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护理对儿科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及对留置时间的影响

2023-03-23 08:38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6期
关键词:输液安全性家属

张 迪

(锦州市妇婴医院小儿呼吸科,辽宁 锦州 121000)

静脉留置针是常用的静脉输液装置,用于临床治疗中,成功降低了穿刺次数,减少了对血管的刺激,且留置时间长、给药方便,提高了静脉注射治疗患者的舒适度和依从性[1]。静脉留置针广泛用于儿科疾病治疗中,减少了患儿反复穿刺所致的身体负担、心理抵触等情况,便于治疗工作的有效、有效开展,也降低了护理工作量,尤其适用于自制力差的患儿[2]。但是,基于治疗方法的特殊性,留置针留置期间往往会伴有导管堵塞、导管脱出渗液以及静脉炎等多种并发症,且并发症发生情况下缩短了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影响留置针发挥作用[3]。所以,需重视护理干预工作对留置针患儿的积极影响[4]。本文就我院2020年患儿为例,评价延续护理干预方案与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自儿科,均为应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治疗的患儿,时间选自2020年6月至12月,共计200例。进行患儿分组护理,对照组100例、观察组10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儿58例,女性患儿42例;患儿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12岁,平均年龄(4.80±2.50)岁;疾病类型:呼吸系统疾病患儿45例,消化系统疾病患儿40例,其他类型疾病患儿15例;家长文化程度:小学15例,初高中45例,大专及以上40例。观察组中,男性患儿60例,女性患儿40例;患儿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11岁,平均年龄(5.20±2.60)岁;疾病类型:呼吸系统疾病患儿46例,消化系统疾病患儿42例,其他类型疾病患儿12例;家长文化程度:小学18例,初高中43例,大专及以上39例。两组应用静脉留置针患儿分组后基线资料与监护人文化程度对比均衡,具有研究意义P>0.05。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患儿具有静脉留置针使用指征,首次静脉穿刺;监护人知情同意;患儿全程完成治疗、无退出情况;病历资料完整[5]。

1.2.2 排除标准 血液疾病、凝血功能障碍者;严重并发症者;重大疾病者;拒绝配合研究者[6]。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 予以对照组100例应用静脉留置针患儿常规护理。

1.3.1.1 穿刺前护理 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输液部位、静脉留置针型号,正式穿刺前维持患儿平卧位姿势,操作血管常规消毒,以直刺方式静脉置针,维持皮肤、针尖合理角度,以20°左右为宜。穿刺见回血后,右手进行退针处理,左手继续送入软管至钢针完全退出。而后以透气胶布、无菌贴膜进行患儿的穿刺口处固定。

1.3.1.2 封管处理 封管液为氯化钠注射液(0.9%、5 mL),进行正压封管处理,推注与封管同步进行,以管腔完全充满氯化钠溶液为止。另外,封管时夹子尽量要靠近患儿的穿刺点位置,这样操作能够预防回血。

1.3.1.3 输液室环境护理 输液室墙面粘卡通图片,输液操作台面铺卡通图案床单,输液室配备电视播放动画片、儿歌等,从而分散患儿注意力、减少患儿恐惧感,维持患儿治疗期间的平稳心态,提高配合程度。

1.3.1.4 其他护理 整个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观察患儿的穿刺部情况,异常情况拔针对症处理。

1.3.2 观察组 观察组100例静脉留置针患儿在以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延续护理干预。

1.3.2.1 组建延续护理小组 小组成员均为经验丰富的儿科护师以及护士,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小组成员与患儿及家属之间沟通,评估患儿及家属的心理状态,了解患儿的性格、家庭状况,评估患儿及家属的护理需求,从而制订延续护理计划。延续护理的目标是建立和谐护患关系、延长留置针使用时间、提高患儿的安全性。

