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的内涵解读

2023-03-31 17:28张慧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 2023年11期
关键词:冯至菌子观照

张慧

冯至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不仅精通德文,而且在诗歌和散文的创作上有着极高的造诣。《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是冯至创作的一篇散文。在这篇作品当中,作者通过观照客观事物,思考人生的真谛,反思人类的历史,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以及对自由的向往之情。冯至笔下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带着浓厚的个性化色彩。这使得整篇作品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充分展现了作者的文学学养,以及他对自然、人生、历史的独特认知。下面,笔者就解读一下《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的内涵。

一、对自然的观照

作者虽然以“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为题,开篇处却是从自然环境写起的:“在人口稀少的地带,我们走入任何一座森林,或是一片草原,总觉得他们在洪荒时代大半就是这样……其中可能发生的事迹,不外乎空中的风雨,草里的虫蛇,林中出没的走兽和树间的鸣鸟。”作者并没有将自己的目光局限于一处一地,而是从宏观的角度着眼,描写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当人类世界发生所谓的“巨变”时,那些人迹罕至之地却始终一如往常。千百年来,任凭斗转星移,沧海桑田,这些地方几乎没有丝毫改变,“默默地对着永恒”。作者在观照自然的同时,将其与人类历史进行对比。当人类历史在不断“演变”时,自然界却似乎根本没有参与这场“喧嚣”,而是显得格外静默。自然的“永恒”与人类历史的“多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面对“永恒”的自然,人类的历史无论如何辉煌,都如同一场幻梦。或许多年以后,如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早已没有任何影踪,但自然界中的一切却仍然存在着。那么,人类以及人类的历史又有什么意义呢?

作者将自己的目光放得非常长远,采用对比的手法表达自己的观点。他看到了自然的“不变”,也看到了历史的“演变”。作为人类当中的一员,他对自己所看到的一切感到无比惊奇,因此由衷地发出疑问,并以积极的态度开始探寻“答案”。这答案隐藏在天地之间,就如同被迷雾遮挡住的星辰。唯有充满智慧的双眸才能看到它的踪迹。这也是作品能够打动人的原因之一。

二、对人生的思考

“我们走入山谷,沿着小溪,走两三里到了水源,转上山坡,便是我们居住的地方……因为我想,这条石路一定有一个时期宛宛转转地一直伸入谷口,在谷内溪水的两旁,现在只有树木的地带,曾经有过房屋,只有草的山坡上,曾经有过田园”,在观照自然的同时,作者开始思考人生。只是这“人生”不仅是作者自己的,也是他人的。广袤的大自然孕育了无数的生命,人类只是其中之一。不同的人生活在不同的时空之中,但是在缘分的牵引之下,人们会在某一时刻以特殊的方式相遇。“我们脚下走的路”并不是“我们的脚”一点点踏出来的,而是前人留下的。面对一片“人迹罕至”的山林,人们需要付出辛劳,一点点地开辟,如此才有了后来的“路”。当后来人从这条“路”上走过,所看到的不仅是道路两旁的风景,还有前人的“人生”。通过一条简陋的小路,“前人”与“今人”在某一个时空的交叉点上相逢了。这感觉无疑是奇妙的。作者认为,或许现在的“我们”自以为走的是一条“新路”,但实际上这条“路”早已存在,只是被杂草遮掩了踪迹。抬眼望去,辽阔的原野上处处都有前人留下的“痕迹”,可能是一条断断续续的小路,可能是一片荒芜的建筑,甚至是倒塌的废墟,但是当“我们”认真思考,用心寻觅,就不难找到这些“蛛丝马迹”,进而回溯“前人”的“人生”,发现许多已经被岁月掩埋的真相。作者凭借敏锐的目光,捕捉到自然界当中的种种痕迹,一点点地还原了曾经存在于某一时空当中的那一座“山村”。它曾经真实地存在过,承载了无数人的人生,最终又被岁月掩埋。而曾经的过往也最终成为一幕幕褪色的影像,不再被任何人提起。

或许,世间的许多人都是这样,匆匆地降临人间,经过一番风雨之后又悄然离去。他们的一生是那样匆匆,即使能留下一些痕迹,最终也会被荏苒的时光湮灭。诗人以理性的目光看待一切,无悲无喜,平静从容,对人生展开了深入的思考。

