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血液净化治疗患者非计划性撤机的相关风险因素及分级护理干预效果

2023-03-31 02:40汤希云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8期
关键词:计划性躁动低血压

汤希云

(扬州洪泉医院血透室,江苏 扬州 225200)

肾功能损伤为多见于老年人群,血液净化治疗为其主要治疗方案,通过清除血液中代谢物、多余水分,以改善其血液质量,减轻肾脏负担[1]。但在治疗期间,受患者生理功能稳定性、血液净化治疗耐受性、护士工作质量等因素影响,可能会出现非计划性撤机,影响患者治疗连续性、完整性[2]。分级护理干预指结合患者治疗期间风险分级情况予以针对性干预,在老年血液净化治疗期间,针对非计划性撤机风险因素实施分级护理,可能会提升非计划性撤机防控质量[3]。为此,本次研究收集我院2020年4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71例老年血液净化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其基础资料及护士工作情况进行非计划性撤机危险因素分析,结合研究结果讨论分级护理干预效果,旨在为老年血液净化治疗非计划性撤机预防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4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71例老年血液净化治疗患者,其中男性40例、女性31例,年龄61~86岁,平均(71.12±4.20)岁。其中合并基础病26例、未合并基础病45例;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59例、初中以上12例。纳入标准:①均于我院接受血液净化治疗。②年龄≥60岁。③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感染性疾病。②合并恶性肿瘤。③精神疾病史。④研究期间转院、退出。

1.2 方法 ①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性别(男性、女性)、年龄(<70岁、≥70岁)、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初中以上)、是否合并基础病(是、否)、是否使用抗凝剂(是、否)、治疗时间(<3.5 h、3.5~4.0 h)、血流速度(≤200 mL/min、>200 mL/min)、一次置管成功(是、否)、是否使用钙剂(是、否)、是否发生低体温(是、否)、是否发生低血压(是、否)、是否发生躁动(是、否)、护士工作年限(<5年、≥5年)、是否专人护理(是、否)。非计划性撤机评价标准:①仪器报警后处置不当或报警无法解除。②操作不当。③滤器凝血分级≥Ⅱ级(≥10%纤维凝血)。④跨膜压>250 mm Hg。

1.3 观察指标 ①统计比较老年血液净化治疗患者非计划性撤机影响因素。②以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老年血液净化治疗患者非计划性撤机危险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非计划性撤机影响因素 71例患者中,8例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撤机;经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合并基础病、一次置管成功、发生低体温、发生低血压、发生躁动、护士工作年限均为老年血液净化治疗患者非计划性撤机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老年血液净化治疗患者非计划性撤机影响因素[n(%)]

2.2 影响因素赋值 以发生非计划性撤机为因变量,以年龄、合并基础病、一次置管成功、发生低体温、发生低血压、发生躁动、护士工作年限为自变量赋值。见表2。

表2 影响因素赋值表

2.3 非计划性撤机危险因素 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合并基础病、发生低体温、发生低血压、发生躁动为老年血液净化治疗患者非计划性撤机危险因素,一次置管成功、护士工作年限为老年血液净化治疗患者非计划性撤机保护因素(P<0.05)。见表3。

