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绿山水中国画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探索

2023-03-22 23:36姚美伊
海外文摘·艺术 2023年13期
关键词:青绿笔墨画作

□姚美伊/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至今,中间从未出现过断流,其中中国绘画的传承也是如此,如滚滚长江之水,源远流长,淘不尽的艺术名家,数不清的传世佳作;如春秋来去,几度荣枯,依然青春依旧。中国绘画在原始社会时期就有了萌芽,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不断发展演变,形成了系统而庞大的中国绘画体系。中国画作为中国绘画艺术的代表,从多个角度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青绿山水画是中国画体系的一个分支——山水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作原料是矿物质颜料。青绿山水画于隋代初创,唐代定貌,后经历转折,确定了青绿山水画的三种样式,然后自元朝起,青绿山水画进入到持续发展时期,一步步成为中国山水画的典型代表,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本文以青绿山水画为研究对象,讲述了它的传承、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讨论了传统文化在青绿山水中国画创作中的运用。

1 青绿山水中国画的传承

青绿山水画初创于隋代,代表作是展子虔的《游春图》,而展子虔也被称为青绿山水画鼻祖。《游春图》可以说是出现在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中的最早的一幅青绿山水画,具有代表早期山水画创新发展方向的重要价值。青绿山水画鼎盛于唐代,代表作有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李昭道的《明皇幸蜀图》等,他们的绘画创作受到了展子虔的影响。《图绘宝鉴》中首次提及了着色山水论。青绿山水画在五代宋元时期迎来了转折与复兴。在这个时期,青绿山水画从统一走向了分裂,而后又从分裂重新走向了统一。五代是一个颇为动乱的时代,在这个时期,受动荡的政治局势影响,青绿山水画被分为了南北两派,南派董源的绘画作品《龙宿郊民图》,其着色继承了李思训的绘画传统,又将墨色与青绿色应用到了一起。后梁画家荆浩开创了北宋北派画派,并著有经典的《笔法记》,对山水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只可惜北派画家的作品多已佚,几乎没有流传下来的。宋代,笔墨技法被运用到了青绿山水画的创作中,代表作有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代表人物还包括赵伯驹等人。元代废科举,文人地位受到重创,这个时期的青绿山水画多清雅空灵,代表作有赵孟頫《鹊华秋色图》。而后,青绿山水画进入到持续发展时期。进入明代,在明初,青绿山水画迎来了新风,代表作有《桃源仙境图》。清代继承了上个朝代的绘画趋势,但由于过度推崇前人的画作导致故步自封,这个时期青绿山水画的发展相对缓慢,但还是有不少的佳作的,代表作品有王鉴的《青绿山水图》。

2 青绿山水中国画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一方面,传统文化影响青绿山水画的创作。自古以来,中国画的创作、内容和形式都有着东方的独特韵味[1],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尚雅、端庄、含蓄的文化特点。写意是中国山水画创作的重点。很多文人在创作时都将绘画的重点放在独特意境的创造上,强调神似,这种创作特点深受传统文化影响。中国各大家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青绿山水画的创作,以孔子“以色明礼”的态度、道家“天人合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审美观念等为代表,这些哲学观念映射到青绿山水画的创作中,体现为文人雅士对自然境界的追求。从青绿山水画初创开始,文人雅士在创作时便尤为重视自然境界的传达。众多文人雅士的创作观念深受传统文化中哲学观念的影响,创作出的青绿山水画作品被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总的来说,传统文化影响了青绿山水画的创作。青绿山水画的绘画技法与笔墨技法的融合也是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完成的。文人雅士在绘画的过程中有意留白,用于题诗题词。这种创作手法丰富了青绿山水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也体现了中国画的东方韵味。

另一方面,青绿山水画影响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在影响青绿山水画创作的同时,也受青绿山水画影响。自青绿山水画出现以来,众多画家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进行创作,其画作体现了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又在被后世之人挖掘后丰富了传统文化内涵,后人对画作的解读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所以说,青绿山水画的创作影响了传统文化的发展。

