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高校图书馆流通阅览工作提升策略的探析

2023-04-06 13:15宿朝锐
参花(下) 2023年2期
关键词:流通数字图书馆

◎宿朝锐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开展宣传推广工作、助力学科建设、为师生读者提供知识信息资源的重要场所,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和功用。而在高校图书馆的各项日常工作中,流通阅览服务是极为重要的一环。数字时代,线上阅读、电子阅读、大数据搜索等都对高校图书馆的流通阅览工作造成某种程度上的冲击,并由此凸显出高校图书馆在相关工作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促进了图书馆日常流通阅览工作的转变与提升。本文即以此为切入点,探析数字时代高校图书馆在流通阅览工作中凸显的问题,探索发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尝试提出改进策略。

一、数字时代高校图书馆流通阅览工作凸显的问题

数字时代,飞速发展的网络平台、电子数据库等都给高校图书馆的日常流通阅览工作带来了冲击,高校读者热衷于开启线上阅读,而流通资源亦由纸质图书渐次转向电子资源,同时,不少图书馆在日常管理、运营方面凸显出一系列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馆内阅览秩序不顺畅

数字时代背景下,许多高校图书馆在开展日常阅览流通工作时,积极创新,不断做出相应的契合数字时代发展趋势的工作调整。比如,许多高校图书馆引进人脸识别门禁系统、预约占座系统等数字化设备和管理模式。这些创新与拓展性的改变不同程度地维系了一种全新的阅览秩序,但同时也凸显出一些明显的问题。比如,不少引进预约占座系统的高校图书馆,有部分学生在宿舍或餐厅通过手机程序预约占座,却没有及时前来图书馆阅览。或是预约成功后马上离馆去教学楼上课,而这个时间段的长短与如何设限,都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衡量和调整的。而上述情况很可能给其他入馆阅览的读者造成不便,甚至引发相应的抢座纠纷、投诉等问题。这便凸显出当前高校图书馆在引进相应的数字化管理设备设施时存在准备不够、经验不足的问题,甚至在相关问题发生后,也未能及时调整工作方向与细节等,进而影响了馆内的正常阅览秩序。

(二)馆内资源种类不均衡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许多高校图书馆的读者不断改变、转换自己的阅读方式,甚至不少调查研究显示,当前线上阅读成为高校读者,特别是学生读者的主流阅读方式,他们对电子阅读资源的需求也不断提升。由此,也凸显出高校图书馆在流通阅览等方面的相应问题。比如,不少高校读者需要检索、阅览、下载相关资料文献,其高校图书馆却凸显出电子阅读资源匮乏、缺少相关设备设施以及数字资源库的情况,从而无法满足读者检索、浏览与下载的需求,给读者带来极大的不便,更不能助力学校的科研和学科建设工作。这凸显出许多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方面存在资源种类不均衡的情况。

(三)图书馆日常管理及运营存在漏洞

数字时代给高校图书馆的日常管理及运营工作带来了挑战,更凸显出之前管理方面的漏洞或缺失,以及运营环节工作人员职业素养不高等问题。

比如,上文提及的预约占座系统因资源使用不到位等而引发的馆内阅览秩序问题。不少学生因为其他读者利用预约占座系统的相关时限设置问题与馆内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等,导致自己无法正常入座学习而发起投诉。这其实也凸显出图书馆对自身职能定位的模糊。图书馆最基础的职能其实是流通和阅览,而自习更多的是一种延伸功能。况且,高校大都会在教学楼设置教室、自习室、阶梯教室等供学生们自习。而图书馆的阅览区域更多的是为正在馆内借阅图书的读者设置的,因此,并不应成为学生自习的主流区域。这便凸显出图书馆在为新生做“入馆教育”或日常运营时,未能细致地为读者做职能及定位等介绍,甚至也凸显出阅览室相关管理人员未能积极主动为读者做解释,甚至是管理不善等问题。