三、对历史的回顾

在描写自然风光、思考人生真谛的同时,作者还对与山村有关的历史进行了回顾。“过了许久,我才知道,这里实际上有过村落……若有,就是使我们想到有些地方曾经和人发生过关系,都隐藏着一小段兴衰的历史吧”,七十年前,如今的荒野之中曾经有那么一个小小的山村。但是,由于某种原因,这座山村消失了,只留下几处断垣残壁。与山村有关的人已经不复存在。没有人知道,这座“曾经存在”现在却“已然消失”的村庄,经历过什么样的风雨,有过一番怎样的过往。如今,人们所能看到的只是一片荒凉的山谷以及一条模糊的小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无论是繁华的通都大邑还是偏僻的村镇,都会因时光的流逝而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时光是那样无情,能够轻易抹去许多曾经存在的事物,留给后人的不过是一点点的残痕,甚至是几个遥远的名字。正因为如此,历史才会显得如此沧桑,总是给人一种神秘感:那曾经有过的一切,是否真的存在过?又是因何而消失的?随着时光的流逝,没有人再能恢复历史的真实面貌,人们所能做的只是试图通过眼前看到的,还原曾经的“真相”。而这不过是聊胜于无罢了。因为逝去的一切终究是逝去了,再也不会回来。

在寻常人看来,我们身处的世界是纷繁复杂的……喧闹的都市、寂静的山村、深邃的夜空、浩瀚的大海,即使穷尽一生,也难以窥破其中的奥妙。而在拥有大智慧的人看来,世间的事物虽多,但不同事物之间仍然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无形无影却又无处不在。“山丘的顶上,坐着一个村女,她聚精会神地在那里缝什么,一任她的羊在远远近近的山坡上吃草,四面是山,四面是树,她从不抬起头来张望一下,陪伴着她的是一丛一丛的鼠曲从杂草中露出头来……后来一个横来的运命使它骤然死去,不留下一些夸耀后人的事迹”,作者认为,在无垠的宇宙之中,一个人就如同一粒尘沙,是那样渺小。如果一个人在心中装盛了太多的事物,心灵就会变得繁杂,从而失去最初的纯净。同坐在山丘上的村女用自己的方式展现着自己的生命,构筑出一方独特的景观,经由作者的加工,成为一幅“永恒”的画卷。作者从眼前的“村女”,再一次联想起“曾经存在的山村”。他认为,也许在某一个时空当中,那座山村一直静静地存在着,就如同村女一般。作者由眼前的景象回顾村庄的历史,使文章的意蕴变得更加丰厚了。作者在不同的时空中穿梭,寻觅“历史的真相”,分析其中的因果,达到启人深思的目的。

四、对生活的热爱

对任何一个人而言,自从来到世间的那一刻,“生活”便随之开始。出生的地点不同,接触的人物不同,人们过的生活也有所不同,获得的体验和感受也会不同。作者在观照自然、思考人生、回顾历史的同时,对山村一带人们的生活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我们望着对面的山上,人人踏着潮湿,在草丛里,树根处,低头寻找新鲜的菌子……这些彩菌,不知点缀过多少民族童话,它们一定也滋养过那山村里的人们的身体和儿童的幻想吧。”茂盛的山林里长着各色的植物。只要用心发现,辛勤付出,人们就会有收获。春日雨后,生机勃发,人们会进入山林,采摘菌子。山林中的野菌是大自然的馈赠,是人们喜爱的食物。作者带着一颗好奇的心捕捉到这一画面,描绘了一幅独特的“雨后采菌图”。山里的菌子最终会成为美味的食物,滋养那里的每一个人。人们采摘菌子的画面触动了作者的心灵,让他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时光。因此,他笔下的这幅画才显得是那样清新、温馨、形象、生动。正是因为作者拥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所以他才能发现平凡生活中的美,才能捕捉到那一幕幕动人的风景,并通过艺术创作将其变为“永恒”。

作者不仅深爱着自然,深爱着历史,而且深爱着生活。作者借助优美的、富有情感的文字,记录下了自己所看到的一切,借此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为文章增添了一抹温暖的色彩。

總而言之,冯至拥有极高的艺术天赋和文学素养,他创作的这篇山水散文短小精悍,展现了其对自然、人生、历史、生活的思考,极具哲思之美。

猜你喜欢
冯至菌子观照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一本书的支持
静静的菌子世界
《堂吉诃德》整本书阅读导读课实录——对一部名著的多元观照
小菌子撑开大产业
迪氏迷孔菌子实体化学成分的研究
从“乡思”的“乡”说开去
——冯至《蛇》的一种读法
二年残孔菌子实体化学成分的研究
冯至盛名之下贵自知
创作札记:在日常生活的观照中采撷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