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作业高效设计探索路径

2023-04-05 05:05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龙潭实验学校车颖颖
天津教育 2023年4期
关键词:趣味性双减教学活动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龙潭实验学校 车颖颖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与推进,“减压减负”成为各学科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目标,英语学科也不例外。然而,“减压减负”并不意味着“降分”。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应当思考如何在“双减”背景下,用最少的课业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带来最大程度的提升。基于此,英语作业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曾经,作业是学生最大的负担;如今,课后作业应当在设计上呈现出“减量增质”的趋势,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优化课堂的教学成果,让学生的核心素养与英语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作业设计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

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小学英语作业设计呈现出“重数量、轻质量”的形式,部分教师认为只要作业留得多,学生成绩就能得到保障。然而,数量庞大的课后作业不应当成为教师与学生的“定心丸”,“题海战术”也不应成为作业设计的主流趋势。基于此,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们应当在作业设计前“扪心自问”——要设计怎样的作业?希望学生通过完成这些作业提高什么样的能力或者掌握哪些知识点?小学英语作业设计一定要遵循目的性原则,只有这样教师才可以围绕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的培养方略进行作业设计,避免布置作业设计出现重复性与刻板性的情况,让每一项作业的设计都助力于师生双方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提高英语学习的综合能力,发挥学习的自主性。

(二)层次性原则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世界上也不会有相同的两个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以及学习习惯各不相同。因此,即使一个班级的学生坐在同样的教室里听完同一个教师上完同样的课,他们的学习效果也是各不相同的。教师不能只让“大部队”统一看齐,而是挖掘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最大的潜力,让他们取得能力范围内最大的进步,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扬长避短,这才是教育的意义。统一且程式化的作业不符合学生的个性需求,有悖于“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基于此,教师应当在作业设置过程中秉持着层次性原则,尊重且包容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推动教育教学个性化发展,让作业设计真正“服务”于不同阶段的不同学生。

(三)趣味性原则

“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观指导教师要在实践过程中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顺应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年龄阶段。小学时期,学生的学习活动呈现出趣味性主导的特点,刻板重复的作业无法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热情,还有可能会影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当作业在学生眼中是一种负担时,学生便会为了完成作业而完成作业,而忽略了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应当查漏补缺、巩固基础,造成了“本末倒置”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作业怎么能发挥真正的效果呢?基于此,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应当顺应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遵循趣味性原则,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完成教学作业。传统教育体系下的应试作业无法培养出创新型人才,也无法推动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在创新型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作业设计的革新应当激发起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进步。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作业高效设计有效策略

(一)明确设计目标,提升作业设计的针对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下,教学活动越发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与提升。小学英语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大方面,即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课后作业是英语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理应围绕英语核心素养的四大方面进行展开设计。教师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思考:想要切实提高学生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需要什么形式的作业?布置的作业对标的是核心素养的哪个方面?教师通过思考这两个问题,明确英语作业的设计目标,提高作业设计的针对性,让学生不再做“无用功”,而是能够通过完成作业切实提高英语学习的综合能力。

以人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1《How tall are you》的教学为例,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能够用英语描述自己的身高、体重、年龄等特点,并且运用形容词的比较级进行比较。当教师完成教学内容后,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进行作业设计。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运用英文互相“采访”,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通过口语的交流与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询问家长,并通过列举表格的形式记录家长以及自己的身高、体重、年龄,并且根据这些数据结合完成一篇课堂演讲,将一家人的身高、体重、年龄与家庭健康状况相结合,通过分析、推理与判断提高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促进思维品质的发展。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运用互联网查找各个国家询问他人身高、体重时的礼貌用语,帮助学生理解并尊重他国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化品格。最后,在完成教学活动后,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作业情况、课堂表现及考核成绩,完成单元总结,进行查漏补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分层作业,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时常针对班级整体布置统一性的课后作业,为了保证涵盖所有的教学内容,作业设计常常出现量大、重复的特点。同时,统一性的作业常常只考虑到了中等水平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作业设计常常无法满足学优生的学习需求,还会让学困生“跟不上”。基于此,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对作业进行分层,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情况进行分层,划分出A、B、C三种类型的学生,并且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作业的设计。

在教学活动中,我将作业分为三个等级,即基础类作业、提高类作业和拔尖类作业。基础类作业涵盖了教学目标与必会内容,提高类作业包含了教学活动中的重点与难点,拔尖类作业则是围绕着教学主题进行的补充与提升。针对学习水平有待提高的C类型学生,我的要求是基础作业认真做,提高类作业尽力做;针对学习水平中等的B类型学生,我的要求是基础类作业必须完成,提高类作业认真做;针对学习水平较高的A 类型学生,我的要求是完成基础类与提高类作业,根据自己的能力与自我要求完成拔尖类作业。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等级设定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学生个人的进步情况以及班级整体的发展水平进行适时调整。这种教学策略有利于激发学生间的良性竞争,营造出“你追我赶”的学习情况。

(三)提高作业设计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繁重的作业负担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题海战术”也培养不出创新型人才。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英语作业的革新不仅是设计策略的创新,更应当是作业内容的创新。在传统的教育体系下,小学英语作业常常以抄写、默写、完成练习册为主要内容,然而这些内容只注重了知识的掌握,却忽略了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基于此,小学英语教师应当进一步提高作业设计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激发学习热情。

在小学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单词、句型与语法的背记是英语学习中的难点,这是因为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在课后作业中,学生所收获的都是“间接经验”,他们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可以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创造精神。例如,在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单元主题,运用所学知识自己当导演,编排英语情境剧。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为课件中的动画配音,并且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编排成童谣歌曲。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发挥了主观能动性,通过思考进行创作与编排,从而对学习内容印象深刻。

在“双减”背景下,英语作业设计的革新是学生减压减负的重要手段,如何在减负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位小学英语教师都应当深入思考的问题。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应遵循目的性、分层性以及趣味性原则,通过明确目标提高学生作业设计的针对性,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分层作业以及提高作业设计的趣味性原则,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与英语综合能力的切实提高。

猜你喜欢
趣味性双减教学活动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趣味性的实践探索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把握民生新闻趣味性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