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披科学外衣的谣言更可怕

2023-03-31 08:50张宇
北方人(B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体液航天员谣言

张宇

提起谣言,许多人会联想到那些捕风捉影的内容,比如每逢本命年,无论男女老幼都要身穿红内衣、脚着红绒袜,否则一整年诸事都会不顺。其实,生活中还有一部分披着科学“外衣”的谣言更易蛊惑人心,危害性也更大。这类谣言大多是抓住了公众对新科技或者身边事物的浓厚兴趣,通过歪曲事实、恶意编造和嫁接等方式,以达到混淆视听、快速传播的目的。以下就列举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供大家参考。

案例1:航天员到了太空之后,在无重力的作用下都会变成“胖子”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號”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器执行太空任务的又一重大突破。随着航天员驻留“天和”核心舱时间的延长,有人就发现,电视画面里的航天员的脸庞明显变得圆润。对此,有网友提问:是不是因为伙食太好,再加上太空环境又很无聊,航天员管不住嘴,光吃不动就变胖了?

真相解读:

先来回答一下网友的提问。首先,宇航员管不住嘴当然不是事实。航天食物虽好,但航天员也不会多吃。航天食品共有127种,包括主食、副食、饮料、调味品等,其中,副食有畜禽肉和蔬菜,富含营养,口味也可以通过调味品来调节。这些食物无论是从种类、数量还是营养学方面来说,都是为了满足航天员在太空中工作和生活的需要配备的。但因为太空中的失重环境会导致人体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味觉失调,食欲不佳,进食量减少,实际摄入的热量往往要比推荐值少20%。宇航员因摄入热量过多导致肥胖的说法是不成立的。

其次,航天员运动量太少的说法也是站不住脚的。在失重状态下的运动看上去容易,但研究结果表明,航天员在太空中工作时消耗的体力,与在地面上的消耗相当。而且,我们正常人一年的骨丢失量在0.5%~1%,而航天员一个月就会丢失1%~3%。同时,失重使人体肌肉萎缩,骨软肌瘦会导致体重下降。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航天员看起来胖了呢?其实,那只是一种生理性变化造成的肿胀,并不真的是实打实的“肉”。人体的血液、体液分布都是与地球上的重力环境相适应的,到了太空失重环境下,体内的血液和体液分布会发生变化。航天员搭乘火箭升空和进入太空时,会发生全身血液的再分布。在火箭点火升空的那一瞬间,航天员就会体验到非同寻常的超重感觉。在这个过程中,人体的血液和体液会往下肢转移。而实现船箭分离以后,航天员则会体验到从超重到失重的过程,全身血液会一下子涌向头部。这不仅会让人体出现强烈的不适感,而且也会让航天员的头面部看起来比较胖。而当人体处于一种失重的状态,首先发生改变的就是毛细血管中流体静压下降,进而造成面部浮肿,产生头面肿胀的感觉。如果头部血液聚集过多,有时还会导致航天员嗅觉和味觉发生变化,甚至出现头疼、血压异常等状况。但是,只要提前准备有预案,就不会出现特别严重的情况。

因此,航天员的脸变圆润了,并不是因为发胖,而是在失重条件下,体液和血液重新分布造成的局部浮肿。

案例2:熬夜会增加罹患肝癌的概率

最近,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肝脏是体内负责解毒和分解代谢有害物质的重要器官。白天,肝脏在一刻不停地工作,到了夜晚则是肝脏修复的时间。如果经常熬夜,肝脏就得不到充分的休息,不仅有毒有害的物质会不断地破坏肝脏细胞,而且肝脏细胞受损后,由于得不到充分的时间自我修复就会发生纤维化,甚至是癌变。这种说法是真的吗?

真相解读:

当然不是。目前,造成肝癌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是可能诱发肝癌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肝炎病毒感染、吸烟、酗酒、肥胖、肝硬化、基因突变、遗传性代谢病和Ⅱ型糖尿病等。但要注意的是,具有一个或多个风险因素,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得癌症。接种乙肝疫苗、定期体检、治疗基础疾病、戒烟戒酒、保持健康体重、远离致癌毒物等,都是已知的降低肝癌风险的方法。

也就是说,在这些可能造成肝癌的因素中,其实并不包括熬夜。肝脏细胞在任何时间都会一边工作一边自我修复,实际上并不存在白天工作、晚上修复的情况。但是,熬夜虽然不是已知的直接导致肝癌的原因,但熬夜会使人体抵抗力下降,是众多基础疾病的诱因之一。因此,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非常重要,应尽量避免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吸烟、酗酒等具有高致病风险的不良嗜好。

(摘自2022年4期《科学24小时》)

猜你喜欢
体液航天员谣言
写给航天员的一封信
春节前写给航天员的一封信
中国使馆驳斥荒谬谣言
我要当航天员
来吧,少年航天员
川木香煨制前后主要药效成分在体外生物体液中稳定性
当谣言不攻自破之时
谣言
小儿支原体肺炎体液免疫功能与hs-CRP检验的临床意义
维药艾菲提蒙汤治疗异常体液型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