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语言学视角下天津地铁站名分析

2023-03-29 08:18卢晓洁邢永革
智库时代 2023年8期
关键词:音节天津文化

卢晓洁 邢永革

(天津中医药大学)

从1976年天津地铁1号线试运营到现在,天津地铁已经走过了将近半个世纪的路程。随着天津经济的快速发展、地铁交通设施的不断完善,地铁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地铁站名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区域的人文浓缩,既承载了当地独有的城市文化,体现了社会的发展变迁,也反映了一定的语言现象。因此,对天津地铁站名的研究不仅具有社会历史价值,也有一定的社会语言学价值。

一、天津地铁站名的语言特点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语言的社会功能中最基本的是信息传递功能。[1]地铁站名作为语言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体现,它与人们的生活有很紧密的联系。萨皮尔曾言:“语言是人类特有的、非本能的交际方法,是表达思想、感情和愿望等主观意志的符号系统。”[2]地铁站名也显示出自身的特点,要符合便民性和简易性,这就使其在语音和用词上有严格的要求。我们通过对天津市的164个地铁站名进行归纳整理,从语言本体出发,分析其在语音上的特点。

(一)音节特点

通过对天津地铁站名进行统计,发现站名最短的是2个音节,最长的有9个音节,具体统计结果如表1。

表1 天津地铁站名音节数量统计

根据该表可知,天津地铁站名的音节数量由2个到9个不等,大部分符合简易性特点和人们记忆要求。其中以3-4个音节为主,三音节的站名最多,所占百分比超出了总数量的一半,四音节和双音节次之,分别占21.3%和12.8%;六音节及以上最少,占比4.9%。从音节数量的角度考察,天津地铁站名以简洁短小为主,其中使用最多的三音节和四音节组成的站名,既便于人们记忆又表意清晰,遵循了语言的经济性原则。

(二)平仄特点

汉语是一种有声调的语言,古代格律诗和词讲究“平仄”,有规律地交替使用这两大类声调,使诗词音调抑扬顿挫、悦耳动听,有音乐旋律的美感。分析发现,天津地铁站名也具有韵律的特点,站名的声调构成情况统计如表2。

表2 天津地铁站名声调统计

根据表2可以看出来,天津地铁站名的声调分为三类,即全平、全仄和平仄相间,其中全仄最少,不到总数的5%;全平次之,占总数的16.4%;声调平仄相间的地铁站名最多,占到总数的79.3%。我们可以发现,全平的站名以阴平结尾居多,全仄的站名全部都是去声结尾。音节数超过4个的地铁站名没有全平或全仄的情况,全为平仄相间。平仄相间的地铁站名具有声调抑扬顿挫的特点和音乐旋律,发音朗朗上口、悦耳动听,富有韵律感。

二、天津地铁站名的来源

(一)以道路和街道命名

城市道路是城市的主要交通干道,经过繁华的市区或是新开发的区域都能形成道和路,芥园西道、中山路等都是天津的主干道,也是理所当然地成为地铁站名。“街”与“道和路”相比,“街”是先规划再搞周边建设,如天津的“金钟街”“金钟河大街”,都是周边建设完成后,再建的地铁站。

(二)以历史景点和公共场所命名

天津历史悠久,从金代的直沽寨到明代的天津城,各方面不断发展。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天津开埠租界内的一个酒吧,因有白色外墙而得名“小白楼”,发展至今,“小白楼”成为地铁1号线站名。此外,以历史景点命名的地铁站还有鼓楼、海光寺、军粮城等。新中国成立至今,国家和市政府对民生的投入极大地推动了天津市的社会文化建设,由此出现了一些以公共场所命名的地铁站,如天塔、津湾广场、长虹公园等。

(三)以居民聚居地名称命名

新中国成立以来,天津辖区城市化进程加快,居民聚居地形成。居民聚居地背后隐藏着这座城市的人文信息,而地铁作为城市的交通服务设施,更要秉持便民的理念,所以地铁站途径的居民聚居地便成为站名,如华苑、翠阜新村、瑞景新苑等。