1.3.2.2 延续护理措施 健康教育方面:通过与家属之间的沟通,以微信、QQ等方式进一步普及小儿疾病、静脉留置针应用相关知识,定期在群内发放常见小儿护理方案、常见危险因素知识,以提高家属的护理能力,争取家属的最大配合度。心理干预方面:患儿生病期间患儿、家属均有较重的心理负担,不良情绪会增加患儿的身体负担,影响家属的日常基本生活。护理人员根据患儿与家属的情绪状况进行心理疏导,介绍相似疾病的康复案例,建立患儿家属疾病治疗的信心。另外,指导家属采取讲故事、听歌、看电视等方式安抚患儿情绪。留置针并发症预防干预:指导家属以安尔碘进行穿刺点消毒,观察患儿的穿刺部位情况,维持患儿穿刺部位清洁,穿刺部位清洁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以提高家属护理意识。另外,长期一个部位静脉输注药物的患儿静脉炎发生风险较高,指导家属以局部热敷的方式缓解。预防压疮:受压迫影响患儿有压疮风险,于针柄下垫棉絮方式缓解局部皮肤压迫。社会支持方面:除监护人予以患儿照顾外,鼓励患儿老师、朋友等参与其中,可以成功安抚患儿的负面心理,转移患儿注意力。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的留置针使用时间、药物外渗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留置针不规范使用率、监护人满意度与护理质量(输液、健康教育、操作技能)评分,总分均为100分[7]。

2 结果

2.1 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 两组应用静脉留置针患儿的导管阻塞、导管脱出、药物外渗、静脉炎并发症发生情况见表1。观察组与对照组总发生率分别为3.00%、15.00%,经统计学计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应用静脉留置针患儿组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

2.2 留置针不规范使用情况分析 两组应用静脉留置针患儿的消毒不足、敷料维护、导管维护留置针不规范使用情况见表2。观察组与对照组留置针不规范使用总发生率分别为5.00%、20.00%,经统计学计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 应用静脉留置针患儿组间留置针不规范使用情况分析

2.3 留置针使用时间与护理评分情况比较 两组应用静脉留置针患儿的留置针使用时间、监护人满意度评分以及输液、健康教育、操作技能护理质量评分情况见表3。经统计学计算,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3 应用静脉留置针患儿组间相关指标对比()

3 讨论

对于儿童患者而言,留置针的使用减少了患儿反复静脉穿刺所致的身心痛苦、恐惧感,便于药物治疗工作的开展[8]。但是,应用静脉留置针期间,患儿并发症问题较为常见,并直接影响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从而影响治疗工作、治疗效果[9]。所以,如何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提高治疗的安全性,是静脉留置针护理效率的关键,也是留置针使用成功的标志[10]。所以,除学习穿刺技术保护患者血管外,需重视护理干预对患儿治疗期间安全性等方面的积极影响,以满足患儿疾病治疗需求、家属护理需求[11]。分析护理工作经验,既往应用静脉留置针期间,针对患儿一般采取穿刺前护理、封管处理以及穿刺操作等常规护理,可以起到护理效果,但是仍旧不是十分理想,尤其是静脉炎、导管脱出、导管阻塞等问题频发,影响患儿的安全性,且增加了患儿与家属的精神、身体负担,影响满意度,甚至导致护理纠纷问题[12]。针对患儿情况配合居家期间的延续护理干预,在组建延续护理小组的基础上,综合评估了患儿的情况、家属的情况与需求,提前制订护理计划[13]。通过予以患儿居家期间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了家属的护理能力、配合度,通过心理干预,稳定了患儿与家属的情绪、建立了治疗信心,通过留置针并发症预防干预,提高了家属的护理意识、患儿的安全性,通过社会支持进行了患儿的心理安抚,从整体上达到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延长留置针的使用时间、提高患儿安全性的目的[14-17]。何冬梅等人研究指出,小儿静脉留置针期间加强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以在提升穿刺成功率的基础上提高患儿的安全性,具有推行应用价值[18]。

本文结果显示:经过不同护理方案干预后,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15.00%高于配合延续护理干预的观察组3.00%(P<0.05);留置针不规范使用总发生率20.00%高于观察组的5.00%(P<0.05)。另外,护理质量评分、监护人满意度评分以及留置针的使用时间方面,观察组均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说明,延续护理干预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可以成功延长患儿的留置针的使用时间,提高患儿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减少了穿刺造成的身体、心理负担,尤其适用于配合能力差的患儿。但是,治疗期间静脉炎等并发症问题较为常见,为了患儿的安全性,这些问题不容忽视。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患儿居家期间的延续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能力、患儿居家遵医行为,从而提高患儿的安全性,满足患儿与家属护理需求,具有推行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输液安全性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新染料可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
某既有隔震建筑检测与安全性鉴定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ApplePay横空出世 安全性遭受质疑 拿什么保护你,我的苹果支付?
颈枕输液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