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水稻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要点研究

2023-04-05 09:33杨广娟黄林
江西农业 2023年4期
关键词:立枯病稻田农药

杨广娟,黄林

(1.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种子管理站,贵州 思南 565100;2.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农业技术推广站,贵州 思南 565100)

优质水稻栽培技术应用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从前期水稻品种筛选开始,到幼苗培育、浇水灌溉、施肥管理等,都加大管理力度,同时还要定期进行病虫害的有效防治,这样才能够保证水稻栽培技术的应用效果,实现优质水稻高产的根本目的。在优质水稻栽培技术应用时,无论是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会导致水稻的质量和产量受到不良影响。本文对水稻栽培技术应用进行分析,科学地防治水稻病虫害,以避免对水稻的质量、产量造成严重威胁。

1 水稻栽培技术应用现状

现阶段我国在水稻栽培方面的技术相对完善,在水稻栽培技术的整体应用方面,对于各个不同区域而言,由于各地气候具有一定的差异,对水稻栽培技术进行选择和利用时要结合各地的具体情况,合理进行应用。水稻栽培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人们解决水稻栽培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应用效果明显,特别是对于环境比较恶劣的地方而言。总之,水稻栽培技术的应用能够为我国水稻产量提供保证。

2 优质水稻栽培技术的应用策略

2.1 水稻品种的选择和利用

在对水稻进行栽培时,为了从根本上保证水稻种子质量能够得到提升,要保证对水稻品种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和利用。在对水稻品种进行选择时,要从当地的实际环境出发,保证水稻能够正常生长发育。首先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实现对水稻品种的合理选择,结合种植经验,对符合要求的水稻品种进行选择和利用,切记不能盲目栽种外来水稻品种,合理控制水稻种植风险。对于具有差异特点的水稻品种而言,要对种植方法进行选择,对种子自身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同时要对其中涉及的限制因素进行深入研究,结合水稻种植地域土地情况以及气候特点等,对水稻品种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1]。对于水稻种植者而言,要对其自身遇到相关问题提高重视,最大限度保证水稻可以增产,保证水稻种植质量的全面有效提升。

2.2 育苗管理

在水稻种植中,水稻育苗可以被看作是幼苗管理中的重点内容。首先,要对水稻品种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幼苗自身具有非常良好的抗病性。其次,开展种子筛选工作,避免坏种掺杂其中,要保证质量达标的种子能够在实践中得到合理利用,要保证种子萌发,也应当尽可能保证种子酶活性的提升[1]。除此之外,可以以拌种或者种子包衣的方式,促使种子自身抗逆性能够得到有效提升。最后,要尽可能避免幼苗遭受严重的病虫害影响,在幼苗管理工作的具体开展中,要将土壤、水分等各方面因素的作用和价值最大化发挥出来,实现对幼苗实时有效控制。针对种子萌发的环境展开针对性的调整和控制,严格按照标准要求作业,保证种子处理效果,从而实现种子萌发质量的全面有效提升。

2.3 水肥管理

水肥管理对于水稻栽培而言具有实质性意义,要将水源灌溉作为出发点,结合水稻的重要阶段,保证水稻在整个生长过程中能够实现水量需求的有效控制[2]。对于水稻灌溉量,可以展开深入探究,针对水稻生长情况展开有针对性的水肥管理。水稻的品种或者生长过程中所处的气候条件,对于水稻灌溉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现阶段要保证施肥工作的全面有序开展,保证水稻对营养物质吸收效果的有效提升。除此之外,尽可能减少水肥对于水稻生长造成的负面影响,在对肥料进行投放时,要将土壤自身肥力作为基础,对水稻展开有针对性的施肥处理。对水稻施加肥料时,通常采用交替轮换使用不同肥料的方式,能够从根本上保证肥料更加容易被土壤吸收。以此为基础,可以保证水稻在后续栽培管理时的效果得到有效提升,对肥料进行利用时,需要结合水稻自身生长状态,保证施肥的有效性和针对性[3]。对于生长速度比较慢的水稻,也可以尽可能多施加肥料,以此来保证水稻自身能够呈现出比较良好的生长状态。

