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广里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经验

2023-04-06 08:30曹立凤王志英龚海平陈春海
吉林中医药 2023年2期
关键词:刺法后遗症中风

曹立凤,王志英,龚海平,陈春海

(1.吉林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诊治中心,长春 130021;2.长春市第六医院,长春 130052;3.长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长春 130117;4.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长春 130021)

中风后遗症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以及高致残率,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1]。许广里教授治疗中风后遗症,方法独到,擅长针刺、手法、运动疗法的综合运用,帮助机体恢复其应有的功能,效果显著。笔者有幸在跟诊学习,现将许广里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经验整理如下。

1 病因病机

中风的发病与风、火、痰、瘀、虚五者密切相关[2]。中医很早就有中风后遗症的描述,如《灵枢·刺节真邪》记载有:“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认为造成半身不遂是因为外邪客于营卫而导致肢体不利。张仲景首次提出“中风”病名,《金匮要略》中记载“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由此可见造成肢体不遂的原因为风邪所致。而元代朱丹溪认为痰瘀是导致中风病的主要病机,如记载有“半身不遂,大率多痰”。然而年老体弱,气血亏损,脑神失养亦是发病的主要原因,故临床中风多以年老者多见。

2 辨证论治

现代医学将中风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每一时期的临床特点不一,过了急性期就是针灸康复治疗的关键时期,康复训练尤为重要,越早介入针刺、手法、运动疗法治疗就越有利于恢复,错过后遗症期则恢复较慢[3]。许广里根据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症状表现进行辨证分类,一般分为言语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中枢性面瘫、二便障碍、智力功能障碍、精神活动障碍等,临床选取太阳、百会、肓俞、水分、气海为主穴,辨证选取配穴,分别行针刺、手法、运动疗法治疗。

2.1 言语功能障碍或失语 临床出现言语功能障碍或失音者主取廉泉,采用齐刺法或扬刺法,垂直捻转行泻法进针1~2 寸,两针间距1 cm,针间距均匀分布,针刺时自觉针下紧滞感为佳,再配以双侧合谷直刺泻法,留针30 min,起针行后枕部拿法、㨰法5~10 min,并根据患者情况给以颈部侧扳法及颈部斜扳复位法。嘱患者配合言语训练,大声朗读患者熟悉的人名、人名相对应的电话号码、简单顺口的诗歌等,不仅能防止声带粘连,也有助于激发患者远期记忆。

2.2 肢体功能障碍 肢体功能障碍属于中风常见的临床表现[4],可表现在中风病的各个时期,临床常表现有肢体麻木、软弱无力、痉挛性偏瘫等,临证取穴注重肢体远端腧穴的选取,针法选取输刺、络刺。1)针刺:患侧上肢选取大椎、颈夹脊(5 对)、合谷、后溪、阳池、八邪、阿是穴;患侧下肢选取梁丘、血海、阴陵泉、阳陵泉、丰隆、三阴交、解溪、太冲、太白、太溪、足临泣;2)手法:弛缓性瘫痪采用拿法,痉挛性瘫痪采用㨰法,由肢体远端逐渐向近端,手法由轻向重;3)运动疗法: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肘关节主动屈伸运动,腕关节、肩关节环转运动;趾间关节、跖趾关节、膝关节屈伸运动;踝关节环转运动。整个动作前期由被动运动向主动运动过度,幅度由小到大,力度由轻到重,频率由慢到快,后期实现系统化、规准化、规范化运动。

2.3 中枢性面瘫 中风后面瘫也是中风较常出现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病灶对侧下部面肌瘫痪,如口角歪斜、鼻唇沟变浅、面肌痉挛抽搐或麻木等。临床取患侧印堂、阳白、鱼腰、四白、迎香、人中、地仓、颊车、承浆,行捻转补法,留针30 min,并给以面部(双)揉法、按法松解,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以颈部侧扳法及颈部斜扳复位法。

2.4 二便异常 若出现二便失禁、便秘的情况,可在辨证的基础上配合天枢(双)、关元、曲骨、横骨(双),采用经刺法,起针后行腹部揉法、拿法。

2.5 其他 若伴有头痛配双侧风池、翳风,行齐刺捻转泻法;复视配患侧阳白、鱼腰、印堂;眩晕反复发作配中脘、风池、翳风;精神智力障碍配四神聪、关元。以上针刺后配合后枕部指按法和指压法。

