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23-03-23 12:34武洲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23年3期
关键词:爱学会学自主学习能力

武洲

摘  要: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文章从如何培养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入手,强调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具体从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习兴趣、营造和谐关系、培养良好习惯四个方面入手,让学生想学、爱学、会学,逐渐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想学;爱学;会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当前的初中数学课堂中,有些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将教材知识单向灌输给学生,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制约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当今社会变革越来越快,知识更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学生仅靠在学校里获得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其发展需求,必须保持终身学习的状态。而要终身学习,就要学会自主学习。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逐渐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呢?文章从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习兴趣、营造和谐关系、培养良好习惯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转变教学观念,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传统教学理念是以教为中心,课堂上主要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教师重知识、轻获取知识的过程,以教给学生多少知识为教学目标,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单向交流或是简单的双向交流过程。要改变这一教学模式,教师要先转变教学观念。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重点不在于学生获取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是如何学习知识和怎样发展能力的。当教师认为教学是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时,就会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

课前,教师不仅要仔细研读《标准》,钻研教材,还要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程度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法学法、教学环节,以及如何突破重点和难点内容。课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组织和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观察、猜想、计算、推理、证明等学习活动中,有时更是要融入其中,与学生合作。总之,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由“关注自己”转变为“关注学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机会。

二、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想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时,就会积极、主动、深入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因此,教师要利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动力,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以下统称“教材”)八年级上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两人抢凳子”的小游戏导入,调动学生的積极性,并提出问题:凳子放在哪里,游戏才公平呢?大部分学生会回答:放在两个人的正中间。教师继续追问:只能放在那一个位置吗?可不可以放在其他位置?这种悬念会加深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积极思考并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画出相应的图形,猜想结论,并证明结论的正确性,最后归纳概括得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又如,在教学教材七年级上册“有理数”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找朋友”的游戏。由于课前学生已经做了预习,因此上课后教师可以直接把事先准备好的写有不同有理数的卡片发给学生,先找一名学生说明他卡片上的数字属于什么数,然后让与他的数字属于同一类数的学生站出来,并提出问题:这些数能否继续分类?通过这样的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概念和分类。由此可见,当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时,知识的获取会由传统的被动接受转化为自主学习。

三、营造和谐关系,让学生爱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爱学习,进而自主学习。初中生处在特殊的年龄段,这个阶段的学生虽然比较叛逆,但是有较强的“亲师性”。如果教师能深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真诚地对待学生、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那么学生便会因此而乐于学习数学,慢慢地形成自主学习数学的意识。

同时,教师应该积极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对学生正确的学习行为多加肯定,给予鼓励,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当学生自主预习、大胆提出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流时,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总之,教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融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愿意学习、自主学习。

四、培养良好习惯,让学生会学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具有较强的心理内驱力,它能促使目标达成,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1. 自主预习

预习是指在上课前,学生先进行自主学习,初步理解所学知识,然后尝试解决问题,其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前就了解即将学习的数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掌握课堂的主动权。为保证预习的有效性,教师要对学生提出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列好预习提纲,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重点和难点,如具体的预习范围、思考的问题、要达到的目标等。同时,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在预习时采用“读、记、练、思”的方法。读,即带着问题阅读教材;记,即做好笔记并理解记忆;练,即通过练习题自我训练;思,即思考形成自我问题。

例如,在教学教材七年级下册“平行线的判定”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的自主预习设计以下提纲。阅读教材第12 ~ 14页,回答以下问题:(1)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能判定两条直线平行?(2)你能用文字语言叙述吗?怎样用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表示?(3)尝试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题1。(4)通过预习,你还有哪些疑惑?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有目的的学习活动,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课堂上可以重点解决疑难问题,使听课更有针对性。更重要的是,养成预习习惯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自主思考

《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些都强调了养成独立思考习惯的重要性。学生只有能够独立思考,才会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对于基本、主要的知识要讲清楚,而对于一些拓展性问题、推理证明问题和一题多解问题等,要给学生留有思考、探究的余地。同时,教师提出问题后,不要急于让学生回答,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从而有所见解,有所发现。

例如,在教学教材八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复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然后让学生思考:反过来,对边相等,或对角相等,或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教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进而得出结论,猜想这些结论是否正确,判断是否能作为判定定理。教师要放心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独立思考。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还包括质疑反思、复习归纳、自我矫正等,这些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指引。当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将不再困难。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让学生想学、爱学、会学,将是今后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师要整合各种资源,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梁传祥. 冷冉教育思想研究[M]. 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2]肖丽. 初中数学自主学习策略实施探究[J]. 读写算,2020(11).

[3]魏致云. 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课堂的构建研究[J].新课程(中),2019(10).

猜你喜欢
爱学会学自主学习能力
学会与会学的辩证
解决留守儿童从厌学到爱学的操作方法
小学英语学生的“爱学”和老师的“乐教”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性别差异
论形成性评价与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问题解决”引导学生会学
探究
教育就是爱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