3 传统文化在青绿山水中国画中的运用

3.1 儒道释三家思想对青绿山水画的影响

儒、佛、道三家思想的碰撞是青绿山水画的哲学基础。传统文化影响了艺术创作,推动了青绿山水画的传承和发展。儒家提倡“礼”,《论语》中记录的孔子对弟子颜回的教诲便很好地诠释了儒家所讲的“礼”的标准。《论语》中也记录了孔子“以色明礼”的态度,他认为君子在正式场合应使用正色,才是尊礼、守礼,他把阶级观点融入到色彩上,使得文人向来注重以色彩表现自我和自然。道家思想的核心所在是“道”,主张“出世”,提倡返璞归真。道家认为黑色有着玄妙的内涵,《道德经》中也对黑色内涵有所论述。道家对黑色的推崇影响了绘画色彩的运用。释家思想崇尚五色,佛教自传入中国后对绘画色彩的运用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敦煌莫高窟等石窟中的壁画便体现了释家对五色的推崇对中国绘画的影响[2]。董其昌的画作就深受释家思想影响,“以禅入画”是他的创作手段。儒释道三家思想对于色彩的追求和看重,推动了青绿山水画的发展。晚唐时期,也有很多的文人雅士将文学的意趣注入山水画的创作中,促进了山水画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使得山水画作能够体现哲学观念和丰富的文化内涵[3]。

3.2 笔墨文化

水墨画的兴起造成了青绿山水画的瓶颈。相较于水墨画,青绿山水画的创作更为复杂,画法繁琐、注重意境的体现等要求,提高了青绿山水画的创作门槛,一般没有经过系统的绘画训练,掌握一定的绘画基本功的人很难从事青绿山水画的创作。因此,青绿山水画逐渐在中国绘画体系中被边缘化。然而作为中国山水画的重要分支之一,青绿山水画有着水墨画无法取代的艺术地位和历史价值。青绿山水画虽然在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发展历程和效果,但颇具中国文化特色的笔墨精神必然不会在历史长河中被掩埋。

青绿山水画很难加入笔墨表现向来是绘画领域的一种共识,但其实这是人们的偏见。实际上水墨与设色之间存在着融合的内在关系,将两者有机融合到一起才能够让山水绘画更加完整,保证长远发展。

笔墨技法是中国画绘画的基本,但笔墨作为绘画的一种方式,主要还是服务于画作内容的展示。笔墨文化与色彩的碰撞应是发挥各自的优势后创作出一种合构空间,并在空间内维系一种隐性平衡的关系。笔墨文化在青绿山水画中的应用可以体现在内在的结构性上,凸显画作本身所具有含而不露的韵味,达成想象中的创作目的。展子虔的《游春图》中便蕴含着笔墨文化。画家以精细的笔墨描绘出了一幅真实的游春图景,并且将用笔与用墨巧妙地结合到了一起,既用色彩描绘出了春景的生机盎然,同时也用流畅的线条增添了景观的真实性,最后也达到了青绿色的统一着色。所以说,笔墨技法与青绿山水画创作有着内在联系,是一种平衡关系。

张大千先生的青绿山水画创作深受三家思想影响,同时也在继承中国山水画精华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作,他的作品是继承与创新相融合的产物。青绿山水画在宋代以后受水墨画影响逐渐衰微,但张大千先生的青绿山水画作品重建了绘画领域中的青绿之美。《题松图》是他晚年的作品,在画作中,青绿色之美跃然纸上。受西方抽象艺术影响,张大千先生吸收他人之长,提炼了中国画中的抽象之美,创作的《幽谷图》《雨过岚新图》等画作,体现了色彩与墨色的兼容性,展现了中国画中的抽象美。

新时期中国画的绘画创作应体现继承与创新共同发展。虽然笔墨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不会发生大的变化,但可以将其他创作理念融合其中,实现山水画创作在思想、形式、内容、题材等多个方面的创新发展,在推动传统文化与青绿山水画创作的进一步结合的基础上,让青绿山水画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3.3 诗词文化

