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保温护理对股骨骨折患者术后凝血功能及低体温发生的影响

2023-03-31 02:40乜琳琳聂双双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8期
关键词:股骨体温保温

乜琳琳 聂双双

(1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中医院,山东 聊城 252000;2 山东省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4)

股骨骨折一般是因为外界暴力或高处跌落、碾压等多种原因而导致的一种骨折性损伤,人在出现股骨骨折之后很难进行下肢活动,而且在骨折部位一般都存在严重的疼痛,甚至会出现畸形和扭曲[1]。如果骨折部位有开放性的伤口则会导致病情的严重程度更重,很多患者会因此而出现休克[2]。当前临床针对股骨骨折主要是通过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这是改善患者预后的一种有效的措施。但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很容易因为手术的应激性刺激使得患者机体做出相对应的反应,容易导致体温降低。而低体温则可能会使得围手术期的患者出现各方面的风险,甚至对术后的凝血功能产生影响[3]。因此在对患者开展手术治疗时要重视手术室内的保温护理工作,本文主要研究手术是保温护理应用在股骨骨折患者的护理保护中所发挥的护理作用,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研究对象为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与我院治疗的70例股骨骨折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同为35例。观察组中,男女比例为18∶17,年龄22~72岁,平均(42.13±15.34)岁;BMI为18.2~36.1 kg/m2,平均(23.46±6.42)kg/m2;受伤后0.5~6.5 d入院,平均(3.12±1.03)d。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20∶15,年龄24~75岁,平均(42.22±15.15)岁;BMI为18.4~36.7 kg/m2,平均(23.196±6.31)kg/m2;受伤后1~6.5 d入院,平均(3.17±1.12)d。患者资料与《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相符,阅读《入院须知》和《知情同意书》并签字。统计学检验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本文患者经过诊断均被确诊为股骨骨折,具备X线和CT等影像学诊断依据。②所有患者均具有开展手术治疗的指征和条件[4-5]。③患者具有完整的资料。

1.2.2 排除标准 ①合并其他严重的骨折[6]。②合并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存在手术禁忌或麻醉禁忌证[7]。③同期参与其他研究。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 以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干预,在进入手术室以后需要核对患者的相关信息,简单的介绍手术室的环境和医护人员的情况以后协助患者选择恰当的体位[8]。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手术中需要配合麻醉科医师和主刀医师进行操作,准确传递各项器械,并维持患者的隐私,为患者提供心理抚慰,严格监测各项生命体征,保证手术的安全[9]。

1.3.2 观察组 通过手术室保温护理进行护理,具体护理内容如下。

1.3.2.1 调节温度 开展手术前0.5 h将手术室温度调节在23~27 ℃,空气湿度维持在50%~60%。患者进入手术室以后将手术室的温度控制在24~26 ℃,手术开始时将手术室温度控制在25 ℃,手术结束时将温度控制在28 ℃[10]。

1.3.2.2 维持患者体温 采取措施将患者的体温控制在恒定的范围之内,在进行手术操作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裸露,可以通过双层敷料进行全身非手术区域的包裹,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热量流失[11]。根据患者的需求决定是否为患者加用加热毯,但注意加热毯不能直接接触患者的皮肤。在摆放好肢体以后才能开启加热毯,保证加热毯温度的恒定[12]。对输注到患者体内的液体都要进行预加热处理,使得液体体温接近人体的体温。如应用到冲洗液,冲洗液也要进行预加热处理。手术中可以适当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应用一定量的氨基酸进行能量补充,这也是维持患者体温恒定的有效措施[13]。

1.4 观察指标

1.4.1 低体温发生率 统计两组研究对象经过不同干预之后的低体温事件的发生概率。

1.4.2 体温水平 统计两组研究对象术前、术中和术后的体温水平。

1.4.3 凝血功能 统计两组研究对象术前和术后的APTT、PT、TT和Fbg[14]。

1.4.4 满意度 以自制调查问卷对满意度进行调查,调查问卷包括10道题目,其中关于干预态度的3项(30分),关于干预技能的3项(30分),关于患者主观感受体验的4项(40分),总分100分。并划分为4个等级,分别为完全满意(>96分)、满意(80~96分)、基本满意(60~79分)、不满意(<60分)。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分别行t、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低体温发生率 观察组的低体温发生率为5.71%(2/35),明显低于对照组[3.14%(11/35)](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低体温发生率比较[n(%)]

2.2 体温水平 两组患者术前平均体温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观察组平均体温比对照组高,术后30 min观察组平均体温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体温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体温水平比较(℃,)

2.3 凝血功能水平 术前,两组患者在凝血功能指标(APTT、PT、TT、Fbg)方面均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的凝血功能明显比对照组好(P<0.05)。见表3。

表3 两组研究对象术前和术后的凝血功能水平比较()

表3 两组研究对象术前和术后的凝血功能水平比较()

2.4 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7.14%(34/35),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28/35)](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之后的满意度比较[n(%)]

3 讨 论

股骨骨折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一般这种骨折是因外界直接或间接暴力而导致[15]。股骨骨折的患者骨折部位一般会出现剧烈的疼痛和肿胀,严重情况下会出现畸形。骨折发生后患者会伴随严重的局部血肿,甚至会出现皮肤剥脱和开放性出血[16]。手术是治疗股骨骨折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因为出血量较多,再加上患者手术过程中机体需要长时间显露,这很容易导致患者形成低体温等情况,影响术后的凝血功能[17]。

本文主要研究将手术室保温护理应用在股骨骨折患者中,分析对患者术后凝血功能和低体温的影响。本文结果得出:①观察组(2例,5.71%)的低体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1例,3.14%。②两组患者术前平均体温之间没有明显差异,术中平均体温比对照组更高,术后30 min平均体温明显高于对照组。③术前,两组患者在凝血功能指标(APTT、PT、TT、Fbg)方面均没有明显的差异,观察组术后的凝血功能明显比对照组更好。④观察组(34例,占97.14%)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28例,占80.00%)患者更高。由此能够证明,为患者进行手术室保温护理,患者术后具有良好的凝血功能,并降低了术后低体温事件的发生率。这主要因为本文所应用的手术室保温护理可以在手术室维持患者的体温恒定,这种护理方法能够全方位的对患者进行保温处理,维持手术室恒定的外界环境,这样就能使环境作用于机体,不至于使患者体温下降过多[18]。此外在进行手术时为患者应用保温毯,这能够循序渐进的保证患者机体具有足够的热量供应[19]。而且在进行护理中都有患者输注到体内的液体均进行预加热处理,冲洗液也进行加热,多种方法联合应用可以有效的避免患者出现热量过多的流失,对维持体温的恒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

综上所述,经过手术室保温护理对股骨骨折患者进行干预可有效降低术后低体温事件的发生率,维持稳定的体温和良好的凝血功能,可提升患者对护理的认可和满意程度。

猜你喜欢
股骨体温保温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门窗是外围护保温中的难点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能“保温”的雪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保温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