2.4 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涉及的环节比较多,相关工作在具体展开中,难度普遍比较大,应当分为多个阶段,保证田间管理工作在实践中的有效推进。在对田间管理技术进行选择时会出现各种不同类型的问题,田间管理技术在应用时,要结合现实要求,对整个栽种环境进行综合分析,以此来准确合理地选择田间管理技术。在播种时,要对土壤的湿度以及氧气含量等进行有效调节,促使种子在生长中能够对土壤当中的营养物质进行吸收。还需要加强对杂草的重视程度,保证杂草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为了尽可能避免病虫害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对生物、药物防治技术手段进行合理应用,以此规避病虫害发生。在水稻施肥管理中,要结合水稻自身的生长状态,对施肥方案进行科学制定,结合水稻生长需求对其进行适当肥料的施加,这样才能够保证肥料的吸收效果。在后续的灌溉中,要保证通过灌溉和排水使水稻能够有效吸收肥料,在灌溉时,要保证工作人员能够实现对用水量的有效控制。

2.5 水分管理

水稻种植田的水分管理至关重要,必须要对护苗水进行合理管控。在插秧结束之后到返青之前时间段,需要保证水分的充足,以此来达到良好的护苗效果。从水稻开始分蘖时,需要将稻田中的水全部排干,对稻田进行晒干处理,当稻田出现比较狭小的裂缝时,持续日晒5~7天即可。在稻田晒完之后,要对稻田进行放水处理,水位必须要达到之前的高度。在水稻出现抽穗扬花情况时,直接将稻田当中的活水维持在5~7厘米深,灌浆到蜡熟阶段要进行灌溉处理,同时还要保证整个稻田的湿润度。在水稻快要成熟时,需要将稻田中的所有水全部排放出去,如果是洼地,则需要将排水时间适当地提前。如果种植水稻的田地是漏水地,排水的时间适当向后调整。

3 水稻栽培管理中常见的病虫害

3.1 水稻立枯病

水稻种植中比较常见的病虫害类型之一就是水稻立枯病。水稻一旦出现立枯病,会直接导致水稻的秧苗无法实现正常、稳定的生长,整个生长过程会面临非常严重的困境。通常在水稻种植管理中,由于受到环境、生长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立枯病在水稻的秧苗期才会发病。对于秧苗而言,立枯病的主要原因就是秧苗在生长中环境温度达不到要求,温度越低,越容易引起立枯病。特别是在一些经常会受到寒冷空气影响的地区,将会对秧苗的抵抗力造成非常严重的打击,进而引起严重的立枯病。长期处于低温环境下,势必会导致病菌的繁殖速度加快、蔓延范围扩大,出现病菌后,秧苗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腐烂现象。与此同时,秧苗叶心也会逐渐呈现枯黄状态,随着立枯病愈演愈烈,叶片会逐渐呈现出黄褐色,甚至会出现严重的枯萎现象。

3.2 水稻稻飞虱

水稻稻飞虱是水稻种植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虫害,其经常会伴随纹枯病的出现而出现,是水稻病虫害当中非常严重的一种虫害类型。水稻稻飞虱通常情况下会在水稻生长的前期和中期出现,与立枯病进行对比分析时,发现这种病症对水稻造成的危害非常严重,危害持续时间很长。这种病虫害比较常见的类型有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灰飞虱。水稻在出现水稻稻飞虱之后,会直接导致大面积出现根部变黑、叶片枯黄等各种不同类型的问题,严重时水稻还会出现非常严重的干枯现象。一旦病情加重,势必会直接导致水稻出现大面积的倒伏现象,最终直接影响到水稻的质量、产量。

3.3 水稻稻纵卷叶螟

稻纵卷叶螟也是水稻种植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虫害。初孵幼虫取食心叶,心叶上出现针头状小点,随虫龄增大,其将稻叶两边叶缘纵卷成圆筒状,幼虫藏身在内啃食叶肉,仅留白色下表皮。危害严重时,全田虫苞累累,白叶连片,严重影响水稻生长发育,最终也会直接影响到水稻的质量、产量。

