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探究

2023-04-05 04:20王一旭
智库时代 2023年8期
关键词:角度养老互联网+

王一旭

(贵州健康职业学院)

智慧健康养老作为当前养老行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有着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以及发展潜力。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和相关基础设施发展上的不断加快,国家也针对性地从政策和资源角度进行了投入。而这也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健康养老的发展,但考虑到当前我国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的应用现状,由于供不应求、灵活性较差、服务范围涵盖窄等问题,极大地制约了智慧养老服务的推广范围。因此,联系我国发展实际,在未来针对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的开展,就应该充分地将“互联网+”理念应用到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中,从而做到企业之间的有效互动,也能够将社会力量通过“互联网+”的形式参与进来,推动智慧健康养老在模式和内容上面的创新。

一、“互联网+”环境下开展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的意义

从现实需求上看,通过借助发达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作为支撑,开展新型智慧健康养老服务,能够有效满足当前我国面临的广大老年人群体在个人照护以及综合性养老服务上面的需求。而这也是未来我国针对老年服务开展和养老服务工作推进上面的一个重要方向。对此,结合国家实际针对于这一方面,国家也投入了相应的重视,尤其是考虑到老龄化速度的不断加快,国家围绕着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从政策层面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体现[1]。例如早在2013年10月,由国务院牵头印发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就明确地从政府层面首次提出了在健康养老服务定义层面的文件体现;紧接着在2015年7月,国务院再次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在意见中明确的指出,要借助好现有的互联网资源和社会力量,通过社区作为活动开展的基础,搭建起以养老信息服务为最终目的的综合性网络服务平台。借助这一平台,能够有效的为广大用户提供专业的护理、老年看护、日常的健康管理、疾病后康复照料等工作,而这也明确的将居家养老服务的范围做到了体现。最后到2017年2月份,围绕着当前国家发展的实际情况,从养老服务的痛点入手,由工信部、民政部、国家计生委等三大部委联合牵头开展,印发了《智慧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这一计划明确指出,针对于智慧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到2020年,要基本建立起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养老综合服务体系。同时,还要在全国范围之内建立起超过100个智慧健康养老综合示范基地,而在对于行业发展上面也要求围绕着全国范围之内建立起超过100家具有典型的带头引领作用的行业龙头企业,从而为我国在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的开展上面树立企业良好的服务品牌。所以从以上这些角度,结合国家有关政策不难发现,我国围绕着老龄化在老年人口照料以及护理上面充分地考虑到了“互联网+”的优势,通过将“互联网+”融入到智慧健康服务体系之中。能够有效满足我国未来在养老服务行业上面的需求,减轻传统养老模式下额外的养老压力,助力我国的养老产业朝着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

二、现阶段传统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的问题

健康养老服务的价值在于能够有效地为老年人口提供他们在身体、心理、精神层面的支持,保证他们开展良好的自我养老活动。而结合实际来看,传统的健康养老服务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健康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有待提升,究其背后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当前传统的养老服务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在服务的灵活性和服务开展的便捷性上也不够高。考虑到我国人口发展的实际情况,联系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不难发现,近些年来,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持续增长,引发老年人口日常生活过程中对于医疗保障[2]、精神抚慰、居家护理等方面的需求增加。尤其是在老年人口日常健康保障、医疗服务方面的需求也相较其他阶段有着明显的提升。加上由于老年人口在身体机能和免疫力、抵抗力等方面相对较差,导致他们一旦发病在疾病的治愈周期较长,同时很容易出现复发以及多种并发症共同出现的情况。除此以外,相较于其他年龄段的人口出现疾病,老年人口在健康问题上面不仅体现为身体层面,对于他们在精神层面也会有着明显的变化。例如由于年龄结构以及老年人口日常生活习惯的差异,造成部分老年人出现健康疾病时,精神也会出现相应的问题,从而提高这一类老年人在老年痴呆疾病上面的发病率。

