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负新使命踏上新征程

2023-04-03 10:03王海燕
上海人大月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人大代表养老发展

王海燕

3  月5日至3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围绕政府工作报告,上海团代表积极审议、献计献策。代表们认为,这是一次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大会,也是一次凝聚人心、提神鼓劲的大会。

肩负新使命,踏上新征程。代表们表示,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顽强拼搏、团结奋斗,继续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上海新篇章。

高质量发展: 立足自身,加快科技自立自强

制造业何以向高端化方向跃升?作为一个人口众多和超大市场规模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在迈向现代化的征程中必然要承受其他国家不曾遇到的各种压力和严峻挑战。代表们认为,唯有立足自身,在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方能破局。

“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先进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创新部部长张帆说,进入新时代,传统制造业要加快向先进制造业转型,更加强调质量和效益。在他看来,建设智能化的绿色工厂是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产品质效提升的核心推动力,也是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临港新片区正在推进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等重大功能性平台加快落地,在跨境业务外币收付、汇兑和资金流动等方面需要中央给予更大力度政策支持,支持新片区实行更大程度压力测试。”全国人大代表、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副书记袁国华提出,在跨境金融、离岸贸易等重点领域的开放上,临港新片区在资金进出、外汇管理等方面对比国际公认竞争力较强的自贸区仍有一定差距,“希望国家层面明确牵头部门,高位推动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等重大功能性平台在临港新片区尽快落地”。

“集成电路其实是一个资金密集型产业,一条生产线少则两三百个亿,多则五六百个亿。这么大规模的资金,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筹措,难度不小。”全国人大代表、华虹(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素心说,在集成电路制造领域,整个资金筹措和发展的路径规范方面,需要更高层面给予更多指导、研究和推动。

“政府投资毕竟是有限的,可以通过市场化方式来解题。”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富申评估咨询集团董事长樊芸建议,目前全面实行注册制改革已启动,可以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引入更多社会资金来解决政府资金投入不足问题,也能体现高科技企业的技术增值效应和应有的投资回报。

“外资外贸在当前经济发展阶段仍扮演着分量十足的角色。”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权衡认为,促进外资外贸发展,需要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和营商环境。

法治化、国际化的市场规则不仅能推动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发展、更好吸引外资;还能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让外资更顺畅地赋能国内企业。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建议,通过股票市场互联互通机制的持续优化、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稳步推进、跨境资产配置工具箱的不断丰富,加快吸引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入市。“更多更优资本、人才和技术的流动,能帮助国内企业有效降低融资成本、提升风险抵御能力和公司治理水平。”

科技创新: 基础研究是“源动力”

“从全球科技发展的历史和规律来看,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基础研究是基石;建设创新型国家,基础研究是‘源动力‘元实力。”全国人大代表,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金力说,对基础研究来说,提出好问题是关键。培养顶尖人才,是要让他们具备提出新问题、好问题的能力。金力表示,要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引导、激励和保障科研人员:有“从1看到0”的慧眼雄心,敢于立足科学的无尽前沿,善于在无人区、交叉点静心“种好自己的树”,而不是光摘“别人树上剩下的果子”。另一方面,也要有“从0看到10”的远见卓识,善于把科技前沿与重大需求前景结合起来,善于从应用攻关中溯源真正的科学问题,统筹基础原理突破和技術路线选择去解决关键技术问题。

在全国人大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丁奎岭看来,当前全球激烈的科技竞争背后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持续筑牢“两个基础”。一个是“基础研究”,一个是“基础人才”,以“人才基础”筑“基础研究”。他认为,我们在汇聚人才涓流的同时,也要注重“筑池挖井”。对于大学来说,优秀博士后是人才的“蓄水池”,是基础研究的“上层基础”。要加大对优秀博士后的支持力度,“扶上马、送一程”,为他们到国内外最顶尖大学或研究机构深造创造机会。

