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 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

2023-04-05 00:50孙希山山东省阳信县第五实验小学
教育家 2023年1期
关键词:生活化法治道德

孙希山 | 山东省阳信县第五实验小学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道德与法治课程立足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以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道德与法律的基本规范,提升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为主旨,坚持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统一,主题学习与学生生活相结合。所以,在小学阶段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需要注重应用生活化教学方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充分认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对象的特点

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对象是一群年龄在6—12岁之间的学生,要面向这一群体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就需要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

首先,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可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从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来看,如果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但如果采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借助生活中的场景开展教学,会有效增强课堂的吸引力。比如在讲解尊重长辈的知识点时,可以借助帮助父母干家务、遇到长辈主动问好等方式,让小学生形成尊重长辈的意识。通过引入生活场景的方式开展学习,可以让学生体会到道德与法治课堂的魅力,从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运用生活化方法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参与者,教师是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传播者。教师借助生活场景来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可以拉近道德、法治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比如在开展防火教育时,可以引用生活当中的场景来告诉学生玩火后果的严重性,让学生了解玩火可能带来的损失,帮助学生认识到遵守道德和法律的重要性,进而提升学习成效。

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提升教育成效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的重要性。接下来,我们就需要思考在教育实践当中,如何运用这一方法,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第一种方法,创设生活化场景。教师要树立生活化教学的意识,把生活场景引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借助生活中的事物,能够拉近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比如,在讲解四大发明之造纸术时,教师可以引入一个生活场景:西汉时期,有一个大文学家叫东方朔,一次他给汉武帝写了一封信,用了3000多根竹简,由两个武士抬到宫里,皇帝看了整整一个月才把这封信看完。同学们,假如今天用教科书(16开)大小的纸张来写这封信,需要多少张纸呢?这样借助生活场景开展教学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和知识的理解。

第二种方法,重视体验感悟。学生亲身体验是生活化教学最常用、最主要的方法,让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教师可以采取游戏、操作、模拟表演等方式让学生做一做、试一试、演一演,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玩出新花样”课例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体验跳绳的多样玩法,从一个人到多个人进行跳法展示,最后全班体验跳绳操。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学生可以在轻松的游戏氛围中感受到,只要开动脑筋,发挥想象,一根小小的跳绳也可以玩出多种新花样。

第三种方法,进行对比教学。对比法在生活与工作中被广泛应用,在教育领域亦是如此。通过对比的方法,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明辨是非。以讲解遵守交通规则为例,教师在说明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处的同时,也需要讲清楚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坏处。通过好坏案例的鲜明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教材上的知识是对生活的提炼总结,从而理解遵守交通规则的必要性,树立“生命可贵”的意识。

除了上文提到的三种方式之外,我们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实践中,还需要思考更多的方法,提升教育的成效。如果我们认识到了某一种方法的重要性,那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时,就会增强运用这一方法的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进而推动生活化教学方法更好地应用到实践当中,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生活化法治道德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