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膀胱功能训练联合循经通络按摩在改善子宫切除术后尿潴留中的效果

2023-03-31 02:40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8期
关键词:尿潴留肌力膀胱

肖 莹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江西 南昌 330006)

术后尿潴留是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指患者术后膀胱内充满尿液,但是无法自主排出,且膀胱残留尿量超过了100 mL[1]。子宫切除术是子宫病变患者常见的治疗方案之一,此手术治疗效果显著,但是由于手术范围广且创伤较大,手术操作常会累及到尿道和膀胱区域的神经、血管以及盆底支撑组织,进而导致患者膀胱麻痹,增加了术后尿潴留的发生风险[2]。一旦并发尿潴留后对患者术后恢复效果可造成较大影响,还可增加患者身心痛苦以及经济负担[3]。因此,对接受子宫切除术治疗的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以降低尿潴留的发生风险对于此类患者而言意义重大。膀胱功能训练的目的在于增加膀胱内的压力以及腹部压力,进而促进患者恢复自主排尿[4]。中医认为,尿潴留为“癃闭”范畴,八髎穴则具有利大小二便之功效[5]。本次研究将2022年1月至2022年9月在我院妇科接受子宫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分组对比研究,目的在于观察对此类手术患者实施个性化膀胱功能训练+循经通络按摩对预防患者术后并发尿潴留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计纳入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2022年1月至2022年9月在我院妇科接受子宫切除治疗的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对此80例患者进行分组,分别将其命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患者年龄介于37~67岁,平均(52.12±7.36)岁,其中阴道前后壁脱垂患者1例,子宫肌瘤患者17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1例,子宫脱垂18例,子宫腺肌病3例;观察组40例患者年龄介于41~78岁之,平均(53.39±5.76)岁,其中绝经后出血患者1例,子宫肌瘤患者24例,子宫脱垂患者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均为在我院接受子宫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②对试验内容知情并自愿参与,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有其他泌尿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导致的尿潴留患者。②既往有尿潴留病史的患者。③心、脑、肺、肾、肝以及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疾病患者。④患有精神疾病或认知功能障碍无法配合完成试验项目的患者。⑤皮肤过敏患者或是穴位治疗处皮肤破损的患者。剔除标准:①试验过程中出现皮肤损伤以及过敏性荨麻疹的患者。②治疗依从性差的患者或中途退出者。伦理委员会对本次研究知情并已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主要内容包括术前术后的健康宣教,为患者提供心理干预,妥善固定尿管并保持尿管通畅,定期消毒,术后尽早拔除尿管,叮嘱患者多饮温水并在拔除尿管后可多听流水声以促进排尿感,用温水对外阴进行冲洗,对下腹部进行热敷;若上述方法仍无效时可遵从医嘱为患者注射(肌内注射)新斯的明或进行二次留置导尿等操作。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护理基础上增加个性化膀胱功能锻炼和循经通络按摩。①个性化膀胱功能:术后根据患者的具体身体情况制订具有个性化的膀胱功能训练计划,训练从术前即开始直至术后拔管并恢复正常排尿;主要训练内容包括排尿中断训练和盆底肌力训练,排尿中断训练时要求患者在排尿时要刻意中断2~3次,以此提高排尿自控力,还可起到提高膀胱内、外括约肌肌力以及逼尿肌肌力;在盆底肌力训练时患者可取舒适体位,先进行提肛练习,并保持10 s以上,再将肛门放松,保持10 s以上,如此反复持续5 min,每日训练至少3次;建立训练记录卡以提高患者的练习积极性;此外,术后拔管前指导患者进行间歇性夹管练习,即将导管管夹闭,每间隔2~4 h开放1次,以促进患者膀胱充盈以及恢复排尿感。②循经通络按摩:a.取穴方法。本次研究主要取足太阳膀胱经上的腧穴进行按摩,即八髎穴,包括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和下髎穴;具体定位方法应依照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的《经穴定位》中的标准[6]:上髎穴位于骶部,在髂后上棘与后正中线之间第1骶后孔处;次髎穴位于骶部,在髂后上棘内下方第2骶后孔处;中髎穴位于骶部,在次髎下内方第3骶后孔处;下髎穴位于骶部,在中髎下内方第4骶后孔处[7-8]。b.按摩手法如下:操作者在进行按摩前应清洁双手,并对研究对象接受按摩处皮肤进行清洁;按摩时可取坐位或是侧卧位,对八髎穴定位后,操作者将双手掌搓热后置于八髎穴处进行揉搓,反复按摩直至按摩处皮肤颜色微红并且有温热感;根据“子午流注”学说,选择膀光经当令时进行按摩,即下午15:00~17:00,每日1次,每次按摩时间为10~15 min。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尿潴留发生率以及二次置管发生率对比。尿潴留的判断标准[9]:①拔除尿管后6~8 h患者仍不能自主排尿。②尿意感明显,下腹部有胀痛感且膀胱充盈。③耻骨上区有膨隆肿物且按压时有波动感,进行叩诊时可见浊音。两组患者首次自主排尿时间、首次排尿量、膀胱残余尿量对比。对比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根据《中药新药治疗癃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0]、《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1]中对“癃闭”的评价标准:无胀痛及窘迫感,可自主排尿并且尿量正常计0分;胀痛以及窘迫感等体征明显改善,可自主排尿但尿细呈线状时计1分;胀痛以及窘迫感等体征有所好转,排尿时断断续续且呈线状时计2分;胀痛以及窘迫感等体征未见好转或加重,排尿时尿流涓滴无线状计3分;分值越高时代表症状越严重。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此表共分为5个等级,分别为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满意、不太满意和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将研究所得数据利用WPS软件进行整理并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首次自主排尿时间、首次排尿量、膀胱残余尿量、中医症状积分)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尿潴留发生率、二次置管发生率、护理满意度)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尿潴留发生率以及二次置管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尿潴留发生率以及二次置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尿潴留发生率以及二次置管发生率对比[n(%)]