“一个国家是否称得上教育强国,关键要看自主培养的人才能否支撑国家参与世界最前沿、最先进的科技竞争和产业竞争。”全国人大代表、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认为,在面上,需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高学历人才”数量并不紧缺,关键在结构和质量。为此,需要构建基于行业岗位需求进行科学预测的人才培养结构动态调整机制,深化产教融合和产学研协同育人,把参与高水平科研训练作为培养创新人才重要环节,把参与行业一线生产实践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必备条件,促使人才质量提升、供需匹配。在点上,需要造就一批拔尖创新人才。世界科技竞争越来越取决于“塔尖”上少数拔尖创新人才,这需要我们在守牢教育公平底线基础上关注两端。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印杰说,我们国家已经拥有规模庞大的工程硕士、博士群体,这些人是未来科技创新、企业创新、解决“卡脖子”问题的主力军。但是,高校现行的培养模式不太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要,对学生的成长成才造成了一定影响。有必要改变现行的培养模式,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大学要和高科技企业一起培养学生。他建议明确工程硕士、博士的培养目标,不能单纯以发表论文作为学生的考核依据,机器图纸、国际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等创新成果都可作为毕业考核标准。“企业不一定需要SCI论文,但肯定会需要这些创新成果。”

营商环境: 破解隐性壁垒、准入门槛等问题

目前,民营企业反映的准入难、融资难、维权难等共性问题,“玻璃门、旋转门、弹簧门”之类的隐形门槛,“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之类的实际遭遇,以及在市场竞争、要素争取、权益保护等方面遭遇的不公平待遇,都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工商联副主席、威达高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桐宇建议,进一步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破解隐性壁垒、准入门槛等问题,打破行政垄断和市场垄断,拓宽民营资本投资领域。同时还要建立鼓励创新的容错机制,重点对科技创新、新兴领域、新兴产业给予更多的试错机会,为企业生存发展创造更好条件。

“下一步,要在制度、政策、服务等方面加大引导扶持力度,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更优更好的营商环境。”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改委主任顾军说,要进一步深化营商环境基础制度建设,更大力度清除各种隐性壁垒,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领域,强化包容审慎监管,创造更活跃的发展空间,同时还要完善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体系,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及时高效解决企业诉求,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权衡认为,民营企业应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效率和竞争力,全面落实和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应当在促进共同富裕上发挥积极作用,由先富帮助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总书记关于营商环境的讲话温暖着我们每一个民营企业家的心窝,给我们力量、长我们志气、壮我们胆魄。这不仅是稳定民营经济发展的‘镇山石,也是指引民营企业家勇毅前行的‘航标灯。我们将以此为宗旨,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大力量。”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奥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汤亮表示,在新征程上,发展任务会更加艰巨繁重。“我们民营企业要始终保持定力、充满活力、更具动力,积极做大做强民营经济,当好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养老服务: 亟待加强制度供给和法治保障

“‘养老资金池能否保值增值,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全国人大代表汤亮认为,每个老年人手里攥著的“养老钱”是他们的“养老资金池”,建议创新性做好城镇老年人“养老资金池”增值保值的工作,帮助他们更好地盘活这笔压箱底的“救命钱”。

在全国人大代表朱建弟看来,养老服务中,医疗服务是重要一环,但在推进“医养结合”的过程中,以全科医生为主的家庭医生难以满足老年人多层次个性化医疗服务需求。“我们应该依托和整合现有资源,完善老年医学和医护的人才培养机制,让更多家庭医生成为老年人健康的‘守门人。”他认为,优化养老服务不能没有市场力量的参与,要鼓励企业参与养老服务产业,让市场充分发展起来,通过税收调节,加大对养老设施改造、养老床位的补贴力度,激发市场参与的积极性,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的系统配套整合,降低优质养老服务成本。