3 治病求本

中风的病位在脑,临床主要表现肢体功能障碍、言语功能障碍、口眼歪斜、二便障碍及精神智力障碍等,可伴有头痛、眩晕、复视等症[5]。许广里临床针刺选取太阳、百会、肓俞、水分、气海为主穴,起到养神醒脑、培补元气的功效,临床随证配穴治疗[6]。针刺后配合手法及运动疗法训练,上肢与下肢的功能训练应从远端关节逐渐向近端关节运动,由被动运动向主动运动过渡,由不协调向协调发展。理念是信息重新输入的过程,如同婴儿从翻身、坐起、滚爬、最后到行走,都是循序渐进地符合婴幼儿成长发育过程,针刺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功能恢复过程,是婴幼儿成长发育过程的重演,遵循生物的特性进行功能恢复训练,有利于加快肢体功能恢复[7-8]。当肢体连带动作出现时,需进行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的整体连贯训练,如俯卧撑和蹲起运动,充分活动到上肢腕、肘、肩关节以及下肢踝、膝、髋关节,依靠自身重量进行功能训练,能加速肢体气血快速运行以恢复其机体应有功能。

4 病案举例

杨某,男,31 岁,2020 年11 月30 日就诊。主诉:左侧肢体伴言语不利14 d。现病史:患者自述于14 d前在家中抱小孩时,突然自觉左侧肢体无力,继而出现左半身肢体无力逐渐加重,并出现言语不利,伴有轻度头晕。其家人带其就诊于当地医院急诊科,行颅脑CT 平扫,诊断为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经住院治疗9 天后症状有所好转,出院后回家自行康复锻炼。现患者为求进一步治疗,遂来我院针灸科门诊就诊。刻下:左侧肢体活动不利,上肢为甚,言语不利,左上肢外展困难,手指屈伸困难;左下肢外翻,屈伸不利。舌胖大,舌质暗红,苔薄白,脉沉涩无力。既往史:右膝髌骨粉碎性骨折术后史3 年。中医诊断:中风(中经络)。西医诊断:1)不完全性瘫痪;2)脑梗死恢复期。治疗取穴:主穴选取太阳(双)、百会、肓俞(双)、水分、气海。太阳行直针刺,捻转泻法,肓俞、水分、气海取经刺法行提插泻法;患侧上肢取合谷、后溪、腰痛点、阳池、外关、八邪、曲池,曲池取齐刺法,其余采用络刺法;患侧下肢取太白、太冲、太溪、足临泣、昆仑、解溪、足三里,足三里行齐刺法,其余行络刺法。左胫骨前脊外侧肿胀处阿是穴采用多针排刺法;咽喉部取廉泉齐刺法。留针30 min。取针后行上下肢肿胀处推拿、㨰法,后枕部指按法松解10~15 min。运动疗法训练:仰卧位左手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肘关节被动屈伸运动;左下肢趾间关节、跖趾关节、膝关节主动屈伸运动,每组10 个关节。起床下地做俯卧上肢支撑、患侧单腿站立、肩关节外展运动,整个康复训练过程合理安排时间。嘱患者回家后自行言语训练,如大声朗读患者熟悉的人名、相对应的电话号码,简单顺口的诗歌等。以上动作由最开始不利逐渐做到功能到位,动作由不标准向标准过度,速度由缓慢逐渐加快。5 d 为1 个疗程,3 个疗程后患者左侧肢体功能明显恢复。

按:此患者为中风肢体功能障碍及言语不利,临床治疗时注重尽早恢复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应循序渐进。针刺取太阳、百会调神开窍;肓俞、水分、气海补气固本;太冲、太溪为经脉原穴,可补益肝肾精血,强筋健骨;合谷、廉泉能利咽开音;曲池、足三里、胫骨前脊外侧肿胀处阿是穴属阳明经,取穴有“治痿独取阳明”之意;阳池、外关通理三焦之气。针刺时多取关节附近的腧穴以激发经气、通利关节[9]。针刺选穴取头部、腹部与远端肢体的腧穴可以达到标本同治、通经活络的作用。

5 小结

《医易一理》云:“人身能知觉运动,及能记忆古今,应对万物者,无非脑之权也”,指出大脑与运动的相关性。针刺、手法、运动疗法结合主动运动、被动运动,能促进肢体与脑组织血液循环,有利于大脑损伤区域功能的代偿,而运动的过程亦是信息输入的过程,其步骤需遵循人体生物特性。针刺、手法、运动疗法等措施不仅有助于建立肢体关节之间的功能联系,而且有助于大脑释放运动信号以重新掌控身体各个部分,治疗中风的疗效得到了医学界的认可[10]。许广里根据三十余年临床经验提炼出针刺、手法、运动疗法同步进行的思维方法,在治疗时充分注重三者之间的配合运用[11-14],总结出临床行之有效的诊疗步骤,并运用头针与体针相互配合治疗中风[15],以达标本同治的目的,值得推广运用。

猜你喜欢
刺法后遗症中风
“四冲穴”阴中隐阳刺法联合止痫汤治疗癫痫的疗效分析
春天的“后遗症”
疫情背景下基于QQ+超星学习通“刺法灸法学”在线教学体会——以“耳针法”章节为例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你有没有网络消遣的后遗症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脑便后遗症应如何调治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经筋刺法治疗中风偏瘫肢体痉挛状态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