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中的文化学习策略应用研究*

2023-04-05 04:20张晓丹
智库时代 2023年8期
关键词:学习策略语言策略

张晓丹

(沈阳师范大学外语教学部)

一、引言

在新时代的育人背景下,培养大学生以开放的态度和家国情怀,让学生能有效进行跨文化沟通,顺应时代潮流,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当代大学生成为适应新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跨文化高素质人才。为了实现这个教学目标,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了《新一代大学英语》,这套立体化教材,从普通本科高校的英语教学实际和学生学习的整体意愿和兴趣出发,设定较为真实的生活情境,进而最大可能地贴近学生生活。积极构建体现实用性的交流环境和交际场景,选取难度适中、长度适宜的输入材料,设计灵活多样的练习形式,以真实场景与创新设计激发学习积极性,内容要具备丰富性和生动性的原则,进而有效地涵盖校园生活和情感发展等积极的元素,在此基础上衍生出学生的人生规划等话题,又涉及社会发展、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和科技创新等方面来提升学生科学人文素养。[1]选材内容展现多元文化,注重中国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因为《新一代大学英语(提高篇)》涉及许多历史文化知识,本文将选取提高篇中的课文来具体阐述教程课文中的文化学习策略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文化学习策略,运用有效的文化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大学英语学习效率以及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这对于提高文化辨析能力和坚定中国文化自信的思政育人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大学英语语言知识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学习是英语学习的一部分,是要为英语学习服务的。英语文化学习策略的选择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策略对象的选择,即英语文化学习的内容的选择。具体而言,文化学习要和语言知识建立起有机的联系,进而综合的采纳学生学习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文化内容,同时还要结合不同的文化内涵吸纳与交际环境有关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积极地分析和探究语法篇章结构等。针对上述文化学习内容,采用文化学习与语言学习有机结合的学习策略,提升英语语言学习效果。[2]当人们相互之间产生联系时,共同成长从而塑造文化。通常来说,文化既包括语言、传统、艺术、菜肴,也包括人们的想法以及人们和周边事物所产生的联系。语言和文化是相互联系的,对两者的学习绝不能孤立开来。语言是文化的密码,也是文化的源头,人类的进化史可以说就是一部语言进化史。语言与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理解周边文化对学习语言非常重要。不仅如此,语言还构建和改进了学习文化的全新模式,深入地了解文化价值。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语言的发展必须依赖于文化的整体进程,是文化提炼和融合的基石;同时,语言的整体进展又受文化的影响,通过具体的语言体系反映文化发展的综合程度。语言反映着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蕴藏着民族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因此,就要在文化的基础上理解语言,理解语言蕴含的文化现象,以及使用语言人群的政治文化和价值观念。语言是随着文化产生的,同时具有特殊性。在社会形态的存续中可以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播方式,集中体现人类思维方式,进而在语言交流中传播民族文化。[3]文化影响着我们的核心传统和价值观,影响着我们在社会上和他人交流的方式,而语言让交流变得容易。简言之,语言促进了社会间的交流,而文化则包含着整体的价值观形成,在语言交流和沟通的基础上帮助我们建立基本的政治文化,最终学会如何处事,学会语言的沟通和交流。语言和文化之间就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发展状态,不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同时也互为补充、密不可分。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尊重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联系,在教学中融合民族文化,积极地融入思政教育,这是在语言教学中促进意义的升华,发挥其育人功能。《新时代大学英语教程》中就是一种较好的思路引导,不仅包涵了英语语言教学的内容和设计体系,也涉及到文化教学等一系列的重要补充。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做好教学内容的统筹和规划,同时结合文化的引领,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政治信念。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树立牢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从而实现民族自强。

