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在社区高血压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3-03-23 08:38林华樑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6期
关键词:血压情况高血压

林华樑

(尤溪县城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科,福建 尤溪 365100)

高血压作为现阶段常见的慢性病,主要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出现增高,即收缩压在140 mm Hg和(或)舒张压在90 mm Hg以上。机体长期在高血压的影响下,可增加重要脏器出现损伤,影响生命安全。目前临床上对于高血压缺乏治愈的药物,一旦患病需要长期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血压,若血压控制情况不佳,患者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较高,严重可致死亡[1]。现针对高血压的治疗原则在于通过饮食控制、运动管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积极的心态等,在药物的干预下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尽可能的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概率,达到延长寿命的目的。患者本人的配合度与血压的控制情况息息相关,但结合实际情况来看,高血压患者在医院内有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居家自我管理时,多数人员对高血压疾病知识并不了解,加上疾病久治不愈,其心理上负面情绪较多,导致血压控制较差。基于此,本研究在社区高血压预防控制中,加入了健康教育,并探究其应用效果,具体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尤溪县社区中选取6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组方式为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中男性与女性分别为14例和16例,年龄50~74岁,平均(61.69±7.62)岁。观察组中男性与女性分别为17例和13例,年龄51~75岁,平均(62.17±7.96)岁。将两组人员的基本资料实施对比和分析,发现其存在的差异较小(P>0.05)。

纳入标准:①所选病例均符合高血压相关诊断。②具备自主意识以及正常沟通能力。③本人及家属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治疗依从较差者。②合并精神疾病以及重要脏器严重疾病者。③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该组患者在社区高血压疾病预防控制中采取常规干预,即建立患者个人专属档案,定期进行电话了解情况或上门探视患者,告知高血压用药的重要性,并嘱咐患者定期检测血压水平,指导其正确测量血压的方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饮食和运动指导。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作为干预,主要措施如下。

1.2.2.1 讲解疾病缘由 多数患者对高血压并不了解,导致其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依从性低等情况,所以首先需要将高血压的发病原因、主要症状以及危害程度等对其进行详细告知,让患者在思想层面发生转变,认识到疾病的相关内容,由此提升自我疾病管理能力。并教导患者学会血压的测量方式,明确告知血压的正常范围,让其了解自己血压水平所处的状态。

1.2.2.2 指导正确用药 现阶段临床上针对高血压疾病的治疗还缺乏有效的方法,所以患上高血压疾病后,需要长期通过服用相应的药物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在服用药物的过程中,若有漏服错服等情况,可直接影响血压的控制效果,因此在健康教育过程中,需要告知患者正确服用药物的重要性,并根据患者病情发展随时为其调整药物,指导其进行规范的用药。将药物的服用方法、服用时间、药物剂量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详细告知,让患者全面了解用药的情况。对于首次服用降压药的患者,药物剂量不宜过大,后续根据血压水平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若存在单一降压药服用不佳的情况,可考虑药物联合使用,并注重观察患者服用药物后的不良反应,若出现不适,需及时就诊。

1.2.2.3 注重饮食和运动教育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肥胖、盐分摄入较多、缺乏锻炼等多种情况都是引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实施健康教育的时候,需要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了解其日常的生活方式,如饮食习惯、性格特点、运动习惯、BMI等,由此展开全面的健康教育。明确告知引发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针对存在的危险因素实施重点关注,并讲解正确做法,督促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相关资料中可以看到,增加体力活动有良好的降血压作用,还可增加药物的治疗效果。因此增加日常活动对于高血压患者至关重要,但运动过程中,需注重机体的承受能力,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展开指导,为其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嘱咐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避免出现过多的负面情绪,影响疾病的恢复。

1.2.2.4 明确高血压的危害性 多数患者因高血压缺乏明显症状,所以在生活中对血压控制并没有引起重视,长期下来可导致严重后果,应明确告知血压控制不佳的危害性,如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增加生命出现危险风险等,同时定期对其进行随访,了解患者居家管理情况,并根据反馈实施调整干预方案。