其次,是传统的健康养老服务没有做好服务范围的合理分配,造成服务范围过于简单,从而无法满足现有的养老问题。当前社区养老最为重要的基础是借助于社区健康养老服务中心开展的服务活动,而服务的对象是社区范围内的老年群体,服务的内容主要集中在这一类老年群体的日常生理和身体方面。但从实际来看当前老年人在健康服务的需求上,不仅停留于身体和生理层面,还需要从精神以及心理上面做好有效的服务[3],简而言之就是当前的健康养老服务在开展上面应该与时俱进,从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精神等多个角度做好考虑。除了在日常关注老年人的身体状况、疾病发生情况,还应该充分地从老年群体的心理表现、精神需求角度入手,通过有效的记录和日常沟通,加大对于老年人在精神心理上面的沟通。除此以外,还要针对特殊群体做好保障。例如由于当前老年群体中有一部分是由孤寡老人为代表的老年照护群体,这类老人普遍对于精神需求较高,但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对于老年人更需要做好精神方面的满足,这样才能够提升他们在个人心理方面的发育状态,从而在兼顾传统生理和身体层面的考虑之外,体现出对于他们在心理和精神上面的考虑,弥补传统养老的缺陷。

最后,现有的传统健康养老服务普遍质量不高,在整个服务体系和管理机制上面也缺乏有效的完善。对于这一点从流程上看,现有的养老服务体系主要是借助于养老服务中心作为服务开展的基础,通过养老服务中心向需要照顾的老人做好及时的照顾。而这一过程就需要需要照顾的老年人先向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结合自身情况,提出针对性的服务申请。再由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围绕着老年人的照护需求,安排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服务。最后再由派出去的服务人员做完服务之后进行服务记录。这种服务模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当前养老服务的需求,但由于流程上缺乏有效的服务反馈和质量评价,造成养老服务的质量难以通过具体的形式体现出来,同时在医护人员的服务评价体现上面也缺乏有效的支持。

除此以外,对于健康服务工作开展的广大工作者来说还要做好自身的提升,这也是解决当前健康服务质量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由于健康养老服务工作不同于其他的健康服务工作,其不仅需要工作者具备良好的医疗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从心理健康、营养配置等方面做好知识的储备,从而完善整个知识体系。同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还应该定时定期地为专业养老服务工作开展的医护人员提供培训,组织他们做好日常学习。而在日常工作中,也应该做好及时的针对性考核,通过这样的手段才能够解决当前健康服务质量不高,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的问题。

三、“互联网+”环境下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的策略

(一)体系初始建设角度

首先是应该做好服务体系的构建,考虑到互联网+智慧健康养老服务模式,是建立在良好的数据系统之上的。这一数据系统涵盖了养老数据系统、健康服务系统、应用操作系统三大部分,而将互联网+健康养老服务系统构建[4],就是要将这三大部分做好设计完善,从而开展后续的运行。其中对于基础数据的建立是整个健康养老服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其目的是通过前期针对性的数据库系统建立,把已有的健康养老数据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层面做到有效的整合,从而涵盖到同一个养老服务平台之上,这也是后续养老服务工作开展一个重要参考和支持,所以对于这一技术要充分地应用当前先进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将这些技术发挥其优势,投入到平台建设中。

在此基础之上再着手的建立健康养老服务系统,这一系统主要包括了对于养老服务信息的搜集、完善、日常疾病监管、身体健康情况管理等具体系统研究。通过对于这些系统的建立,能够有效地做好对各类突发情况和养老服务需求的后续满足。

最后就是在前两者的基础之上构建出来的一套专门的养老服务应用操作系统,这一系统主要要体现出简便快捷的方式。但考虑到系统的应用对象,不仅包括相关从业人员,还包括了日常的老年用户,因此要从人性化、智能化的角度做好考虑,确保两者都能受益。

(二)体系运行保障角度

从体系运行保障角度来看,开展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就需要充分地发挥政府的职能,体现政府的职责所在。一方面,从政府角度要加大政策的倾斜,制定行业的相关标准。通过不断完善政策和标准来引入相关法律法规,投入到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中,对此从实际角度上应主要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做到兼顾。硬件方面,政府应该加大对于各地区、各部门在智慧健康方面的投入,加大对于基础设施配套和信息设备的引进,为后续即将配套的智能健康设备做好要素提供。而对于医疗方面的技术设备提供,主要是侧重于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在使用终端上的配套。

软件方面,政府应该针对我国的实际现状结合自身情况,对于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做好长期前瞻规划,在这一规划方程之中就需要从法律、法规、相应标准等具体角度进行明确的划分。同时,还要制定宏观的智慧健康发展纲要,将互联网智慧养老服务品牌建设投入到这一个纲要中[5],并为互联网智慧养老服务奠定一个配套标准。此外,为了满足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的发展时间还需要从当下做好发展规划,通过有效的法律法规来体现国家对于互联网健康养老服务的重视。