表3 老年血液净化治疗患者非计划性撤机危险因素

3 讨 论

3.1 非计划性撤机危险因素分析 在老年血液净化治疗中,若出现凝血、跨膜压过大、报警器报警无法解除等情况,需通过撤机调整以保证治疗安全。护理干预为保证血液净化治疗质量,降低非计划性撤机发生风险。但不同特征患者,其非计划性撤机发生风险存在显著差异,对不同非计划性撤机风险患者实施统一护理干预,可能存在护理不足、护理资源浪费等情况[4-5]。因此了解老年血液净化治疗患者非计划性撤机危险因素尤为关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年龄、合并基础病、发生低体温、发生低血压、发生躁动为老年血液净化治疗患者非计划性撤机危险因素,一次置管成功、护士工作年限为老年血液净化治疗患者非计划性撤机保护因素(P<0.05)。分析原因如下:①年龄。随年龄的增长,患者生理功能退行性病变加重,且易伴有多种代谢障碍疾病,出现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差、凝血功能紊乱等情况,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程度较严重,在治疗期间易出现血液高黏滞情况,凝血风险增加,表现出跨膜压升高、滤管堵塞等情况,增加非计划性撤机发生风险[5]。②合并基础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均为老年人常见慢性基础疾病。而在发生基础病后,会出现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激活内源性凝血因子,促进血栓形成[6]。同时合并基础病后,患者对治疗耐受度下降,易出现低血压、低体温、躁动脱管等情况,引发仪器报警,造成非计划性撤机。③低体温。在血液净化治疗中,即使经过保温干预仍可能会出现低体温情况,使患者出现血管痉挛、寒战等情况,增加其躁动发生风险,同时可激活其内源性凝血因子,并出现明显血压异常波动,造成仪器报警。④低血压。在血液净化治疗中,血容量下降、透析液温度过高、药物影响、透析前进食过多等,均可能会出现治疗期间低血压,严重者可能会发生头晕、视物模糊、晕厥、坠床等情况,增加管路滑脱发生风险;同时在低血压状态下,血液流动速度减缓,血栓形成风险增加,造成仪器报警。⑤躁动:急慢性肾衰竭、重症感染患者易发生躁动、意识障碍等症状,若在治疗期间缺乏有效安全束缚,脱管风险相应增加,且在躁动状态下易发生管路弯折、移位,引发血流不畅,造成跨膜压升高而引发非计划性撤机[7]。⑥一次置管成功:在反复置管过程中,会增加局部血管损伤程度,激活内源性凝血因子,增加患者血栓形成率;同时多次置管会对患者造成直接性生理刺激,影响其对血液净化治疗心理及生理耐受性,可能会增加其躁动发生风险,非计划性撤机发生风险相应提升;若一次置管成功,则患者血管损伤程度相对有限,可降低其凝血功能紊乱发生风险[8-9]。⑦护士工作年限。护士工作经验为临床护理重要基础,其在对老年患者血液净化治疗中,对患者非计划性撤机风险评估能力、危险情况(低体温、低血压、躁动等)处理能力、患者健康教育指导工作质量,与非计划性撤机发生率密切相关[10]。

3.2 老年血液净化治疗患者分级护理方法 本次研究中,共确定7项影响因素,其中与患者相关影响因素有5项,包括年龄、合并基础病、低体温、低血压、躁动,与护士相关影响因素有2项,包括一次置管成功、护士工作年限。因此在老年血液净化治疗患者非计划性撤机危险因素分级中,结合其危险因素完成分级,存在≥4项危险因素患者为高危,2~3项危险因素为中危,0~1项危险因素为低危。实施护理培训:对护士(以工作年限<5年为主要培训对象)进行护理技能培训,包括穿刺方法、护理沟通、风险事件评估处理能力等。在此基础上,结合患者非计划性撤机危险层级实施针对性护理方法。

低危患者非计划性撤机发生风险相对较低,对此类型患者,资料中标记绿色,护理中实施普通护理干预,主动询问患者是否存在不适感,并结合患者存在1项危险因素,则结合其危险因素实施针对性防控。①高龄:加强生命体征(血压、体温)监护,了解其凝血功能,合理调节抗凝药物用药剂量。②合并基础病:积极控制基础病,凝血功能及生命体征监护。③低体温:室温控制在24~28 ℃,做好保温措施(毛毯、烤灯、置换液加热等)。④低血压:控制透析液超滤速度,保持血钠、血钙水平稳定,加强患者透析前饮食管理。⑤躁动:加强患者管道固定,弹力带适当约束,避免管路扭曲、挤压、脱落[11]。中危患者非计划性撤机发生风险相对较高,对此类型患者,资料中标记黄色,护理中实施一级护理措施,针对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实施针对性预防性护理(护理方法与低危相同);加强护理巡视,注重护患沟通,加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管理。高危患者非计划性撤机发生风险较高,对此类型患者,资料中标记红色,应用工作年龄5年以上护士进行专门陪护,进行危险因素针对性护理;加强患者认知管理、心理护理等护理干预;加强患者日常生活指导,包括控制体质量、自我饮食管理、管理护理等[12]。

综上所述,患者基础资料、护士工作质量等均会对老年血液净化治疗患者非计划性撤机产生影响,可针对这一特征进行患者非计划性撤机危险层级划分,并实施针对性防控。

猜你喜欢
计划性躁动低血压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低血压: 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大问题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道路躁动
循证护理预防ICU患者发生CVC相关性不良反应及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观察
超高龄患者股骨头置换术后计划性转入ICU临床研究
安徽农化:在变革与躁动中坚守前行
特性要因图对非计划性拔管分析及改进措施
躁动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