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落实“难文浅教”

2023-03-29 00:37刘亚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梦境学情习题

刘亚

统编教材选编了少量难懂的课文,这些课文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发展和思维发展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小学生囿于理解水平和能力基础,学习这些课文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在教学中也遇到了很多困惑之处。对此,有的专家提出了“难文浅教”的教学策略。在教学实践中,如何真正落实“难文浅教”?笔者以《好的故事》为例,从教材、学情、方法等方面谈一谈自己的观点。

一、全面解讀教材

要想做到“难文浅教”,教师就要对文本、教材、编者意图了然于胸,才能准确把握教学的“火候”,才能正确应对课堂上的各种生成。

1.读透文本主旨。统编教材选编的难课文大多主旨隐晦深奥,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全面研读文章,读透课文的内容,才能对学生的理解有准确的判断。比如,《好的故事》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野草》,文章的写作年代远离学生的生活,而且本文主旨隐晦。要想教好此类难课文,教师首先要读懂文章,包括本文的遣词造句、核心内容、深层含义。其次,教师还要读《野草》,深入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等。教师自身对难课文有了全面立体的理解,才能精准把握教学目标。

2.读熟教材内容。统编教材各个单元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编者按照双线组元的结构进行设计,以“单元导语”清晰地呈现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单元内各篇目对落实语文要素又承担了不同的功能;每篇精读课文后面的练习题和略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为落实单元语文要素提供了支撑;“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对相关阅读技巧进行了梳理。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为主线,前后勾连,整体着眼,难课文教学更是如此。《好的故事》所在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走近鲁迅”,选编了四篇与鲁迅相关的课文,旨在通过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展现鲁迅的形象,让学生初步了解其文学成就,感知其性格特点,体会其精神境界。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这是对五年级上册“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一要素的延续。

3.读懂编者意图。课文是学生获得知识、训练能力、学得方法、培养习惯的重要凭借。选入教科书中的文章应该具有一定的思维价值,要位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统编教材选编难课文,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水平,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生活需要打下基础。

二、精准分析学情

教师不了解学情,课堂教学就是盲目的、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师要把学生放在重要地位,在教学之前了解学生的学情,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

1.了解学习起点。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知道学生已知什么和未知什么。同时,教师对学生学习潜力的预估要实事求是,不要盲目乐观,也不能随意低估,避免出现“课堂教的都是学生会的,学生不会的教师没有发现”等现象。教学《好的故事》,学生读课文后的初步印象会停留在“梦境”这个层次。做梦是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学生对梦境的光怪陆离比较熟悉。另外,个别学生阅读量大,阅读面广,也许对鲁迅先生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已经有所了解。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做梦时的真实体验,感受梦境的美丽。

2.找准理解难点。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课文哪些地方不好懂,该注意什么,该怎样去读懂它,不能站在教师的角度强拉学生跟着自己跑。只有知道了学生理解的难点在哪里,教师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在关键处用力。教学《好的故事》,学生理解的第一个难点是文章中生僻的词语和一些与现在表达不一样的句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初读时跳过生僻词句,再读时联系上下文或者查阅工具书理解它们的意思。第二个难点是对“梦境”和“昏沉的夜”的理解。教学时,教师需要搭建支架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学生理解的难点就是教师应该重点关注的地方,也是体现教学价值的地方。

三、搭建有效支架

因为部分难课文的语言表述令学生感到陌生,主旨也比较深奥。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文本特点、学生的学情,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搭建有效支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习题助力理解。精读课文的课后习题点明了学习重点与难点,提示了学习目标和要求,是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的重要支撑。《好的故事》有三道课后习题,第一题提示了初读课文的阅读方式、阅读要求、理解词语的方法。第二题“这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是学习、理解本课内容需要抓住的关键问题。第三题借助“阅读链接”中的材料理解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内容,是落实语文要素的真正体现。三道习题,层层递进,逐步深入,教师可以根据习题的具体指向分层推进。首先,预习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对三道习题进行前置性思考,有些问题应该在预习环节就解决了。例如,学生能通过多种方法理解生僻词。其次,课堂上,学生对三道习题的完成方式也应该有所不同,第一题以交流汇报为主,第二题以读悟结合为主,第三题以师生共议、互动交流为主。教学难课文时,教师要充分发挥习题的统领作用,抓住关键问题贯穿课堂教学。

2.品读助力理解。不同形式的读,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方法。“读正确”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读中悟”有助于学生理解文字的深层含义,提升阅读能力和思维水平。教学难课文时,教师先要扎扎实实引导学生读正确。《好的故事》,语言晦涩,部分词句表达令学生感到生疏。课前,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查阅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课堂上,教师要舍得给学生时间静下心来读。对于难读的句段,教师要不厌其烦地领读,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字斟句酌,边读边悟。在感受“梦境的美好”时,教师可以抓住一些关键语句,让学生细细品读,边读边想象画面;在理解“梦境”和“昏沉的夜”的深层含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静静地默读课文和资料,边读边思考,然后相互交流,共读共悟。

总之,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精准制定教学目标,采用恰当的策略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这才是真正的“难文浅教”。

猜你喜欢
梦境学情习题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抓住习题深探索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梦境改造师
梦境改造师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梦境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苦难中的梦境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