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理论视域下高职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2023-04-05 02:59金建孟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入党党员

金建孟

学生党员是优秀学生群体的典型代表,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主力军。高职院校重视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提高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是优化学生党员结构和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基于PDCA 理论,构建高职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客观上为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程序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奠定坚实基础。当前高职学生党员发展总体上规范有序,但仍有个别学校存在“四重四轻”等倾向问题,将PDCA 理论应用于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的全过程,构建内外联动、深度融合的立体化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既有理论可行性,又具有现实可操作性。

一、PDCA 理论的内涵与特征

PDCA 理论是管理学中一种著名的管理模型,1930 年最早由美国休哈特博士提出构想,1950 经过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再度挖掘与宣传普及,广泛应用于产品质量改善,又称质量环。其主要内涵是将各项工作质量管理过程按照计划(Plan)、执行(Do)、检验(Check)、处置(Action)等循环流程分割为四个阶段,若流程结果满足雇主要求就将工作过程质量标准化和格式化;若流程结果有不满意则由下一循环再逐渐解决,经过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维持动态化循环态势,进而推动工作质量过程逐步改进、逐步优化、逐步完善。其典型特征有:层层循环,环环相扣;不断前进,不断提高;螺旋式上升,台阶式递进。PDCA 循环理论应用于优化高职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构建,耦合党员发展质量过程的层层递进、螺旋上升的内在发展规律,全面梳理总结PDCA 理论经验教训,避免循规蹈矩、墨守成规,有利于建立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的长效机制。

二、PDCA 理论视域下高职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存在的问题剖析

当前,各高职院校都具有相对完善的党员发展量化考核办法,高职学生党员在政治、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均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但是基于PDCA 理论视角,党员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四重四轻”的典型倾向问题。

(一)入党动机存在“重功利、轻信仰”倾向

高职院校在党员培养教育的计划阶段(Plan),入党动机是推动高职学生主动申请加入党组织的内生动力,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在高职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绝大部分高职学生的入党动机纯正,理想信念坚定,愿意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但仍有个别学生党员存在着重功利、轻信仰等不良倾向,个别学生认为入党能够为自身今后职业发展带来更多机会,个别学生认为入党能够给自己更多的实践交流和锻炼机会,个别学生入党是因为家庭长辈和父母的诉求等。党员培养教育计划阶段(Plan),高职学生入党动机是否纯正,理想信念是否坚定,势必影响学生党员的可持续发展质量。

(二)履行义务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倾向

高职院校在党员培养发展的执行阶段(Do),对高职学生党的理论知识和时事政治教育大多是以参加专题会议、聆听党课、业余党校学习等为主,绝大部分高职学生党员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理解较为透彻,能认真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职业道德实践方面具有主观能动性,具备吃苦耐劳和主动服务的精神,主动履行党员义务,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但是仍有个别高职学生党员参与社会实践较少,参与党员志愿服务和公益实践锻炼的自觉性有所欠缺,此类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的缺失现象,在党员培养发展执行阶段(Do)势必影响高职学生党员发展的整体质量。

(三)作用发挥存在“重个人、轻集体”倾向

高职院校在党员培养发展的检验阶段(Check),发挥表率作用是对学生党员的基本考量,是学生党员应尽的义务与职责,学生党员时刻牢记优良的革命传统,不忘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使命。目前,绝大部分学生党员能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主动投身国家建设事业,时刻关注重大时事政治,参加各类政治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起到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集体荣誉感强,与人友善沟通,团队合作中做到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但是仍有个别高职学生党员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相冲突时,难以摆正自身位置,更看重和追求个人成功,此类重个人、轻集体的倾向,对学生党员发展质量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四)培养发展存在“重数量、轻质量”倾向

高职院校在党员培养发展的处置阶段(Action),绝大部分高职院校能较好处理党员发展数量与质量关系,对学生党员发展数量进行严格管控,将党员发展质量情况作为党建工作目标和党建考核重要指标,严把党员质量关,真正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高职学生党员的整体质量良好。但是仍有个别高职院校由于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的不平衡、不充分等因素影响,党员培养教育处置阶段(Action)相对薄弱,学生党员入口质量关局限于程序规范与政审材料把控,对党员数量的追求胜于对质量的把控,势必影响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和基层党支部的整体形象。

三、PDCA 理论视域下高职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一)严格把关,完善党员发展质量保障机制

