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定河边的烟云

2023-04-06 03:11
躬耕 2023年2期
关键词:无定河米脂李自成

◇ 许 玮

我最早阅读长篇小说《李自成》,是在大学图书馆里。

当时,我对《李自成》这部小说的知晓,大概仅限于它获得过茅盾文学奖,相信能摘得这一文学桂冠的作品一定值得阅读,而且,我曾经在课本中学过姚雪垠先生创作的其他文学作品:《差半车麦秸》《牛全德与红萝卜》,因为喜欢姚老的文笔,便从图书馆的书架上抽出这部大作的其中两本,坐到了书桌前。

我喜欢历史类长篇小说,因为它兼具文学之美妙和历史之深奥,可当我顺着姚老设定的宏大历史架构,逐字逐句走进明朝末年的时代风云时,才发现这部长篇小说绝不仅仅拥有文学之美妙和历史之深奥,更有对治世为政、心怀苍生的叩问与哲思。姚老以“李自成”这个农民起义军领袖的成长和成败为主线,以这个高大形象的“长卷式”刻画,为扑朔迷离的历史正名。他让热衷于明史的读者拨云见日,知道李自成是明末率众起义、欲推翻一个旧政权的农民军领袖,不但建立了大顺政权,并在鼎盛时期展现了一个军事将领所应该具备的谋略,又在失败后辗转逃亡,最终黯然陨落。在宏阔的历史长河中,书写了明末改朝换代的风云、反思了中国数千年帝制的疾痼,也辅以讴歌人性的忠良,让读者从一幕幕历史大戏中开掘时代的深意。

如果说,之前我在课本中学过的姚老的几个中短篇小说是他的代表作的话,那么,多卷本《李自成》,无疑是他在创作了一系列短、中、长篇小说后,集毕生精力完成的一部旷世之作,毋庸置疑,也是他最具代表性的文学“扛鼎之作”,尽管我当年对姚老的生平并不了解,但沉浸在《李自成》气势如虹、气贯长河的语句中,觉得他以炙热的情怀,写活了李自成这个非凡的农民起义军领袖,以跨越时空的追寻和探究,完成了对这个让后世津津乐道的“草莽英雄”的成功塑造,也在旷日持久的书写中,践行了此生对历史和文学的热爱。这是一个作家借文学重述历史的担当,也是令后辈难以企及的创作高度。

许多年过去了,我时常想起在大学图书馆里阅读《李自成》的难忘时光,而姚老优美的文笔、扎实的写作功底,让我庆幸在那个年龄便阅读了这样一部杰出的文学作品。我记得那时每每为姚老的文采所折服时,便在本子上做摘抄,不管是大段的景物描写,还是细微的心理活动,抑或烽烟突起的战事渲染,他总是有神来之笔,遣词造句恰到好处,既有历史叙事的大气磅礴,又有文学描摹的细致入微。然而,由于这部小说篇幅宏大,我并没有全部读完,但心灵上受到的撞击、情感上产生的共鸣、写作上受到的启发,至今受益匪浅。

带着对三百多年前那场震动华夏大地的农民起义的遐想,我踏上了去往“闯王”故里的长旅——到那个叫“米脂”的地方,一面聆听李自成雄起于西北的浩荡长歌,一面凝视姚老用笔演绎的一幕幕历史大戏。

从晋北到晋南,从晋南到陕南,再从陕南到陕北,我的脑海里不断浮现着这些年阅读《李自成》的难忘记忆,而脚下的黄土地似乎让我更加接近历史的真实。米脂在陕北的榆林,当我离那片神奇的土地还有数百里时,脑海中便萦绕着历史的烽烟、回想着当年战场上的呐喊,也慨叹姚老如何架构起如此宏阔的写作背景,让李自成和他的大顺军似燎原烈火,不但改写了明末的历史,也改写了中国的历史。

姚雪垠先生以他沉着稳重、厚重大气的文笔勾勒出的,是一个顶天立地、有勇有谋、敢爱敢恨、强弱兼具的李自成。让他从一个驿站小卒一步步成长为农民军领袖,又从西北一路狂飙突进,攻下大明的都城北京。这既是李自成本人的盖世谋略,又何尝不是时势造就了他这个英雄。