青绿山水画属于山水画的一个分支,中国山水画在创作时讲究意境、神似,而诗词的灵魂恰恰是意境。通过分析诗词可以发现,诗词的语言跳跃、凝练、简洁,往往使用几个字便营造出了让人感受颇深的意境,如“春江花月夜”。后人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的诗词创作最大的特点是诗画一体,体现出了意境在诗词与绘画创作中的应用,对意境表达的同样重视成为诗词文化与青绿山水画创作的结合点。此外,诗词文化在青绿山水画创作中的应用也体现在了留白处的题诗题词上。在古代,很多文人雅士会在山水画的留白处赋诗一首,可能是当时的有感而发,也可能是与画师情感共鸣的外化。在后世,留白处的诗词是青绿山水画创作不可割裂的一部分。同时也有文人雅士根据诗词的意境创作出完整的山水画,将诗词文化内化于青绿山水画中,这一创作思路也体现了诗词文化与青绿山水画创作的融合。在中国传统绘画文化中,诗和画是不可分割的存在,诗歌与画作的结合,提升了青绿山水画的艺术表现力,加强了艺术效果,为后人欣赏山水画意境提供了一种“有形的解读”。总的来说,留白处的诗词体现了诗词文化与青绿山水画创作的融合。

3.4 茶文化

山水画的创作者普遍喜爱田园生活,青绿山水画的创作者也是如此。田园美景成为画家的创作主题。他们在自然中抒发情绪,又将眼前的美景留在了一纸画卷上。山水画的画师凭心而动,他们遵从自己的内心,尽情释放内心压力。同样是为了抒发情感,同样是为了寻求心中慰藉,不可避免地,品茗与山水画创作结了缘。山水画创作、品茗赏景成为画家寻求心中慰藉的休闲方式。多数的山水画画家会在闲暇时与友人品茶,兴致来临时便会挥洒丹青,将此时此景描绘在画纸上,创作出一幅幅供后世欣赏的青绿山水画。青绿山水画创作受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文化影响而追求意境和神似。茶文化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释家淡泊名利的思想和处世态度,洋溢着清雅淡泊的精神境界。所以说,茶文化与青绿山水画结缘。

在众多的山水画中,不乏以茶为创作背景的作品,比如《文会图》《四景山水图》等。这些画作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展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让观赏者能够生发出对大自然的亲切感。茶文化与山水画的结合,在近现代绘画作品中也有所体现,比如《扬州即景图》《高贤酬图卷》等,这些画作通过品茗展现了具有东方蕴味的人际关系、价值观念等。众多元素的叠加与融合,让山水画有了不一样的感染力和冲击力,而茶文化的加入丰富了画家的创作行为,转变了审美追求,增强了茶文化价值。茶文化也为画家创作提供了灵感。除了以茶为创作主题外,画家也能够在茶文化中获取创作灵感,绘画出不同风格的作品,这一点主要体现在画作的精神内涵上。诸多山水画画家崇尚自然,希望以自然的手段表达出内心深处丰富的情感,将心灵体现在画作上,他们创作出不同风格的山水画,推动了青绿山水画创作的创新与发展[4]。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青绿山水画的创作与发展同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彼此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成就。画家应加强审美追求,丰富自身的传统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涵,在创作青绿山水画时,注重传统文化的融合,将传统优秀的哲学观念、茶文化、诗词文化、笔墨文化等应用其中,丰富青绿山水画的文化内涵,从而推动传统文化与青绿山水画协同发展。■

引用

[1] 翟明帅.翟明帅山水画作品 画不尽楠溪之美[J].书画艺术,2022(2):37-41.

[2] 季微.青绿山水画的发展历程与哲学根源[J].收藏与投资,2023,14(7):71-73.

[3] 代举臣.传统文化在中国画创作发展中的应用探析[J].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2020(6):40-41.

[4] 欧阳娉婷.传统文化在中国画创作中的运用[J].文化产业,2023(5):58-60.

猜你喜欢
青绿笔墨画作
青绿人家
山河间的一抹青绿
笔墨童年
学生画作欣赏
凡设青绿 体要严重 气要轻清 青绿山水画法探源
仿古脱古 清代青绿山水画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行走的时髦画作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