2.2 两组患者首次自主排尿时间、首次排尿量、膀胱残余尿量对比 观察组患者首次自主排尿时间比对照组患者短,首次排尿量比对照组患者多,膀胱残余尿量比对照组患者少(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首次自主排尿时间、首次排尿量、膀胱残余尿量对比()

表2 两组患者首次自主排尿时间、首次排尿量、膀胱残余尿量对比()

2.3 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比对照组患者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对比(分,)

表3 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对比(分,)

2.4 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50%(39/40),明显高于对照组[82.50%(33/40)](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对比[n(%)]

3 讨 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接受个性化膀胱功能训练+循经通络按摩护理干预后各项对比指标均明显优于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患者(P<0.05)。分析原因:①膀胱功能训练包括尿中断训练、盆底肌力训练、间歇性夹管训练,尿间断训练可提高患者排尿的自控能力[12];盆底肌力训练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盆底肌力,进而有利于促进拔除尿管后尽快恢复尿意以及自主排尿能力[13];间歇性夹管训练有利于促进膀胱功能恢复,降低患者尿失禁或是尿潴留发生风险。②《备急千金要方》中有记载称“大小便不利,灸八髂百壮”[14]。《针灸大成》中也提到刺八髎穴可治疗小便赤淋。而中医子午流注学说认为15:00~17:00是膀胱经“旺时”,在此时间段内对八髎穴进行按摩可促进患者膀胱功能恢复并可预防术后尿潴留[15-16]。上述护理操作的优势在于操作简单易行,患者可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快速掌握膀胱功能训练的要领,而且与针灸等操作方法相比较而言循经通络按摩方法操作更为简单,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不高[17-18]。

本次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将膀光功能锻炼与循经取穴按摩结合起来用于对子宫切除术后尿潴留的防治中来,这也为子宫切除术后尿潴留的中医西结合护理提供了研究思路。此外,本次研究中还结合了中医子午流柱学说,对穴位进行刺激时根据经气盛衰以及穴位的开合时间进行了调整,更加突出了穴位的因时施护作用。

综上可见,接受子宫切除术治疗的患者术后易并发尿潴留,对患者术后恢复速度可造成不利影响,对此类患者采取个性化膀胱功能训练+循经通络按摩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尿潴留的发生风险以及二次置管率,可促进患者膀胱功能尽早恢复,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尿潴留肌力膀胱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研究进展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膀胱镜的功与过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优质护理在预防全膀胱切除术回肠代膀胱术后并发症中的效果观察
改良式四孔法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
间歇导尿配合温和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