踏上米脂的土地时,陕北刚刚下过一场透雨,无定河携带着黄沙滚滚向前,不由得让我惊叹,相对缺水的陕北,竟然有这样一条桀骜不驯的河流在黄土地上奔腾。三百多年前,李自成和他的兄弟们在家乡歃血为盟时,无定河一定比今日更加宽广,也更加咆哮。他被从“银川驿”裁撤几乎断了生路后,一定漫步河边思忖自己的将来,也一定对官员们的贪腐和昏庸有过切齿的痛恨。三百多年后,姚老立志创作这部长篇巨著时,想必也在无定河边久久徘徊过吧。他要真正走进历史、真正走进李自成的内心,只有这样,才能感知一个英雄的心跳,也才不负他钟爱的那段风云突起的历史。

从无定河起程,我徒步走进米脂县城,拜谒了“李自成行宫”。

米脂县城比我想象的要繁华,人流熙熙攘攘,“李自成行宫”外的道路两旁,随处可见男人和婆姨摆摊,但对这座三百多年前的建筑群早已司空见惯,对李自成这个同乡也不挂在嘴边了。然而,历史就在那里,凭谁都无法抹去和更改。乡民们骄傲的是,一个吃着谷黍长大的陕北娃子,当年竟振臂一呼,率众揭竿而起,参与了中国历史的变革。

李自成行宫建在盘龙山上——一座并不高峻但逶迤霸气的黄土山,据说是李自成当年为避暑和祭祖时休憩而建,现在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行宫是一组顺山势而走的建筑群,大小殿宇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经过数度修缮,透出当年的巍峨与雄壮。漫步其间,我努力寻找历史的蛛丝马迹,细细体味李自成留在这里的气息,也回想着姚老笔下这个西北硬汉的不凡身世。

苍茫的黄土山梁上,那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似乎并未偃旗息鼓,而是在风中隐隐可以听到当年的鼓角和兵戈声。姚老来过这里吗?面对无垠的黄土高原,他想的是什么?作为文学家,他凭借厚重而扎实的历史功底,反复酝酿、构思、书写,李自成这个三百多年前的古人形象,便鲜活地站立于中国当代的文学长廊中了。

这部小说名为《李自成》,小说倾力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使这部小说不止于一个人的成长与陨落,而是绘就了一个斑斓的人物画廊:崇祯帝的刚愎自用、吴三桂的家仇国恨、高夫人的巾帼之志、众将领的大义凛然……姚老让这些已经有定论的人物从冰冷的史书中走出来,由海量的史料抽丝剥茧、精心绘制,以文学的笔调,为每个人物铸就了各具禀性的血肉,连那些似乎是配角的贩夫走卒、宫女丫鬟,也都是鲜活的、亲切的,不是一笔带过,不是简单复制,更不是凭空捏造和漫无边际虚构,而是有理有据,令读者信服。

这部长卷创作于1957 年,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世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文人担当,一写便是四十余年。

我在米脂县城停留了半日,离别时,真有些不舍。挥别闯王故里,便挥别了一段过去了数百载的悠长历史,但姚老集毕生心血创作的巨著,却早已深入心间。

米脂人忘不了李自成,想必也熟知姚老吧:一个生在中原的作家,用文字为一个西北汉子“立传”,并在字里行间熔铸进自己的人生况味。我想,如果没有历史的大气磅礴,没有李自成在明末掀起的时代狂澜,便不会有这部长篇巨著诞生的“沃壤”,同样,若没有姚老耗尽毕生心力的创作,那历史也仅仅是一段历史,而李自成在三百多年后的“热度”,想必也早已淡化了吧。

这些年,我对李自成农民起义的始末兴趣更加浓烈,便愈发喜欢上了姚雪垠先生创作的这部巨著,也愈发在他架构的文学和历史的“双重世界”里,感叹人世更迭与时代兴亡。米脂城外,无定河畔,李自成如谜一样消失在历史的长河,幸有姚老,使这个曾经的“硬汉”在黄土高原永存。这段情缘,早已超越了小说本身,而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一个辉煌。

猜你喜欢
无定河米脂李自成
米脂的魅力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
李自成的逆袭之路
陕北土地革命的诗意书写
“能吏”的“魄力”
无定河流域洪峰流量的空间变化统计分析
刘亚男作品赏析
无定河流域槐理河95.9.1暴雨洪水调查分析
生态恢复背景下无定河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
李自成余部败亡川鄂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