1.3 评断标准 ①血压水平:在不同的管理模式干预前后,测量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即收缩压以及舒张压,并准确记录相关数据。②疾病自我管理能力:主要评估维度有饮食习惯、遵医行为、作息时间以及运动习惯,单一维度分值为5分,满分为20分,分值高低与自我管理能力强弱成正比。③生活质量:利用生活质量量表(GQOL-74)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项目有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单一指标分值为100分,分值高低与生活质量的高低成正比。④疾病知识知晓情况:利用自制问卷对疾病知识知晓情况进行收集,主要内容包括高血压病因、症状、并发症、治疗方法等,根据分值高低将知晓情况划分为80~100为熟练掌握、60~80为一般掌握、60分以下为未掌握。

2 结果

2.1 两组血压水平的比较 在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不同的疾病干预前后,将两组人员的血压水平进行测量,整理相关数据后实施对比分析,可以看到干预前的血压水平均处于较高水平,且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血压水平有所下降,其中观察组的改善幅度更为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血压水平的对比(mm Hg,)

2.2 对比两组疾病自我管理能力 对两组高血压患者分别实施不同的疾病管理模式后,对其饮食习惯、遵医行为、作息时间以及运动习惯进行综合评估,由此观察患者的疾病自我管理能力,从数据中可以看到观察组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疾病自我管理能力的对比情况(分,)

2.3 两组生活质量的对比 在干预结束后,利用生活质量量表对两组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整理相关数据实施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活质量的对比(分,)

2.4 两组疾病知识知晓情况的对比 两组高血压患者经不同的干预后,利用问卷收集疾病知识的知晓情况,整理相关数据后实施对比分析可知,观察组总知晓率为96.67%,而对照组的总知晓率为80.00%,两组数据相比差异较大(P<0.05)。见表4。

表4 两组疾病知识知晓情况的对比[n(%)]

3 讨论

结合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患有高血压的人数较多,发病率不断在上升,年龄也趋于年轻化,机体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下,可受到慢性损伤,若血压未得到合理有效的干预,可引发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威胁到生命安全[2]。引起高血压的主要原因有遗传、年龄、心理状态、生活环境及习惯等,发病后患者可出现头晕、头痛等情况[3]。患上高血压后,患者可合并靶器官损伤以及心血管危险因素,影响机体健康的同时,也增加心理压力。加上现阶段并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导致患病后需要通过药物等方法进行血压的控制[4]。血压水平的主要控制方法在于生活中限制钠盐的摄入、养成规律的运动习惯、控制体质量、注重情绪的稳定等,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是提升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途径[5]。以实际情况为基础进行观察,多数患者对所患疾病并不了解,且血压的控制是一个长期过程,具备一定的复杂性,加上部分患者的年龄较大,认知功能和记忆力减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的疾病自我管理能力[6]。由此可以看到多数患者居家管理疾病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疾病的预后,可增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7-9]。对于社区疾病管理来说,针对这部分患者实施干预的时候,需注重健康教育工作。健康教育的实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疾病认知,即加强疾病知识的宣传,让患者转变以往错误的思想,能够意识到高血压的危害性,在生活中履行正确的行为模式,以此将血压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10-11]。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在接受健康教育后,其血压水平在干预后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疾病自我管理能力也处于较高水平,这主要是因为健康教育过程中,将疾病的发生原因、治疗方法等知识进行详细告知,患者接收到相关知识后,可增加对疾病的了解程度,由此从思想上意识到自身该采取的行为,在生活中注重生活习惯、用药等,血压水平可得到较好的控制。当患者的血压水平得到控制后,疾病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随之降低,生活质量得到提升,所以在两组生活质量的对比中,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水平高于对照组。从两组人员的疾病知晓情况来看,观察组的知晓率为96.67%,而对照组的知晓率为80.00%,二者相比差异较为明显。

结合上述内容,目前高血压的患病率较高,作为常见的慢性病,需要长期通过药物或非药物进行干预,该过程中注重健康教育的实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知识的知晓率,进而改变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有助于血压水平的改善,能够协助患者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有效避免疾病恶化给机体带来严重影响,有着重要的实施意义。

猜你喜欢
血压情况高血压
全国高血压日
稳住血压过好冬
“主谓一致”的十种情况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如何把高血压“吃”回去?
高血压,并非一降了之
三种血压测量法诊断标准各不同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新情况新举措
新情况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