(四)以企事业单位、开发区命名

伴随天津经济的发展,一些知名的企事业单位和开发新区陆续出现,如双港、泰达、高新区、华北集团、空港经济区等,这些天津知名企业和开发区的名称或简称,也成为公众熟知的地铁站名。

(五)以交通枢纽命名

每个城市的火车站、机场都是该城市人员流动量很大的地方,也是地铁的重要交通枢纽,如南站、西站、天津站,既是火车站也是地铁站名。

(六)以学校名称命名

随着教育的发展,学校逐渐增多,一些学校在地铁规划中被纳入地铁站名的选择,例如财经大学、职业大学、外院附中等。

(七)以沽、堤、桥、河命名

天津河道沟渠纵横交错,有“九河下梢”之称,清代诗人华长卿在《沽上竹枝》中用“七十二沽花共水,一般风味小江南”[3]来形容天津的地理风貌。天津与“水”有不解之缘,这种地理特征也体现在地铁站名中,像塘沽、丰产河、子牙河、顺驰桥等。

(八)其他

天津还有一些站名比较特殊,由于城市建设在最初都是沿河修建,加之九国租界各行其是,所以街道方向很不端正[4],但老城厢是在原来旧城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较端正,呈矩形,由此划分的四个居民区有明确的方向,因此具有方位标志性的西北角、东南角、西南角也成为地铁站名。

三、天津地铁站名社会文化特征

天津是一个近百年来才发展起来的贸易大港和工商业城市,其地理、历史和时代的特点决定了天津这座城市背后的文化信息。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记录文化的符号系统,而文化特征必然会对语言特征及其使用方式造成影响,[5]而地铁站名作为语言的一种,也拥有代表自己的文化符号。

(一)天津地铁站名的地理文化特征

“九河下稍天津卫,三道浮桥两道关”是自古对天津的形容,乾隆时期的古县志中列出了九条古河名,虽然这些河已无从考证,但从数字文化角度看,“九”往往形容多,说明该地的水域资源丰富,突出了海河文化,塘、沽、洼、淀数量众多。

天津曾叫“直沽寨”,“沽”是一条古河名,故址在今通县以东,并有东西之分,东沽河就是潮白河、蓟运河等,西沽河就是北运河与海河,凡是带“沽”字的天津村镇名,几乎都坐落在沽河两岸,[6]地铁站名中的“塘沽”“直沽”就是由此得名。与水文化相关的,还有“堤、桥、河”,地铁站中的“王顶堤”原是一片荒洼之地,但因有一块高地被称为“小堤子”,后有一移民王某在此定居,遂称“王顶堤”。[7]

(二)天津地铁站名的历史文化特征

1.漕运文化

“直沽寨”是子牙河、南运河和海河的交汇处,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永济渠时,三岔河口成为主要的漕运要道。到元朝,政府在此相继建立了“广通仓”和“海运仓”,此地更成为漕运、海运的必经之路,地铁站中“军粮城”就是唐代为了保证军队粮资和抵御外敌入侵而建造的储藏运输的军粮中转基地。[8]

漕运的繁荣催生码头的出现,“宜兴埠”就是明代初形成的码头,为了建造北京城,大量宜兴民工北上送建城材料,并在此定居,遂称“宜兴埠”。

2.城厢文化

在明朝时,天津建造城墙,靠近城的地区叫城厢。天津的老城厢蕴含着浓厚的民俗传统,文化底蕴不言而喻。但1901年由八国联军组成的都统衙门拆除老城墙,老城厢被划分为四个居民区,即东北角、东南角、西北角和西南角,因其在天津的知名度很高,所以地铁站名就有了西北角、东南角和西南角,东北角这一站正在规划建设中。