“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一些疾病的患病人数也会随之增长。”全国人大代表、太平洋医疗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燕芳说,“这就要求我们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健康支持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她建议,从以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允许企业使用补充医疗保险资金购买商业健康保险及服务,加快构筑养老保险的第二、第三支柱。对于最近出台的个人养老金制度,周燕芳认为,可以在税收上给予更大力度优惠,撬动社会公众的购买力。

上海代表团提出议案认为,面对庞大规模的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在养老服务的政策环境优化、设施机构建设、服务规范、扶持保障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亟待加强制度供给和法治保障,建议全国人大制定养老服务法,对基本养老服务、服务协调发展、养老服务机构、服务规范、养老服务人员、设施规划与建设、保障与促进、监督管理等方面进行规范。

长三角一体化: 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共享

“长三角一体化”已第五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沪苏浙皖三省一市以占全国1/26面积的土地、约1/6的人口,创造出了全国1/4的经济总量,拥有中国最庞大的城市群。通过这些年的探索与实践,长三角一体化的内涵与外延日益丰富。

有代表提到,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一环,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是社会温度的体现,但囿于体制机制原因,恐怕也是一体化中的难点。这需要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过程中,把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化摆到更重要位置。

数据显示,全国每三辆新能源车就有一辆产自长三角。全国人大代表、零束科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懿艳提出,上海要在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形成过程中重点布局智能网联新赛道,加快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她说,智能网联车产业链长,不仅能带动钢铁、石化、橡胶等传统产业,还能带动芯片、电化学、软件等新兴产业。而且,智能网联车集交通、通讯、社交等于一体,能带动新零售、网络安全、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数字化转型,长三角各地可按各自资源禀赋找到发展机遇。

针对长三角间出现的“数据孤岛”,全国人大代表、威达高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桐宇建议,加快培育一批头部数字企业,发挥头部企业带动溢出效应,并培养更多数字企业做强做大。

乡村振兴: 因地制宜 激发内生动力

如何进一步扎实做好“三农”工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更高质高效实施?代表们认为,关键要回答好“如何看待乡村”“怎样振兴乡村” “谁来振兴乡村”三个问题,不断畅通城乡之间的各类资源要素流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全国人大代表、闵行区浦锦街道芦胜村党总支书记张义民认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突破口,既有利于缓解城市土地紧缺,也是推动产业发展、盘活农村资源要素的关键。“建议因地制宜扩大集体建设用地入市范围,注重整合碎片化农村宅基地入市,引导产业合理布局、优化乡村建设,同时加强对集体收益使用的监督管理,防止占用、挪用等侵害集体和农民利益的行为,探索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长效机制。”

乡村振兴,并不是简单的“涂脂抹粉”,不是造几栋花园洋房、修几条乡间水泥路就能大功告成,而是有着更深刻的内涵和要求。不少代表认为,乡村振兴的目的并不是传统的、纯粹的“城市化”,不能把乡村简单按照城市标准去规划建设,而要因地制宜、找准特色。“要遵循我国乡村发展的内在规律和特殊性,这样才能使乡村发展有更强竞争力、吸引力。我们要看到并突出乡村固有的文化特色、资源优势和条件禀赋,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向城市靠拢的过程,更不能搞成‘千村一面,抹平差异和特色。”全国人大代表权衡说。

找准特色而非一味模仿,才能让城乡之间要素“有的放矢”精准流动。全国人大代表、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特聘教授黄勇平说,乡村振兴需要好项目,但经常会出现“乡村找不到好项目,企业找不到好基地”的情况,究其原因在于供需对接不畅,城乡之间信息不对称。“建议乡村振兴主管部门搭建智能化信息平台,实现项目供需双方精确匹配,同时对将要落地的项目实施推进小组负责制,并给予乡村振兴落地项目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为企业的研发提供持续性支撑。”

猜你喜欢
人大代表养老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人大代表要常回“家”看看
人大代表选举(三首)
给人大代表履职戴上“紧箍”
让“人大代表之家”在群众中火起来、亮起来
养生不是养老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