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骨科四肢骨折患者护理中应用及其对疼痛的影响分析

2023-04-05 08:08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6期
关键词:四肢护理人员骨折

康 倩

(沈阳市第十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44)

四肢骨折是临床医学上极为常见的骨折类型,主要包括上肢骨折及下肢骨折,其临床表现主要为骨折处产生剧烈疼痛感、骨折处出现肿胀、骨折处发生畸形以及四肢活动受限等,这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除此之外,大部分四肢骨折患者还会由于骨折所带来的生理疼痛以及活动受到限制而产生一系列的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长期处于多种不良情绪当中,不仅会直接影响骨折的愈合效果,还会在一定程度上使患者病发一系列的心理疾病[2]。因此,在四肢骨折的治疗过程中,往往需要实施具有针对性护理方式,以此来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从而达到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3]。本文主要分析探讨在骨科四肢骨折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实施心理护理的影响效果以及对疼痛程度的相关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3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进行四肢骨折诊治的患者56例,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8例,男患者21例,女患者7例,平均年龄(41.34±4.08)岁;其中股骨骨折患者11例、肱骨骨折患者7例,骨盆骨折患者10例。观察组28例,男患者19例,女患者9例,平均年龄(40.77±4.13)岁;其中肱骨骨折患者12例,股骨骨折患者9例,盆骨骨折患者7例。根据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显示,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经我院相关检查确诊为四肢骨折的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且都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对研究过程中所用药物无过敏反应的患者。

剔除标准:患者严重肝、肾脏器病变的患者;存在语言沟通障碍、听力障碍、视觉障碍的患者;对本次研究具有抵触心理的患者;伴有严重股骨头坏死的患者;处于妊娠期的女性患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性护理干预措施,其中主要内容包括环境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生活护理以及术后康复护理等。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详细内容如下。

1.2.2.1 心理疏导 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要积极主动的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患者住院期间的一切需求,并多倾听患者的诉说,根据患者的述求以及心理实际情况给予具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工作,尽可能地满足患者住院期间的相关需求。同时,当患者出现心情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时,护理人员可适当播放舒缓的轻音乐,以及主动提起患者感兴趣的话题与之交流,以此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减少患者对自身疾病的关注度和缓解骨折部位的疼痛程度,从而降低患者因疾病疼痛而带来的一切不良情绪。同时医护人员需要及时的给患者进行一些相关专业的心理测评,掌握患者当前的心理潜在负面因素,分析患者可能存在的一些心理不良因素,然后制定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去缓解患者当前的负面情绪。如在得知患者可能存在对于医师、护士不信任的前提状态下,可以在日常交流过程当中,向患者充分介绍医院的医疗实力,同时为患者详细介绍往期我院成功救治的相关案例,以此来鼓励和帮助患者建立起对抗疾病和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定期对患者进行心理专业评估交流,及时修正心理措施,调整其心理辅助的着重点,以此应对不同治疗护理阶段下患者潜在的不同心理问题。同时,医护人员可以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引导患者家属积极参与的护理工作当中。通过患者家属给予患者更深层次的信任与依赖,消除患者在治疗护理过程当中对于家庭带来的愧疚或者后悔。

1.2.2.2 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需要详细为患者介绍有关于四肢骨折的相关知识,其中包括导致骨折的相关原因、四肢骨折的治疗方式、护理干预的具体作用、配合治疗的相关影响、预后和疾病的相关注意事项,以此来提升患者对四肢骨折疾病的知识和治疗方法的认识程度,提高患者对配合治疗的认知程度,从而达到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依从性。在健康教育过程当中,医护人员必须要选择患者能够听懂的相关言语,去进行有效解释。最好的措施是根据患者的学历、年龄以及文化水平去调整健康教育过程当中使用的言语,要保证患者在完全能够听懂以后人员讲解的前提下,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认知纠正。同时在健康教育过程当中,医护人员要保证态度亲切,语言温柔,给予患者最大的人格尊重,不能因为患者对于医疗问题的未知或者错误认知而进行负面情绪的批判,要慢慢的用积极的言论去引导患者重新掌握正确的健康医学知识,进而重视骨折护理与治疗对于其今后的身体康复带来的重要价值,增加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从而更好地接受一系列护理与针对性的治疗。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在进行手术前为患者讲解手术的具体意义以及讲解一切术前注意事项并进行监督,同时还需要告诉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骨折部位的疼痛规律以及特点,让患者有一定的心理准备,避免在手术过程中发生惊慌失措等现象而严重影响手术进程。

