挛缩的患者,术中一旦将股骨柄假体置入后就难以复位,强行复位容易增加神经瘫痪的风险[9-10]。有报道表明,股骨近端上移5 cm 以上需采用转子下或近端缩短截骨术处理[11]。本例患者下肢短缩约7 cm,但短缩主要是因股骨头颈的破坏使髋关节脱位,于髋臼上缘形成假关节,进而使股骨上移所致。术中通过切断转子间窝闭孔内肌腱,增大了股骨距的截骨,实现了髋关节非截骨真臼处复位。病情复发是髋关节结核患者行THA 后面临的风险之一。本例患者虽经抗结核治疗已痊愈,但仍有复发的可能,故术后积极行抗结核、消炎等治疗,直至炎性指标恢复正常为止。本例患者术后积极进行功能锻炼,并在短缩侧垫鞋垫,末次随访(术后1 年)时未发现神经损伤症状,ESR 和CPR均正常,双下肢长度也基本等长,骨盆倾斜纠正。

对于晚期髋关节结核合并DDH,文献报道很少,制定合适的临床治疗方案、预防结核病复发及恢复髋关节功能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挑战。本例患者全身情况良好,静止期较长,在做好充足的围手术期准备的情况下,行一期THA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但针对本例患者我们的研究随访数据仅为一年,无法证明一期THA 的长期有效性,故今后仍需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

猜你喜欢
内旋外展髋臼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方法
外展悬吊式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重度OSAHS的疗效分析
热爱跑步要当心过度足内旋
热爱跑步要当心过度足内旋
肱骨外展动作中肩袖生物力学的有限元分析
改良髋臼横韧带定位法植入髋臼假体的准确性研究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
多孔钽杯及钽金属垫块在Paprosky Ⅲ、Ⅳ型髋臼缺损翻修中的应用研究
13例伴有垂直运动异常的知觉性外斜视临床观察
“三角形的外展双叶形”的拓展与链接:由“枯井与宝剑”的故事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