4 水稻病虫害的防治策略

4.1 加强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

对于水稻种植而言,如果无法有效防治病虫害,那么势必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对水稻的质量、产量都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威胁和影响。比如,水稻基础生态环境的维护,要想达到良好的维护效果,就必须要对水稻品种自身的抗性进行合理的应用,对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合理的应用。同时还可以借助物理诱杀、天敌防治等各种不同类型的技术手段,实现对病虫害的有效防治。通过这些方式的应用,尽可能减少农药的使用频率,为防治效果提供保证。病虫害种类繁多,各自也具有非常明显不同的特点,所以在对病虫害进行防治时,要结合不同类型病虫害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比如在针对稻飞虱进行防治时,由于这种虫害一般都是在每年的7月会对水稻造成严重的危害,通常其会利用刺吸式的口器直接刺入水稻的叶鞘、叶片当中,对其中的营养成分进行吸收,这种虫害本身具有非常强的隐蔽性特征,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毁灭性、暴发性。因此,针对这种虫害进行防治时,一般在经历风雨后要加强对这种虫害的治理,坚持“狠治主害前代压基数、防治主害代控危害”的防治策略,重点防治白背飞虱和褐飞虱,在水稻生长中后期,对孕穗期百丛虫量1000头以上、穗期百丛虫量1500头以上的稻田施药。防治药剂可选用球孢白僵菌、醚菊酯、三氟苯嘧啶、吡蚜酮、呋虫胺、氟啶虫胺腈、噻虫胺、吡虫啉、烯啶虫胺、噻虫嗪、吡蚜•呋虫胺、阿维•氟啶、阿维•三氟苯等,按照农药标签使用说明书兑水喷雾防治。稻纵卷叶螟在分蘖期百丛水稻虫苞叶150个,孕穗后百丛水稻虫苞叶60个以上时施药防治。可选用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悬浮剂、400亿孢子/克球孢白僵菌水分散粒剂、32000 IU/毫克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10%甲维•茚虫威悬浮剂、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等药剂兑水均匀喷雾。对于各种不同类型的农药进行具体使用时,必须要经常更换农药类型,避免害虫具有抗药性。值得注意的是养鱼稻田应选用苏云金杆菌、短稳杆菌、球孢白僵菌等生物农药,生物农药宜在卵孵化始盛期至低龄幼虫高峰期施用。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使用农药,尤其是养鱼稻田要仔细阅读农药使用说明书,避免使用农药对稻田中养的鱼产生危害。农药用完后,将其包装瓶(袋)清洗3次后交回农药经营店或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站(点)处理。

4.2 病虫害的防治

水稻病虫害一旦暴发,将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影响到整个水稻的质量、产量。因此,必须要结合不同类型的病虫害,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其中生物防治以及物理防治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方法。首先,生物防治方法在具体应用时,主要是利用生物之间存在的天敌关系,实现对虫害的有效控制。对一些生物类型农药的合理应用,可以促使昆虫的信息素直接对雌雄害虫相互之间的交配产生一定干扰,这样不仅可以从根本上降低害虫自身的繁育能力,而且还可以实现对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其次,物理防治方法在应用时,主要是依据部分病虫害对灯光、颜色等比较敏感,所以可以直接利用防虫灯或者是色板对害虫进行诱杀。还可以根据害虫的特点对其进行不同波长激光的选择和利用,这样有利于打乱害虫自身代谢系统,代谢系统紊乱之后就会加剧害虫的死亡。特别是在当前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快速发展的形势下,物理的辐射技术以及化学的不育技术等都在不断地改革、创新和完善,在未来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具有实质性意义。

5 结语

水稻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不仅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而且对农业经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所以为保证水稻的质量、产量得到有效提升,需要对优质水稻栽培技术进行合理利用,同时还要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这样不仅有利于保证水稻的健康稳定生长,而且还可以实现水稻高产的根本目的。

猜你喜欢
立枯病稻田农药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稻田摸鱼记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稻田里的写真
农药二次稀释 防治一步到位
稻田里的稻草人
稻田迷宫
青海云杉的生长习性及叶锈病、立枯病的防治
水稻立枯病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