1.2.2.3 环境护理 住院期间,护理人员需要保持病房舒适整洁,并在适当时间打开窗户保持室内的通风,以及调整室内温度,使室内温度处于适宜状态,以此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速度。在护理过程当中,一定要保证住院环境周边的安静。对于一些潜在物理的噪声源,护理人员尽可能去沟通交流,避免噪声的发生,对于在病房周围大声喧哗或者大声交谈的家属,医护人员则需要第一时间发现其潜在对患者的噪声影响,进而及时去沟通交流,引导交谈者减小音量或者去到一个开阔的地方,进行后续的交流沟通。同时要在病房以及病区周围张贴一些控制噪声的标准语录。贯彻落实保持病区安静这一基本的标准原则。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需时刻提醒患者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保证每日睡眠充足,以此来加快康复速度。对于部分夜晚难以入眠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在第一时间与患者主治医师进行沟通交流,在充分掌握的患者失眠或者难以入睡的原因情况下进行针对性的有效反馈。对于一些由于疼痛而难以入眠的患者来说,可以在医师的允许下给予一些简单的镇痛药物,从而辅助患者顺利入眠。而对于一些自身因素或者非手术因素而存在失眠的患者,医护人员可以尽早将病房内的灯光调暗,为患者积极营造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同时通过对于病房内温度与湿度的调整,去改善患者的睡眠环境。在白日的护理工作中尽可能的劝解患者,叮嘱家属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避免患者在白日睡眠过多而影响了夜间的睡眠休息。

1.2.2.4 人文关怀 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时刻保持自身的仪容仪态,以此来保持良好的形象,并以恳诚的态度进行相应的护理工作,在进行护理操作时,需要注意动作的轻柔性以及娴熟性,以此来避免因护理干预给患者身心带来的刺激性应激反应。关怀护理需要护理人员充分掌握护理以人为本的工作重点要求,在护理过程当中,保持自身的衣着整洁,妆容干净,在患者面前塑造一个可靠的护理人员形象。在后续沟通交流过程当中,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尊重,认真倾听患者的阐述,及时抓住阐述重点,精准发现当前护理可能潜在的护理问题以及措施的不足之处。在沟通交流过程当中,医护人员需要用亲切、温柔的言语去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灵安抚以及精神的鼓励,让患者有效的保持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去面对骨折后的一系列治疗以及护理措施。

1.2.2.5 放松训练 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自身的实际身体情况以及心理情况,指导患者进行一系列的放松训练,例如以观看录像、播放轻松舒缓的轻音乐来使患者的身心都得到放松。在此情况下,护理人员需要进一步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吸气和吐气训练,另外还需正确指导患者做握拳、放松拳头以及呼气等放松动作,以此来使患者身体各部分都得到全面的放松,进而促进患者快速康复。不仅如此,医护人员可以针对部分四肢骨折的患者给予一定的按摩护理,用适当的力度去按揉患者身体部位,刺激附近穴位,进而保证局部血液循环的加速,避免出现压疮以及肌肉酸痛的不良情况。在按摩过程当中,医护人员需要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调整当前的护按摩力度以及按摩范围,针对患者提出的部分身体不适部位进行有效的按摩护理,同时控制好力度,避免力度过重加重患者的不适情况,也避免力度较轻而影响了按摩的有效程度。同时医护人员可以教患者家属为患者进行简单的按摩护理,提示其按摩护理正确的姿势以及有效的注意事项,充分保证按摩护理的临床效果。