三、大学英语文化学习策略的分类

大学英语教学中,必须注重文化的引导和研究。文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综合文化知识、文化意识的内容学习,促进学生具备基本的文化理念;同时也要在此基础上建立自身的理解能力,综合感知的文化态度和文化品格,最终具备自身的价值观和认知体系,同时在文化的基础上促进思想的融合,建立起跨文化得出交际能力。同时,还要结合民族文化的讲授,促进学生具备坚定的文化自信,进而对中国文化具备民族自豪感和高度的认同感,在了解世界多元文化知识的同时,通过比较、评判、移情等方式积极探究各种文化背后的原因,培养良好的思辨和鉴赏能力,形成正确的文化态度和品格,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另一方面,还要发展和保护好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讲好中国的故事,对外积极传播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树立中国的文化自信,让学生了解文化差异,清楚地认识到文化的共性与个性,进而综合的面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具备生宽容、开放和理解的态度,从而感知文化的变革和发展的融合,培养家国情怀;同时结合不同民族的文化建立必备的国际视野,提高跨文化的认知和交际能力;同时在此基础上建立中国文化的自信力。

语言学习策略的专家对于英语的学习技巧具有科学的简介,通过不同的学习策略分类,建立起差异性的学习计划。O’Malley和Chamot在认知心理学理论基础之上,展开了关于语言学习的全面探究,得出了较为有效的研究结论。将英语的学习策略分为三大类: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交情感策略。[4]元认知策略是从学生基本的理解和领悟能力出发,进而实施科学的计划、评价、监控,最终促进语言体系的构成;认知策略是用于语言学习活动之中的技巧和方法;社交情感策略是帮助语言学习者更好地学习语言,进而在这些学习策略的引领下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Oxford根据策略与语言材料的关系,进一步探究语言学习的内在含义,将策略分为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其中直接策略主要针对于语言材料的积累,包括记忆策略、认知策略和补偿策略等综合的体系;间接策略就是一种语言的生发和技能的提升,包括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等综合的构成体系。[5]Cohen根据使用学习策略的目的,进一步深入整体策略结构的划分,以及综合技能的总结,将其分为学习语言的策略和运用语言的策略。这本身就是一种思想意识的进步,在学习和认知过程中促进语言交流价值的提升,很文化学习意识的进步。我国学者文秋芳进一步结合中国学生学习语言的特点,将策略分为管理策略、语言学习策略及情感策略,进一步阐明了英语教学的方向和实施要素。[6]不同的专家学者对策略的分类各不相同,但是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帮助学生筛选合适的策略来学习语言文化知识。根据专家O'Malley和Chamot的策略分类,文化学习策略就涵盖了文化学习的元认知策略,包括对于文化学习过程中的计划、监控和评价策略;认知策略包括所有与文化学习相关的技巧和方法;文化学习中的社交情感策略就是在了解和学习文化知识过程中所采用的补偿、掩盖、求助、合作等策略。

四、大学英语教程中的文化学习策略研究

新一代大学英语综合教程(提高篇1)第五单元文章1是关于“舌尖上的文化”,本课中不仅仅可以让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有很多与饮食文化相关的知识和内容可以让学生掌握,培养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及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翻译鉴赏能力和爱国情怀及民族自豪感。以提高篇第一册Unit5 A Taste of Culture为例,通过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教学设计,运用文化学习策略掌握本课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文化。通过介绍中国饮食的起源与发展,食品制作过程中的一般技术、科学、艺术等内容,使学生增长知识、开拓视野,回顾中国悠久的饮食历史、民俗以及饮食背后的哲学、美学、养生学等,掌握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及其内涵,通过学习语言,感受中国的优秀饮食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课前:(1)通过U校园平台让学生线上预习本单元词汇;(2)预习并阅读本单元2篇文章;(3)网上查找相关文化背景知识文献资料;此过程中让学生采用元认知策略中的计划、监控策略以及认知策略中的归类策略、记忆策略、检索策略等记忆与饮食文化相关的词汇和背景知识,目的是预习和了解与饮食文化相关的词汇、背景等知识。

课中:(1)通过Viewing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和中国的八大菜系;(2)掌握相关的重点句型和文章结构,构建语言知识;(3)通过向朋友介绍一道家乡菜来输出语言;此过程中让学生运用监控和评价策略,合作策略、交际策略等构建文化和语言的知识,整篇文章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了作者通过中国的饮食学习中国的文化;第二部分是作者爱上了中国饮食背后的哲学;第三部分是结论,饮食可以弥补文化之间的差异增加彼此的理解。目的是掌握与篇章结构相关的文化以及和语境相关的文化交际能力。