最后,还要通过政府税收手段来做到政策的体现,例如借助日常税收减免来配套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的发展。为了做到对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的监督,政府还需要进行专门的评估体系建设,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将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做得更加标准化、科学化。此外,还要在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专项人才角度做好培养引进。

(三)体系构成创新角度

从体系构成创新角度,互联网+环境下开展智慧健康养老服务,更应该全环节、多角度发力,促进整个健康养老与互联网的深化结合。

对此,一方面就要求从企业角度做好互联网健康养老的完美融合,这不仅需要前期建立相关的数据库系统以及开发专业的信息平台,还要着重对于健康养老信息服务平台进行及时的维护和更新。只有这样才能够跟随时代发展,结合老年用户群体以及相关从业者的需求,做好智能终端角度的满足。所以作为广大从事智能健康养老服务的企业,更应该承担自身责任,从社会实际和日常运行角度出发,加大对于智能健康养老服务领域的投入研发。通过不断创新高新科技应用手段,为老年个体用户开发出符合他们需求的智慧健康养老管理平台以及相关系统产品。

同时还需要及时安排专人定期走入用户目标群体之中,通过上门回访以及相关调研报告等形式,不断了解用户痛点。针对于用户痛点,结合产品未来发展方向做好及时的优化,从而提高用户的体验感。此外,从政府角度来说,还需要加大对于相关健康养老服务企业在日常发展上面的配套,可以从政策角度进行专项政策的制定,鼓励有关企业和相关从业人士进行行业调研和创新,在此基础之上,实现对于健康养老产品的最优开发。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能够在当前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做好对于老年人在健康养老需求上面的满足。同时,政府还需要联合辖区老年用户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在企业和用户之间建立沟通的桥梁,挖掘信息技术背景之下健康养老服务的创新点,促进互联网与传统健康养老之间的融合,真正打造出互联网+背景下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体系。

另一方面,在体系构成创新角度上面,还需要加大社会力量的参与,充分明确社会力量对于互联网+健康养老服务的发展优势。

现实而言,健康养老服务从本质角度来看属于社会公共服务的范畴,所以开展互联网+健康养老服务,不能够只发挥政府和企业的力量,还需要将更多的资源引入到互联网+健康养老服务的开展中。社会力量作为日常人们生产生活的一个重要的决定性力量,更应该发挥其自身的优势,投入到互联网+健康养老的发展中来。

例如,借助于广大社会媒体平台,加大对于互联网+健康养老相关概念以及优势和最终目标的宣传,从而在人们心中强化互联网+健康养老服务开展的必要性。对此不同地区要从针对性角度、优势性、相应特点上面进行宣传和报道,让人们能够结合其身边实际情况来联系互联网+健康养老的发展前景。同时为了更好地做好宣传,在互联网+健康养老的宣传上面还应该结合不同人群,针对行业背景、学历高低、社会阅历等,采用不同类型[6],多种多样的宣传手段。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将他们真正地拉入到互联网+健康养老体系的实践中来。例如借助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开展的针对性定向用户宣传,这些平台结合平台自身的用户群体,可以根据年龄喜好以及日常关注的重点等方面做好对于互联网+健康养老内容的差异化推送,保证不同的人群都能够在了解到相关内容之后产生相应的兴趣,让兴趣带动他们进行下一步的了解。

与此同时,还应该通过社会力量在监管角度所特有的先天性优势,来开展互联网+健康养老工作的落实推进。考虑到互联网+健康养老与传统的健康养老模式存在较大差异,而且其在性质上面上属于一种较为新颖的事物,因此在许多方面和内容上都存在较多的缺点不足,这就需要人民群众进行及时的发现。所以为了推动互联网+健康养老事业的落地生根,广大群众就应该投入到日常的落实工作中来,及时发现互联网+健康养老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再结合问题做好反馈。要实现这一目的相关政府部门和,有关企业就需要因地制宜地建立起人民群众能够参与监管的渠道,鼓励他们借助于这些渠道去将自己对于互联网+健康养老的建议做到及时的反馈,从而聚集起各方力量实现互联网+健康养老与我国当前健康养老发展实际结合。真正地将互联网+健康养老融入到我国未来在健康养老事业的发展规划中,有效地满足我国养老发展现状,实现我国健康养老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快,智慧健康养老市场的规模也会越来越大。而“互联网+智慧健康养老”作为一种全新的养老理念,能够有效地满足未来养老需求,推动我国智慧健康养老的发展水平。

猜你喜欢
角度养老互联网+
神奇的角度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角度不同
人啊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