1.2.2.6 心理暗示 由于四肢骨折会给患者带来剧烈的生理疼痛,一部分患者即使在进行了疼痛护理之后仍然无法缓解疼痛程度,需要给予镇痛药物才能达到镇痛效果。但如此一来便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对镇痛药物的依赖性,从而致使患者对镇痛药物的耐受能力大幅度降低或者对镇痛药物产生依赖心理等现象。对于该种情况,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时,就需要采取心理暗示的方式来增强患者对疼痛程度的忍耐能力,例如可以反复告知患者“疼痛只不过是你身体内部神经的一种伤害性感觉,当你战胜该种感觉,便会战胜疼痛战胜自我。同时该种疼痛只是暂时性的,相信你一定能够战胜这种暂时性的疼痛,恢复健康的身体素质。”等,并在通过心理暗示缓解患者的生理疼痛之后,可适当采取相应的肢体康复训练,以此来增加患者的生活能力以及抵抗疼痛的能力。护理人员还可以帮助患者进行未来身体康愈后美好生活的期待,进而唤起患者对于未来生活的热情与希望,从而实现克服当前护理阶段身体疼痛的护理目的。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对护理方式的满意度。②使用我院自制的关节功能评分表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表,采用80分制,分数越高,患者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越好,同时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③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采用10分制,分数越高,疼痛程度越高,同时采用SAS和SDS表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理评分情况,分数越高,患者焦虑程度和抑郁程度越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8.0版本软件对两组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当P<0.05时,两组资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经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对所实施护理方式满意的人数为27例,满意度为96.43%,对照组患者对所实施护理方式满意的人数为22例,满意度为78.57%,由此可见,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关节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住院时间对比 经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关节功能评分为(67.35±5.36)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71.68±6.18)分、住院时间为(19.23±2.81)d;对照组患者的关节功能评分为(61.54±5.04)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65.20±5.38)分、住院时间为(23.39±3.15)d。由此可见,观察组患者关节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VAS)以及心理评分(SAS及SDS)对比 经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为(1.03±0.17)分、SAS评分为(27.63±3.12)分、SDS评分为(29.60±0.58)分;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为(3.10±0.28)分、SAS评分为(37.58±2.99)分、SDS评分为(38.35±2.76)分。由此可见,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SAS评分以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不断发展,人们出行方式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提升了人们因意外交通事故而造成的四肢骨折情况[4]。四肢骨折后,会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都带来一定程度上的不利影响,同时在治疗过程中,会给患者带来极为剧烈的生理疼痛,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极其心理健康[5]。为了有效降低因骨折为患者带来的生理和心理影响,临床医学上往往会在治疗过程中同时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护理人员会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展开一系列的护理干预工作,以此来缓解患者的生理疼痛,从而达到良好治疗效果的目的[6]。但一般的常规性护理往往都是从饮食、缓解、生活以及用药等方面入手展开护理干预工作的,大多时候并不能有效缓解患者心理上的压力和负担,经过大量临床研究发现,在四肢骨折患者护理过程中实施心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患者心理上的压力和负担,进而达到预期的有效治疗效果。

心理护理干预主要是从患者心理方面入手,心理护理的关键是弄清骨折疼痛与术后疼痛的关系及其消极心理产生的原因,为患者展开心理疏导、健康教育以及环境方面的有效护理,有效给予患者心理、身体、精神以及社会方面的护理干预和需求满足,让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能够彻底的放松心情,同时在护理人员的帮助和鼓励下建立起对抗和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此来全面提高四肢骨折的治疗效果[7-11]。

根据上文研究结果显示,在四肢骨折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实施心理护理要比实施常规性护理的护理效果更加显著,心理护理可以改善患者对疼痛的感知并学习分散注意力的方法,患者可以学习如何转移疼痛并消除引起疼痛的因素,能够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焦虑、抑郁以及疼痛程度,并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关节功能能力以及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程度。

综上所述,在四肢骨折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治疗效果,因此,该方法值得被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四肢护理人员骨折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四肢冰凉就是肾虚吗?
跟踪导练(四)
跟踪导练(四)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同时伴有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的成人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一例犬骨盆骨骨折病的诊治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