又如,不少高校图书馆并未成立信息素养宣传推广队伍,甚至,也缺少相关专业的工作人员。这导致学生咨询数字资源、电子阅读等相关问题时,馆内工作人员难以解释清楚,甚至不能帮学生答疑解惑。

二、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

上述问题的出现,也因为许多高校图书馆的日常管理与运营方式存在某种程度上的滞后性,甚至是未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提升,从而导致这些问题继续存在,甚至形成问题累加,工作难度与弊端逐渐突出。出现这些问题的具体原因大致如下。

(一)图书馆主要负责人未能足够重视相关问题

不少调查报告显示,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多数高校图书馆在馆开启图书馆日常工作的新转向。但这样的转向,多数是在新的问题发生之后开始的工作反思与专项提升,而并非是追根溯源,从职能、角色定位及日常管理运营等基础性工作出发加以反思、改进和提升,从而导致,所谓的转向无非是对数字时代陆续发生的新情况的应急式工作调整,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高校图书馆主要负责人以及领导队伍未能全面、细致地考量数字时代的综合性基础工作,也未能及时从基础工作出发做到未雨绸缪,导致高校图书馆在面对数字时代读者不断发展变化的阅读需求时感到措手不及,未能及时调整工作节奏和方式方法,于是便产生了相关问题与弊端。

不少高校图书馆主要负责人未能足够重视相关问题的另一原因是,缺少足够的主观能动性。许多负责人只是主观性地顺应数字时代的发展趋势与潮流,或是听从上级的要求与安排,按时参与一些学习与培训会议,然后引进相应的设备设施,再在馆内召开会议,将相关精神、要求传达给工作人员,由工作人员按部就班地开展工作。但这样的工作方式从某种程度上说,存在一刀切的嫌疑。毕竟,每所学校的现实情况不一样,在此问题上,应做到具体情形具体分析。但不少高校图书馆缺少主观方面的细致考量,甚至也未能从学校及图书馆实际情形出发,制定相应的发展措施及创新策略,只是一味地复制公共模式,从而导致许多问题不断凸显,甚至在数字时代越积越多,进而不能及时满足读者需求。

不少高校图书馆的馆藏电子数字资源非常少,甚至也没有及时引进相关设备,这就导致图书馆的现藏资源不能及时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从而无法让图书馆的职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更无法助力学校的科研发展与学科建设。许多高校图书馆的年度采购计划里,依然是纸质图书占据相当大的比重,未能及时扩充馆藏电子数字信息资源。也有高校已经引进电子阅读系统与相应设备,却未能及时在全校范围内向读者进行推介,甚至在平时的阅读推广工作中,依然以宣传纸质图书、组织线上线下读书会这样的基础性工作为主,这就导致现有馆藏电子数字信息资源未能被学校读者熟知,甚至不少读者都不清楚馆内藏有丰富的电子资源。无法提升资源的利用率,也就无法提升高校图书馆在数字时代的服务质量。

(二)图书馆缺少高素养的工作人员

当前,我国许多图书馆依然以流通阅览为主,甚至连具有信息素养、紧跟时代发展趋势的工作队伍都未能成形,或依然处在探索阶段。不少图书馆的日常工作方向依然以满足读者的基础阅读、阅览、自习需求为主。有的图书馆甚至成为学生自习的大本营,进而淡化了图书馆,尤其是高校图书馆本应肩负的阅读推广、信息资源推广与教育等职责,更无法满足飞速发展的数字时代高校读者的系列需求。

从最基础的原因上讲,是因为许多高校图书馆缺少一支专业素质较高的工作队伍,甚至也缺少相关专业的从业人员。当前,许多图书馆在招聘工作人员时,依然以图书情报专业为主,而未能及时、足量地招聘到电子信息资源等专业的从业人员。换句话说,及至数字时代,不少高校图书馆未能及时成立、打造一支专业素质极强的信息资源管理、推广队伍,从而引发系列后续问题。比如,未能很好地适应数字时代发展趋势,有的工作人员甚至无法流畅解答高校读者提出的相关问题。这也就谈不上信息资源建设,更无法顺畅助力学校的科研发展与学科建设。