(三)天津地铁站名的时代文化特征

天津地处京津城市带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交汇点上,是首都的海上门户,在区域经济和全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9]城市中有许多知名企业、高新技术区,用此为地铁站名反映了城市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发展和繁荣景象。“天拖”是天津拖拉机制造厂,虽然这座老厂已经搬迁,但它反映过去商业的繁荣,被地铁站名沿用至今;“泰达”是当代高新技术产区得名的范例,全称是“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英文缩写为TEDA,中文译音为“泰达”,这个名称简练清晰,成为该地的地标名称。诸如此类的还有华北集团、空港经济区等,体现着不同时代的天津欣欣向荣的城市商业经济面貌。

四、天津地铁站名命名中存在的问题及名称规范化探讨

规范的地铁站名是保障人们顺利出行的指南,其规范化程度越来越受到重视,天津的地铁站名也需逐渐趋于规范化和科学化。

(一)天津地铁站名存在的问题

1.部分地铁站名冗长

地铁站名对于地铁站就像姓名之于人的代表意义,简洁的名称更易被别人所记住。地铁站名中的“南开大学津南校区”和“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音节数量较多,不便于记忆。但它们同属于海河教育园区域,类比同样的情况,北京有良乡大学城,在此设立的站名分别是“良乡大学城西”和“良乡大学城北”,所以可为此地的站名设计提供借鉴。

2.站名定位不准确

地铁站名需要有明确的指示性,地铁站所在地理位置应具有地标性质,且满足便民的要求。例如,地铁3号线上的“铁东路”这一站位于河北区的张兴庄村附近,而下一站的“张兴庄”站位于北辰区,靠近宜白路,在张兴庄村范围之外,这就给群众出行带来了不便。

3.部分站名陈旧过时

在保证站名所指位置准确情况下,名称的文化内涵也是需要关注的因素。天津地铁站名存在一些区分度不大、且时过境迁已经消失的站名,如“一号桥”“二号桥”就是其中代表。

(二)天津地铁站名的规范措施

1.站名简洁化

逻辑学家奥卡姆的威廉提出过一个法则,叫奥卡姆剃刀定律,以简御繁,[10]地铁站名的字数太多,不利于群众的记忆和传播。如“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站可以改为专名简化形式“天大北洋园”,或者根据其所在海河教育园的方位,定名为“海河教育园西”。

2.站名标志化

地铁站名的规划是为了给市民出行起到导向作用,应该尽量选择规划地铁站周边知名度较高、分辨度较强、稳定性较好的标志,如“天津站”“民航大学”就能清楚地显示出所在位置。而“天拖”这一地铁站代表的是几十年前的地标性建筑,随着搬迁整合,这片区域被高楼和商业区取代,“天拖”不再有标志性,地铁站以当下的标志性建筑或城市功能区命名更有区分度。

3.提升站名文化寓意

名称背后蕴含这座城市丰富的文化底蕴,寄托了设计者想传达的美好祝福,将地铁站名和城市独特文化相结合,更能突出城市的精神特色和鲜明个性。像是“一号桥”“二号桥”现已拆除,其名称缺少文化内涵,可以参照新设地铁站名“景荷道”“景荔道”,结合区域规划的寓意进行调整;“南翠屏站”得名于南翠屏公园,该公园的山是垃圾填土形成,原名堆山公园,后向外征集改名“南翠屏公园”,寄托了当地群众的美好愿望以及规划者对当地的人文关怀。

以上通过对天津市地铁站名的社会语言学分析,可以发现天津地铁站名构成以三、四音节为主,长度适中,平仄搭配,朗朗上口,符合人们的记忆和使用习惯。地铁站名中体现了城市的社会历史文化,也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景。只有对地铁站名进行精心设计、不断完善,达到历史性与现代化的平衡,才能实现历史文化与时代文化的“双赢”。

猜你喜欢
音节天津文化
如果天津有“画”说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拼拼 读读 写写
天津卷
《天津之眼》
谁远谁近?
天津
藏文音节字的频次统计
木管乐器“音节练习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