计划阶段严格把关,这是前提条件。高职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是一项系统化工程。基于PDCA理论视域,将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流程划分为由抽象到具体的循序渐进过程,党支部应专门制订各阶段的数量发展计划和质量保障方案,建立健全党员发展长效机制,严格把好三道关口。一是团组织推优关。精准推荐一批思想素质好、综合能力强、学习成绩优的入党积极分子,是学生党员发展的第一道关,这道关决定学生党员发展的终极质量,团组织推优不仅衡量学生学业成绩、任职情况、获奖情况等显性表现,还要综合衡量学生思想动态、入党动机、群众基础等隐性表现。二是政治审查关。经过一年的考察和培训,入党积极分子可以经党支部审查和量化考核,确定为发展对象;发展对象在公示时要公开透明,除了发展对象的姓名、出生年月等基本信息外,详细注明平时表现。对发展对象进行全面政治审查,并对其思想素质、平时表现、社会关系、政治历史等情况进行综合测评和全面评价。三是党员发展关。党员发展期间,学生如果达不到党员标准,应暂缓吸收为预备党员。预备党员培养应注重入党前后的培养审查与教育管理,吸收预备党员公示期间,应设立举报信箱、举报电话和举报网站等途径鼓励学生实事求是反馈情况,党支部应当广泛听取党内外群众反馈意见,并以此作为是否接受预备党员的重要依据。

(二)严格执行,完善党员教育管理监控机制

执行阶段程序规范,这是关键环节。严格执行和落实党员发展流程,规范量化考核考察制度,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尽可能避免仅关注党员入党前的综合表现,而忽视入党后的思想状况。一是培养入党积极分子过程中,有计划开设党课,严格落实团组织推优制度和党校培训制度,吸收积极分子参加网上党校学习和实践活动,建立自学小组,分配一定社会工作,入党联系人经常与积极分子进行谈话,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勉励上进,使党永葆生机和活力。二是党员发展对象过程中,定期开展发展对象线上线下培训,定期向党支部汇报思想、工作、学习等情况,确保发展对象组织入党与思想入党的辩证统一。严格落实政审制度,通过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查看电子档案、召开师生座谈会、家庭成员政治调查等方式,内外联动确保党员的纯洁性与先进性。组织委员要定期与发展对象深入交谈,重点了解其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党的理论知识等方面掌握情况。三是接收预备党员过程中,严格落实党员发展答辩制度,对预备党员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考核,广泛运用党内外群众监督反馈机制,严格把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党支部在综合个人表现与全面政治审查基础上,再提交党员大会审议表决是否接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引导其成为一名有理想、有情怀、有担当的合格党员。

(三)严格审查,完善党员发展质量评价机制

检验阶段严格审查,这是承上启下环节。发现和检验工作中不满意之处,以推动下一循环的问题改进与解决。根据党员发展计划对比工作落实情况,对党员发展质量进行反思,及时找出存在不足,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找出原因并提出改善的措施。一是强化定期培训制度。利用网络平台的搭建,借助党员发展微信公众号、QQ 群等新媒体,创新网上党校培训形式和内容,提高培训的实用性和严肃性;以思想表现作为主要依据,强调培训实用性,培训时间地点可因地制宜,强化过程监督,对学生进行定期考核和学业检查,严格纪律管理,无故不参加培训的取消当年发展对象的资格。二是强化综合考察制度。最终评价标准不应是考试成绩,而是要把学员的日常表现纳入考察体系,全面把握学习进度,做好每一阶段记录,如党组织台账记录、考勤情况、宣传报道等,定期召开支委会进行反思,及时纠正错误。严格审核党员发展计划与实际发展状况是否相互一致,自查自纠,自我反省。三是强化党员再教育制度。定期举办网上党校培训班,借助学习强国应用软件,将党员组织学习纳入到再教育体系中,再教育工作落实情况要与计划比对,执行时若出现问题,应找出原因且提出解决方案。建立健全支委会和学生纪检监察小组共同组成的立体式监督检查机制,坚持公正客观廉洁的基本准则,主动接受党员和群众的全方位监督。

(四)严格处置,完善党员发展质量反馈机制

处置阶段巩固成绩,这是核心环节。本阶段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连接过程,是周而复始,永无止境的。一是巩固成绩,总结经验教训。在党员培养发展工作中获得的成功经验,或经历过政治审查后再取得新的成绩应该重新审视,学生党员应不断反思自身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如果该流程推广被确定为有效的方法和措施,那么就应该更加优化与固化,上升为标准化和格式化,并巩固采用。二是突破重点,解决遗留难题。为了使党员发展计划阶段制定的工作目标更符合现实发展的需要,将政治理论学习作为高职学生党员的主要任务,发挥榜样引领作用,积极采纳意见建议,充分调动学生党员的主观能动性,并对该目标方案重新进行审视并及时调整,改进下一个PDCA 循环,不断解决与突破各类重点难点问题。三是处置问题,提升政治修养。在党员发展实践过程中应不断获取新的经验与才能,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做到思想政治教育与实践活动齐头并进,通过将入党动机和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培养合格党员的主要途径,发挥思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党员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党员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励和巩固,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强化政治修养、职业素养、生活涵养、健康培养等“四养融通”,为构建高职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氛围。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入党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憨娃入党
新时代学生党员继续教育质量提升策略探索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