此外,许多高校图书馆的从业人员自身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之所以在飞速发展的数字时代背景下,部分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未能得到高校读者的认可,甚至引发投诉,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工作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甚至是道德水平存在些许问题。因此,数字化时代提升高校图书馆从业者的综合素质势在必行。

三、数字时代高校图书馆流通阅览工作的提升策略

数字时代的飞速发展,既对高校图书馆的日常运营造成冲击,同时也促进了图书馆流通阅览工作质量的提升。而高校图书馆只有及时调整工作的角色定位,提升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发扬“以人为本”服务理念,才能经受得住数字时代的考验,并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进而满足学校读者的阅读需求。

(一)明确图书馆的角色定位

学生热衷于到图书馆自习,其根本的原因是,图书馆未能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甚至也未能及时将角色定位下的工作职能落到实处。

高校图书馆可在新生入馆教育或是日常宣传推广中,着重强调图书馆的流通阅览、阅读推广、助力学科发展与学科建设等职能,并将相关职能写进管理细则、纪律守则等文件中,在馆内加以陈列宣传,通过阅读推广等活动向读者明确,自习只是图书馆的附加或延伸功能,鼓励大家来馆时以阅读为主,同时也要遵守相关纪律,甚至可以建立一些奖罚措施。比如,学生不服从数字化管理(预约占座等),可以对接到学生所在院系,查明实情后,给予一定的惩罚等,由此既维护了馆内的阅览秩序,同时也维护了数字化的管理模式。

(二)提升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

当前很多高校图书馆都缺少一些相关专业的人才。比如,不少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依然处于起步阶段,甚至也没有相关专业的工作人员来负责。这样便会导致高校图书馆的日常运营工作,尤其是流通阅览环节,不能很好地追随、顺应数字时代的发展趋势,且无法满足高校读者在数字时代不断提升的阅读需求。不少高校图书馆存在这样的问题:读者询问如何使用、下载数字阅读资源时,工作人员却对此类问题并不了解。这便凸显出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尤其是信息素养较差的问题。

因此,高校图书馆在今后的新馆员或教师的招聘工作中,可以聘用信息、电子等专业的工作人员,并定期对全馆工作人员开展信息服务培训或讲座,用多重方式提升工作人员的信息素养,以满足读者对数字信息资源的阅读需求。

(三)发扬“以人为本”服务理念

数字化时代,高校图书馆出现读者投诉、纠纷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工作人员的工作方法存在问题,比如没能人性化地发挥数字化管理模式的特质,突发状况面前未能很好地变通,从而给读者带来不便,引发后续的系列问题。因此,数字化时代,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应当积极发扬“以人为本”服务理念,以读者为主体,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面对突发情况,工作人员要以理服人,切身考虑读者的困难与疑虑,积极贴心地为读者服务,从而避免纠纷与投诉等问题的发生。同时,工作人员也要不断积累、交流相关工作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在服务中体现自身的工作价值,进而提升高校图书馆流通阅览工作质量,顺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趋势,满足高校读者不断提升的阅读需求。

四、结语

数字化时代既凸显出高校图书馆在流通阅览环节存在的弊端及问题,也给图书馆今后的流通阅览工作带来挑战,更促使高校图书馆主动把问题转化为提升的动力。数字化时代,高校读者对阅览秩序、电子数字信息资源、工作人员的日常服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图书馆要进一步明确自身角色定位,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特别是信息素养,同时也要进一步发扬“以人为本”服务理念,由此满足数字时代读者的切实需求,促进高校图书馆的发展。

猜你喜欢
流通数字图书馆
富“鳜”逼人!标鳜最高38元/斤,订单去到39元/斤,流通商疯狂抢订!这条鱼成“抢手货”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图书馆
答数字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数字看G20
去图书馆
成双成对
The Japanese keiretsu system
数字变变变