课后:(1)了解中国饮食背后的文化现象和餐桌礼仪;(2)小组活动:选出代表来做一个关于中国饮食文化的演讲。此过程中采用合作策略,社交策略,演练策略,移情等情感策略进行巩固和输出与饮食相关的文化知识。目的是探究饮食文化背后的哲学思想,并拓展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思辨能力。

本课学习的重点首先是运用比较策略来学习和饮食文化相关的背景知识。通过中餐的美食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餐的菜肴不仅仅注重味觉的研究,同时也强调审美元素和艺术性,追求色、香、味、形兼具等综合的饮食文化。[7]“民以食为天。”中国百姓的饮食文化可谓是源远流长,对于饮食的各个细节都有独特的讲究。在给学生播放的视频中的主持人逛菜市场、吃火锅,并向观众介绍与食物相关的汉字背后的中国文化。学生可观看视频,学习食物相关的英文表达,领略中国饮食文化的魅力。其次是运用检索策略来掌握中国的饮食文化,以及这一文化历史产生的背后根源,甚至是这一文化体现出来的哲学思想。有巢氏时,原始社会的落后和壁垒,让饮食文化处于一种落后的状态,人们茹毛饮血,不具备饮食文化。燧人氏时就得到了一定的进步,人们学会了钻木取火,从此进入石烹时代。这就是一种文化的进步,改善了中华民族的饮食状况,秦汉时期使食物速熟。商朝末年是药膳最为雏形的时期,也是鲁菜的起源和发展源头,自此这一文化进入了丰富时期。随着汉代中西(西域)饮食文化的交流,促进了食俗的发展;后来的满汉全席则是最高水平。中国饮食的起源与发展融入了天人合一的观念,这些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对各个领域文化的渗透和影响。中国饮食之关键在于五味调和,这正是中国饮食文化背后的阴阳五行的哲学思想。

本课学习中的难点是需要掌握与饮食相关的重点词汇包括:cuisine 烹饪;edible 可食用的。

vegetarian 素食主义者;sea cucumber 海 参;lobster龙虾;famine 饥荒。拓展词汇包括:deep fried dough stick油 条,fish filets in hot chili oil 水煮鱼,mapo tofu麻婆豆腐,four-joy meatballs四喜丸子, rougamo 肉夹馍;Buddha jumping over the wall 佛跳墙,family reunion dinner年夜饭等。其次,了解并会用英语介绍中国的八大菜系。中国每个民族的菜肴各具特色。同时这些地域菜系也是不同文化发展下的产物,受到文化传统、民族风俗的影响。例如中国最有影响力八大菜系,包括鲁、川、粵、闽、苏、浙、湘、徽菜系,都有着自身的特点和文化底蕴,让学生采用记忆策略和演练策略等认知策略来熟练掌握这些词汇和八大菜系正确的英语表达,可以用英语流利地描述和展示,向世界介绍中国的菜系和传统文化。

餐桌礼仪也非常重要,用餐也是重要的社交体验。为此,必须结合文化的引领,掌握某些中式餐饮规则。了解中国餐桌礼仪常识和餐桌礼仪禁忌等知识,使学生在学习本课的语言知识的同时,掌握中国的餐桌礼仪有利于学生在现实生活和交际活动中能做到游刃有余。

教师在本教程八个单元的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经过精心设计,培养学生运用恰当的文化学习策略,既让学生学习了英语语言知识,又掌握了和语言相关的文化知识,使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下乐学、好学,并且积极地宣传和传承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不仅仅熟练地运用语言文化学习策略,而且储备大量的语言文化知识,对于中国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也实现了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

五、结语

中国的文化组成多元而统一即和为贵,这一点在饮食文化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比如江浙的和菜,谐音合财,还有扬州的八宝葫芦鸭,谐音是福禄,还有粤菜中的百年好合等,中国的饮食追求的是色香味俱全,同时赋予其寓意特别吉祥的菜名。因此,在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文化学习策略,多掌握与文化相关的语言知识,在跨文化交际中要开拓国际视野,在品鉴和了解中餐饮食的同时,培养文化思辨能力,秉持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汲取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大学生在跨文化交际学习中要适应新时代,以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为自豪,这也是大学英语课程立德树人的终极目标。

猜你喜欢
学习策略语言策略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语言是刀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我有我语言
Passage Four
基于微博的移动学习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